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029104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22KB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docx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整理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实习报告栏目!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篇一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由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本着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了解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
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的目的,安排了城市管理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刘辉书记做我们的带队老师。
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下,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
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政策宣讲:
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来是三大民生难题。
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但由于农民在这方面缺少足够信息,对相关的政策的理解也不是很全面,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农民无法利用这些政策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尽我们所能的能够帮到农民朋友们。
主要宣讲的政策包括农村医保、养老保险、计划生育补贴、惠农补贴、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等;
2、科技帮扶:
针对家电下乡这以政策的落实,现在农村的电器设备明显高于以前,那么怎样合理的使用这些电器设备,怎样才能利用这些电器设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需要我们的农民朋友掌握相关电器设备的维护、安全使用常识、以及多功能用途;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要注意倡导农民朋友们保护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志愿服务:
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在广东沿海地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自然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将号召我们的志愿者,积极的为这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方便。
在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去到了我们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地:
湖南省沅江市南大膳镇。
湖南省沅江市南大膳镇位于八百里洞庭湖畔,水产资源丰富并独具特色,以盛产野生乌鳢而闻名。
垸外有广袤的湖洲,年产野生乌鳢4000吨;垸内有野生乌鳢放养面积5000亩,年产量1000吨,年创产值1.96亿元,全镇从事乌鳢产业的农户达3000户,去年仅乌鳢产业一项全镇人平增加600元收入。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野生乌鳢养殖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放养乌鳢。
于1998年成立了南大膳镇乌鳢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镇乌鳢养殖专业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成立了四个服务中心,即乌鳢养殖饲料服务中心、乌鳢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集约销售服务中心。
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各地,并在深圳、广州、武汉、南京等地设有窗口,年产种苗达8000万尾,饵料供应冷库达1200立方米,药店2所,技术人员8人,大型运输车辆10台。
已形成了以南大冷冻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加工企业群,开发了以洞庭湖洲为品牌的特种水产、饲料等系列产品,年加工乌鳢鱼片、鱼丸、鱼皮等系列产品达2000多吨,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外商与该公司有贸易往来。
南大膳镇是著名的湖南百强镇。
乡镇合并后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和9万南大人民的建设下,如今更加多姿多彩,耀眼目夺了。
南大膳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南大实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扎实工作中,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绩。
全镇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07亿元。
全镇有工业、企业714家,18个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固定资产2600万元。
南大膳镇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大力植树造林,打造南方型杨树品牌,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成为全省三大草食动物示范乡镇之一。
南大还是全国闻名的中华乌鳢之乡甲鱼、黄膳、珍珠等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城镇建设、教育事业同样取得可喜成果。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的地方,因为居民与外界的联系比较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因此思想意识斗相对比较开放,所以我们工作起来都相对轻松,村民们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用我们说他们就知道,甚至知道的比我们还要多,还要全面。
这使得我们基本上没什么事需要做,尽管这样,大家心里都觉得特别开心,毕竟我们这次来得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农民朋友了解一些国家政策,形式。
既然大家都知道,我们也落得清闲,可以腾出更多得时间去帮助那些亟需帮助的村民,也很好得提高了我们得工作效率。
村民们都很热情,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所以在农村跟大家在一起什么都很习惯,愉快得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七天的三下乡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就要回去了,在这短短的几天日子里,我们跟村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离别的时候大家都很不舍,并承诺说以后会常来。
回去后很多同学都问三下乡你收获了什么,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体验后,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目前我们都还是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我们总是有着很多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正如我一般,我是大一的学生,我总想着自己在毕业后能够在那些发达的城市大展拳脚,心比天高。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一直把这种想法归为是我个人的上进心。
但经过这一次的下乡,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繁华的地段工作,享受高的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懂得回报社会将自己的光芒在贫穷的地域散开的人,则是无比高尚的。
三支一扶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拥有这样发光的机会。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这个充满明媚阳光的夏季,我们在南大膳镇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虽然短短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悄然而去,但这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回忆却是历久弥新的。
在三下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不断思考,充实自己,我们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收获许多我们从未有过的经验。
我懂得了如何奉献,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懂得了今后在成长和前进中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既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人就是要在不断探索中与追求中获得进步,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
这短短的几天将成为我心底美好的回忆,在这一次之行中,我们了解了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更深入的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我在此要由衷的感谢淳朴的南大膳镇人民,他们给了我们这次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
同时也真诚地祝愿南大膳镇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篇二
2012年8月23日至8月25日,我们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部分同学来到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吉庄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吉庄小学的三天中,我们帮助学校拆迁d级房屋,整理装订资料、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
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现将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吉庄现状
(1)吉庄简介。
吉庄小学创建于1953年9月,学校位于新街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面,距乡政府13公里,坐落在吉庄村中心,未通公路,从学校步行到村级公路约需26分钟,而步行到吉庄村中心街则需1.5个小时左右。
学校服务新街镇的车马、杏塘、陆野、严堡等五个纯天然的小农村,辖区人口3500人,适龄儿童30多人。
校园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有砖混结构教学用房一栋,建筑面积210平方米,有教室六间,办公室两间(其中一间兼做教师宿舍),没有砖瓦结构师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
学校现在有教师11人,开设六个年级,现有在校学生2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吉庄小学办学效益好,教学质量最高的全县民族教育窗口学校。
(2)艰苦的条件。
作为一个在较贫困地区。
1、学校师生生活用房紧缺影响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
2、交通不便。
吉庄小学位于居民区,道路平坦。
3、学校的设备还不完善。
4、用水紧张。
水龙头只有2个,在村里,人们的生活用水都是靠井水。
(3)师资短缺。
办学以来,先后有二十几位老师在这所学校任教,但因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差而不能坚持。
学校也因多方面原因于面临停学。
1983年9月,周春生到该校任教后,他以一颗火热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近28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把学校办成全乡同类学校教学质量最高、办学条件最好、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极具典型的中心学校。
但是,全校只有11个老师。
(4)吉庄的孩子。
这里的孩子虽家境不好但都十分懂事,他们活泼热情,尊师守纪,在学习上也表现突出。
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类奥数竞赛有20多人获奖。
同学们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但却存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据了解,孩子们在吉庄读完六年级后,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可从村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这样一种遭遇,那就是农村的孩子被人瞧不起。
唉。
。
。
二、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在《中国青年报》上他们被看作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人。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吉庄小学读书的200多名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往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只有农忙时才回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务抚养他们。
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
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值得庆幸的是,吉庄的孩子在周老师的细心关怀和精心教育下,不仅懂事而且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农村政策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决定,XX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
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一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不知解决了多少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
但吉庄村的村民,却没人知道有这么一个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他们种的是小麦和水稻,生活过的是还好。
在人人都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的社会里,有这样的村庄,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确实震惊了。
对于国家对农村的一些优惠政策,这里的村民似乎都是一问三不知,这里似乎已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山寨。
国家政府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新农村,关注民生,这些国家对贫困农村的优惠政策才可以真正实现啊。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
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篇三
当火辣辣的太阳普满大地时,我们开始出发了。
凝结的空气随着飘扬的旗帜躁动起来。
上面电子电气工程系、科普文化队、科技维修队的字样也如音符般的开始了自己的节奏。
随着校车的一路飞驰,在多次坎坷之后,宏大的队伍很快来到了目的地,我们三下乡的成员各自根据自己的分工工作起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三下乡维修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很多的村民上来寻问,并把他们已坏了很久的东西拿来,以期待的眼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由于我们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所送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被登记,然后被送到维修人员的手里,在一栈茶的功夫下,一件正常的电器从新出现,村民更是觉得高兴。
中午的太阳很高很高,我们服务队的成员被阳光晒的身上已是油黑一片,但为了给村民服务,他们依然耸立在火辣的阳光下。
当地的村民也非常好客,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满意,更是给了我们一片好评。
他们也为我们的服务队送上一杯杯带着热情,带着鼓励的清水。
当时真是情感一片。
三下乡是我们学校服务村民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维修成功后的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民的一片热情。
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认可。
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在学校真正实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乡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说恰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锻炼。
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句话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
在我们所搞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些让人头疼的时候,毕竟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对村民的一些产品,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有时感到的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还不错,我们所取得每一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美好而充实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尽管在这支队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却又很多很多的感受,很多很多的收获。
我们这支队伍分成宣传组、调研组、支教组、文艺组及后勤组五个小组。
宣传组主要是负责做好三下乡的宣传工作,比如活动的布场和画海报等;调研组是调查研究当地的各项问题;支教组就是负责教书,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文艺组是排练节目,文艺汇演就是由他们负责的;后勤组则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有谁生病了,也是由后勤组的悉心照料。
我是属于后勤组的,早上起的最早,晚上睡的也最迟,虽然比较辛苦,却乐在其中。
每天白天给同学们做饭烧菜以后,我们晚上在睡觉前还要考虑明天吃什么好,我们尽量让每天的伙食有所改变,就算菜吧改变烧法也会发生一点点变动。
在每次买菜的时候还要考虑价格。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做饭糊的一塌糊涂,包水饺,值得骄傲的是我烧的油焖茄子,手撕包菜等。
收获最多的是我在三下乡中认识了很多的同学交到了很多朋友,还有一起和老师生活,老师们特别的关心我们,老师经常在饭做少了的时候,让同学们先吃,经常自己却吃一点点而已。
作为后勤的我想到真的很尴尬。
老师们的爱我会深深的记在心里。
最后一天去的本来是打算去神仙居游玩的,我们后勤起的很早,做了早餐。
结果雨一直下,绵绵的雨帘阻挡了我们的去路。
结果有些同学或许有不开心,或许有怨恨老师的阻止。
不过过后想想老师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
上面是在后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把自己之前学到的厨师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后勤文化。
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平时没注意到的缺点,就是我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菜,有些事情考虑不够周到,不会考虑别人的口味,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等等。
在此,我感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合理的安排一些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认真的工作,能够更有目的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明天会因而更美好,更辉煌。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篇四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也为丰富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按照校团委的统一部署,xx大学xx爱心社于7月8日至7月19日在新乡、商丘开展了暑期支教实践,帮助扶持河南教育。
积极筹备无微不至
为了保证支教活动的有序进行,xx大学xx爱心社邀请前支教团队优秀骨干队员为支教志愿者讲述经验。
在学习交流中,学长们从他们的教育方法到怎样与学生相处,从对支教环境的描述到如何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从对那些调皮学生的无奈到最后分离时的啜泣,他们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支教的美好回忆和感动讲述给志愿者,让志愿者对支教有更深层的了解,坚定志愿者们走进支教的步伐。
交流会结束,志愿者经常把备课时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队友之间总能商议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志愿者本身就是通过严格筛选,层层选拔出的优秀人员。
交流会这个平台,使支教团队的实力变得更强大了。
朝阳背影脚踏实地
7月5日,早上六点一刻。
xx大学xx爱心社支教团队集聚于我校东门国旗下,伴着灰蒙蒙的天,志愿者们踏上了支教的道路。
第一站是火车站西广场,以初生的红日为景,大家在街边买早饭,不耽误一时一刻,所有人的早饭都边走边吃。
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这个团队是如此特殊,尽管人数众多,举足间都能体现出团队的意蕴。
下午1点,我们到达支教地点。
短暂的会议之后,志愿者开始打扫卫生,安排住宿。
条件限制,男生只能睡办公桌,女生则是睡着5个床的大通铺。
我们的床只有一遍遍地浇水擦拭,才能把蜘蛛网和层层的灰尘清理干净。
我们没有褥子,只有把纸箱撕开铺在我们自带的床单下。
这里条件艰苦,但看着大家一起忙前忙后,让人觉得乐融融的生活开始了。
下车伊始慷慨激昂
得益于前期的学校宣传和进村宣传,支教报名火热进行。
村民和孩子积极的态度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招生过程中,志愿者各司其职。
发表,填表,注意事项,志愿者耐心地为每一位家长讲解相关问题。
报名结束,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做游戏。
其间,一个孩子的脚不小心受伤,我们的支教老师刘艺为孩子清理伤口,亲自为伤口撒了药粉。
待孩子休息好,我们把孩子们送出校门,给孩子说了再见。
8日上午七点五十,校门正式打开。
孩子们冲进了校门,骑车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把车子放到制定地点,剩下的则是拥在升旗台的黑板前查看自己的分班。
经过老师的指引,孩子们顺利到达自己的教室。
各班班主任进班点名,孩子们充满朝气地答道,使我们内心的激情像火一样燃烧。
第一节课间,四个班的学生聚集在国旗下,进行开学典礼。
寨门张天时小学张校长在同学们面前发表讲话,同时替孩子家长向郑大学子致谢。
志愿者在学生面前进行宣誓,全体队员士气振奋,激情昂扬。
他们承诺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诲人不倦持之以恒
来到这里好几天了,这里的一切对志愿者不再陌生。
课堂上,可以听见他们互相交谈,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声音;太阳下,可以看到他们一起上体育课,一起流汗,一起休息的身影;树荫下,还可以看到他们在一起跳舞并快乐着。
他们在这里相识,他们在一切可能的时间里尝试去了解孩子,接近孩子。
他们们小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不足,然后去帮助学生。
他们希望在这最短的时间里,帮助这里的孩子树立起自信,确立好自己的远大目标,然后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并永不放弃!
爱在支教今时往昔
支教最后一天的师生联欢会,我们邀请家长观看表演。
虽然下着大雨,但家长还是应邀到来了。
联欢会正式开始,老师、同学轮番上阵尽其所能。
学生合唱《虫儿飞》《奔跑》博得一片掌声,小班的《弟子规》朗朗上口,《江南style》的舞步,让在场的家长、学生捧腹大笑。
联欢会最后,雨停了。
全体支教老师,面对全校学生唱《再见》。
还没唱到副歌部分,学生们却已经泪流满面了。
几步的距离,老师奔向学生抱着他们,为他们擦眼泪,学生一拥而上搂住老师。
联欢会在一片哭声中结束。
老师们站在学校门口,不是第一次送孩子出校门,但看着学生们离去的背影,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
回到办公室,还来不及收拾乱糟糟的心情,听到校门口学生的呐喊。
全体老师都出去见我们的孩子们,和一群群的孩子讲话,他们是哭着回来的。
师生情,短短两周的相处,让他们彼此守护。
孩子一张张面孔在支教老师生命中留下的烙印,根深蒂固,不可磨灭。
而孩子为数不多的牵挂之人中,又多了老师的名字。
我们收获了笑脸,孩子收获了知识。
来时的宣誓,我们做到了!
晚上6点,全体支教老师在办公室开总结大会。
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感想,收获。
几乎所有人提到,除了收获孩子们,还有这些一起生活的队友。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大家畅所欲言。
北航的四个队友在此次总结大会上扮演了特别的角色,谁说分别就再也见不到。
北航教会我们,也许不曾想起,但是从未忘记。
会议期间被打断过两次。
第一次,是听到孩子们在门外齐声唱《奔跑》。
虽然这是大班孩子的歌,但中班孩子也会唱。
听到这么亲切的调子。
中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冲了出去。
第二次,是从外面回来的副队长。
他说外面下着雨,门口用胶带贴着一袋石头。
是孩子们精心挑的。
墙上还贴了好多纸条,纸条上面都是话。
石头,代表最坚硬的东西,永存。
像支教的时光留下的烙印,永存。
这次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切实关注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现状。
志愿者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甘于奉献,在实践中勤于学习,提高了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村民提高素质,改善生活环境,还可以让成长中的孩子们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美好,开阔眼界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外界的关心,燃起他们学习的希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暑期 下乡 实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