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复习整合专题38.docx
- 文档编号:27027648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3.56KB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复习整合专题38.docx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复习整合专题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复习整合专题38.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复习整合专题38
高三历史必修知识点整合(专题3-8)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大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
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家:
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法儒结合,
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董促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家,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影响
对当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对后世:
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了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③思想:
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
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③否定“存天理,灭人欲”;④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议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
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试大纲]
●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的发展
【考点梳理】
一、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算法;
②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农学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药学
●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的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
③《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④东流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⑤东汉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先河。
●中药学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
●建筑学:
著名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秦朝明朝的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明北京城。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出现“金文”;
③统一: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出现“隶书”;
④理论:
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
2、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书还是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
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
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
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
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
新石器时代
材质:
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题材:
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发展:
工具:
毛笔:
题材:
人物肖像;材质:
绢帛;
代表作:
《人物龙凤图》;地位:
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
题材:
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代表作: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④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
崇尚气节的文人兴起
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代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⑤隋唐:
时代背景: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表作: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⑥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
宋代:
①时代背景:
“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
②题材:
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③特色:
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
特点:
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
①时代背景: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②题材:
市井生活;③特点:
写实;④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清:
①时代背景:
小说、戏剧迅速发展;②题材:
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也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文学成就
●诗词
1、先秦:
《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
2、汉赋
背景: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
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
3、唐诗
原因:
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的确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成就:
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
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
4、宋词(长短句)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代表: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5、元曲
社会背景:
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世俗文学
背景:
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1、宋代话本:
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小说:
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
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源头:
傩戏
2、发展:
宋代南戏。
民间创作、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成熟:
元杂剧。
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马志远)
4、繁荣:
清代京剧。
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
【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经济因素:
当时的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政治因素:
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③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
★★★[考试大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梳理】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制产生的过程
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贵族制特点:
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变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作用:
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2、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背景:
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时间:
公元前594年开始
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③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离了政治权力;
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从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改革的特点:
“公平”、“中庸”。
影响:
使雅典走了了民主化轨道。
3、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措施:
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②成立上将军委员会;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影响:
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
4、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措施:
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
1、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
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雅典民主制特征的体现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征的充分体现
①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的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
日常司法机关。
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世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
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实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③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
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②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限制、窒息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罗马法
1、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
①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②《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是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制定的,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意义: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审判、量刑有法可依(积极)。
根本上还是维护贵族利益的(消极)。
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③《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篡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影响
当时——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法国的《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起草的;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
近代初期阶段,西方资产阶级都根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
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
)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②主张:
关注社会,美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③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
④地位和评价:
智者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
基本思想:
①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伦理首先,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意义: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的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都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人盲信的愚昧思想。
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试大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考点梳理】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背景:
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摧毁欧洲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打破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
②意大利保留了古罗马希腊的古典文化。
2、实质: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3、时间:
14—16世纪
4、地点:
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5、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6、指导思想(核心):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其内涵包括: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
7、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①文学三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
全书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生面平等,反封建等级观念,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②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8、影响:
①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人们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其倡导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宗教改革也了一定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
天主都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③导火线: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核心:
主张先定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②《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③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英国宗教改革
3、历史意义
性质:
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支的反封建的思想和社会运动。
作用: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天文主义,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从自由。
二、启蒙运动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②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其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这就为防止专制、确立民主提供了可行方案,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②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强烈抨击天主教和封建制度,倡导自由、民主与平等,政体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卢梭;卢梭在其著名的《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必修 知识点 复习 整合 专题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