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7013881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95KB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计划教案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在独生子女群体中,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生动,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的同时,再由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目标1、3、4、5、7
教学难点:
目标3、5、7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建议: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古诗,读准读通。
也可增加教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
2、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⑴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⑵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
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
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
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
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
教师出示挂图:
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
(播放背景音乐:
爱的奉献。
)
3、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⑴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⑵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1、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4、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1、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
思考:
稳重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教学时间:
内容课时
20《古诗两首》3课时
21《搭石》3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课时
23《卡罗纳》3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共计:
19课时
20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
如何挖掘简单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含深情,使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能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初步弄懂诗的意思,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于诗中难理解的字和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中营造的意境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学生更加不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并反复诵读诗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本课的两首送别诗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送别诗,体会古人表达送别情谊的方法。
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
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情境,体会诗歌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
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
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提示:
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
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
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
完了;完毕。
b.柴扉:
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
高适友人,生平不详。
曛:
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
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
)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
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
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
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1、读背《古诗两首》,默写《古诗两首》
2、积累更多的送别诗,并背下来。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目送 酒送
情深意长
第三课时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ènghàoránguǎnglíngàocíwéiyǒu
()()()()
kèshèjūnzǐchūshǐyángguān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
______________烟花:
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
______________阳关:
______________
三、组词:
唯()浩()凌()尽()
维()洁()陵()尺()
四、写出下面的送别诗句下半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业设计: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诗题。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
如,“元二”:
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称他元二。
“使”:
出使,身带使命,不得不去。
“安西”:
长安以西,西北边疆地区,俗称西域;其次学生通过收集送别诗,已经体会到了每首诗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不同表现,所以加上生动的课件画面,学生的学习情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21搭石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
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文中的优美词句需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地积累。
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目标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师:
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
(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学生读句子,并谈体会。
例如:
生1:
“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2: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十分默契,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生3:
这几句话我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生4:
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体会两个比喻:
“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生5: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我感到人们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
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里要重点指导。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生1: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
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
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学生畅所欲言,例:
生1:
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
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
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
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第三课时
练习
一、一字开花(扩词):
裤( )( )( )( )( )
暴( )( )( )( )( )
序( )( )( )( )( )
二、小小词语林(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平稳──( ) 联结──( ) 唯独──( )
2、反义词:
谴责──( ) 懒惰──( ) 轻快──( )
三、我会用下面的关联词各写一句话
1、如果……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当……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蓝猫巧答(认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描写了跟搭石有关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用简练的语言作以概括:
(6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简练语言作答:
直接体现看得见的具体美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体现看不见的心灵美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美
热爱生活
正直纯朴
助人无私 心灵美
相互谦让
尊老爱幼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懂得:
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计划 教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