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docx
- 文档编号:27001648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61KB
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docx
《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
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
幼儿故事教学
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
幼儿故事教学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故事,还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
它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一、明确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的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幼儿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到的。
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使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行为是对的或是不对的。
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以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由于是非鲜明,感染力大,幼儿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的同时,往往会为正义和善良而快乐和欢呼,为小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而流出感伤的眼泪,为故事中人物的机智而点头或对愚笨而摇头。
幼儿听过某些故事后,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往往会有所改变,如知道关心别人了,爱清洁了,不是那么爱哭了,等等。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他们的语言质量不高,词汇贫乏,有时表达的句子还不符合语法结构,在此,幼儿故事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语言教师。
通过故事读物和视听资料进行语言教学,往往比仅针对个别语法要点进行练习更有趣,也更有效。
故事能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得清楚并富有表现力。
幼儿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优美的艺术语言。
这对丰富幼儿的词汇极有帮助。
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幼儿不仅要听故事,还要根据语言教学要求,练习复述故事。
这对幼儿清楚准确发音、连贯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知识,启迪智慧,是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功能。
幼儿正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他们知识贫乏,认识能力有限。
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断地向成人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
为使孩子对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能生动地告诉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为孩子打开知识的窗口。
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故事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在听故事时,会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价。
虽然这样的思考是初步的,结论甚至是幼稚的,但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却是有意义的。
此外,幼儿的知识越广泛,想像也就越丰富。
可见,故事教学是激发幼儿大胆想像、启迪幼儿智慧的有效方式。
这一点在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故事中更为明显。
它们能把幼儿带进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向往。
故事中生动的形象,浓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想像力。
(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幼儿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
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听或去阅读,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注意要点组织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将情景游戏、课堂表演、口语交际、环境沉浸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其具体方法有:
(一)提问法提问法是故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提问法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形中运用:
一是故事教学开始时,以提问引出作品,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二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
而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怎么样了?
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如为什么会这样?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如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
等等。
三是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时,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
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启发幼儿的想像。
例如,在著名故事《狼来了》中,教师可以这样问:
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去帮他。
这时男孩一定后悔说谎话,欺骗人们。
如果他当初不说谎话,真的有狼来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过,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小班孩子,一般采用回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提问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幼儿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欣赏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同时获得审美愉悦,领略作品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地提问,尤其不要过多地运用回忆性的提问。
因为这种提问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里有谁,他们在于什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种公式提问,幼儿很容易对生动、有趣的故事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故事活动失去兴趣。
因此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将回忆性提问与体验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结合起来,尽量少用回忆性提问,将单调、机械的模式化问题转为启发式问题,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第二,教师还要注意提问法使用的时机和技巧。
一般说来,在教师讲述故事时不要提问,尤其是对那些内容丰富、情节紧凑的故事。
若教师在讲述中发现某个幼儿不认真听讲,可以采用注视或手势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声音或突然停止讲述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来问这个幼儿几个问题或让他把前面的故事复述一遍。
这种做法不但无效,还会使其他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降低,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教师在提问时也不要连珠炮式地在同一时间向幼儿提出几个问题,而要按顺序统筹安排。
在第一次讲述完后向幼儿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回忆性的,问题不可太多,2~3个即可。
第二次讲述完后再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幼儿体验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样地,问题也不要太多,最多3~4个,否则故事教学课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提问课。
(二)讨论法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
讨论法一般运用于理解作品阶段和续编故事阶段。
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为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童话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
小老鼠是怎么想办法做蛋糕的?
蛋糕做好后,小老鼠是怎么吃的?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老鼠,你用鸡蛋做什么?
而在续编故事阶段,教师运用讨论法是让幼儿就故事的情节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理性的续编。
讨论有助于幼儿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而在续编时能做到故事结构完整,结尾与中间、开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应。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幼儿讨论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仍以《小老鼠做蛋糕》为例,在幼儿讨论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归纳出几个问题:
小老鼠看到鸡蛋想到做蛋糕--聪明的老鼠;小老鼠将蛋糕分给大家吃--热心肠的老鼠;小老鼠用两个半圆的碎蛋壳做汽车--敢于想像创造的老鼠。
一旦幼儿归纳出以上几点,那么幼儿对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是讨论中要充分发挥所有幼儿的积极性。
如果有可能,教师应该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对那些不擅长言辞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page](三)中断法中断法可运用于中、长篇故事的讲述中。
这些故事由于篇幅较长无法一次讲完,因此教师在情节扣人心弦处有意停下,且每次中断时巧妙设置疑问、悬念,让幼儿猜想,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短篇故事讲述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联想。
比如,教师可以就故事的情节提问: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作短暂停顿后说:
听我讲下去就知道了......也可以就后面要讲的情节提问,如猜一猜,接下去会怎样呢?
让幼儿简短地议论后说:
是这样吗?
听我往下讲就知道了......教师在运用中断法时,要记住这种中断是在需要的时候做暂时中断,而不是随意中断,中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中断法的运用要适时、适当,要少而精,不宜频繁使用。
三、开展儿童故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选择故事在选择用于教学的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这样三个方面:
故事的可读(听)性;教学主题;幼儿的年龄层次。
可读(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长度等因素。
判断故事的语言难易程度应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依据。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幼儿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语言习得的。
因此,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幼儿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
如果幼儿理解不了故事中大部分语句,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他们失去听或读的兴趣。
此外,图片和体态语言也是帮助幼儿听懂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
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
从小班到大班,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该是呈梯度上升的。
从故事的长度采看。
用于课堂讲述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一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倦,失去听讲的兴趣。
书面阅读的故事可以稍长一些,因为幼儿可以重看前面的内容。
另外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才具有可读性,正如英国教育家安德鲁莱特(AndrewWrisLt)所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教学主题是教师选择故事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故事,这样,既能降低故事的难度,又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选择故事时,教师应选择线索清晰的故事,以便于孩子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的年龄也是选择故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对于低龄幼儿,宜选择重复率高(包括词、句与段落的重复)且朗朗上口的故事。
这对幼儿牢固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以及形成正确的节奏感很有帮助。
(二)如何设计故事教学中的活动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
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
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乐,除了听或读以外,一般没有其他活动;而前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准备活动:
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清除幼儿理解障碍;二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扫除语言障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而言的,对不影响幼儿理解或图画中可以猜测出意义的生词不必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幼儿生词的活动,也要既有意义又有趣,并尽可能与故事内容相关。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
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
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
比如,边听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片,或拼图;根据动作或描述做出判断,等等。
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幼儿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
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口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应在讲完故事后,多让幼儿听录音磁带,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
例如,可让幼儿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故事添加一些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等。
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益于训练幼儿的推理和想像能力。
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幼儿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
这些活动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
此外,幼儿是喜欢表演从录像中看到的短剧和故事的,通过表演他们将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
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能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
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可采用激励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优胜者给予赏识,对进步者给予鼓励。
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这些都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始终保持对故事的兴趣,将听、讲故事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更多教师招考及资料请关注:
新疆教师考试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幼儿 教材 教法 十七 故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