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001448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7.23KB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 雉() 狗窦()舂谷()
羹()罗mù()狐裘()锦衾()
阑干()yuán()门风掣()兜鍪()
liáo()落潼关()峰luán()踌躇()
宫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2)不知饴阿谁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何处望神州
(7)坐断东南战未休
(8)零丁洋里叹零丁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望西都,意踌躇
3.古诗文默写。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
”(《十五从军征》)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是在危难关头承担重任的句子是:
,。
(3)苏轼是一位豁达的词人,在逆境中也常常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如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
,。
(《定风波》)仕途坎坷,却仍不失报效朝廷的赤诚之心:
,?
(《江城子·密州出猎》)
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二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什么信息?
5.综合性学习。
某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
(要求:
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6.“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下面的问题。
10.本词中,“南乡子”是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_。
11.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四)阅读《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1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
14.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
只有改朝换代,人民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15.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
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这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 雉() 狗窦()舂谷()
羹()罗mù()狐裘()锦衾()
阑干()yuán()门风掣()兜鍪()
liáo()落潼关()峰luán()踌躇()
宫阙()
【答案】(zhǒng)(zhì)(dòu)(chōng)(gēng)(幕)(qiú)(qīn)(lán)(辕)(chè)(móu)(寥)(tóng)(峦)(chóuchú)(què)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踌躇”“掣”“衾”“雉”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
“裘”“潼”可用形声字来辨析读音。
“峦”不要写成“恋”。
“鍪”“冢”属于不太常用的字,平时要特别注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2)不知饴阿谁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何处望神州
(7)坐断东南战未休
(8)零丁洋里叹零丁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望西都,意踌躇
【答案】
(1)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2)同“贻”,送给 (3)纵横交错的样子 (4)宴请 (5)拉,扯 (6)中原地区 (7)占领,占据 (8)孤苦无依的样子 (9)这里指史册 (10)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风掣红旗冻不翻”意思是“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风掣:
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掣:
拉,扯。
“不知贻阿谁”意思是“却不知送给谁吃。
”贻(yí):
拿、给的意思,即羹饭做好了不知道该给谁吃。
3.古诗文默写。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
”(《十五从军征》)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是在危难关头承担重任的句子是:
,。
(3)苏轼是一位豁达的词人,在逆境中也常常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如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
,。
(《定风波》)仕途坎坷,却仍不失报效朝廷的赤诚之心:
,?
(《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
(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逢”“吟啸”“遣”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二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什么信息?
【答案】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与探究。
对于组合型材料则要根据要求,分别将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浓缩组合。
要依次对诸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看看哪些信息在材料中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信息有轻重之别,综合两则材料,看出无论是《经典咏流传》,还是《中华好诗词》,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5.综合性学习。
某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
(要求:
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答案】①示例一:
走近民族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示例二:
汲取民族精神营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示例三:
品文化大餐展民族精神
②示例:
郝校长,您好!
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主楼103教室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
据此可拟写为:
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
邀请信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
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
邀请函的正文是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6.“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案】6.夸张。
突出从军之久。
7.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解析】
6.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
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运用了夸张手法,反映了从军的之难,战争之久突出从军之久。
7.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结合诗歌的内容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和社会现实即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8.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9.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9.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下面的问题。
10.本词中,“南乡子”是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_。
11.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0.
(1).词牌名
(2).题目 。
11.①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却热衷于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表达了词人的心愿,希望南宋朝廷能有像孙权那样有胆、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
10.考查对诗歌基本常识的理解。
这是一首词,南乡子:
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11.此题结合创作背景来理解。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借古讽今,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四)阅读《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1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示例:
比喻(对偶)。
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13.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解析】
1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1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
14.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
只有改朝换代,人民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15.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
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这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D15.示例:
这两种社会现实的差异是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造成的。
古代实行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民主制国家,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解析】
14.D“只有改朝换代,人民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理解有误,作者感慨的是不论天下兴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表现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15.开放性试题,能理解出国家的兴亡与老百姓的关系即可。
示例:
这是一组古今现实社会的对比。
古代,国家兴盛时,统治阶级依然盘剥百姓,大兴土木,修建宫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当然辛苦;国家衰亡,战乱频繁,百姓自然也辛苦。
如今,人民当家作主,国富则民殷,如“两免一补”、“医疗保险”等民生政策的同台,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幸福,自然不再辛苦。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习近平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
——贝多芬“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
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
”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英雄不会过时你是否曾后悔迟到千年,无法在莽莽黄沙与戈壁中挥刀杀敌?
你是否曾遗憾身处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绿林中谱一曲美人如玉剑如虹的长歌?
你是否曾叹息纵有千里之能,怎奈众人皆肉眼凡胎,伯乐安在哉!
罗曼•罗兰说:
“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是的,这个世界很小,英雄或许难觅用武之地,但英雄从不会失去驰骋的沙场。
因为豪气自在心中。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弯弓射大雕,他没有雄鹰的翅膀,却拥有比雄鹰更辽阔的天空。
幼年丧父没有打倒他,兵微将寡没有吓倒他,他守着的是九亩草地,胸怀却是九州热土。
而最终,他雄霸一方。
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饱含艰辛;我们说逆境造英雄,不如说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
因为雄心不倒,英雄成吉思汉没有末路,而是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向前。
或许沙场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样是英雄时代。
清朝名相张廷玉曾在长城写道:
“万里长城万里空,千古英雄千古梦”,比之各朝进士的风花雪月强说愁,不知多了几分天下,多了几分古今。
因为英雄梦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爷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张廷玉在雍正时大放异彩,成鸿鹄之志,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满清社稷的中流砥柱。
只要梦不灭,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时代终有一天会降临。
当然,英雄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敌人,也包括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还包括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与丑恶。
正如那个网友所说的,“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
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
英雄不是个人主义的逞强,而是对现实问题的觉醒。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当年的热血青年周恩来唱完气势豪迈的歌曲,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学问。
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高歌即使无法实现理想壮志而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在任何时代英雄都以天下为己任,让我们追随英雄的步伐一路前行,因为英雄永远也不会过时!
敬重英雄,争做楷模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
所谓英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保障人民利益的仁人志士。
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
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民族或他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
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中国民航机长刘传健,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发紧急状况。
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英雄的传奇背后,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珍爱和执着。
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
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
坚强的多吉,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
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这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时代所需,国家所要。
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责,就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何愁“中国梦”没有康庄大道?
大国工匠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的英雄业绩。
我们相信,即使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
【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都是有关“英雄”的言论。
那么,什么是英雄?
英雄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题干中要求“读了以上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既然要谈个人对英雄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英雄”的含义先有一个认识,即阐明“英雄”的含义。
英雄指那些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他们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
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
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
你有什么感受?
这就是写作的重点。
考生写作时要从小处入手,也可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去写,如以“劳动”论英雄,因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以“知识”论英雄,因为知识是推进时代的力量;以“创造”论英雄,因为创造是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奉献”论英雄,因为奉献是无与伦比的高尚。
这样写来才会写出新意。
参考如下:
1、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2、英雄的赞歌3、英雄不会过时4、世界需要英雄5、敬重英雄,争做楷模可用材料:
1、“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
”吴京谈到影片《战狼2》时这样对媒体说。
2、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一一萨特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4、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罗曼·罗兰5、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他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立志研制新型抗疟药。
经过她和团队几十年的努力,该药物青蒿素终于研制成功了,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7、蒂芬·霍金年青时就患了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
他在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
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8、论财富,他并不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甚至连光州首富都够不上,比他有钱的人随便都能说出一大排,但是几十年来他累计捐赠到位款物超过800万,他让爱满人间,让温暖传遍人心,他用心灵的烛光照亮世界,他的爱让世界不再寒冷。
他就是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教授,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卢院士夫妇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一片忠诚。
他们决定用多年积蓄,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励农学院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以及资助农学院邀请的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
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他们用大爱盈满人间!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边依然传唱着这样一种曲调。
言语是何等豪壮,气魄是何等雄浑。
他,就是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去刺杀秦王的义士。
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是让多少豪杰闻风丧胆,荆轲也早料定这一去的利害攸关,定是凶多吉少的。
但勇有必须置生死于度外,只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图穷匕见之时,虽奋力一击,却终难逃失败的结局。
面对强秦,奋勇不顾身,荆轲虽失利,千载有嘉名!
荆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10、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最新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24 诗词 曲五首 同步 练习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