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6995589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03.08KB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docx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
1.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原因是( )
A. 画家个人爱好
B. 人文主义传播
C. 社会上层倡导
D. 商品经济发展
2.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 明末初创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B. 乾隆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C.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4.西晋卫恒曾指出:
“隶书者,篆之捷也。
”下列汉字“解”的演变中体现出这一认识的阶段是( )
A.
B.
C.
D.
5.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
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
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
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草书 D. 楷书
6.如图,“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7.中国古代史籍浩如烟海。
研究西周历史,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史料应该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史记》
D. 神话传说
8.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9.关于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②两宋时期楷书进入盛世阶段 ③草书极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④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0.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表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进、践道为终极理想。
下列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
A.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浸上
B.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11.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 汉赋 B. 宋词 C. 京剧 D. 小说
13.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帛书,下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
它可以用来说明
A. 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
B. 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
C. 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
D. 《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
14.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15.下列有关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B.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C. 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
D.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
16.“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
A. 文人山水画
B. 杂剧
C. 昆曲
D. 京剧
17.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
它属于( )
A. 汉赋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19.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 《老子》
B. 甲骨卜辞
C. 《楚辞》
D. 《诗经》
20.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21.中国在线消息:
湖南株洲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醴陵发现了一处汉晋时期遗址,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6枚东汉竹简和大量破损的陶罐、青瓷等物品。
那么竹简上的文字,最有可能的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草书
22.下列有关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B. 汉代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
C. 一种与《诗经》和楚辞没有任何联系的文体
D. 一种专门用于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文体
2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24.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文学
戏曲
书法
绘画
先秦
中国诗歌形成
专业艺人优伶出现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
“赋”最为盛行
出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魏晋南北朝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③
隋唐
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楷书:
欧体、颜体、柳体、草书:
张旭、怀素行书:
颜真卿
中国绘画的一大高峰
宋元
①
杂剧兴盛,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行书:
苏轼、赵孟
宫廷画院活跃,风俗画流行
明清
小说蓬勃发展
②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1)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填什么最合适?
(2)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请列举主要代表人物和诗歌特色。
(至少举三例)
(3)“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为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请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
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根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
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惟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
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
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
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兰亭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
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清时上河图》真实反映了宋朝汴河两岸商业经济繁荣景象,其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
正确选项是D。
【点评】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绘画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正确。
汉赋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铺陈排比、恢弘,更多是政治统治服务,排除A。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B。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
春秋——诗歌 战国——楚辞 汉代——赋 唐代——诗 宋代——词 元代——元曲 明清——小说。
3.【答案】B
【解析】【分析】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艺术正式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后走向全国。
A、C、D项时间均与史实不符,故选B。
【点评】京剧艺术的特点有:
①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②伴奏有管弦、打击乐器;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④表演歌舞并重;⑤动作唱、念、做、打结合。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汉字演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隶书者,篆之捷也”是指隶书比篆书要方便简洁,A项是篆书,B项是隶书,该项符合题意;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简化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因此,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小篆。
A是商朝出现的文字,C、D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字体,故选B。
【点评】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6.【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应是由繁到简;C项错误,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并非都是象形文字构成;D项说的是中国的绘画;故A、C、D三项错误。
汉字的起源是最早的刻划符号,即图画文字,后发展为象形字逐步发展而来;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汉字的特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中国的书法等也需要掌握。
7.【答案】B
【解析】【分析】作为历史资料,当时的人的记述最有价值,称之为“信史”,而后人对它的转述或考察分析则价值相对较小,所以应首先把C、D两项排除;甲骨文是商代常用的记载形式,到周时已主要是金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文字,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题干中描述的是文人画,该绘画注重表达作者的多种文学素养,A项是风俗画,B项描述的是实物,D项是人物画,排除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文人画,该绘画注重表达作者的多种文学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以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各类书法的艺术特点设题,以史实为基础,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并不大,但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
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楷书进入盛世阶段,行书极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②③错误,故选D项。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要注意其特点和发展的两个阶段:
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②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景美和书法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性)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突出审美性)
10.【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悟道、体道、践道中的道乃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即自然规律。
A注重法律和威势,是法家思想;B是兼爱非攻,是墨家观点;C是万物生于道,是道家主张。
D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之意,答案是D
11.【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表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①和题干没有关系,排除。
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考试内容经历了主要考诗赋到四书五经,再到八股取士的变化,和题干不符,②予以排除。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为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出现了词、曲、小说这样的变化,越来越从高雅转向通俗,所以③④对。
答案为D。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可知,“丑角”的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ABD三项与材料中“丑角”特征不相符合,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丑角总要多出相是关键信息
13.【答案】B
【解析】【分析】出土“西汉初年的帛书”并不能说明A.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故可以排除;B.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此项正确;C.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这一说不准确,因为不能以一个特例来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D.《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这从材料中也不能看出。
故此题应选B项。
14.【答案】A
【解析】【分析】汉字演变的脉络是商代出现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还出现了金文,刻在青铜器上;大篆籀文亦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被称为金文;小篆是在秦代被统一成全国的文字;、隶书在秦朝产生,汉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楷书在东汉产生,魏晋时期得到流行,故选A项。
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为自觉地艺术。
新石器时代有了最早的刻划符号;商周时期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秦汉时期小篆和汉隶有了初步的美感。
此外,也要知道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
15.【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自觉的艺术;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发展到顶峰阶段;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个性。
因此ABD均正确。
宋代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书法艺术依然得到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唐宋八大家等著名的文学书法家。
故选C。
【点评】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自觉地艺术。
到了唐代达到中国古代书法领域里的高峰。
与此相关的我国古代的绘画、文学等领域的成就也需要掌握。
16.【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中的“元代”和“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以及“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作用”可知这是元杂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时间“元代”入手即可。
17.【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四个选项中诗歌主旨的准确理解,A项是表达边疆战士誓死杀敌的决心,和题干思念故国的主旨不符。
B项是唐代杜甫《春望》里面的诗句,是杜甫在长安所写,表达了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情景,但不是“南方”对北方“故国”的思念,排除。
C项“京洛”在北方“浙江”在南方表达了流落异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D项也与题干“南方”对北方“故国”的思念主旨不符,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和选项密切结合,并联系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
18.【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示中的古典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结合所学可知,《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因此属于元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马致远是元代曲作家,《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19.【答案】D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西周”和“平民生活”可以判断,《诗经》记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A是记录春秋时期老子言论的著作;《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创的一种文学体裁;甲骨卜辞是记录商朝历史的文物,故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成就,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西周时期的平民现状
20.【答案】A
【解析】【分析】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成为一门自觉地书法艺术,故选A;B项正确,书法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C项正确,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因此BCD项均正确。
21.【答案】C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朝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采用的文字,草书是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并逐渐成熟的字体,因此ABD项均不符合题意。
隶书是秦朝开始出现,汉朝流行的文体。
故选C项。
22.【答案】A
【解析】【分析】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汉赋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这一结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B
【解析】【分析】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文学逐渐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B。
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
因此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逐步的壮大,文学作品中体现了较多的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内容,体裁也逐渐的通俗化、市民化。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变化。
此外文学的基本的常识和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二、材料分析题
24.【答案】
(1)①宋“词”创作进入鼎盛阶段,元曲创作进入高潮时期;②清代京剧兴起,并走向成熟;③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2)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3)表现:
绘画方面,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适应了市民生活需要。
文学方面,宋词的创作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原因:
①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④印刷术的提高;⑤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2)问难度较小,联系教材即可答出。
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我国书画的发展演变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5.【答案】
(1)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行书。
(2)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第二 单元 中国古代 文艺 长廊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