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文档编号:26987623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77.99KB
泰安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泰安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安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 上册
现代文
第一单元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1.《春》选自《 》。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14卷)。
老舍,原名 ,字 , 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3.《雨的四季》选自《散文》,作者 。
字音
字形
1.酝酿( ) 2.抖擞( ) 3.黄晕( ) 4.窠巢( )
5.应和( )6.卖弄( )7.嗡( )8.liáo( )亮
9.lǎng( )润10.赶tàng( )儿11.hóu( )咙12.hōng( )托
13.澄清( ) 14.着落( ) 15.贮蓄( )( ) 16.发jì( ) 17.xiāng( )嵌18.水zǎo( )19.绿píng( )20.伦dūn( )
21.彩棱镜( ) 22.干涩( ) 23.莅临( ) 24.静谧( )
25.高邈( )26.粗犷( )27.池畦( )28.lìnsè( )( )
29.花bāo( )30.zào( )访31.娇mèi( )32.jié( )毛
33.衣shɑng( )34.铃dɑng( )35.duān( )庄36.屋yán( )
37.qī( )冷38.草duò( )39.绿yīnyīn( )( )
40.水银zhù( )41.xīlì( )( )42.duōduō( )( )逼人
词语
理解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的曲子。
2.“ ”(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计,计划、打算),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春天像刚落地(这里指 )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4.春天像小姑娘,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
5.济南的冬天是 (晴朗无云)的。
6.水藻真绿,把终年 (存放、储藏)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7.整个的是块 (灵活而不可捉摸)的蓝水晶。
8.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文章
主旨
1.《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花木争荣的春天图画,赞美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
2.《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雨的四季》描述了四季的不同雨景,展现了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冬雨的自然,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
特点
《春》
1.间接抒情,景中生情,情景交融。
2.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3.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调用多种感觉器官。
《济南的
冬天》
1.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贴切。
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
《雨的
四季》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
2.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绘雨的特点。
文学常识
1.朱自清全集 佩弦 踪迹 背影
2.舒庆春 舍予 北京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3.刘湛秋
字音字形
1.niàng 2.sǒu 3.yùn 4.kē 5.hè 6.nong
7.wēng 8.嘹 9.朗 10.趟 11.喉 12.烘
13.chéng 14.zhuó 15.zhù xù 16.髻 17.镶
18.藻 19.萍 20.敦 21.léng 22.sè 23.lì 24.mì
25.miǎo 26.guǎng 27.qí 28.吝 啬 29.苞 30.造
31.媚 32.睫 33.裳 34.铛 35.端 36.檐 37.凄 38.垛 39.茵 茵 40.柱 41.淅 沥 42.咄 咄
词语理解
1.呼朋引伴 宛转 2.一年之计在于春 3.婴儿出生
4.花枝招展 5.响晴 6.贮蓄 7.空灵 8.咄咄逼人
跟踪训练
一、阅读《春》第3—4段,回答问题。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时的样子,突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B.“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是动态描写,不但写出了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呈现出百蜂闹春的景象,是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密、鲜艳和甜香。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绿绿”采用了叠音形式,富有质感,写出了初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D.“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句中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从侧面烘托出了小草的美好。
2.第3段写小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作者看到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表现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C.描写人们的动作,实际是间接地写小草,突出草地嫩绿可爱的特点。
D.既写了小草,又写了人们,是为了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草丛中野花遍地的特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B.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春雨中特有的情态。
C.描绘了草丛里的野花在阳光下、微风中闪闪烁烁、摇摇摆摆的样子。
D.春天的野花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传情达意。
4.对第4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是按照“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香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飞蝶舞,是从侧面表现花的多、艳、香。
④最后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微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第4—5段,回答问题。
1.概括选文所描绘的某处“画面”,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青松擎花B.落日羞雪C.山坡镶玉D.山庄卧雪
2.下列对第4段在表现山雪景色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特征。
整体上看,选文写“雪后山景”抓住了外在的色彩美和内在的情韵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虚实相生。
如“青松”是实,“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这样写立体质感,有利于表情达意。
C.巧用修辞。
如“落日羞雪”: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夕阳照在山腰上使雪变色当作人害了羞来写,写出雪变幻的色彩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D.选文是按照“山尖—山上—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安排景物的。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里小雪的“妙”处是(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D.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比较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B.“镶”字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C.“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写出了作者担心小山被大雪压垮的心情。
第二单元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1.《秋天的怀念》作者 ,北京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 》《 》《病隙碎笔》等。
2.《散步》作者 ,当代作家。
3.《金色花》作者 , 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 》《 》《 》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荷叶·母亲》作者 ,原名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 》《 》,散文集《 》《樱花赞》等。
字音
字形
1.絮叨( ) 2.憔悴( )( ) 3.捶打( ) 4.仿膳( )
5.tānhuàn( )( )6.jué( )别7.shì( )弄8.淡yǎ( )
9.烂màn( )10.翻来fù( )去
11.分歧( ) 12.一霎( ) 13.背起( ) 14.委屈( )
15.鱼táng( )16.煎áo( )17.nèn( )芽
18.波光línlín( )( )
19.梗( ) 20.攲斜( ) 21.祷告( ) 22.徘徊( )( )
23.荫蔽( )24.并dì( )25.zǐ( )妹26.心xù( )
27.hàndàn( )( )28.烦mèn( )29.mù( )浴30.nì( )笑
31.花bàn( )32.流转( )33.遮蔽( )( )
词语
理解
1.她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来回翻身)地睡不了觉。
3.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 )了。
4.后来发生了 (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5.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6.仍是不适意!
——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了一会子。
7.(当你)走到你做 (向神祈求保佑)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8.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 (花带来的好兆头)。
文章
主旨
1.《秋天的怀念》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2.《散步》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金色花》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须臾都离不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
4.《荷叶·母亲》托荷叶赞美母亲。
“我”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打动,从而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写作
特点
《秋天的怀念》
1.传神的景物描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散步》
1.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
《金色花》
1.富有童趣。
2.清新隽永。
《荷叶·母亲》
1.托物“言情”,感情真挚。
2.运用了象征。
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呵护着的“我”。
文学常识
1.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2.莫怀戚
3.泰戈尔 印度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4.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字音字形
1.xù 2.qiáo cuì 3.chuí 4.shàn 5.瘫 痪 6.诀7.侍 8.雅 9.漫 10.覆
11.qí 12.shà 13.bēi 14.qu 15.塘 16.熬 17.嫩 18.粼 粼
19.gěng20.qī 21.dǎo 22.pái huái 23.yīn 24.蒂
25.姊 26.绪 27.菡 萏 28.闷 29.沐 30.匿31.瓣
32.zhuǎn 33.zhē bì
词语理解
1.憔悴
2.翻来覆去
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分歧 5.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6.徘徊 7.祷告 8.花瑞
跟踪训练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省略号蕴含着母亲对“我”双腿瘫痪的无奈与伤心。
B.面对失去生活信心和勇气的儿子,绝望的母亲只好自我安慰。
C.语言朴实,却饱含着慈母的殷殷深情和拳拳之意。
D.联系下文母亲身染重疾,仿佛看到她强打精神,慰勉儿子的动人情景。
2.对母亲央求“我”去北海赏菊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下文可以看出北海公园的秋菊姹紫嫣红,给人无限生机。
B.母亲喜爱花,但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C.秋天的菊花开得烂漫,展现出了盎然生机,母亲希望“我”能够从中得到生命的力量。
D.秋天生命脆弱,但是秋菊婆娑多姿,母亲希望“我”能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鼓舞。
3.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感情澎湃、奔腾激越
C.清新明丽、典雅厚重
D.朴素亲切、清新活泼
二、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B.“我”小时候没有是非分辨能力,什么事都要听从母亲的安排,而现在“我”长大了,万事都要自己做主。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靠“我”,就像小时候“我”依靠她一样。
D.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靠她一样。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是因为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B.文中“强壮”一词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
“高大”一词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C.一“蹲”一“背”,反映了“我”和妻子尊老爱幼的品质,体现了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D.文中描写“菜花、桑树和鱼塘”等美丽的景色,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那一代人贡献的重大。
3.第4段作者着力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对其用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为下文走小路做铺垫。
B.表达了对南方春天以及对蓬勃生命的热爱之情。
C.只是为了交代一家人散步的原因。
D.美好的景物烘托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第三单元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 、 。
代表作有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再塑生命的人》作者 , 国女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 。
3.《窃读记》作者 ,台湾作家,代表作为 。
字音
字形
1.脑髓( ) 2.蝉蜕( ) 3.锡箔( ) 4.倜傥( )( )5.敛( )
6.拗过去( )7.秕谷( )8.人声鼎沸( )9.皂荚树( )
10.攒成( )
11.宿儒( )12.书塾( )13.jì( )上14.确záo( )
15.mì( )食
16.菜qí( )17.云xiāo( )18.轻jié( )19.jiàn( )赏20.cuàn( )向
21.kuī( )甲22.línlí( )( )23.东方shuò( )
24.和ǎi( )25.星xiù( )
26.搓捻( ) 27.混为一谈( ) 28.给予( )
29.感kǎi( )
30.jié( )然不同31.花团jǐncù( )( )32.zhàn( )开33.qǐ( )盼
34.争zhí( )35.àomì( )( )36.激dàng( )
37.疲倦不kān( )
38.不求shèn( )解39.小心yìyì( )( )
40.窃读( ) 41.汗涔涔( ) 42.尴尬( )( ) 43.诅咒( )
44.废寝忘食( )45.蹭( )46.威风凛凛( )( )47.贪lán( )
48.灌gài( )49.饥肠lùlù( )( )50.弹huáng( )
51.屋yán( )52.shà( )有介事53.难kān( )
词语
理解
1.铁如意,指挥 (洒脱;不拘束)。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3.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
4.回想此前和此后 (界限分明,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5.以这种 (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
6.我 (形容忽然明白过来),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
7.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文章
主旨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同时,本文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海伦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欲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感激和敬爱之情。
3.《窃读记》叙述了“我”“窃读”的经历,着力写出“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抒发了“我”对社会上好心人的感激之情。
写作
特点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1多角度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2.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3.用词准确,生动传神。
《再塑生命的人》
1.语言平淡,感情真挚。
2.侧面描写,运用衬托。
《窃读记》
1.细腻的动作、心理描写。
2.起伏有致。
文学常识
1.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2.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林海音 《城南旧事》
字音字形
1.suǐ 2.tuì 3.bó 4.tì tǎng 5.liǎn 6.ǎo 7.bǐ
8.dǐng 9.jiá 10.cuán 11.sù 12.shú 13.系
14.凿 15.觅 16.畦 17.霄 18.捷 19.鉴 20.窜
21.盔 22.淋 漓 23.朔 24.蔼 25.宿 26.niǎn 27.hùn 28.jǐ 29.慨 30.截 31.锦 簇 32.绽
33.企 34.执 35.奥 秘 36.荡 37.堪 38.甚
39.翼 翼 40.qiè 41.cén 42.ɡān ɡà 43.zǔ 44.qǐn 45.cènɡ 46.lǐn lǐn 47.婪 48.溉
49.辘 辘 50.簧 51.檐 52.煞 53.堪
词语理解
1.倜傥 2.人声鼎沸 3.少有人来 4.截然不同
5.不求甚解 6.恍然大悟 7.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跟踪训练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9段,回答问题。
1.对第2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从形、声、色、味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在冬天里的无穷乐趣。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D.该段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2.下面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与“确凿”不矛盾,“似乎”表明时隔已久,印象淡漠,不肯定;“确凿”表明儿时的生活历历在目。
作者是表达两种意思。
B.第2段中的两个“不必说”表明百草园的趣事无处不在,美景无时不有。
C.第2段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强调的是“不必说”后面的内容。
D.“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依依不舍。
3.选文最后一段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产生的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D.“我”真的不知道家里的人为什么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表达了“我”的疑惑不解。
二、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对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
(动作描写)
B.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
(心理描写)
C.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景物描写)
D.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神态描写)
2.对“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并不是一回事。
B.“水”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这是“我”思维的一次飞跃。
C.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从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新的希望。
D.这句话表明“我”真正感受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不再那么讨厌她的教育。
3.作者为什么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莎莉文老师让“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B.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了,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D.莎莉文老师教给“我”很多知识,“再塑生命的人”六个字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传授给“我”知识的无比感激之情。
第四单元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1.《纪念白求恩》作者 ,字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作家、电影编剧。
3.《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 , 国作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泰安 中考 语文 年级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