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docx
- 文档编号:26987081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6.42KB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
注释:
①赵襄主:
赵襄子。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
更换。
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
谐调。
⑤诱:
引导。
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
“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
①管仲、隰(x)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
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
“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
①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
白白费掉。
③市:
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请让我去买马。
”国王派他去了。
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
国王大怒说:
“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
”宦官回答说: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5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注释:
①发:
启封。
②恙:
灾害,忧患。
③说:
通“悦”,高兴。
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5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
“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
“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
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6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
”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
①诸侯:
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
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
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
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
几遍。
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
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
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
“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就起床,在帐中饮酒。
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
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
“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
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
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
”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
7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
导读:
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ng):
愚。
败:
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7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
夫子问捕鸟人:
“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
“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
“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
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8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
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
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u),同“否”。
⑥寻亦收至:
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
“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惊恐 2.希望自身 3.同“否” 4.不久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原文 9.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
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
(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
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
(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床头捉刀人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
“魏王这人怎样?
”匈奴使臣回答说:
“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
”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
一、l.认为2.握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
二、名词使者动词让
三、略
10.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
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住在山阴。
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③咏左思《招隐》诗: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④戴安道:
名逵,字安道,名画家。
⑤剡(shn):
今浙江省嵊(shng)县。
⑥经宿方至:
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
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
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1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导读:
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
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七步诗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
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
“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
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
‘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
’”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
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豆类 4.曾经
二、锅 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12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
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
①钱思公:
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
西京洛阳。
僚属:
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
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
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
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
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
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