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26985975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54.12KB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ocx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试总分:
21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共计160分)
1、(4分)五四运动后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适后还有别人提出国学书目,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创国学书目的旋风。
这反映了
A.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2、(4分)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
“一千九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
‘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回首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
”他作此序的宗旨是
A.古史辨析,科学求真B.托古改制,宣传变法
C.动摇正统,解放思想D.倡导革命,维护民主
3、(4分)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维新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4、(4分)有学者指出:
“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
”“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5、(4分)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纪纲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十年所遵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嗫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
这种观点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4分)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
这一认识反映了
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7、(4分)胡适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C.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D.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8、(4分)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和温药治疗和猛药治疗和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移风易俗的社会习俗革新
9、(4分)粱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渐渐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知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民族危机十分严重B.制度变革急需创新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10、(4分)有历史学家认为: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
”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
A.解放了思想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D.否定了封建王权
11、(4分)1920年,胡适指出:
“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
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
”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D.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12、(4分)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13、(4分)毛泽东说:
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
这说明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14、(4分)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汉字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B.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D.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15、(4分)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
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
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
16、(4分)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
孔子诞日为什么放假?
孔子在专制时代,他的道德和学术,真可算是成万世帝王的好商品,无怪乎到这日子,要喧闹一番。
……孔子既然不是现今的人,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现在的榜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空废了一天的工夫,放无意识的假呢!
——陈昌标,1920年10月8日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
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
17、(4分)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
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18、(4分)熊月之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中评述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
“什么纲常名教,圣人贤者,什么金科玉律,偶像崇拜,什么伪君子、假道学,旧风俗,旧习惯,全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一一被押到被告席上。
”据此,熊月之认为该事件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对西方文化持绝对肯定态度
C.解放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思想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19、(4分)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二者的区别是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的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的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20、(4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提出: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陈独秀等人认为:
“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
”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D.对中西文化看法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
21、(4分)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剀切指陈传统文化之弊B.片面地夸大人性之美
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
22、(4分)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根据是
①使封建专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②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4分)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创办《青年杂志》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4、(4分)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建设社会主义
25、(4分)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推动
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
C.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D.传统文化的传播
26、(4分)文艺复兴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前期)本质上都是
A.传统文化的复兴B.传统文化的传承
C.新型文化的兴起D.新型文化的延续
27、(4分)“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
28、(4分)“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教育制度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思想观念
29、(4分)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30、(4分)《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B.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C.进化论唤醒了民族的觉醒D.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31、(4分)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地》《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
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破除封建传统礼教B.提高国民近代国家意识
C.领导思想解放潮流D.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32、(4分)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传播马克思主义
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33、(4分)有学者指出:
“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34、(4分)1919年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这一事件的出现说明了
A.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B.徐志摩在1919年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C.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是为了帮助她早日完成学业
D.当时社会上主流思想是兴民权、倡西学
35、(4分)学者周扬在《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指出,只要习惯势力和迷信观念依然强烈地隐伏着,中国就不能忘记它对“五四”所欠负的债。
由此看出,周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A.掀起一场彻底淸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B.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让中国从学习技术推进到制度的转变D.并未完成近代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目标
36、(4分)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B.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
C.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D.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
37、(4分)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辛亥革命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8、(4分)“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变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下列事件中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D.百日维新
39、(4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
“《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40、(4分)1919年,胡适说:
“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
”他将中国过去的一切都称为“国故”,“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这表明胡适
A.认为科学精神应在传统文化中培养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倡导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D.存在“全盘西化”的文化倾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共计5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列是三段有关儒学的言论:
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
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毎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宇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个观点代表了“新文化、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激烈批判,今天看来或许有些过激,但也确实揭示了一个事实:
历史并不只有光明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他对历史的理解就是不全面的。
——摘自李伯重《历史书写真的是可怖的》
阅读材料,自拟一个与材料基本观点相关联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史论结合)
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
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
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
为什么?
44、(10分)材料一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
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
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
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
——摘编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17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家大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神学世界观;同时,他们又借鉴古代一些自然哲学的思想理论,推陈出新,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性和科学在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和社会科学家们不承认任何的专制权威,不论是宗教信仰和自然观,还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都经受了挑战和审判,一切都需要“理性的法庭”去审查、裁定。
社会科学家们提出的许多科学的、理性的观点推动了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同之处。
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已”……孔子说:
“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共计160分)
1、(4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
题意主要反映了知识阶层对国学的重新认识和肯定,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更不是批判传统文化,故排除A、B项;题意只体现了以胡适、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能说明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所以胡适、梁启超等人开创国学书目的旋风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选D。
2、(4分)【答案】C
【解析】由“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可知,国学大师钱玄同借重印的《新学伪经考》反驳儒家所信奉的经典著作不过是伪造的,这就是要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C;《新学伪经考》是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学术探讨,并非科学求真,排除A;B是康有为写的《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排除B;材料无关倡导革命和维护民主的信息,排除D。
3、(4分)【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亡灵”是指以孔子及其权威,“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是指儒家思想,“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是指西学习方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因此材料所是指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并未借孔子进行变革,故排除A项。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对儒学进行批判,故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4分)【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是最大的历史功绩,故选A。
BC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排除D。
5、(4分)【答案】C
【解析】材料“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理性,该思想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6、(4分)【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在一战后,胡愈之认识到美国人提出的“理想”,与俄国的十月革命都可以作为中国的借鉴,体现出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故C项正确;以俄为师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时代纪元之始”可以看出,西方文明并没有走向衰落,D项错误。
7、(4分)【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迪了中国的民众,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