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测试 4.docx
- 文档编号:26972614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94.04KB
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测试 4.docx
《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测试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测试 4.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4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
D.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赤霉素能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C错误;矮壮素可以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实验设置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而浸泡在蒸馏水中的a组是作为空白对照组.
在该实验中应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因此需在实验之前切去胚芽鞘的顶端,并且为等长的胚芽,浸泡的时间也相同等.
解:
A、由于植物幼茎在生长过程中含有植物激素,所以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A正确;
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
bcd组切段的平均长度都比a组的长,说明3种浓度激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B正确;
C、d组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大,C正确;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可能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也可能是使用了低浓度生长素溶液,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3.植物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来自正常发育的:
A.顶芽B.侧芽C.果皮D.种子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着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植物子房发育成果实,故选D。
4.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
故选:
A.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高浓度的2,4-D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故A错误;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芦苇,可以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故B正确;水果和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不会导致人类性成熟,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进而促进植物生长,A项正确;人们通过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生长素,B项正确;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到侧芽,C项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豌豆幼苗切段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项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调节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
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
【答案】A
【解析】植物无特定分泌腺体,动物有特定分泌腺体,A正确.BCD均属于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共同点,BC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极低浓度(小于1毫摩尔或1微摩尔)时,就能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一般可由其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的部位.
动物激素: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激素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8.某课题组以正常南瓜和南瓜突变体(发生了变异)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试验中南瓜突变体的茎伸长量不变,说明对上述激素不敏感
D.不同浓度的上述激素对正常南瓜都有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南瓜植株的种类,A错误;B.由图可知,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素也能促进茎的伸长,两者为协同作用,B错误;C.加入激素后,南瓜突变体的茎伸长量不变,说明南瓜突变体不是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而是激素不敏感型,C正确;D.由图可知,赤霉素浓度与茎伸长量呈正相关,说明赤霉素在实验所设的浓度下对正常南瓜起促进作用的;从图片信息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常南瓜茎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伸长,说明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
B.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保鲜储存
C.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D.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A正确;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保鲜储存,B正确;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C错误;乙烯能促进成熟,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利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0.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乙烯在植物各个部位都有合成和分布;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乙烯含量增高,会起到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解:
A、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故A错误;
B、生长素和乙烯各器官各器官均有合成和分布,故B错误;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如还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等,故C错误;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
D.
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1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由图可知,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正确;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图中只涉及到生长素的作用,不能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1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
C.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
【答案】C
【解析】实验中的两个幼苗均存在苗尖,不能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A项错误;不能从表观上证明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B项错误;云母片阻断了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下部茎段无生长素不能生长和弯曲,C项正确;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在细胞间运输,进入明胶是物理扩散过程,D项错误。
【点睛】与生长素发现有关的4个误区:
(1)生长素的产生、感光部位在尖端,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2)温特实验证明“影响”是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如光、声音等,因此它能在琼脂块上留下与之相同的效应并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促进生长。
(3)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形态学上端),运往“根近茎端”(形态学下端)。
13.如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素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有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B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C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a向b、c运输,不能倒过来运输,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14.
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是出来的多于进入细胞的,故1正确。
生长素在纸条中进行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故2错误,故A、D错误。
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时双向的,故3正确,故C正确。
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中是单向的,故4错误,故B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理活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向光侧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胚芽鞘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植物激素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D.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生长素只来自于顶芽
【答案】C
【解析】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一侧发生横向运输,从而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A错误;胚芽鞘的向光性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错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造成顶端优势的根本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侧芽本身也能产生生长素,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16.科学家为研究激素水平与水稻穗、粒发育的关系,将水稻幼穗分化及灌浆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测定了水稻穗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测定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生长素在Ⅰ期起促进作用而Ⅱ期表现出抑制作用,说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Ⅲ~V期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阶段生长素含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
C.由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因此在Ⅲ期~Ⅳ期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
D.赤霉素含量在Ⅴ期后急剧增加,由此推测它可能与籽粒的结实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指的是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若生长素在Ⅰ期起促进作用而Ⅱ期表现出抑制作用,说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Ⅲ~V期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阶段生长素含量与结实率呈反相关,B错误;由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因此在Ⅲ期~Ⅳ期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C正确;赤霉素含量在Ⅴ期后急剧增加,由此推测它可能与籽粒的结实密切相关,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B.玉米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继续非极性运输
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D.赤霉素通过抑制大麦种子
-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故番茄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A正确;韧皮部中有运输生长素的筛管,玉米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继续非极性运输,B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通过促进大麦种子
-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1.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类似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一致,但只有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然产生的,其合成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没有分化出输导组织的部位如芽尖等运输的方式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但在已经分化出输导组织的部位只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3.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可通过促进大麦种子
-淀粉酶的合成诱导其发芽。
18.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
B.当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乙烯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D.T2时,生长素与乙烯浓度相等,茎的生长受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析图:
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2、T1之后有了乙烯,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解:
A、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
B、据图中曲线可知,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正确;
C、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正确;
D、T2时,生长素与乙烯浓度相等,由图不能得出茎的生长受抑,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具有以下特点
A.能迅速生长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产生生长素D.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三:
一是促进生长;二是促进果实的发育;三是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植物生长旺盛的部分,特别是芽的分生组织及幼叶均能产生生长素,所以保留芽和幼叶的枝条容易生根。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枝条
10枝,带芽
10枝,带芽
10枝,带芽
10枝,无芽
浸泡下端
5×10-5g/mL的IBA溶液10min
5×10-1g/mL的IBA溶液10min
清水10min
清水10min
扦插
扦插于潮湿的沙土,其他条件适宜
结果
生根很多
几乎不生根
生根较少
几乎不生根
根据实验所做出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甲组IBA浓度适宜枝条生根很多
B.乙组IBA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
C.丙组芽产生IBA能促进枝条生根
D.丁组缺少激素来源枝条不能生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组中生根的数量最多,说明甲组IBA浓度适宜枝条生根,故A正确;乙组几乎不生根,说明乙组IBA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故B正确;IBA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体不能产生,故C错;丁组没有芽,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能生根,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10分)如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
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1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
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
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
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作图2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图2中X处应放置,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则假设成立;若,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
(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2)f两重性
(3)①细胞分裂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
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解析】
(1)分析比较图1中的三条曲线可知:
①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茎最不敏感;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差异。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附近,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b,抑制侧芽生长,即为图中的f,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3)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②依题意可知: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要控制相同。
分析比较图2中甲、乙组的处理,可推知丙组的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乙、丙两组的不同点即自变量在于有无生长素。
③因探究性实验的结论是未知的,在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实验结论时,应先对可能出现的结论进行假设,由此推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再逆向作答。
本实验可能的结论有2种:
若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若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无抑制作用,则会观察到“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的现象。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其相关的实验设计。
22.某兴趣小组用相同品种的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
(一)方法步骤
6个实验装置处理如下图,各装置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玉米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的装置是__________,玉米胚芽鞘基本停止生长的装置是_______,其余的玉米胚芽鞘弯曲生长。
(三)分析与推论
(1)根据1号和2号装置之间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
(2)根据1号与______号装置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设置1号与4号装置的目的是验证玉米胚芽鞘的___________是感光部位。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
(二)2、4、
5
3
(三)
(1)(玉米胚芽鞘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意思答对给分)
(2)3
(3)尖端
(4)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尖端以下)两侧分布不均匀(意思答对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的玉米幼苗弯向光源生长;图2中的玉米幼苗在黑暗中能直立生长;图3中的玉米幼苗由于没有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不生长;图4中的玉米幼苗尖端被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知单侧光,所以能直立生长;图5中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中央,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能直立生长;图6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左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向右弯曲生长。
(三)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因此:
(1)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2)根据1号和3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测试 植物 激素 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