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全部《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964321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2.82KB
电大全部《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全部《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全部《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全部《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次作业得分
一、解释概念
1.信息
答:
信息是信号或符号所包含的内容,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
2..数据
答:
数据是课题属性的记录,是客梯属性的反应,也是数据的内容,具有载体和表现形式。
3..信源
答:
信源就是信息发生的来源。
4.信道
答:
信道是指传递信息的通道。
5.信宿
答:
信宿是指信息的接受者。
6.自然信息
答:
自然信息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物理信息。
二、填空题
1.信息是信号或符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资源则是含有信息内容的信号和符号的综合。
3.信息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信源、信道和信宿。
4.信息构成的功能因素有编码、译码和信息反馈。
5.信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共享,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6.对于某些失去原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人们的加工整理而得到新的价值或信息,这就是信息的可再生性。
三、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1.信息识别方法有(ABC)。
A.由决策者识别B.系统分析员识别
C.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的识别D.计算机识别
2.信息存储的载体有(ABC)。
A.人脑B.计算机存储器
C.各种书刊、声像载体D.电视机
3.信息加工的过程,按照处理问题的功能高低可以划分为(ABC)三级。
A.预加工B.综合分析
C.统计推断D.决策
4.(A)是指导企业运行的神经系统。
A.企业经济信息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企业物流D.企业领导
5.以计算机危机出的信息系统的使用经历了(ABC)三个阶段。
A.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阶段B.用以进行管理,创造新价值阶段
C.用以支持决策阶段D.用以发展通信也阶段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信息资源的内容就是信息,因而信息资源与信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错)
信息与信息资源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信息是信号或符号中所包含的内容,信息资源则是含有信息内容的符号或符号的综合。
前者是信息的内容,后者是信息内容赖以存在的形式。
2.信息处理过程也就是信息流动过程。
(对)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有时是相对而言的。
数据可以成为信息,信息也可以成为数据。
(对)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信息与数据间的关系?
答: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得到的数据,数据是客体属性的记录,,它是客体属性的反映,也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具有载体和表现形式。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表示,数据在经过加工处理后变为对人们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才称为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有时是相对而言的,数据可以称为信息,信息有时也可以称为数据。
2.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答:
信息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价值性、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可再生性。
信息具有客观性是指信息的内容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具体规定性、属性、特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在人们头脑中准确的、完整的、全面的、真实的反映。
信息的价值性是说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信息的等级性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等级性相适应得。
信息具有空间额分享性或共享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对于某些市区原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人们的加工整理而得到新的价值或信息,这就是信息的可再生性。
3.信息处理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或环节?
答:
信息的处理包括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利用等六个环节。
4.为什么说企业信息是提高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率的重要保证?
答:
企业信息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状况并为企业经济活动服务的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
它除了具有一般的信息共同特征,还具有讲究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等功利性的特点。
由于企业信息是支配企业运行的中枢神经,因而企业经济信息既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内容,也是提高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作业得分
第四章开发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一、解释概念
1.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答: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它能帮助企业做出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或长期的信息需求。
传统方法有数据法,职能法和组织法;现代方法有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2.自顶向下的规划方法
答:
自顶向下的规划仿佛的特点是“分而治之”,其基本出发点是研制企业中得信息流模型,并根据这种模型研制管理信息系统。
3.自底向上的规划方法
答:
自底向上贵发方法是从基本模块出发,从基层做起,逐步形成整个系统。
4.数据设计
答:
数据设计主要是数据库与文档结构的设计,结果是产生以下描述细节的数据字典:
需要再拟建的信息系统中保存信息的实体(如物体、人、地点与事件)特征与属性,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保存每一实体所需的专门的数据元素,如数据库、文档、记录等,控制每一数据元素在信息系统中如何被区分的完整的规则。
5.过程设计
答:
过程设计是软件资源的设计,即信息系统所需的程序与软件,主要研究对购买软件包或开发的程序的各组件的详细说明。
二、填空题
1.决定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失败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非技术因素
而非技术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用户。
2.“领导挂帅,思想领先”原则的着力点不仅在于领导的亲自参与与观念的转变,而且还在于以下三点:
领导者应给予资金支持、领导者应积极地给予人力支持、领导者应致力于部门之间、各种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3.传统的制定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有数据库法、职能法和组织法。
4.定义数据类的途径有两个:
实体法和功能法。
5.解决信息系统“做什么?
”的问题,是系统规划阶段的基本任务。
6.系统设计阶段是将逻辑系统转变为物理系统的过程。
7.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内在规律,可将信息系统开发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五个阶段。
三、单项或多向选择
1.信息结构的定义,或子系统的划分,一般啊你下步骤进行(ABCD)。
A.调整矩阵B.标出功能组对应的方框
C.给功能组对应的方框命名D.简化信息结构图
2.指定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现代方法(ABCD)。
A自顶向下法B.自底向上法
C.关键成功因素法D.企业系统规划法
3.系统分析的具体内容有(ABCD)。
A.企业分析B.当前系统的分析
C.功能需求分析D.用户交互需求分析
4.确定系统的逻辑有限顺序的主要标准有(ABC)。
A.潜在的利益分析B.对企业的影响
C.成功的可能性D.需求
5下列选项中,属于开发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有(ABCD)。
A可行信研究与战略规划B.系统分析
C.系统实现与测试D.系统更换
6.系统设计包括(ABC)。
A用户界面设计B.数据设计
C.过程设计D.输入输出设计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信息从来就是企业的生命。
(×)
答:
不一定
2.战略规划应当立足于底层管理,兼顾各个管理层的要求。
(×)
答:
战略规划应当立足于高层管理,兼顾各个管理层的要求、
3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
(√)
4.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向整个企业提供的信息不必一致。
(×)
答:
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向整个企业提供的信息必须一致。
五、问答题
1.指导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一,以系统论的观点做知道的原则;二,坚持与拥护密切配合的原则;三,坚持领导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四,必须重视企业战略规划的原则。
2.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答:
一,战略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规划;二,战略规划应当支持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三,战略规划应当立足于高层管理,兼顾各个管理层的要求;四,战略规划不宜过细;五,战略规划应当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赖,规划应当从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入手,定义企业管理过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六,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应当具有动态性。
3.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结为哪几个环节?
答:
一,定义管理目标;二,定义管理功能;三,定义数据分类:
分为实体法和功能法;四,定义信息结构;可分为四个结构:
A。
调整矩阵B。
标出功能组对应的方框C。
给方框命名D。
简化信息结构图。
4.按照企业规划的方法(BSP)进行系统规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
一,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二,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的信息需求;三,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向正个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一致;四,组织结构或管理体制改革时信息系统应保持原有的工作能力;五,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当系统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施。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研制方法与工程规范
一、解释概念
1.结构化系统设计法
答:
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于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工具,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的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
2“类”
答:
对象的集合就是类。
类是所有相似对象的状态变量和行为构成的模板。
包含标识、继承、数据结构、操作和接口。
3.消息
答:
对象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机制叫做消息传递。
所传递的消息实质上是接受对象所具有的操作/方法名称,也包括响应参数。
4.标识
答:
标识即是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区分其他对象。
5.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答: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就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是系统开发工具与方法的结合,它强调的是解决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二、填空题
1.开发信息系统的目标无疑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管理品质。
2.结构化系统分析是面向功能的方法.它是目前最成熟、运用最广泛的系统分析的方法。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
4.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上,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开发方法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
5.软件工程未解决软件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用工程化方法和途径研制和维护软件、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开发软件和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新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应当高于现实系统,而与原系统根本不同。
答:
错。
新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应当源于现实系统而又高于现实系统,是对现实系统的批判与继承,也就是说,是对现实系统的合理扬弃。
2.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答:
错。
它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问题。
3.原型法适用于一切范围。
答:
错,原型法并不是适用于一切范围,也有不宜使用的范围。
4..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表现在需求分析段。
答:
对。
四、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结构化开发方法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ABC)。
A自顶向下B逐步精
C.模块化设计D自底向上
2.原形设计发的目的在于(D)。
A.实验B.学习
C指导未来开发D加强与拥护之间的沟通
3.从进行过程特点出发,可以把各种系统开发方法划分为(AB)两类。
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
C.结构化方法D计算机辅助方法
4.原型法可以分为两类(AB)。
A.实验原型法B.进化原型法
C.面向功能法D.面向对象法
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起源于(A)。
A.程序设计语言B.结构化方法
C.调查研究D.系统分析
五、答题
1.用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答:
第一,用户共同参与系统开发。
第二,在为用户编写有关文档时,应考虑到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阅读与使用资料的目的。
第三,使用适当的画图工具做通讯媒介,尽量减少与用户交流意见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第四,在进行系统详细设计之前,就建立一个系统的逻辑模型。
第五,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把主要的功能主体分解成具体的、方法较单纯的功能。
第六,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系统测试,先从战略功能一级开始测试,解决主要问题,然后逐级向下测试,直到最低一级具体功能测试完毕为止。
第七,在系统验收之前,让用户看到系统的某些主要输出,把一个大的复杂的系统逐级分解成小的、易于管理的系统,使用户能够尽早地看到结果,及时地提出意见。
第八,对系统的评价不仅是指开发和运行费用的评价,而且是对整个系统生存过程中的费用和收益的评价。
2.哪些范围不适宜采用原型发设计?
答:
(1)对于一个大型的系统,如果不经过系统分析就进行整体性规划,想要直接模拟是很困难的。
(2)对于有大量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出模型来供人评价。
(3)对于原来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混乱的问题,使用原型法有一定的困难。
(4)对于一个批处理的系统,其大部分是内部处理过程,用原型法有一定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
基本思想是:
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便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性好的软件,并能控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
基本要领:
面向对象方法所指的对象,是在系统中由最少部分所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个集合不仅结构是最小的,功能也是单一的,并且是不可再分的。
从这个意义出发,对象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是一个经过封装的由数据和操作构成的实体,其结构特征由属性表示,对象之间并无相互依赖关系。
4.简述建立信息系统开发规范原因是什
答:
在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上,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开发方法要科学化和规范化。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投资大,同时伴随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组织原则,避免一些低水平的封闭式开发,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的特点和系统开发的内在规律,提高系统开发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人一机大系统。
它的开发和运行需要一系列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度、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种工程技术等相互配合,个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造成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不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MIS工程自身的客观规律。
因此,制订MIS开发的工程规范,防止开发管理不善而造成资金浪费,少走弯路,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客观要求。
第三次作业得分
第六章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一、解释概念
1.项目管理
答: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
2.逻辑模型
答:
逻辑模型是从抽象的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所形成的形象,从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提出系统功能方案。
3.物理模型
答:
物理模型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技术设备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模型。
4.外部项
答:
外部项又称外部实体,是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目标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
5.数据存储
答:
数据存储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不设计它的物理组织。
6.模块
答: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完成某项动作的一组程序语句(或描述),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7.模块耦合
答:
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8.模块聚合
答:
是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紧凑性标志,体现整体的统一性和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
12.模块调试
答:
是指对由若干个程序组成的某一功能模块进行的调试。
13.系统调试
答:
系统调试也称为总调或通调。
它是在子系统调试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的调试工作。
二、填空题
1.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前期工作主要有下列四项:
弄清企业管理流程与生产流程的运行状况;规定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通用规则语言”;组建工程开发领导小组与开发队伍;明确系统开发步骤和注意事项。
2.无数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保护神。
对于以往进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也皆由两个“20%”的估计:
一是80%都失败了,只有20%是成功的;二是,在哪些失败的项目中,80%的原因是非技术因素造成的,只有20%是由于技术因素因素导致失败的。
3.系统结构设计和程序结构设计,最终都归结为模块的分解和设计。
4.结构图与流程图有本质的区别,相互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5.选定设备纪行应该准备集中方案,综合考虑性价比。
6.程序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7.系统的转换方式主要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方式。
8.系统的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企业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等。
9.常见的详细调查方式有重点询问、全面业务需求分析的调查方式、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三种。
10.数据流程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外部相、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11.模块的四种属性是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输出。
12.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主要有主机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
三、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
1.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的内容(ABCD)。
A.任务划分B.机构管理
C.人员管理D.质量管理
2.系统分析的原则(ABC)。
A.面向用户的原则B.加强沟通的原则
C.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相分离的原则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信息系统是根据(A)的原则兑现新系统的一种映射。
A.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B.低于原系统,离开原系统
C.高于原系统,离开原系统D.是原系统的复归
4.处理逻辑的符号有两部分组成(AB)。
A.标识部分B.功能描述部分
C.时间部分D.地点部分
5.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形式,大致有(AB)两种。
A.分散平形式B.集中式
C.立体交叉式D.矩阵式
6.信息系统的开发工程一般都要三个要素:
(ABC)。
A.合理确定系统目标B.组织系统建设队伍
C.遵循系统开发步骤D.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7.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小组的开发人员有(ABC)。
A.管理人员B.程序设计人员
C.系统分析设计人员D.最高层领导
8.企业信息系统硬件的逻辑配置方案有(ABCD)。
A.多用户系统B.单机
C.计算机网络D.工作站方案
9.耦合实质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最理想的耦合形式是(A)。
A.数据耦合B.控制耦合
C.公共耦合D.内容耦合
10.绘制系统结构图示要遵循模块设计的原则是(ABC)。
A.底耦合B.高聚合
C.作用范围要在控制范围以内D.独立性
11.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ABCD)。
A.共享性B.可靠性
C.分散性D.可扩充性
12.以下选项属于代码类型的有(ABCD)。
A.序码B.块码
C.分组码D.助剂码
13.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BCD)。
A.建立逻辑模型B.确定存储结构
C.确定数据存放位置D.确定存储分配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不能把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分离开来。
(错)
2.业务流程分析应在系统设计以后进行。
错
3.两个模块见的主要连接形式由书局耦合、控制耦合和公共耦合。
错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合同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错
五、问答题
1.简述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与物力设计的区别。
答:
信息系统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区别逻辑设计是指在逻辑上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解决信息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物理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分析阶段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转换为可以具体实施的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信息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2.简述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
目标分析;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先行系统薄弱环节分析。
3.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对照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分析各机构的职能是否明确,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是否存在人浮于事,机构叠床架屋的现象。
(2)根据同类型,同规模组织的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对机构的设置进行分析,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分析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找出存在的问题。
(3)根据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要求,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调整机构设置的参考意见。
4.现行系统的薄弱环节有何表现?
答:
(1)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不能及时向管理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2)数据重复收集和存储,增加了管理工作量和出错的可能性。
(3)难以满足随机的和突发性的查询统计要求。
(4)信息利用率不高,综合分析工作欠缺。
(5)乏味,重复,琐碎的手工方式浪费了大量时间。
5.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于物理模型有何区别?
答:
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系统具有哪些功能,物理模型描述系统”如何做”,或者说如何实现这些功能。
6.信息系统中的硬件或软件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答:
信息系统选择硬件原则硬件。
选型的原则为:
实用性好表现为可扩充性;容易开发容易使用,较强的通信能力,以及可靠。
可用和可维护性好于开放性好;信誉好的厂家产品;性能价格比高。
硬件的选择要克服以下两种不好的倾向:
第一,先买机器,后作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果造成不是机器为现实系统服务,而是系统为应付工具的运行服务;第二,一味的贪大,求先进,把技术上的可行性建立在不成熟的时髦机型上。
(2)软件。
应用软件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应用软件包和自编程序。
前者是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专门设计的一组通用程序,这类程序经过优化,编制质量和运行质量较高,是用户使用方便的商品软件,购买时应注意软件对硬件环境的要求。
后者主要是用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解决本企业业务所需的软件。
7.简述输入和输出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
(1)数据收集:
将收集到的信息用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记录下来。
(2)数据登录:
将收集来的数据转换成适合系统处理的形式,登录在专门设计的记录单上或介质上。
(3)数据输入:
把数据读入计算机中。
8.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任务是什么?
答:
论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及其任务:
1需求分析:
是根据用户要求决定管理的目标。
范围及应用性质;2概念结构设计:
设计概念性数据模型;3逻辑结构设计:
设计数据的结构,把概念结构转换成与选用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4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首先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适合于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然后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必要时则重新回到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对数据模型进行修改
第七章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与质量管
一、解释概念
1.信息安全
答:
信息安全涵盖了人工处理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的安全网络化和非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安全
2.信息系统安全
答:
信息系统安全是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
3.系统安全技术
答:
系统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选择,使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软件工作平台达到相就在的安全等级,一方面避免操作安全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信息管理 电大 全部 企业信息 管理 形成 考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