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
- 文档编号:2696393
- 上传时间:2022-11-07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2.78MB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作者简介杜牧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年(今陕西西安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杜牧善文工诗,人称足以名家。
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小杜”。
亦工书画,传世书迹。
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张好好诗最为著名。
最为著名。
杜牧有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
九九日齐山登高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的悲慨。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阳数,所以叫做重阳。
又因为“九九”谐音久久,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长久,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之地。
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而作,属于登高诗(又叫“登临诗”)。
文题背景文题背景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h),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
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
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杜牧江涵江涵/秋影秋影/雁雁/初初飞飞,与客,与客/携壶携壶/上上/翠翠微微。
尘世尘世/难逢难逢/开口开口/笑,菊花笑,菊花/须插须插/满头满头/归归。
但将但将/酩酊酩酊/酬酬/佳节,不用佳节,不用/登临登临/恨恨/落落晖晖。
古往古往/今来今来/只只/如此,牛山如此,牛山/何必何必/独独/沾沾衣衣。
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江涵秋影雁南飞雁南飞翠微翠微菊花菊花落晖落晖2、下面让我们来着重欣赏第一幅美景、下面让我们来着重欣赏第一幅美景江涵秋影雁初飞江涵秋影雁初飞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么特点?
么特点?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
此时的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
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清澄肃静。
山水一色,浑然一体。
山水一色,浑然一体。
3、在这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大江:
包容开阔“涵”:
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
江水:
清澄肃静“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环境:
动静一体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5、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客携壶上翠微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次。
6、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
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恨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
但我们从己内心的不满。
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这句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是:
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得是:
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几回乐人生在世几回乐”。
7、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
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的事情实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
8、体会“但将酩酊酬佳节”里所蕴藏的情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此诗人酩酊大醉,但愿长醉不复醒。
作者在此用到了“但将”二字,其实就是“只能用酩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节,实在没有什么其它好的办法了。
然而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也写出了不为人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
现实生活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莫名的伤怀了。
也不要为它感慨怨恨了。
这句话也透射出了诗人内心无比的痛苦之情。
9、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实。
1010、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春秋时,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
“若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登临恨落晖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小结:
看来诗人想表达一种旷达的情怀。
小结:
看来诗人想表达一种旷达的情怀。
11、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牛山沾衣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
是一个典故。
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这次登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
但这仅是一种表象,遇,似乎有点超然。
但这仅是一种表象,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121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
,你同意吗?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
篇中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
篇中“须插须插”、“但将但将”、“不用不用”以及以及“何必何必”等词语的运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一回事。
另: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另: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131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客”有关。
有关。
这位这位“客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
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年长,而且诗名早著。
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
这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
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
杜牧对他的被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
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
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
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这才是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总结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情诗。
诗中曲折地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情诗。
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不用登临恨落晖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诵读杜牧诵读杜牧,并与杜甫并与杜甫相相比较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杜牧: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抒写了诗人的报复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抒写了诗人的报复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凄恻低回,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凄恻低回,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杜甫:
杜甫:
登高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动人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动人心肺;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雄浑高远。
心肺;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雄浑高远。
登高诗回顾登高诗回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 登高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