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docx
- 文档编号:26962598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07KB
完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docx
《完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班级和什么是班主任。
2.掌握班级团体的特征,会用班级团体特征分析一个班级是不是形成了班级团体。
3。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在实践中能够判断哪些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
【理论概要】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空间。
班主任制度诞生后,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制度上,班主任都是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其他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是相比之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更全面、更持续、更细致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基本事实。
本专题将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进行基本介绍,包括班级的概念演变,班级管理的意义;国内外班主任制度的发展、我国班主任的角色价值、工作内容和我国班主任面临的困境几个方面。
一、班级的演变
近代意义上的班级是近代教育发展的产物。
班级之所以产生于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实践之中其原因是复杂的。
但有两种力量在班级这一教学组织的产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宗教组织传播教义实践的推动。
由于宗教传播的需要,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首先使用了班级授课的方式传播宗教。
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的生产知识和能力普遍提高提出了客观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规模培养生产所需要的人才,而传统的教育难以满足规模化培养人才的需求.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对班级组织的出现和之后的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
班级这个概念最早见诸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57)。
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将儿童按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
但是教育传统的力量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班级组织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更多受到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的影响。
“导生制”的基础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同时进行教育.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由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
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近代国家教育的发展,班级制度才逐渐取代以往的个别教学,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形式。
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开启我国班级授课制度的实践,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之后,班级授课制才在全国推广。
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家对班级组织都进行过论述和研究,赫尔巴特和凯洛夫在发展和完善班级组织的相关理论方面是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为班级组织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班级的特征
班级作为同龄儿童的学习组织,首先是一个群体。
但是,班级群体又与普通群体意义上的团体有很大区别。
根据学者的研究,其具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的制度化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对班级组织有着制度支持和制度限定,班级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存在。
当一个孩子提到班级,我们首先会问你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
然后我们就会知道他大体的年龄、学习的内容。
我们基于班级对孩子情况所做的推断,都有一个基本前提。
好班级是高度制度化的,容易找到制度依据。
我推算孩子年龄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尽管许多人可能会说,我们推算孩子年龄时没有想到教育法。
其实这不过是法律的常期执行使人们把这个规定当成常识以至于不知道它的出处而已。
但当你想送一个五岁的孩子入学时,你可能会更直接地体验到班级年龄的制度化限制.
宏观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对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评价方式做出宏观规定的同时,会通过更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处于特定年级的班级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对班级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规定。
(二)班级的稳定性
班级是一个组织,不会经常改变,也不能频繁变动,具有相对稳定性。
也正是这样,家长往往把分班看成一个大事。
班级组织之所以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首先是由班级组织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
班级,不是由几个学生拼凑到一起的松散团体。
班级应该有相对完整的组织机构,有相对完善的职能,而相对完整的组织机构的具备和相对完善的职能的发挥都是以班级的稳定性为前提的,稳定性是班级的内在规定性,没有稳定性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班级集体。
之所以保持班级组织的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班级组织需要稳定。
无论从教育发展史看,还是从教育现实教育实践看,建设班级组织的实践从来都不是为建立班级而建立班级.班级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个教育空间,这个教育空间要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氛围。
班级的相对稳定性能够保证教师对这个班级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班级的相对稳定性也便于学生对这个班级产生认同,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需要、心理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需要。
(三)班级的适应性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适应是个体对生活环境变化的调整。
从教育学意义上讲,适应是个体对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适。
教育学意义上的适应,不仅研究个体被动的适应,也强调适应的积极的教育意义。
学生适应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包括他们对班级、教育和社会的相关行为规则的熟悉和遵守,在熟悉和遵守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则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或在教师以及其他成人帮助下了解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则及其遵守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价值,逐渐接受价值教育,这是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
当然,在适应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变被动机械适应为主动适应,变强制性要求的适应教育为主动引导性的适应教育。
要引导孩子认识规则,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反思规则,最终创新性地完善规则。
同时,在适应中,要克服学生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培养孩子的基本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不仅要孩子看到法律法规和规则对自己行为的限制,也要认识到法律法规和规则对自己的基本权利的保护。
(四)班级的教育性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建立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班级的教育性就是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工作出发点,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班级是学生发展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班级环境中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都是班级的教育意图的物质体现。
班级文化环境,是班级主流的信念、价值观以及班级愿景的复合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风。
虽然与班级物质环境一样,班级文化环境同属于隐性课程建设的内容,但是班级文化对个体影响的力度更大。
当班风与个体的行为方向矛盾时,个体会发现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班风良好会对个别个体的不良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如果班风不好也会对个体的良好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五)班级的人本化
班级建设的关注对象是学生,班级建设应该以学生为本位。
以学生为本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
从群体特征上讲,班级建设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区特征。
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基本相当,具有基本相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一般都是就近入学,他们生活在一个社区之中,社区生活具有相似性,班级建设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班级功能。
从个体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体微观生活经验,班级建设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微观生活经验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的差异,进入学校不是学生教育的开始,我们必须在学生之前所受教育的基础上思考适合孩子的教育。
班级建设的人本化,是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而不是以儿童的好恶为准,不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更不是以学生的错误为本。
当然,我们不能把学生填平补齐,试图造就没有个性的学生.以学生为本要注意区分对学生的道德约束和个性发展的宽容。
三、班级管理的内涵与班级组织功能
班级管理自班级产生之始就已经开始了.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发展,班级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班级很自然地被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物理场所和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理解也自然围绕着对班级的理解基础上对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而展开。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港台地区更多的把班级管理称为班级经营,意在突破班级的物理空间限制,加重班级群体在整个教育环境中的教育内涵的凸显。
对于班级管理的含义,不同学者的观念有所区别。
如熊智锐认为:
“班级是一个多元的有机体,教师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运用适当的方式和过程,使班级中各种元素产生良性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这种方式和过程,即是班级经营.”李团会认为:
“为使儿童能在学校与班级中,愉快的学习并拥有各种快乐的团体生活,而将人、事、物等各项要件加以整顿,并遵循学校教育目标,藉以协助教师推展各种活动的一种经营方法。
"我们认为,班级管理是为学校教育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为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加快乐的学习,利用班级学生的社会群体交往需求和群体动力,对教师和学生所参与的班级学生发展和班级活动安排进行的管理。
(二)班级组织的功能
班级组织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如何管理班级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班级会体现出什么样的班级组织功能。
在班级管理发展过程中班级管理的内涵不断丰富,班级功能也不断丰富。
参考斯特朗(R.Strang)等人的研究,根本橘夫将班级团体所发挥的功能分为以下四项:
1.满足需求功能—班级团体提供了满足归属需求和依存需求等基本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有用性需求等高级需求的机会。
2.促进发展功能-班级团体提供儿童发展的机会。
这些发展涉及多种领域:
(1)知识及认识的发展,
(2)情感的发展,(3)兴趣态度的发展,(4)社会技能的发展。
3.诊断功能-在团体中,缺乏社会技能和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上的问题会暴露出来。
特别是在班级团体有团体要求时,儿童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
4.矫正功能—例如,自我中心的儿童会因受到伙伴的批评而改变行为等。
班级团体具有矫正行为的功能。
(钟启泉,2001)纵观班级管理实践,结合相关研究,我们认为班级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满足社会需求
人是群体性动物.在群体中生活是人作为群体性动物的内在要求。
尽管不同文化中个体对群体或他人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
但是人有一种归属需要,需要归属一个组织,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社会交往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交往的可能,良好的班级管理使学生交往变成了现实。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班级发展的功能,班级管理在实现着这种功能.班级恰恰为学生满足了学生的群体归属需要.
2.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通过班级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使学校成为一个高效的教育组织,在其中学生可以高效的学习知识。
班级为正常的教学和日常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形成能力,学会做人。
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学习做事,学习与人相处.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在中国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班级为孩子提供的同辈间的密切互动机会更加重要。
3.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的动力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
同时,班级是学生进行社会互动的环境,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支持.班级管理的一个功能就是维持这种动力。
班级的产生和存在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状态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状态,决定了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状态。
好的班级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加乐意参与到学校的学习活动中.
4.发现自我特点
如果一个人不去和同龄人长期相处,共同学习,你让他说他有什么特色,大概他自己也说不出来。
相反,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群体中,通过比较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班级组织恰恰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比较中发现自我的场所,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们班级的同学对比发现自己的特点,做一个有特点的“我”。
同时,它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点,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更加深刻.班级组织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镜子"的作用。
《旧唐书·魏徵传》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你能够有效的听取同学的建议,那就真的能够以人为镜,明自己得失了。
四、班主任制度的发展
班主任在教育制度中的产生是在“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十七世纪。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班级授课制理论上具有开创性贡献,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系统的研究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制度,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学年编制、班级组织、课时分配等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正是伴随班级授课制不断地发展,在一些国家的教育实践中产生了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
(一)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发展
1.学级担任制
我国的班主任制度始于清朝末期。
十九世纪末,随着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影响,我国在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并施行,推动了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实践。
癸卯学制中的学校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具体分为《奏定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中规定,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这种制度被称为级任制,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被称为级任教师.级任教师对班级负有管理与指导的责任,这是我国最初的班主任,也标志着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开始。
2.导师制
1938年,国民政府将级任制改为导师制。
之后出台的《中等学校导师制实施办法》中规定,“各校应于每级设导师一人,由校长聘请专任教员充任之”,“各级导师对于学生之思想行为、学力及身心,均应体察个性,依据训育标准表之规定及各校教导计划,施以严密之训导,使得正常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训导方式除个别训导外,导师应充分利用课余及例假时间,集合本级学生谈话会、讨论会、远足会、交谊会以及其他有关团体生活之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载,每月向学校和家长分别报告。
学校每个月召开一次导师会议。
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承担一定责任,无论学生在校或出校导师都要对其行为负责,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这一时期的导师与今天的班主任在职能上更加接近。
3.班主任制
“班主任”这一名称出现在解放初期,1942年编制的《小学训导纲要》中提出:
“实行教导合一制,必须加强班主任的责任。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学习苏联办学经验,普遍实行班主任制。
195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暂行规程》规定:
“小学各班采取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科任教师”。
“中学以班为教学单位,每班设班主任一人,负责联系本班各科教员,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习,班主任任课时数,根据具体情况,较专任教师酌减。
”这标志着班主任制度开始在我国广泛实行。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班主任的受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班主任制度不断完善。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这些规定对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责、方法、任免的条件、待遇与奖励、管理等做了阐述。
随后,班主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
“中小学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
”
近年来,班主任建设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更加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更加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
该计划规定从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
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同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高了班主任任用标准,肯定了班主任的重要性。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发展,我国的班主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目前,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更加关注班主任的任职资格、专业发展、教育权利、情感需要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地位和报酬等问题,这为班主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国外班主任制度的发展
在国外的学校教育中,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很普遍的,但并不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国家都设置班主任.国外有的实行班主任制,有的实行导师制,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班主任情况也不尽相同。
美国的基础教育位于世界前列。
美国的小学基本实行的是班主任“包班制”,并不是教师分科教学制。
包班的教师负责除个别科目(如体育、艺术)外一个班级所有科目的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
在中学阶段,没有固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采用多主体管理模式.在多主体管理模式中,美国的辅导教师承担的职责与我国的班主任所承担职责相近。
辅导教师是负责学生管理与指导的主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健康、升学、职业等方面的具体辅导。
从身份看,辅导教师是处于任课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专职教师。
辅导教师不任课,但工作职责明确,对美国的中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英国的中小学广泛采用的是“导师制”。
一个教师负责一个集体的学生管理,导师要父母般、牧师式的关怀引导学生。
教师的基本职责包括:
(1)实现教育目标——学生知识学习和认知能力发展;
(2)培养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3)促进学生在道德、精神、审美和身体方面的发展。
尽管同属西方发达国家,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上看,美国辅导教师和英国的导师制有明显不同。
日本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公立学校管理制度,在中小学教育中实行班主任负责制。
班主任负责一个日常班级事务管理和学生的各方面问题。
日本中小学校与教育委员会密切联系,教育委员会承担了部分学校的服务性职能,这使得班主任可以专注于学生教育与学生问题。
日本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自主意识,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有班级会议,班级会议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具体负责内容以及流程。
五、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主要职责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全面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参与其所负责班级的全体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200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
“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009年8月,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确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班主任的作用
我国颁布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一章《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学校是通过班主任对每个班级进行日常教育事务管理,班主任是学校与班级联系的必要中介.班主任对一个班级学生的了解是最全面的,这使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培养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认知优势,班主任客观上成为了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纽带。
1.班主任是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由于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自然地成为了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这是对班主任教学工作上的角色定位.
2.班主任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
我国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提出,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本大纲的基层单位。
班主任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而班主任则是本大纲的直接实施者。
作为班主任要全面承担起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努力发挥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的应有作用.
3.班主任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持续指导.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班主任有机会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发展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持续关注。
班主任具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角色。
4.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划者
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规划学生的学习成长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学习做出系统规划。
班主任应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好规划。
5.班主任是家校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只有家庭和学校进行有效而密切的合作,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班主任由于其工作职责,和学生家庭联系最频繁,是家校联系的最重要纽带,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信息,与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共同把学生教育好发展好.
(二)班主任的职责
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职责,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规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5。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主要涉及了解、教育学生,进行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家长进行沟通等,包括了教育和管理两大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学校,在教育部规定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基础上,对班主任工作职责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六、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变化
2009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负责人对《规定》进行解读,从班主任工作量、经济待遇、教育学生权利、教育地位四个方面阐释了《规定》的亮点,这里从班主任工作的相对地位、经济待遇、教育权利和专业发展对班主任政策的变化进行介绍.
(一)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相对地位:
推动班主任工作变成“主业"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没有计入学校教师基本工作量的明确规定,许多教师担任班主任只是作为“副业”,有时间就多做一些没有时间就少做一些。
这对班主任工作来讲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2009年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四条指出,“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这从政策上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的量化计算方法。
第二条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这里首次提出主业的概念,也有利于淡化一些人潜意识里把班主任工作当“副业"的认识倾向,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使班主任工作真正变成班主任的“主业”。
(二)落实班主任工作的经济待遇:
承认班主任劳动的价值
以往的班主任工作的劳动报酬是象征性的,当前对班主任的工作量给予和教学工作量同等地位的认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五条进一步明确指出,“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量具有和其他教学工作量同等的地位,可以累加计入教师工作量,这是对班主任劳动价值的承认和认可.而且《规定》的第三条提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这把对班主任的待遇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赋予班主任的教育权利:
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班级 管理 班主任工作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