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阅读能力训练专辑.docx
- 文档编号:26957180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114.54KB
初二语文上册阅读能力训练专辑.docx
《初二语文上册阅读能力训练专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册阅读能力训练专辑.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上册阅读能力训练专辑
八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专辑
【阅读训练一】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体验评价语言、情境和形象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由此,八年级阅读应该注意的是:
一、在浏览全文时会提取关于事件的信息,运用信息筛选法,抓住要素,构思网络,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会通过提取关于人物描写的语句,根据正面和侧面描写之分,抓住人物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揣摩人物的精神性格。
三、能够准确理解,体验和评价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从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入手,一般说来应从词语的褒贬、句式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文章的构思、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富于表现力的描写中去品。
②从分析人物的形象入手,对此,我们可以用感悟理解、联想想象的方法去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
感悟理解,就是推敲揣摩作品的描写;联想和想象,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察、充实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效果。
二是根据作品的系列描写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沟通事物间的联系,再造出形象,以感受词句的作用和作品的情感、意味。
四、品味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
“删”“换”“增”“调”。
“删”即去掉后和原句比较效果。
“换”即用换词比较法。
“增”即增加词语,看表达效果。
“调”即调换语序。
此外,还应关注修辞,看语言风格。
(一)梯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抓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
“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
“慢着!
”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迟疑着问:
“怎么了?
”
爸爸说:
“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了,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
“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
‘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接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在哭,质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
‘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可随便就信。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
“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
“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会接住你,不会让你受伤的。
”
但是,儿子显然开始怀疑爸爸的话,他迟疑着,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能消退。
然而,平日里习惯于听从父亲安排的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
“听着,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接住你的手缩回来——”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一——二——三!
”爸爸喊了。
咬紧了牙关,忍住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
爸爸的手竟然没有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有移开。
他还是稳稳地站在原来的地方。
他把掉在他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复杂,他张大了眼睛问:
“爸爸,你为什么要我跳?
”
爸爸笑出声来,说:
“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
所有的玫瑰花,又回到了儿子的脸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文中儿子的情绪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文中的爸爸为什么要照着故事中的父子做一次?
3、文中两位父亲所讲述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爸爸是怎样教给你人生经验的?
5、怎么理解文中加点的“玫瑰花”一词的含义?
(二)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
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
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
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叶龄,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
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
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
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
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能着落。
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五中师范后园。
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
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
但树根四周,也落了不少叶子。
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
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
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
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
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
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松的双眼,向我道早安。
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昏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
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
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
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濯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
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
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
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
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
——我终于感到歉然。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中的“失群”作何解?
2、整体感知全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3、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从文中选出关键词语填空,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欣然——()——()——()——歉然
4、第6段中的画线句会使你联想到哪朝诗人的谁的哪两句诗?
5、本文语言精致,情感深邃,立意高远,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三)留守寸土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
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您,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
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
”我吓了一跳,忙问:
“郑亮没有回家吗?
”郑亮妈妈说:
“回了,只是着了魔似地,反反复复地说:
‘这是不公平的。
’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想问问您这孩子的情况。
”
——不公平?
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就在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发生过龃龉(注:
júyú比喻意见不合)?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
按照头一天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
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量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单位去拜访一下据说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起身——该他读了。
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
只听他大声读道: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有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
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
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放弃,却是那么执着地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
“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
“雷雨”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颗暖暖的心。
1、结合文章说说题目“留守寸土”有何含义?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3、在男孩的感动下,“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4、男孩身上渗透着一种怎样的品质?
5、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四)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却在那一次,那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
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
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
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
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
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
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网上经常和妹妹联系。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
小丫又问,有把握吧?
他笑着,当然。
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
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
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却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小丫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
他答,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
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
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疼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小丫也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求助了最后一条热线,把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
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就来不及了。
”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呀,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
他沉默了一会,说:
“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
”“当然想。
”妹妹说。
——天啊!
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最后的冲刺吗?
——电视机前的我已经坐立不安了。
只听他又说了:
“那让咱爸妈去看你好吗?
”“太好了!
真的吗?
”他点头,很自信的说:
“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
”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
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
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
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
“我流了泪”的原因是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题目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何处。
3、请任意找出文中对“答题者”的一处描写进行赏析。
4、你喜欢文中“答题者”的形象吗?
说说你的理解。
(五)教师是一只“青蛙”
①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文了。
不同的是今天是许多教师来听课。
②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
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将会怎样呢?
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有的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
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
”听课老师都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有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到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
她站起来说: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
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
“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井外好。
”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
“我看你是一只青蛙。
坐井观天!
”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的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
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
“不要喝,水里有毒!
”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
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
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经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
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可怕了!
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井里安全啊!
⑥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
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又有什么不好?
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是同学不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
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
“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大意。
2、仔细观察画线的句子,并仿写。
3、张雨同学认为青蛙还会跳回井中的理由是什么?
4、想象张雨同学课堂的发言被老师打断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5、文章结尾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青蛙?
【阅读训练二】
揣摩记叙类文章语言特点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在记叙文阅读中,本阶段应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并体味、鉴赏记叙文的语言,主要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六要素即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有直接用时间词表现的,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前者如某年某月,后者如用自然界的景物描写来体现的;地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点不变换,一种是随事件的情节发展地点也发生转换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应区别对待;事件的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事件的前面;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应是关键;结果是事件的结尾。
把握六要素就把握住了记叙文的脉络。
2、把握作品的人物。
人与事是密不可分的。
在叙事的同时,就渗透了对人物的描写,要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特点并加以品评,就应从对人物的描写入手,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以上都属于正面描写,还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3、品味记叙文的语言。
要做到这一点,应做到几个结合:
结合语言环境、结合上下语句、结合人物的性格、结合环境描写,结合文章的主旨、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态度。
在分析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遵循规律,又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机动。
(六)传递
①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
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②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因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又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
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
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③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
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下来了12个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
最多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④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
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
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送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
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⑤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
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
这是我们队12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
⑥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
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⑦时间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又长大成人,而他饱受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⑧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却从未少过12人,穿透十几年的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故事梗概(不超过40个字)。
2、第⑦段采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其中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心理。
3、你认为本文中的哪个(些)人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七)
下午,方老师正津津有味地给中学生们讲课时,他那5岁半的孩子跌跌撞撞地从外面冲进教室里来。
“你,快——妈叫你回去收谷,要下雨了。
”方老师突然愣住了,望了望窗外,这才发觉天变得黑沉沉的,他脸色沉下来。
“你先回去帮你妈收,我——”离下课还有二十多分钟,他心里道:
谷子被淋了也罢,可不能耽误这么多孩子的课。
方老师打发了儿子后说:
“同学们,咱们继续上课,刚才讲到雷锋帮助……”“老师——”方老师话未讲完,班长就站了起来,“我家也晒谷了,我得赶回去……”“好,你——你走吧。
”方老师眉一皱,很不高兴地同意了。
他明白这些农村孩子的家庭情况。
班长走后,又有不少学生提出要走,方老师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他满脸不高兴,却又显得无可奈何,索性说:
“好吧,同学们,天要下雨了,你们谁需回家帮忙的,可以回去,剩下的继续上课。
”谁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冲出教室,一会儿就消失在远处。
方老师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教室里,他的面前只剩下空空的座位。
窗外,一片阴沉沉的天。
“哎,农村的孩子……”良久,方老师自言自语地说,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刮风了,几个豆大的雨点开始砸在窗子上,方老师也顾不得什么,急忙冲出教室,朝自家的晒谷场跑去。
跑到自家晒谷场,方老师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数十个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扫的扫,搬的搬,忙忙碌碌。
方老师顿时涌出两行热泪。
1、文中的两个加点的词“呆住”和“惊呆”分别表现了方老师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短文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形象?
(八)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时起床,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我忙说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
“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少爷作派很不满意。
八点钟还穿着睡衣,每天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⑥我说:
“你看看人家送报的少年,每天5时就起床。
”
⑦儿子笑得更干脆: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
我是新世纪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
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
“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
“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
⑨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
这天8时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
“万老师,从明天起,送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
我随口问:
“那你呢?
”少年说:
“。
”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
“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迟了,请您多包涵!
”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文中第②段画线部分列举了很多数字,这有何作用?
2、下面两个句子是否都运用了比喻?
为什么?
A、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B、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
“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
3、第③段写“骄阳似火”,第⑧段写“大雨滂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具体语境,完成文中第
段空白部分。
(九)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
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
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
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
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忍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
“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
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
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
“放手吧,你不会死的。
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
“真的?
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
“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个每人活50年!
”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语文 上册 阅读 能力 训练 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