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说课.docx
- 文档编号:26955813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1.75KB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说课.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说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说课
单元备课表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动物
教学内容
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动物的共同特点(资料库)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能力目标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教学重点
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饲养小动物,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具准备
分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课题
寻访小动物
教学内容
教材24——26页
教
学
目
标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讨论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具准备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
2.关注:
学生举例的普遍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3.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
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3、关注: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4、设计意图: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1、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2、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2、关注: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3、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学生分组寻访。
板书设计
寻访小动物
时间地点观察方法
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寻访观察能够见到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课题
蜗牛
(一)
教学内容
教材27——28页
教
学
目
标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4.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具准备
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3、设计意图: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3、设计意图: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被注: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关注:
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3、设计意图:
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板书设计
蜗牛
(一)
身体
观察饲养
动作
作业设计
饲养蜗牛,了解其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课题
蜗牛
(二)
教学内容
教材29——30页
教
学
目
标
1.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3.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具准备
分组: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3、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4、设计意图: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
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4、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1、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2、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关注: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3、设计意图: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
1、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2、关注: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3、设计意图: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板书设计
蜗牛
(二)
食物呼吸排泄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课题
蚯蚓
教学内容
教材31——32页
教
学
目
标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4.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具准备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
学生捉蚯蚓是否伤害蚯蚓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3、设计意图:
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3、设计意图: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
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板书设计
蚯蚓
1.蚯蚓的身体
2.蚯蚓的运动
3.蚯蚓与蜗牛
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
第5课时
课题
蚂蚁
教学内容
教材33——35页
教
学
目
标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4.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具准备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
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关注:
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3、设计意图:
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2、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3、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
2、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3、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1、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2、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关注:
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3、设计意图:
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
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
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蚂蚁
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
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观察蚂蚁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
第6课时
课题
金鱼
教学内容
教材36——38页
教
学
目
标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2.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3.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具准备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3、设计意图:
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2、关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3、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2、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3、关注: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4、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3、学生观察并记录。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3、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1、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2、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金鱼
金鱼蚂蚁
作业设计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教学反思
分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课题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内容
教材39——40页
教
学
目
标
1.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2.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3.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具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2、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3、关注:
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4、设计意图:
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关注:
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3、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1、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2、回教室汇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关注:
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3、设计意图:
理解什么是生物。
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
2、关注:
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3、设计意图: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生物
植物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