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docx
- 文档编号:26954787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9.95KB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docx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2016年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20分钟)
一、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在下列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
)(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是( )中提出的。
(分数:
1.00)
A.《学记》 √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解析:
《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的,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
2.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分数:
1.00)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
C.怀特海
D.克伯屈
解析: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3.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分数:
1.00)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
D.关系转换说
解析:
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贾德进行过一个很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
4.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
(分数:
1.00)
A.国家财政拨款 √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解析:
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5.社区教育起源于( )。
(分数:
1.00)
A.丹麦 √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
社区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
(分数:
1.00)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奏定学堂章程》
解析:
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7.下列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分数:
1.00)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解析:
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8.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是( )。
(分数:
1.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9.教师的指导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 )。
(分数:
1.00)
A.主体因素
B.客体因素 √
C.无关因素
D.主导因素
解析:
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有: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
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10.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强调( )。
(分数:
1.00)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智力开发 √
D.培养创造力
解析:
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10余年间,也走过了类似的道路。
11.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
(分数:
1.00)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
解析:
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3岁后直觉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
12.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倡“开放式”教学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学习理论基础。
(分数:
1.00)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
解析: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由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全面变化的活动,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倡“开放式”教学。
13.( )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分数:
1.00)
A.杜威 √
B.蒙台梭利
C.维果茨基
D.戈尔曼
解析:
杜威是儿童中心论者。
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做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
14.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
(分数:
1.00)
A.孟子
B.孔子
C.许慎
D.朱熹 √
解析:
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之说,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使用“课程”的著作。
15.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最重视的问题,1982年党的( )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分数:
1.00)
A.十一大
B.十二大 √
C.十三大
D.十四大
解析:
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6.下列属于元认知实例的是( )。
(分数:
1.00)
A.学生运用精加工策略巩固知识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 √
解析:
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调控,“遇到难点即停”就是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17.“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分数:
1.00)
A.神学的 √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解析: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8.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
(分数:
1.00)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解析: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9.归因总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
(分数:
1.00)
A.干什么
B.谁
C.怎么样
D.为什么 √
解析:
归因总是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2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分数:
1.00)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
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学士学位由( )。
(分数:
1.00)
A.国务院学位办授予
B.教育部授予
C.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
D.高等学校自行授予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分数:
1.00)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
(分数:
1.00)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
解析: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
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图表篇幅不一,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
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是在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分数:
1.00)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
解析: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孑1子,远在两千多年前,第一个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念。
他指出: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是:
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
用在教育上就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因材施教。
根据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
D。
25.教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 )。
(分数:
1.00)
A.语言法
B.行动操练法 √
C.环境体验法
D.移情法
解析:
行动操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巩固知识,形成简单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方法。
26.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分数:
1.00)
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
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等。
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
27.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分数:
1.00)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解析:
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8.在一个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 )。
(分数:
1.00)
A.小组竞争
B.群体间竞争 √
C.群体内竞争
D.集体竞争
解析:
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群体问的竞争。
29.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
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
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
校长指出王老师:
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
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解析:
30.美国教育部定义,“资质优异”是指儿童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和( )。
(分数:
1.00)
A.领导能力 √
B.生理能力
C.学习成绩
D.人际关系
解析:
美国教育部定义,“资质优异”是指儿童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和领导能力。
3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分数:
1.00)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32.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和对( )的影响。
(分数:
1.00)
A.学习初衷
B.学习过程 √
C.学习方法
D.学习成绩
解析:
学习动机一旦产生,就要发挥作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二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3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
(分数:
1.00)
A.儿童权利最佳
B.尊重儿童尊严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D.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
解析: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34.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分数:
1.00)
A.教师和学生 √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解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35.随着学生面临环境的日益复杂,学生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 )来规范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分数:
1.00)
A.《班主任守则》
B.《班主任行为规范》
C.《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
D.《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解析:
3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
1.00)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
解析:
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37.根据《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面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 )
(分数:
1.00)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3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分数:
1.00)
A.5±2组块
B.7±2组块 √
C.5±2
D.7±2
解析: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
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波动。
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3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分数:
1.00)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解析: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4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分数:
1.00)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解析: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4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分数:
1.00)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解析: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42.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分数:
1.00)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3.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 )的精神相一致。
(分数:
1.00)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
解析: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训练。
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4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
(分数:
1.00)
A.规范作用
B.动力作用 √
C.引导作用
D.爆发作用
解析: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45.( )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分数:
1.00)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
解析:
众多理论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早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4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分数:
1.00)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解析: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7.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总结了前人经验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分数:
1.00)
A.夸美纽斯 √
B.埃拉斯莫斯
C.倍尔
D.华勒
解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8.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分数:
1.00)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
D.家庭教育
解析:
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4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分数:
1.00)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解析: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分数:
1.00)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
D.青年期
解析: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指的是少年期。
二、
(二)多项选择题(30题,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总题数:
30,分数:
30.00)
5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
(分数:
1.00)
A.敬业精神 √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
D.专业技能 √
解析: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52.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分数:
1.00)
A.严格要求 √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
解析:
培养舆论是班风形成的重要工作,而非培养学生干部的内容。
5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到的智力有( )。
(分数:
1.00)
A.语文智力 √
B.数学智力 √
C.社交智力 √
D.自知智力 √
解析:
加德纳将智力划分为七种,包括语文、数量、空间、音乐、运动、社交和自知。
54.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其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分数:
1.00)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
C.身心健康权 √
D.隐私权 √
解析:
谩骂、体罚、私拆信件是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隐私权。
5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 )。
(分数:
1.00)
A.客观性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教育性原则 √
D.系统性原则 √
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56.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
(分数:
1.00)
A.自主感对羞愧感 √
B.勤奋感对自卑感 √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解析: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排除C;其他选项均是18周岁前的发展任务。
57.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 )。
(分数:
1.00)
A.敏感性
B.流畅性 √
C.灵活性 √
D.独创性 √
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
58.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可分为( )。
(分数:
1.00)
A.立法权 √
B.司法权 √
C.行政权 √
D.监督权
解析:
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教育司法权;在纵向上一般分为中央教育权和地方教育权。
5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 )。
(分数:
1.00)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
解析: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成书于1806年。
6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分数:
1.00)
A.教师的领导风格 √
B.班级规模 √
C.班级的性质 √
D.学校规章制度
解析: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和教师的期望等。
6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 )。
(分数:
1.00)
A.新知识的获得 √
B.知识的转化 √
C.技能的形成
D.知识的评价 √
解析:
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教师 招聘 考试 教育 公共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