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6950410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92KB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含评价目标):
1.通过分析苹果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得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并明确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师评价教学目标1)
2.利用资料和动画让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懂得合理利用两种资源。
(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2)
3.通过资料总结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由学生自评,原因和解决办法组内互评)
4.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
(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4)
二、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目标1
自然资源定义
你知道4月22日式什么日子吗?
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
师评
自然资源的定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自然资源。
提问:
从名字上看,你认为什么是自然资源?
再出示:
“苹果”
提问:
这是我们本地的水果,你认为它属于自然资源吗?
追问:
那么培育苹果树的土地、阳光、水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观察名字,思考问题。
得出结论: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由利用价值。
判断:
苹果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并说明原因。
回答
师评
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目标1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承转:
其实不仅仅是苹果,我们身边有很多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的财富,你发现了吗?
出示:
土地、森林、矿产、水等图片。
提问:
通过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纷纷思考,争相发言:
书本、桌椅等。
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师评
自然资源的分类
目标1、2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我们刚才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完成导学案的“模块一”。
讲述:
在模块一中判断自然资源基本没有问题,只是在大熊猫、闪电、沼气等还存在争议。
提问:
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两类。
出示:
“石油”资料
讲述:
我们把这种在人类历史时期很难再次形成的资源成为“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
你知道的非可再生资源还有哪些?
出示:
“水循环动画”
“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图片
问:
你能再举几例吗?
出示:
各种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模块一”
同桌交流
判断:
大熊猫、闪电、沼气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并说明理由。
(大熊猫属于,闪电和沼气不属于)
回答: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阅读并思考
总结:
石油资源是有“寿命”的,用一点就少一点,用完了就没有了。
踊跃回答:
煤、铁、天然气等等矿产资源。
总结:
可再生资源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资源。
举例:
阳光、森林等。
判断:
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自评
同桌互评
师生共同评价
自然资源的利用
目标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讲述:
我觉得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咱们在利用的时候可以随性所欲。
出示:
“水资源浪费”的图片和“渔业的资料”
提问:
那么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有应该如何利用?
判断:
老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
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如果我们不培育和保护,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的。
回答:
十分珍惜和节约。
师生互评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目标3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分析原因及措施
承转:
刚才的学习让我们对自然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
完成:
导学案“模块二和模块三”
小组交流
对比分析
回答: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
(地大物博)
人均占有量太少了。
(地大物“薄”)
总结: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回答:
中国人口太多。
点头,表示赞同
学生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
控制人口数量、珍惜资源,垃圾分类回收、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
欣赏视频,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模块二自评,模块三组内互评。
师评
出示: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表格”和“世界、中国人均占有量对比柱状图”
提问: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柱状图你有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图)
提问:
同样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为什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你能总结一下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吗?
追问:
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
举例:
就像老师手中的大苹果,一个人吃了觉得非常过瘾,可是如果分成50份,分给全班所有同学,就显得太少了。
提问:
既然原因找到了,能想想解决的办法吗?
播放视频:
“我国新能源的使用情况”
课堂反馈
分发课堂小测
1.利用导学案梳理知识
2.完成小测,检验学习效果。
自评
拓展提升
目标4
增强环保意识
播放视频:
“小鸟的故事”
提问:
小鸟的故事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欣赏:
随着故事情节的转变,心情越发沉重。
回答:
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师评
结束语
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
其实这段视频演绎的并不只是小鸟的悲哀,也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和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情感提升
自评
课外活动设计:
收集金点子:
1.请各组同学结合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帮政府出一些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金点子”。
2.以“珍惜自然资源,爱护地球环境”为主题,设计标语。
学情分析
一、地理学习情况
对初二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初一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也具备基本的读图识图、分析资料的能力。
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查找材料,并根据材料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特别是本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生平时接触此类问题较少,对于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并不很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学生情况
于2013年新建,地处城郊结合处,至今为止学生大部分来仍自农村,生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半多的学生是很喜欢地理这门课的,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就本节课而言,90%以上的学生是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变得很重要。
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
每一环节设计什么样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这都是本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效果分析
一、课堂总体效果
本节课是学习自然资源的“基础”章节,内容较为具体。
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学生自身的体验,从身边的以及能联想到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较快进入了课堂学习状态,积极性比较高,对于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也基本达到预先的设想。
二、成绩统计分析
成绩
A
B
C
D
人数
21
27
3
1
占百分比
40%
52%
5.8%
1.9%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内容都不多,从评测练习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也很不错,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题
评测练习中共设置5个单项选择题,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还是比较不错的,错误较多的是第2小题(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还有第4小题(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15%,其原因),特别是第4小题,很多学生选择了B答案,分析原因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灵活运用,需要夯实基础才能灵活运用。
2、综合题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因此在第二部分的综合题中设置“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资源现状。
本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2小题,此题答案较为综合:
一方面要考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还有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大多数学生考虑不够周全,看得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鲁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的命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见,本节属于由自然环境过渡到自然资源的一节衔接性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内容的学习都为本节奠定了学习基础。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标题“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对于自然资源的定义教材通过文字描述、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未经人类加工,即自然资源必须具备“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必须具备“经济属性”,亦即对人类“有用”,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了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同时也包括了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量。
因此,判断某种物质是否为自然资源,只需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了“自然”“经济”两种属性。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这部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设计了两组美工示意图,第一组以土地循环使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其如何再生;第二组以煤炭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图片介绍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同时设计活动进一步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三、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但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有决定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直观的列出了一组数据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位置,并将石油这一重要资源的现状安排在阅读材料中进行知识扩展,进一步说明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现状,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评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森林、水、土地
C.风能、天然气、铀矿、阳光 D.草原、水、天然气、铁矿
2.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
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 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
3.下列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大力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开发新能源
C.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大力开采非可再生资源
D.从国外进口我国储量较少的自然资源
4.美国的耕地面积为162.75万平方千米,中国为121.72万平方千米,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5%,其原因是( )
A.中国的陆地面积多于美国 B.中国平原面积狭小
C.中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数量远大于美国 D.美国“人多地少”
5.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废旧电池随意丢失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
二、综合题:
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完成各题。
1、
右图反映出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2、小明认为,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今后不会出现资源危机,小强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帮小强说出理由
3、针对右图中反映出的间题,我们当前可以做到的是: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节课。
一节课过后感触很深,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
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我的课堂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
本节课是学习自然资源的"基础"章节,内容较为具体。
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学生自身的体验,从身边的以及能联想到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
在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拿出了大家常吃的本地水果(苹果),从分析苹果是否属于自然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在讲授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时,我又以分苹果为例,让学生体会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不足的特点。
这种利用身边事物举例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很快的掌握了知识要点,充分的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除此以外,我还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在讲授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时,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后并我并没有直接去讲述两种资源的区别,而是出示了石油资料、水循环”动画、“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图片,通过对这些材料、图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于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也基本达到预先的设想。
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利用了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提升了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特别是最后一段出示的“小鸟的故事”公益广告和图片,让环保的意识在学生们的内心生根发芽,让本节课课堂知识得以升华,体现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驭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堂好课是通过师导生演,只有教师“导”好了学生才能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中去,积极参与。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勤学、善思、不唯书、重创造,让平平淡淡的心不老化,地理教学的路定会花香四溢、芬芳永存!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二、课标解读
地理课肩负着“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一重要使命,这也正是这部分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紧紧围绕的主题。
本节课内容具体,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多,教学中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体验,从身边的以及能联想到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根据该条课程标准,首先应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明确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自然资源必须具备“自然属性”;必须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必须具备“经济属性”,亦即对人类“有用”;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了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同时也包括了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量。
在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基础上再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最后进行提升,在认识我国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自发主动践行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本节课重点在于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对于自然资源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的观点。
三、课标分解细化
基于以上对课标内容的解读,本节内容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得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并明确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利用资料让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懂得合理利用两种资源。
3、通过资料总结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4、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第三 第一节 自然资源 基本特征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