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docx
- 文档编号:26944355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98.50KB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docx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I)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概念之所以建议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广义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①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③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埋骸骨,所见无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
④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讽朝廷 讽:
劝说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德:
道德高尚
C.士谦罄竭家资 罄:
尽D.会葬者万余人 会:
恰好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
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
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5分)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本词写于作者闲居带湖时期。
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片。
(5分)
9.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
(2)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
”。
(3)诸葛亮《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
彼时,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
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一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一夜间席卷全球。
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
他不怪妻子,只是委屈了只有6岁的孩子要面对一个破碎的家庭。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
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产,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
几天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了坟。
来之前他便想好了,陪娘过完这个中秋,自己便彻底离开那座城市,浪迹天涯。
“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
”母亲气嘟嘟地牢骚着。
“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
”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
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而且,只有一会儿,他便适应了这种暗淡。
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
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
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
曾经,这盏马灯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东西。
与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
想来,那个时候可真幸福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
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越来越大,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一顿揍。
他耍赖,不承认,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
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
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得不得了。
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烦恼,整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
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地划拳,嗓子都喊哑了。
夜里,睡觉时,嫂子给他抱来了崭新的棉被,躺在娘的身边,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如此踏实,好几次,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第二天早晨,他不得不向娘告别,他很想就这样一辈子守在娘的身边,只要有口饭吃就行。
可是,他不敢,他必须装得工作很忙的样子,他不想让娘和哥知道他此时的境遇。
和娘道了别,走到院子外,发动了车,正欲关上车门,哥哥走了过来,双手抱着个小纸箱,放在了副驾驶座上,叮嘱他,回到家再看。
他疑惑地看了看哥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和哥嫂说了再见,车驶出胡同,上了马路。
虽然答应了哥哥,可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刚刚驶出村子,他便把车停在路边,打开了那个纸箱。
纸箱上面,是一张纸,展开,哥哥的笔迹赫然入目:
刚子,昨天你在爹坟上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电闸是我让你嫂子拉的,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
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
刚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哥都希望,明年的中秋节,你不要让娘在眼泪里度过。
纸条下面,是那盏马灯和厚厚的一摞钱;几捆一百的,还有一叠散的,有五十的,也有十块的,甚至还有一块的。
虽然那些钱和他所欠的债务相比微不足道,但他却知道,那是哥哥所能给他的全部。
秋阳下,一个男人,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他觉得“真幸福”,是因为在追忆往事时,想起那时家里有一盏其他人家没有的马灯。
B.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
中秋夜停电是哥哥为能让“他”接受兄长的帮助而设的一个计。
C.中秋夜的这盏普普通通的马灯不仅是应急的照明灯,更是一盏照亮他的前程让他走出阴影的灯。
D.“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有家人的关爱让他觉得日子可以过得踏实的意思。
E.马灯下,他和母亲、哥哥唠家常,忆往事,想到当年哥俩曾经为了偷瓜、吃瓜的事争得面红耳赤。
(2)请分析③-⑥自然段插叙内容在全文中所起作用。
(6分)
(3)哥哥说:
“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
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
”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刚子”?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范旭东:
崛起于荒原的中国化工之父
张定国
①范旭东出身湖南湘阴县城一个书香门第,年幼时父亲早丧,家道迅速败落。
②1900年,在上海湖南同乡会资助下,范旭东随同一群湖南籍青年男女搭乘巨轮赴日本留学,他当时还不满十七岁。
③在日本,范旭东目睹了明治维新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开始发奋学习。
他先在普通中学读书,后来考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堂。
这是一所大学预科学校。
当时范旭东的志愿是“习造兵”,即学习军事技术,他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只要军事强大,便可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④正当他专心习军救国时,一件小事竟使他的人生航向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一天下午,第六高等学校校长酒井佐保对全校师生发表演讲,盛气凌人地大谈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的“伟绩”。
演讲完毕,范旭东当面求教这位狂妄的校长,不料却遭到酒井佐保的嘲讽:
“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
”话虽不多,却如同一把铁锤重重砸在他的心上。
当日深夜,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后幡然醒悟,中国要军事强大,首先要工业发达,只有投身发展工业,才是救国之道。
最终他下定决心报考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
入学不久,他便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下:
“我愿今后寡言力行,摄像作立誓之证。
”又在旁边加写:
“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切勿忘之。
”从此更加发奋苦读。
⑤1910年,范旭东大学毕业,京都帝国大学以重金留他在日本,但他毅然于1911年回国。
当时在中国,连火柴、食盐、铁钉这类小商品全都是进口洋货,而范旭东却在天津渤海岸边看到堆积如山的海盐被装上巨轮运往外国,加工成食盐后再运回中国高价销售。
为此,他四处奔波筹集到五万元资金,建起我国第一座精盐厂,厂名“久大”,寓意民族工业永远发扬光大,厂址设在塘沽。
他运用化工技术很快将大量海盐提纯为雪白的食盐,定名“海王牌”,一举打破了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独霸中国食盐市场的现状。
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久大精盐公司年产精盐十五万担,因价廉质优而销路日广。
⑥欧战造成洋碱紧缺,英国卜内门公司囤货不卖,碱价暴涨,而许多生活用品如肥皂、纸张、印染、玻璃等的生产均需要碱。
范旭东伫立渤海岸边,面对大批盐砣(制碱主要原料是盐)不禁仰天喟叹:
“身为化学家,面对这样丰富的工业盐而不起雄心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埋在这个地方。
”之后,他筹资四十万元在天津成立永利制碱公司。
⑦范旭东一面派人赴美国购置制碱机器,一面兴建制碱工厂。
1921年底,碱厂建成,但投产后却很不顺利,机器故障和产品不合格问题困扰着他。
恰在这时,侯德榜博士留美归来,不久被聘为永利制碱公司总工程师。
从此,范旭东如虎添翼,信心倍增,至1926年底,公司所产碱颜色渐白,日产纯碱三十六吨,并与英国卜内门洋碱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后,“红三角”牌(商标沿用至今)纯碱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洋商自叹弗如。
⑧192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万国博览会,经过严格评选,“红三角”牌纯碱荣获该届博览会金奖。
这是中国工业产品首次获此殊荣。
⑨1934年初,范旭东将永利制碱公司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1935年,创建中国首座合成氮厂——南京永利铔厂。
该厂建成投产的消息如七级大地震般震惊了全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做梦也没想到贫穷落后的中国能建造出远东第一大厂,且机器一流、产品质量一流。
国外媒体把这座工厂誉为中国现代化工的里程碑。
⑩然而,风云诡谲,时局突变,工厂投产不久,全面抗战爆发,日寇飞机在1937年9月至11月间,连续多次对永利铔厂狂轰滥炸,许多进口机器被毁,硫磺堆场火光熊熊,工厂陷入瘫痪。
同年底,范旭东含辛茹苦创建的天津永利碱厂、南京永利铔厂、久大精盐厂等相继落入日寇手中,日本三菱公司抢占了工厂后,将永利改名“永礼”。
日伪汉奸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纷纷劝诱范旭东参与“大东亚共荣圈”建设。
傲骨高风的范旭东断然拒绝卖国求荣,严厉叱责道:
“宁可举丧,也不求存。
”还有人建议他悬挂英国米字旗保护民族工业,他亦婉拒:
“如此拒狼引虎,绝无可取之处。
”
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便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按时间顺序将范旭东为民族化工竭尽心力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评传结合,指出范旭东是一位矢志于中国化工的开拓者。
B.范旭东一生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不满17岁就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化学,回国后即投身工业,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精盐厂。
C.文中引用传主范旭东的话,不仅有利于凸显传主性格,使传主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可读性强。
D.抗战期间,范旭东含辛茹苦创建的天津永利碱厂、南京永利铔厂、久大精盐厂等相继落入日寇手中,面对他人的劝诱,傲骨高风的范旭东断然拒绝卖国求荣。
E.留美归来的侯德榜被聘为永利制碱公司总工程师,范旭东如虎添翼,建起我国第一座名为“久大”的精盐厂,所产食盐价廉质优。
(2)范旭东被誉为:
“中国化工之父”,本文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概括。
(6分)
(3)范旭东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人格魅力有哪些?
(6分)
(4)在中国近代企业中,范旭东是个拓荒者,请简要谈谈范旭东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执法人员对假冒少数民族群众的小贩进行处罚时,该小贩故作听不懂。
执法人员拟对物品暂扣时,他又原形毕露,,强词夺理,企图不接受处罚。
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治理国家。
中共十八大在京召开,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的是,此届党代表没有了以往的“沉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A.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振振有词B.振振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
C.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夸夸其谈D.夸夸其谈侃侃而谈振振有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江水进入水厂后,将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成为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最终被输送至全市管网,进入北京市千家万户。
B.因突发山体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的川藏公路然乌沟路段,经过武警官兵连续20余小时奋战,被损坏的防雪走廊坍塌顶盖已成功破拆。
C.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进步与变革起推动和维系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D.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用一本《午后四时的啤酒》为我们娓娓叙说了自己的恋爱、结婚、生子、照顾小孩,全书没有渲染,没有夸耀,静静地,如小溪般流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
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①,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他选取了后者, ②。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③。
17.下面是两段介绍环境考古学的材料,请根据所给的开头给“环境考古学”下定义,不超过50字。
(5分)
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是一步步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起来的。
许多地区都曾发生过人类社会复杂的兴衰演化历史。
地质学、古气候学和古环境学的研究也表明,古代的自然环境面貌也发生过复杂的演变。
古代人类居住和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如何?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古代的自然环境同当时当地的人类活动发生了何种关系?
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环境考古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古代环境的复原。
二是人地关系的分析研究。
答:
环境考古学。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在是信息时代,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
面对信息,出现了“随大流”现象:
因为传言有大地震,山西、成都的市民纷纷在半夜跑到街头躲避地震;因为看到网上宣传碘盐能防辐射,结果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发生后,全国出现抢盐风潮;因为社会上充斥着对世界末日的炒作,不少人真的作好了应对世界末日的准备,甚至有人绝望自杀……
他们没有去判断信息真伪,很多人都这样解释:
“大家都这么说……”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
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
“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
”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
“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
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
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
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
“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
”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
士谦说:
“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
”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
“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让大家放心离开。
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
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
“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
“您的阴德多。
”士谦说:
“所谓阴德是什么?
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
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
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
“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
”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
事情后来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8.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分)词的上片描写了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在灯前翻飞,屋外风雨交加,破裂的窗纸也在鸣响的景象,(2分)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表达了作者凄苦、孤寂、落寞的情怀。
(1分)
9.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时已头发花白、容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月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