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6940926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04MB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x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一、智能交通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需关注三方面:
1、技术方面(长期增长动力):
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并且拥有集成能力、平台开发能力、部分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竞争具有较强竞争力(议价能力较高)。
技术方面需关注系统稳定性、功能性、性价比、以及用户体验。
2、渠道方面(短期增长动力):
由于此类企业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交管部门、公路建设企业,拥有较强政府资源背景和政府公关能力的公司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3、资质方面:
集成的资质、软件开发的资质、施工承包资质等
二、高速机电稳中有增,但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或机会更大。
1、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未来仍将增长,但增长较为平稳(约7%/年),视频监控等技术较为成熟,未来不停车收费技术可能是增长点之一。
2、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未来较为看好:
一线城市升级,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将会迎来较大增长。
三、同业竞争情况来看,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或有较大机会。
1、高速公路机电行业市场已具一定的集中度,Cr5约50%左右,但各个企业份额差距并不大,现阶段行业竞争格局仍存在变数,行业整体仍处于成长阶段,目前三棱科技仍有机会,但公司是否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树立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值得关注(主要是政府公关能力的体现)。
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凸显,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上升,届时新进企业将会很小。
2、城市交通智能系统未来将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现有交通系统升级和二三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普及,这方面仍需要考察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有关可比公司:
由于企业主要定位于高速机电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城市交通系统集成及平台开发,所以主要可比上市公司为亿阳交通、上海交技、皖通科技(高速系统集成);银江股份、易华录、宝信软件(详见报告后半部分)。
内容摘要:
一、智能交通行业定义、细分与技术:
1、行业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行业细分:
智能交通系统按应用对象分类,主要分为:
智能城际交通系统和智能城市交通系统。
图1智能交通系统分类
智能交通系统按组成成分分类,分为以下7个系统:
(1)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2)交通管理系统(ATMS)
(3)公共交通系统(APTS)
(4)车辆安全控制系统(AVCS)
(5)物流管理系统
(6)电子收费系统(ETC)
(7)紧急救援系统(EMS)
(详细介绍请见下文)
二、我国ITS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前期)
该阶段主要以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为目标。
典型的技术措施包括主干道路网交通监控;收费道路实施电子化收费;主要道口,实施信号灯优化配置及多相位信号控制;实施电子抓拍和电视监视等科技手段;实施公交优先道路及优先信号。
第二阶段(发展)
该阶段的标志是,开始行业应用大系统的建设,信息得到较为充分的整合。
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跨行业应用的系统不断涌现。
目前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行业正逐步从前期走向发展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综合应用的系统建设正逐步提到议事日程。
该阶段主要以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
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三阶段(成熟)
该阶段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该阶段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在城市综合交通实现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各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运量占较大比重;完成车辆之间通信系统;成批生产电动汽车、环保车辆及智能车辆;特征:
全面建立社会化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形成ITS新产业。
三、智能交通行业上下游情况
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为供应商和集成商。
图2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
1、上游:
上游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普遍供大于求。
具备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可凭借市场影响力通过不断筛选、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选择出优质的上游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
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电子类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总体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对中游行业企业发展比较有利。
2、下游:
公司所属行业的下游方主要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包括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公司等。
因此,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与国家的行业宏观政策和投资规划密切相关。
四、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规模、未来增长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基础交通建设的大量投资以及对智能交通的日益重视,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年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20%。
2007年我国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62亿
元,2008年达到了136.27亿元,预计2011年超过210亿元。
计世咨询的研究预测,未来10年国内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在1820亿元左右。
预计未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
随着高速公路管理所需的智能交通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而这一部分的投资一般占到高速公路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3%左右,估计未来10年市场总需求为350亿元人民币左右(数据来源:
计世资讯
《2007-2008年智能交通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每年规模约为30多亿,增长并不显著,每年约8%-10%。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市场需求可观(未来投资亮点)
建立一个交通指挥中心平均投资额约在6,000万元左右(中型城市),如果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均在10年内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指挥中心,其投资额约为190亿元。
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需要大量投入城市快速环路及干道交通监控、诱导系统的规划与投入建设,预计城市道路监控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50-200亿左右。
再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的其他项目及部分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守估计未来10年内城市ITS投资约在450亿左右(数据来源:
计世资讯《2007-2008年智能交通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每年市场规模约为40多亿,增长较快年均20%以上。
五、行业内竞争格局
1、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细分领域内
目前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行业中具有建设部颁发的高速公路监控、收费、通信单项和综合资质的企业有84家。
由行业权威杂志《中国交通信息产业》经过4个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的2006年度全国十佳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商,为行业中的主流集成商,按字母顺序排列分别是:
安徽皖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瑞华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捷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图3全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主要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Cr5约为49.6%,且前五位企业市场份额差距不大。
2、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细分领域市场份额
2009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投资规模约为32.24亿元,行业中主要竞争参与者为易华录、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等。
其中易华路为此细分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1.65亿2009年),银江股份市场占有率约为2.6%。
估计Cr5约为20%,市场集中度低。
六、行业盈利情况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行业综合毛利率(两家上市公司亿阳、交技)约为17%,净利率约为8%-10%。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综合毛利率约为28%-30%,净利率10%左右。
智能交通行业研究
一、智能交通行业产生背景和行业定位
智能交通行业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
但目前大部分国家,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适用领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智能交通发展概况与技术简介
1、智能交通国外发展情况简介
美国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致力于发展电子道路导航系统(EGRS),运用道路与车辆间的双向通信来提供道路导航。
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没有实施类似的项目。
1988年,美国成立了一个被称为“Mobility2000”的非正式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同时,为了引起全国的关注并且扩大计划,1990年又成立了美国智能车辆和道路协会(IVHSAmerica)。
随后,1991年12月,跨模式道路运输效率法案(ISTEA)获得通过。
从此,ITS成为道路运输政策的中心项目。
1992年5月,IVHS战略计划构建了今后20年ITS的发展蓝图。
1994年9月,美国交通部将IVHSAmerica更名为ITSAmerica(美国智能交通协会),该协会在1995年3月制定了美国ITS项目计划,深入探讨了发展和应用ITS的规划及其最终目标。
这个计划由美国交通部正式出版,定名为《国家智能运输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运输系统的7大领域(即基本系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即子系统)。
除此以外,美国的智能运输系统正在开发一个新的领域,即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
该系统是把为城市地区开发的交通管理技术和系统功能推广应用到乡村道路网络中去,主要是应用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方便外国游客出行,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系统包括为驾驶员和事故受害者提供援助的无线紧急呼救系统,恶劣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实时警告系统,以及有关服务设施和旅游路线、景点等信息系统。
日本
日本其实比其他许多国家都更早地开展了ITS方面的研究。
1973年,通产省提出了"综合汽车交通控制系统",研制出一套道路导航系统并进行了试验。
这个阶段被称为ITS
发展的第一阶段。
80年代,建设省实施了“道路/汽车通信系统”,警察厅实施了“先进机动车交通信息和通信系统”。
后这些项目经过改进,被合并为“车辆信息和通信系统”。
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建设省建立了“先进道路运输系统”,在该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以道路车辆一体化来改善道路交通的概念。
伴随着该项目还有许多其他项目,包括超级智能车辆系统、先进安全车辆系统、通用交通管理系统等。
1993年7月,由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组成的“车辆、道路以及智能交通协会”(VERTIS)成立,并进行了一系列与ITS有关的活动。
经过不懈的努力,ITS已经逐渐在私营领域形成了市场,基于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开发的数字地图的GPS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其他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至1995年,安装导航系统的汽车总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
很明显,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已经产生了。
从1980年到1995年初的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ITS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1995年2月,由日本首相直接领导的“具有先进通信与信息的社会筹划组”提出了“促进先进通信与信息社会的基本指导方案”;1995年8月,建设省、通产省、邮政省、运输省和警事厅五个政府部门联合提出“在道路、交通、车辆领域实现先进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政府指导方针”,并开始共同进行ITS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从此开始了ITS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统一与协调一致的行动。
根据此方针,ITS由导航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安全驾驶援助系统等9个开发领域和20个用户服务功能构成。
我国ITS发展历史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开始了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与开发,其后,又有广州、天津、深圳、大连等近20个城市建成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80年代初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ITS基础性的研究开发工作,包括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监视系统等。
在此基础上,一些大城市逐步建设了交通监控系统,高速或高等级公路的监控及MTC(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和ETC(电子收费系统)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ITS的研究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相关政府部门一直非常重视ITS规划的研究以及建设。
交通部在制定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时就将发展ITS列入计划,开展了ITS发展战略研究。
1998年,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下,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该委员会把推进中国ITS标准化作为主要任务。
1999年,科技部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重要应用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以及系统集成的研发任务。
2000年,科技部又会同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相关部门,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总体规划包括道路、铁路、水运、民航在内的我国ITS发展战略、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组织ITS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示范工程。
“十五”期间,我国科技部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该项目包括共性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和技术开发、ITS工程示范和相关基础研究四大类16个课题。
目前全部课题已经验收,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制定企业标准7项,建立跨省市国道主干线联网电子收费、高等级公路综合管理、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等示范点15个。
“十一五”期间,交通部提出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和交通信息化,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重点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有:
(1)智能公路交通技术—区域公路网电子不停车收费与信息服务系统开发。
主要研究:
电子不
停车收费车道标准平台建设技术、密钥安全体系建设技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灾难防范与恢复、基于公路GIS的公路网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基于公路客运枢纽的动态交通数据采集系统技术、高速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技术、公路运输紧急事件应急管理及处置系统技术、基于定位系统的车辆使用公路信息及时追踪和精确计量技术、道路用户费用征收新模式等。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成区域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和精确气象预报,完成与大经济区域联网信息服务相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形成相关的成套标准规范。
通过集成开发车辆使用公路的信息采集和计量技术,为未来道路用户费用征收模式的改革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撑。
(2)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
交通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关键技术、应急反应系统建设关键技术、交通信息资源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全国性道路运输联网管理系统技术等。
通过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指导和规范全国交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交通政务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逐步形成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体系,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范围达到40%左右。
此外,交通部在《2006—2020年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更是把智能交通和数字化交通管理技术列入未来交通科技重点研发领域之一,重点支持智能公路系统关键技术、公路收费新系统、空间信息应用技术、数字化公路运营管理技术、智能航运系统关键技术、智能港口系统、国际航运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方向的技术开发。
突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车辆监控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制定交通数字化管理标准,使信息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营管理上广泛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的行业管理,提供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①前期阶段
该阶段主要以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为目标。
典型的技术措施包括主干道路网(含高速公路、快速路)实施交通监控,完善道路网功能;收费道路实施电子化收费;主要道口,实施信号灯优化配时及多相位信号控制,提高道口行能力;实施电子抓拍和电视监视等科技手段,严格执法,加强违章处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实施公交优先道路及优先信号;公交线路智能调度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公交实施运行起讫点的调度,运行期间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处。
②发展阶段
该阶段主要以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典型的技术措施包括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按城市GIS数据库、信息网络、车辆管理信息等分步建设,不仅为ITS系统提供直接相关的动、静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各项信息服务;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信息发布三部分组成;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该系统是车路间信息通信系统,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实行不停车收费。
该系统将在全区域内实现收费路网“一卡通”;多式联运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交通方式的运费、管理、服务系统联网,为客、货运输提供联运服务,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等。
该阶段的标志是,开始行业应用大系统的建设,信息得到较为充分的整合。
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跨行业应用的系统不断涌现。
目前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行业正逐步从前期走向发展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综合应用的系统建设正逐步提到议事日程。
③成熟阶段
该阶段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该阶段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在城市综合交通实现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各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规划、管理运营智能化;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运量占较大
比重;完成车辆之间通信系统;成批生产电动汽车、环保车辆及智能车辆;特征:
全面建立社会化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形成ITS新产业。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预计未来5年中,中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
中心将集公安交通GIS综合业务管理、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信息检测、GPS车辆定位、通信调度指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系统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信息,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和最大的性能指标实现面向中等以上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业务管理规范化,科学组织交通,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应对特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
在城际交通方面,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管理所需交通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跨省区市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管理和跨省区市示范工程,未来将进一步实现跨省区市区域联网收费,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2、智能交通系统构成与主要技术
(1)系统构成: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手段以语音、图形、文字等形式实时向出行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成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使出行者从出发前、出行过程中直至到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随时能够获得有关道路交通状况、所需时间、最佳换乘方式、所需费用以及目的地等各种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出行者选择是的交通方式和路径,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方式完成出行过程。
图北京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由法国电信集团旗下的Télédiffusion公司开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交通 行业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