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docx
- 文档编号:26933128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8.29KB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docx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
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如何样才能在最后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可能充许这样做。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力学部分:
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电磁学部分: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
光学部分:
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a.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b.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c.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a.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b.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c.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
即: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
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
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
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
如:
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2)、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如: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3)、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
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2003年的55%:
45%调整为60%:
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不能直接用
,而应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
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
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
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
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
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三:
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a.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b.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c.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题:
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
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对第三类题的解决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
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
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四:
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
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
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
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五:
积累一定的考试经验
引导学生在各次测验和模拟考试中,积累一定的考试经验,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使自己应有的水平在考试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考试是单兵作战,它是考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接受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战场。
这些能力的只有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得到培养和训练。
六:
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
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高三二轮复习模式及要求
一、
二、指导思想
二轮复习的目的就是加深知识理解,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在一轮全面复习课本的基础上,超越原来章节,重新整合知识,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学科内部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知识网络,掌握常规题型的典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将知识、题型、方法等归类,在研究《2010年考试大纲》和解读近几年高考题的基础上,透视热点,预测10考题、考法等,加强备考复习的准确性,提高复习效率。
三、专题设置(2月26日---4月23日用时35节)
【专题一】力和运动:
直线运动、测练讲评、曲线运动、测练讲评、振动和波
【专题二】动量能量:
传送带及弹簧模型、测练讲评、碰撞模型、测练讲评
【专题三】粒子运动:
电场磁场基本性质、电场磁场中运动、测练讲评、复合场中运动、测练讲评
【专题四】电磁感应:
图像问题及交流电、力学综合、测练讲评、电路综合、测练讲评
【专题五】物理实验:
力学类、测练讲评、电学类、测练讲评
测练讲评
【专题五】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测练讲评
三.复习模式及要求
专题复习模式:
练----讲----测----评
“练”,将本专题的重难点、典型题目汇编成一个学案,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本专题的相近和相同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构建专题知识网络。
“讲”,指针对性讲练。
针对考纲要求,针对学生学情,讲解本专题能力要求、基本题型即变式和综合性题目。
挖掘题目功能,提炼思路方法及解题规律。
出示近几年相关高考题,总结类型,寻找新角度。
“测”,即限时性训练。
从能力上遵循讲啥练啥,适当联系、拓展。
从内容上贯彻专题要求,以常规题目为主,以计算题为主。
“评”,即重点讲评测试卷。
讲评选择错误率高的题目,按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归并,做到“讲审题,评错因,析规律,导方法”。
注重知识的横纵联系,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提高学生对题目的认识和解题能力。
四、课堂模式及要求
(一)课堂结构流程
“知识梳理,整合考点”→“典例分析,变式训练”→“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二)具体要求
1、知识梳理,整合考点(5-10分钟)
梳理知识,提示重点内容(即高考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以及掌握程度和能力要求,使学生心里有数。
一个专题用两课时,也可以先把作业中出现的解题技巧问题、错误等加以订正。
2、典例分析,变式训练(25--30分钟)
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剖析,引导思维,揭示解题规律。
例题教学的程序是:
练(独立解答例题)——讲(解题思路、技巧,提炼方法规律。
解答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进行开放式、发散式讲解,,包括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即“一题多解”,对物理情景发散即“一题多练,对物理问题发散即“一题多变”)——练(变式训练,一般1道题变1~2个),
3、总结方法,提升能力(5分钟)
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独立总结课堂(本专题)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规律,包括解题注意事项,隐含条件、边界条件的挖掘等,然后总结完善。
总结要重视“一题多变”,更要重视“多题归一”。
4、“师生互动,答疑解惑”(5分钟)
课堂最后的时间留给学生,整理、体会所讲内容;师生之间沟通,解决当堂存在的疑惑或问题。
做到当堂清。
高三物理如何搞好二轮复习
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对物理教材进行拉网式的复习和练习,纵向为主、顺序复习;那么二轮复习这一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打破章节界限,提炼物理模型,归类探究,深化提高找出解题规律的过程。
我代表二中高三物理备课组,把我们的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以及复习基本方法向大家作一汇报。
希望和大家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先汇报一下我们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计划:
1.时间安排:
3月14日————4月30,约6~7周的时间。
2指导思想:
(1)、确保上课、辅导时间,努力提高复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增强规范意识、得分意识。
(2)、对各类专业教学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确保重点,确保一个稳固(往届生)、一个突破(应届生)、一个提高(艺术生)。
(3)内容和方法上,在一轮复习基础上,整合知识、整理主干,构建物理模型、形成规律。
.3复习方式:
专题复习与查漏补缺相结合,每周进行一次查漏补缺练习和一次8+1练习。
穿插学校安排的综合训练,两周一考。
4专题安排:
第一专题:
力与运动(3月14————3月20)
处理物体的平衡问题的思想方法;处理直线运动的思想方法;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思想方法;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处理天体和卫星问题的方法
第二专题:
动量与能量(3月22————3月29)
传送带上的物理问题;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弹簧类问题的求解策略;碰撞问题的处理方法;三大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三专题:
电场与磁场(3月31————4月3)
第四专题:
电磁感应(4月5——————4月8)
第五专题:
热、光、原、机械振动机械波(4月9——4月10)
第六专题:
电学实验(4月12——-4月17)
第七专题:
图象的运用(4月19———4月21)
第八专题:
物理解题的数学方法(4月22———4月24)
说明:
综合训练为年级安排月考与模考。
各系列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题的先后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二、复习策略:
1确保专题复习“教”有目的,“练”有方向,我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
重点班和往理一套复习方案,以中档题为主,重在抓综合和提高,提炼出解决物理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普班和特长班一套复习方案,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普班特长系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狠抓基础不放松,将目标瞄准基础知识,面对高考中的最基本的题目,争取让特长生过基础关来实施教学。
两个方案组各有一位组长负责本系列的二轮复习安排,每个系列严格实施集体备课,一人攻关多人参与,进度、难度、例题习题配备均要求一致。
2二轮复习基本的模式是:
“练(例题)——讲(思路、方法)——练(变式训练)——讲(讲重点、注意事项重在强调、学生没想到的)
3具体做法:
(1)站在高考命题的角度精选习题,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解题体系和方法。
二轮复习,训练的题目要严格筛选,采取“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的策略,切莫用“题海”淹没学生。
选题的原则是:
①要按照理综《考试大纲》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去选;②要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去选;③选往年高考题中的一些优秀题目,注意对这些题目进行翻新(包括《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④选高考带有方向性的热点题(例如推理题、联系实际、辨析纠错以及开放性题目)。
⑤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综合题要多选。
在训练阶段要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物理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跳一跳把它摘下来。
(2)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谁先谁后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师生关系——学生是运动员,教师是教练员,课堂必须先“练”后“讨论”;先“做”再“讲”;如果“讲”在前,“练”在后,先“讲”后“练”,那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模仿,学生的想象能力没了。
(3)“变式练习”一般1道题变几个为宜?
一般1道题变1~2个就可以了。
所有题不要念,要让学生快速看,找准有用词,做到快、准、熟、巧,课堂上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怎样讲”,“讲什么”的问题?
二轮复习,教师要重点在物理情景的分析和题目的设问上“折腾”学生,不要老在知识上“折腾”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善于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式、发散式讲解:
一是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二是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三是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
教师“讲”要讲重点,讲注意事项(重在强调),讲隐含条件、边界条件的挖掘,讲“学生没有想到的”,真正把培养落到实处。
(5)以训练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要在批改作业和试卷上多投入一些精力和时间(“四精四必”精选、精练、精讲、精补。
发必收、收必批、批必评、评必补),采集和归纳错误信息,找准症结——讲学生需要讲的。
(7)对一轮复习过程中用过的材料进行再研究,把其中学生错过的题再采集下来进行整合—从学生的错误切入,用好错题集本。
(8)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展示思路的机会,零距离了解学情——讲到学生感悟透彻
(9)要求学生及时做出满分卷
从一定程度上讲,善于概括、归纳,并且认真去做整理工作的人,能够在二轮复习中学得更好,有较大的提高和突破。
总之,为了更好的搞好二轮复习,迎接高考,我们物理组做了精心的复习备考计划,在教研室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将工作做到实处,为2010年的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思路
第二轮复习时间约从2010年3月中旬至2010年5月初。
本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查漏补缺,提升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注重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
具体要求:
打破章节界限,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形式,构建知识网络。
要求能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能解释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适当进行理综的应试训练.
一消化环节是关键,管理措施须有力
1讲义的编制
a.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b.精心编制讲义,提高训练质量
c.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迁移能力
2“批改、统计、讲评、二次批改”一条龙管理
3建立备忘录和错题集
4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二、二轮“横、纵”主线交互抓,“双基、技能”双飞跃
1.物理专题划分
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全面综合复习阶段。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2)重点知识复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按照这两条原则,可以将高中物理划分为这样几个专题:
(1)物体的平衡问题及常见解法
(2)力与运动:
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复习中首先应熟练掌握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其次要掌握几种典型的运动形式,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3)动量和能量:
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从考题逐渐趋于稳定的特点来看,2010年对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的考查重点仍会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还是应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注重对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4)力学综合题的求解技巧
一、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二、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技巧
1、草画图景,搞清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
2、挖掘条件——约束条件、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
3、力学规律的选择
三、综合题的解题关键
(一)准确的分析是物理解题的基础
(二)完美的表达是物理解题的关键
(三)灵活的演算,是物理解题的保证
(5)力学习题串透析
1、摩擦拖动问题2、传送带问3、加速箱问题4、弹簧类问题
(6)场:
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近十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约占13%,年年都考。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实际问题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
(7)电磁感应与电路:
高考主要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包括变压器的动态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包括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等内容,第二轮复习中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专题训练和总结。
(8)电学习题串透析
1、电容器问题一.电容器的变量分析二.电容器的储电特征
三.电容器中电场对运动电荷的控制作用
2、收尾问题
(9)热、光、原“踩点”复习热、光、原:
本专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几乎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该部分的分数是不困难的。
(10)图像问题:
《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图像、描述图像、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图像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年年必考,所以正确运用图像,是备考的重要课题。
处理图像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图像所揭示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明确斜率、截距、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1)实验与研究型问题:
实验与研究型问题是物理考试中赋分量高也是容易失分的题,是制约着理科考生的一个“瓶颈”。
2.瞄准中档题
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精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3.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
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
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领悟解题思路。
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及时补救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二轮 复习 注意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