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6929724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8.57KB
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docx
《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
常德市打造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
(湖南文理学院课题组)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战略发展思路,其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表会明确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富民强省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欠发达区域。
实现农村和欠发达区域小康强大的有效途径是城镇化。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区域经济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在与其紧密相关的广大地区在社会性地域分工过程中共同形成的经济综合体。
由于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常德市作为湖南省泛西北一个独特的区域中心,其城市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性,开展对常德市经济的研究,并将其打造成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不仅对常德市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而且对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和丰富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常德市在全省、在泛湘西北区域中的地位分析
1.1常德市的概况
常德市是湖南省14个地级省辖市之一,辖武陵、鼎城二区,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六县与代管津市市。
总面积18189.8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的8.59%,幅员在全省居第五位。
现有人口60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6900.2万人的9.4%,在全省排第二位,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0人,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常德政区建置沿革:
自楚顷襄王双年(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在今常德市武陵区城东筑城以来,常德始有城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常德设置临沅县。
东汉建武26年(公元50年)加修沅临城,移建平郡郡治此。
尔后,临沅城相继为武陵郡蒿州、朗州、鼎州治所。
北宋政和7年(公元1117年)升鼎州为常德市,“常德”之名沿袭至今。
1949年8月4日常德专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形成现行的辖管“二区六县,一代管市”的行政格局。
现行常德市的相对地理位置是: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地区。
北与湖北省恩施、宜昌、荆州三地市接壤,西与张家界市的永定、慈利县、桑植县和怀化市的沅陵县相邻,东南面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毗连。
常德市的区位既具有在省内的地区意义,也具有省际区位优势。
常德素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之称。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通达度不断提高,以及中部崛起宏观背景的机遇,常德市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的显现为四大方面:
一是扼守沅澧两水的出口。
使常德成为沅澧两水流域的门户,是省内省际周边地区通江达海的桥头堡,为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域环境。
二是拥有两大铁路的出口。
焦柳线和洛湛线在本市石门县分口,形成两线北上交汇的枢纽,石长铁路沟通了京广线,使常德市具有三大主动脉的交通优势。
三是占据能源入湘的北端位置。
葛洲坝、三峡水电入湘进入华东地区,内蒙、山西煤炭入湘进入华南地区,均从石门输入经常德市是唯一最便捷通道,常德成为省际“能源流走廊”。
四是高速公路的汇聚中心。
公路运输作为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中短途区域运输中作用更加突出,任何一项货物或人员移动,不论在主要运输过程采取何种运输方式,都离不开公路运输的衔接,在区域经济这个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设施,有着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特点,使得高速公路成为区域经济中相对有效、便捷的优势,与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更加密切和强化,对区域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和直观。
常德市内拥有6条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连通省内外,它将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合理化效益,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资源效益。
1.2常德市在全省城镇综合实力评价及空间影响范围
由于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大小受制于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
因此中心城市实力指数愈强,城市经济辐射区也就愈大,反之亦然。
显然,对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指数进行评价是进行城市经济影响区划分的重要前提。
为了综合、科学、公正地评价中心城市的实力指数,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选取反映城市实力的多种评价指标,从而组成城市实力指数评价体系。
常德市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影响的范围的分析,必须放在全省甚至更大区域视角来评价。
我们现在把常德市放在全省的范围来评价,以《200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所列的指标为基础,选用了12个评价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
即①总人口,②市镇人口,③国民生产总值,④工业总产值,⑤农业总产值,⑥第三产业总产值,⑦消费品零售额,⑧财政收入,⑨职工平均工资,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万人拥有医生数,12城市化率。
结合湖南省1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实力综合评价。
这里我们选用城市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评价模型为:
式中:
Pij为i城镇第j项指标;Wi为j指标的权重;Qi为i城镇的综合实力指数。
评价中的关键问题是所选取的各项指标的权重Wj的确定,一般的方法(例如专家评分法)在权重确定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从而直接影响了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可采用因子分析法,这一方法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将多个原始指标简化为有代表意义的“主因子”来表达变量的总变异,而且各“主因子”的权重可通过它们对变异的贡献率而客观求解,从而克服了权重确定上的主观性,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年湖南统计年鉴》中的12组原始数据做完全变量解释(表1)。
表1-1 特征值及贡献率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9.003
75.029
75.029
2
2.109
17.578
92.607
3
0.539
4.492
97.098
4
0.161
1.340
98.438
5
0.103
0.857
99.295
6
0.047
0.393
99.688
7
0.016
0.135
99.823
8
0.014
0.119
99.942
9
0.004
0.030
99.972
10
0.003
0.021
99.993
11
0.001
0.006
100.000
12
2.845E-5
0.000
100.000
从表1可见,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7%,超过了85%,说明基本包含了12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
因此,取前三个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建立因子载荷阵,再对因子载荷阵实行方差最大旋转,经旋转后得到正交因子表,即得到主因子和贡献率。
根据主因子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数,以聚类分析法将所评价的14个地级市分为三级(表2)。
表1-2 湖南城镇综合实力指数及等级层次
城市
p1
p2
p3
w1
w2
w3
综合
得分
层
次
长沙35281
39776
5413.8
0.8259
0.1222
0.0519
34280
1
常德17929
22712
2812.9
17729
1
郴州17018
21867
2530.2
16859
1
衡阳14726
18665
2365.2
14566
1
怀化11083
14746
1676.9
11042
2
娄底13193
17493
1946
13135
2
邵阳9715.6
13103
1548.1
9705.6
3
湘潭19012
24128
2727.6
18792
1
湘西9390.5
13130
1317.1
9428.5
3
益阳11601
16001
1736.7
11627
3
永州12303
16458
1903.9
12271
2
岳阳18474
21963
2869.5
18090
1
张家界11512
15574
1574.4
11493
2
株洲市21880
27535
3193.3
21601
1
即为第一、二、三个层次级别类:
I级七个:
长沙市,常德市,郴州市,衡阳市,湘潭市,岳阳市,株洲市;II级四个:
怀化市,娄底市,永州市,张家界市;III级三个:
邵阳市,湘西自治州,益阳市。
从上述城市综合实力指数评价可以看出,常德市城镇综合实力进入了全省14个地州市的第一方阵。
由七个第一层次中心城市组成的第一方阵在空间位置分布显示:
长株潭正在建设一体化,是湖南省龙头城市群建设的内核,将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超大型组团式的城市群,衡阳市和郴州市位居湖南的南部地区,是湘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岳阳市位居湖南东北部地区,将作为该区域发展的支撑中心,而在湘西北地区唯有常德市作为第一层次的中心城市。
位于常德周边的益阳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则为第II级或第III级别。
常德市应该打造为湘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全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1.3常德市在泛西北区域中城市规模大首位度高
从城市的人口规模上讲,常德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2008年常德市建成区人口为54.13万人,其人口规模在湘西北区域是最大的。
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按照把常德建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路,启动了新一轮提质扩容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积极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到2008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71.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5万。
城市首位度在全省为0.228,在泛湘西北地区为首位城市。
在本区域同其它城市规模距离已拉开,是泛湘西北区域地区相对最强的城市。
表1-3泛湘西北地区城市状况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怀化
吉首
长沙
城市人口(万人)
54.13
18.31
42.20
33.00
16.00
237.1
非农业人口
39.88
13.80
34.80
28.00
12.59
城市面积
2749.02
137.58
70.00
52.00
155.00
建成区面积
71.80
18.20
42.00
32.82
18.50
表1-4泛湘西北地区城市首位度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怀化
吉首
全省
0.228
0.077
0.178
0.139
0.067
泛湘西北区
1.000
0.338
0.780
0.610
0.296
常德市在泛湘西北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相对突出,从现实看,无论是经济总量、质量、结构、环境,还是地理位置、人才资源、城市功能,常德市虽然没有成为具有强大主导作用的经济中心,但已具有核心增长极的一定条件和基础。
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客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其GDP和人均GDP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
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产业的发展能力也都较大。
从GDP首位度来看,常德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的中心,而且其规模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区域发展的实力和水平,其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对整个区域发展起着重大支撑作用,是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
常德市的经
济实力是泛湘西北地区最强的,在泛湘西北地区位居第一。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怀化
吉首
全省
0.211
0.098
0.007
0.098
0.041
泛湘西北区
1.000
0.465
0.031
0.466
0.194
表1-5泛湘西北地区经济首位度
图1-1泛湘西北地区各城市2000-2008年的GDP分布
1.4泛湘西北区域范围的界定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认为,区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如何确定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界面,如何消除行政区划对城市圈区域经济融合的各种障碍,现行学术界的思路是:
通过对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制约因素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和总结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常德市地处湘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该地区中唯一进入全省城镇体系中第一层次的中心城市方阵,然而本市的经济社会影响空间范围究竟有多大,边界怎样确定?
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中心城市主导原则。
首先,以中心城市和区域的联系为基础,按照产业联系、人口聚集、信息和技术交流、生态环境和重大设施的空间发展和控制方向,确定功能区的主体空间。
其次,用中心城市在全省城镇综合实力作为辐射空间源来划定影响空间范围,突破地市级行政区划的界限。
第二,区域内部一致性原则。
所确定的经济功能区内部必须要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尤其在空间联系主体方向上要具有一致性,即每一个主要的声调经济区域中,都应形成一个独立的城市体系亦即彼此来往频繁而集中的城镇群,城乡之间的联系也很多,但大都局限在区域内。
这是经济区和行政区区别的显著特性之一。
第三,市场机制原则。
城市经济区应当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不仅由于地理上的完整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的一致性,而且也由于长期历史发展所导致的该地区内部经济联系的紧密与经济水平的接近,使此地被视为一个与其毗邻地区有显著差异的特定地区。
经济中心城市及其辐射范围的界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这是因为中心城市经济区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在空间上自由流动,各种经济组织自主选择区位和发展空间组织系统,以及地方市场发育的综合结果,是一种经济空间组织形式。
中心城市经济区区划时,要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进行有效的识别,以便为政府引导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空间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为企业选择发展空间,开拓市场,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建立外部网络等提供有效的空间构架。
只有按照经济区来组织经济活动,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完整性。
尽管上已所述,中心城市经济区是在市场机制下形成经济空间组织形式,但是,在现实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企业的空间布局和跨区域的发展等都是在不同的行政政区内进行的,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也会出现所谓的行政区经济。
当然要减少行政因素对经济区的影响,协调好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关系。
在现阶段还不能摆脱行政因素对经济区刚性约束的情况下,适度保持一定级别的行政区域区的完整性(本课题研究中拟以县级行政区为统计单位),在市场机制发育不良的阶段,适度利用行政区的某些功能,实现管理上的可操作性,促进市场机制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根据上述原则和常德市在湖南省及泛湘西北地区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及层次的划分,结合对“三流”(人员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实地抽样随机调查分析,常德市的经济社会作用在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区成为区域增长极已经凸现。
其范围包含5个完整的行政区划市(州),即常德市、益阳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其国土面积为8536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的40.30%,人口1963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6900.2万人的28.45%。
近些年来,随着常德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其经济社会的辐射范围已扩展到湖北省的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市、重庆市的黔江区和贵州省的铜仁地区,从而初步确立了常德市为一个跨省际界限的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域范围。
2常德市打造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相对优势
2.1.1区位与交通优势
常德市位于湘、鄂、渝边境,根据湖南地势轮廓,不对称马蹄形的中西部隆起一条雪峰山脉,由湘、桂、黔边境伸向东北洞庭湖边常德德山附近消失,这样把怀化、湘西、张家界、常德等四个地州市占全省三分之一的面积标在雪峰山以西,在全省四水中,唯独常德占两水出口。
同时,常德市在“3+5”城市群个体城市功能定位中,依托于长株潭构造自身的经济圈,发挥着带动湘西北地区发展的独特作用。
因此,常德市已成为沅澧两水流域得天独厚的门户,具有作为湘西北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交通方便使常德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常德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规划的60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的内陆城市。
常德机场可起降波音737、757大型客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昆明等航线。
石长铁路横连焦柳、京广线,穿越常德市的洛湛铁路也已建成,规划中的安张常、黔张常铁路将以常德为支点打通我国西北至东北通道,使常德承担起中西部商品流通中转地的角色。
常德也是国家规划的全国60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有常长、常张、常吉、常邵、常荆、常岳6条高速公路汇聚。
流经境内的沅水、澧水有码头36座,其中常德港有500吨级码头2座,千吨级码头1座,水运可南抵长沙,北通岳阳,经洞庭湖入长江、达重庆、抵上海。
2.1.2相对完备的人流物流集散条件
水运、空港、铁路、公路所形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大大增强了常德的区位优势。
200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33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5.72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2.51万辆。
2008年新注册汽车1.36万辆,新注册轿车0.74万辆。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密如蛛网的航空、铁路、公路、管道的运输网络体系。
邮电、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化建设为常德产业经济和长远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200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542.9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达91.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3.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8.9万户。
发达的公路、航空、通讯网络与便利的铁路交通网络相匹配,形成了大型立体聚散主枢纽。
(见表2-1、图2-1)。
表2-1常德市2000-2008年人流物流状况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民用汽车拥有
33125
39065
43454
46681
50203
56592
59687
68450
83334
民用船舶拥有
1882
1624
1449
1304
1115
1101
1083
1181
1188
客运量(万人)
7837
8083
9252
10016
12414
14621
14637
14680
13112
货运量(万吨)
2801
3387
3709
4599
5253
6057
6912
7639
8022
邮电业务总量(万元)
118742
121548
121913
143251
163061
168187
196590
220487
249310
图2-1常德市2000-2008年人流物流分布
随着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形成,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物流的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网络的覆盖面非常宽大,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物流服务不仅面向区域内,而且面向省内外,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在湘西北区域的整体物流系统中将占有更高的比例。
常德市是湘西北区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和集装箱运输基地,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联合运输业务。
以客运为主,兼办货运,担负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旅客输送和行包、邮件的到、发、中转业务,发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青岛、成都、昆明、南宁、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
2008年末,全市公路客运量13112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60.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8021万吨,水上货运量95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57.0亿吨公里,水上货运周转量38.1亿吨公里。
同时,常德市先后建立起一系列大中型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场,流通设施得到了很大发展。
对全国商流形成了吸引力,辐射半径迅速扩大,不少商品来自中南区域,又辐射全国。
其农产品期货交易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的龙头,市场空间巨大。
交通运输作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拉动力量,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德市在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和外向型经济中显示绝对优势,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
作为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物流业的特殊优势。
航空、港口、铁路和公路的立体化交通,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区域内商品和物资的集散地。
同时,由于商品和物资的聚集,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性的批发、零售商业中心。
这些便捷的交通设施都在支撑着常德作为泛湘西北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大量货物在这里汇集和分流,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发展。
使它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2.1.3具有一定的优势产业,形成了产业发展极
常德市依托长株潭实现借势发展,与其它次级城市在产业门类、产品方向上错开,注重建立与周围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行细密的经济分工,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着力发展资源基础、历史基础较好的产业,形成了自己一定数量的强势产业,并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和经济链,把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结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常德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加速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52%,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常德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内的比重逐年上升。
从2000年到2008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常德市总产值的比重增加了194%。
图2-2常德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常德市依托优势企业和专业市场,按照资源共享、龙头项目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协作的要求,形成了烟草、机电、纺织、食品、铝材、建材、林纸、盐化工、医药、电力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名牌产品不断增多,加快形成一批配套半径小、特色鲜明、规模强大、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聚集区,促进工业布局向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集中。
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87家,比上年增加144家。
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291.1亿元,烟草成为全市第一个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产业。
产生了常德卷烟厂等3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湖南恒安纸业有限公司等7家国家免检产品企业、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常德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等47家湖南名牌产品企业。
已有几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汽车与配件产业集群渐成气候;除此之外,常德产值超过百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市内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石门火电厂,凌津滩、三江口、艳洲等一批中小水电站星罗棋布,“葛洲坝-常德-株洲”和“五强溪-常德”两条50万伏输电线的枢纽变电站已投入运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德市 打造 湘西 中心城市 路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