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6923610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30.89KB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4~6年级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
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认识容量后再认识容量单位。
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
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体积”教学的基础。
另外,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主要考虑暑期刚过,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情,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共安排2个课时:
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再通过例2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并解决一些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学到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意义。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借助有关实物,直观认识各种容器的容量
2.认识“升”和“毫升”,形成1升和1毫升的空间容量表象
3.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知道1升=1000毫升
难点
1.建立“1升、1毫升有多少”的空间观念
2.借助有关实物,直观认识各种容器的容量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进入四年级,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本单元教学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
关于“升”和“毫升”生活知识,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所以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初步感受容量的概念和升、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更丰富的、以升或毫升为单位的物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架起桥梁。
2.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
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因此,教材第1页例题安排了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
先通过比较三个杯子哪个盛水多一些,再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
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
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3.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了解“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首先要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1毫升”有多少的问题,要设计多个操作、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升、毫升的实际意义,从而达到“建立表象,形成空间观念”的目的。
但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可能会对各项实验操作乐此不疲,忽视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对活动结果的提升,这是课堂教学中要十分关注并要及时调控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不同容器的容量,强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4.通过实验操作,沟通“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在实验的环节上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100毫升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另外要让学生观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以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认识升和毫升
1
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1
总计
2
1.1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认识容量、升和毫升。
教学提示
教材设计了几个活动,活动一是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活动二是比较两瓶饮料的多少;活动三是把两个瓶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的量杯中。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所呈现的比较的方法,不要急于介绍,一定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动手操作,在汇报、展示的环节中还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另外,如果学生说出了课本以外的方法,只要合理,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会比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多少并认识量杯和量筒,然后说明,计量液体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并会用字母L和mL表示,这里要注意让学生区分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两个概念,以免混淆。
练一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知识巩固的过程,同时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练一练的习题中,注意第3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另外,教师还可以课前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让学生练习认读液体的净含量。
本课在学生“玩水”时,提醒学生注意,节约用水,不要弄湿其他物品,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本课教学重点是:
理解容量的含义、区分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学会看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本课时的易错点是:
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估计容器的容量,会选用合适的容量单位;能正确读取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容量的工具量筒和量杯。
2.知道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L)'和"毫升"(ml)用字母的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面的刻度。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经历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知道计量容量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在操作和估测活动中,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容量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
难点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与方法、容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容量大小不同的杯子其中包括容量差不多的两个杯子和容量相差较多的杯子,量筒、量杯。
2.本课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每生自带2件常见的容器。
2.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建议:
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如:
谈话导入法、课件展示法等。
师: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喝水吗?
生:
必须喝水。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杯子(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导入图),你们知道哪个杯子装水最多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预设)
生1:
保温杯里的水最多,纸杯里的水最少,我是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生2:
上面的三个杯子我都用过,并且比较过,的确是保温杯里的水最多,纸杯里的水最少。
生3:
保温杯里的水要是倒入有把的茶杯,我记得好像可以倒一杯多;要是倒入纸杯里,可以倒好几杯呢。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棒,像上面的三个杯子,在数学上我们说:
保温杯的容量最大,纸杯的容量最小。
(板书:
容量)
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这些知识,你就可以表示各个杯子中水的多少了。
(板书课题认识升和毫升)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住三个杯子装水的多少来讲解和理解“容量”这一枯燥的数学概念,从而引出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来进行新知的学习和建构。
参考:
复习迁移导入法:
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101010
复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吨千克克
10001000
顺势引出,我们平时喝的饮料、牛奶、水等也是可以进行测量的,测量时也需要使用测量的单位:
升和毫升,提示课题“认识升和毫升”。
设计意图: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新知复习的同时提出问题:
如何测量和计量牛奶、水等液体的多少,怎么办?
这样先制造认知冲突,引出计量液体的多少时需要使用液体的计量单位“升和毫升”,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1:
认识容量
1.观察实验
[教材第1页例1的
(1)]
课件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红色、蓝色)的水(水杯相同,水的高度不一样)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盛的水多呢?
说说理由。
(预设)
生1:
红色(蓝色)
生2:
杯子完全相同,哪个杯子的水面高,哪个杯子里装的水就多。
设计意图:
先比较在容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水面的高度不同来判断哪个杯子里装的水多,渗透要比较液体的多少,需要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来测量。
2.问题延伸
师:
(出示课件)再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同)
师:
仔细观察,想一想,哪一杯装水多呢?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怎样。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生:
一样多。
左边的……,右边的……
设计意图: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杯子,仅仅凭借经验是无法判断的,这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进行判断,得出结论,体验容器的容量有大小,要比较容量的大小也需要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3.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
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
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
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看是什么情况。
生3:
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一个杯子里。
师: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鼓励的语气)
小结:
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
在比较、试验中得出两个不同的杯子的容量是不同的,哪个杯子的装水多,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
知识点2:
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材第2页例1的
(2)、(3)]
1.提出问题并讨论。
(课件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瓶子。
(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
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你是怎么比较的?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预设)
生1:
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
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
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
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
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2.认识“量杯或量筒”。
师:
如果要精确地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
(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介绍量程和计量单位)
师: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
油,牛奶,可乐,啤酒等。
3.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
说一说,读数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读数要注意:
视线和水平要持平。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两个瓶子里饮料(水)的多少这一实际问题,引出“量杯、量筒”这一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并进行计量单位“升和毫升”的教学,体现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时不要脱离问题这一生活实际。
知识点3:
测量水的容量并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3页“试一试”)
师:
想一想,你能测量出自己喝水的杯子的容量吗?
(预设)
生:
把水杯里装满水,然后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进行测量。
师:
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1:
把水杯里要装满水,另外把水倒入量筒或量杯时,要注意不要撒到外面,撒到外面就不准确了。
(教师可以指出:
注意量筒或量杯的量程)
生2:
倒入量筒或量杯后,读数的时候,视线和水平要保持一致,这样读出的数才准确。
生3:
读出数后还要看量杯或量筒的计量单位是“升”还是“毫升”。
……
师:
想一想,你一天大概要喝这样的几杯水?
算一算,是多少?
师:
课件出示,并点明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认识容量的单位“升和毫升”后,结合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来测量一个水杯的容量并计算或估算自己每天的饮水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3页的1、2题。
2.教材第3页的3、4题。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能读出常见的商品包装袋上的容量和容量单位,并会读出量杯中液体的多少,注意读数时需注意什么。
2.在游戏和测量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容量、常用的计量容量的单位“升和毫升”的大小和多少,建立“升和毫升”空间表象。
(四)达标反馈
1.下面各个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合适?
用线连一连。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3.填一填。
4.看图填一填。
()毫升()毫升()毫升
5.要装2升水,哪种容器合适?
(五)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谁能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吗?
还有哪些困惑?
(预设)
生1:
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并认识了测量工具量杯和量筒。
生2:
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别是用字母“L”和“mL”表示。
生3:
学会了怎样读量杯和量筒。
生4:
我的困惑是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
升合适吗?
……
设计意图:
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学会自我总结,内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建构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对号入座。
(1)1小瓶眼药水大约有()毫升。
A1B10C100
(2)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 )作单位,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 )作单位。
A升 B毫升C不能确定
2.各个量杯中分别装了多少毫升的水?
3.连一连。
500毫升750毫升10升3升80升
4.在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可以各能盛多少升水?
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5.下面哪个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
6.每桶酱油2升,买5桶这样的酱油一共需多少元?
7.用下面的杯子量出100毫升的水。
(请简要说出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
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如何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认识升以前安排了2个层次。
第一:
引出概念—容量和容器。
出示2个大小明显的玻璃杯,哪个装的水多?
引出装水多的“容量大”,装水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容器”。
让学生用这2个词说一说2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第二:
有时不能一眼看出容器容量的大小,这时怎么判断。
出示2个大小接近的杯子,引导学生比一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两个层次循序渐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1.2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
实验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实验环节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100毫升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另外要让学生观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以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究“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2.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杯、量筒、台秤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调查袋装酱油、瓶装酱油的容量、桶装食用油容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生、师生交流)
师: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有的物品是用升作单位,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习了解升和毫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温习复习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它们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
生:
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
师:
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探究
(1)猜想实验结果
师:
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满?
(预设)
生1:
2杯。
生2:
8杯
生3:
10杯。
……
(2)提出实验要求
师:
下面我们分组做小实验。
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3)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
师:
谁愿意将你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1:
我们小组一边倒、一边数着倒的次数,倒了10次就正好到了1000毫升的刻度。
生2:
我们组是倒一次记录一次数据。
一次是100毫升,两次是200毫升„„,第10次正好是1000毫升。
师:
大家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倒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的水。
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老师再告诉你们:
1000毫升也叫1升。
谁能说一说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生1:
1升等于1000毫升,因为1升里面有10个100升。
生2:
1000毫升等于1升。
因为10个100是1000。
师:
对,1升等于1000毫升。
( 板书出来:
1升=1000毫升)
师:
同学们刚才分组做了实验,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实验的录像片。
设计意图:
先温习旧知,然后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试验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1升和几百毫升、1000毫升的空间表象。
3.沟通生活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1升水有多重呢?
你会测量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生1:
先用量桶量出1升水,然后放到台秤上称一下就知道有多重了。
生2:
我觉得生1说的不对,把装1升水的量桶放到台秤上称,称出的质量包括量桶本身的质量,不是1升水的质量。
生3:
称出量桶和水的质量后再把水倒掉,称出量筒本身的质量,然后求出它们的差,就是1升水的质量。
师生通过测量得出:
1升水重1千克。
师:
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1升水重1千克。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的实际,学生先讨论如何测量1升的水有多重,接着实际称量并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测量环节,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实践。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页第1、4、5题。
2.教材第5页第2、3题。
设计意图:
1.先读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净含量,然后填出几种常见的容器容量单位,最后找出常见液体物品净含量,在读、填和找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升和毫升概念,体验感悟升毫升在生活中的空间表象。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深化和内化。
(四)达标反馈
1.快乐填一填。
1 升= ( )毫升 3 升 =( )毫升
5升 =( )毫升 4000毫升=( )升
8000毫升=( )升 6 升是( )个 1000 毫升 也是( )毫升
2.在括号里填上“>” “<” 或“=” 。
6000 mL ( ) 7L 3 L( )300mL
560mL ( )650mL 11L( )13L
1升40mL ( )1400mL 3400mL ( )4L
3.请你做裁判。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只用毫升作单位。
()
(2)一个洗脸盆能装水4升。
()
(3)爸爸发烧,医生给他挂了25毫升的药水。
()
4.从小到大排一排。
5.在30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入5升水,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
合多少升?
6.一瓶光明牛奶的容量是2升,明明每天喝了200毫升牛奶,喝了8天。
这些牛奶喝完了吗?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有哪些收获?
(预设)
生1:
1升=1000毫升
生2:
1升水重1千克
生3:
有些数学结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出。
X|k|B1.c|O|m
…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反思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收获,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消化、理解和内化,同时建构1升水有多少、多重的空间表象。
(六)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杯橘汁500() 一桶油5()
一瓶果汁600 () 一缸水10 ()
2.在○里填上“﹥”、“﹤”或“=”
8500毫升○8升 1001毫升○999升
301毫升○3001毫升 7000毫升○7升
6000毫升○5升 13升○1300毫升
3.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升?
4.佳佳去超市买饮料,有两种包装,桶装的为2升,售价8元;瓶装的为500ml售价3元,买那种合算呢?
2升,售价8元500ml售价3元
5.小丽买了5瓶净含量是1升的饮料,小明买的是8瓶净含量700ml的饮料,问谁的饮料多,多多少?
6.妈妈想把1升的芝麻油分装在小瓶里去卖,每瓶装500毫升,能装几瓶?
如果每小瓶卖25元,可以卖多少钱呢?
7.秋游时,小华、小莉和小芳每人喝了2杯果汁,每杯果汁150毫升。
她们3人共喝了多少毫升果汁?
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的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知道就很少。
在教学1升=1000毫升时,先用量筒量出100毫升的水,接着讲它倒入容量是1000毫升的量杯中,通过实验得出:
10杯正好倒满。
这时教师告诉学生:
1000毫升也叫做1升。
这样进一步认识了“升”这一数学概念,又通过实验操作,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一数学结论;最后在做一做环节,通过台秤来测量1升水有多重,并说说你是这样测量的。
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 冀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毫升 优秀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