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6922489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10MB
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docx
《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
郑州交通与城市发展
一、铁路修造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京汉铁路与郑州火车站
三、火车站地区的崛起
四、新的城市格局(双城)
五、1920年代对于新城市的想像
六、跨越铁路发展与城市新模式
七、骑着铁路的城市与二七塔为极点的轴线
八、共通性轴线的形成与二七商圈
九、107国道的浮现
十、新CBD与多中心城市
十一、展望
一、铁路修造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郑州处于中国版图的中部,这样的一个中心的位置必然使它在交通上具有某种优势,但是郑州真正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和铁路的修造有很大的关系。
铁路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大的发明,在西方由于铁路的修造,整个西方世界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与西方军事经济对中国压迫,中国人开始观察世界,很多人到外国游历以后就意识到铁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有人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的铁路、火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1865年,一个叫做杜兰德的英国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北京城外修了一条窄轨小铁路,并且试行小火车。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很新鲜,到后来觉得这个东西轰隆轰隆的叫,引起很多的老百姓心里不安,觉得这个东西很怪异,步军统领衙门派了军队把这个小铁路拆掉了。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的吴淞铁路通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见的正规的火车。
可是,没有停留多久,许多中国人发现铁路的修建破坏了他们的祖坟和风水,于是铁路就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帝国政府花了285万两白银把这条英国人刚刚修好的铁路买回来,然后,拆了。
1900年“庚子之变”后,清政府在强烈的要求下修建了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火车从城墙南侧穿过,崇文门外成了熙熙攘攘的道口。
照片中清晰可见横穿瓮城的铁轨。
二、京汉铁路与郑州火车站
1881年,帝国政府允许的第一条铁路投入使用,这是一条长15公里的煤矿铁路,从唐山煤井开到胥各庄。
这条铁路有轨有车厢,但是没有机车,而是由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进。
但这毕竟是中国铁路运输的开始。
至甲午年时,中华帝国土地上的铁路里程已大约有六百余里。
这个长度和现在的铁路里程相比那是一个很微小的数字,但是铁路确实让中国人,更进一步地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性,看到西方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当时在政府中间有一定地位的人像李鸿章、张之洞等这些人对修铁路的兴趣,一直是很大的,特别是张之洞,他在武汉做官的时候,建造炼铁厂、兵器厂,同时他也提出要修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就是从武汉通道北京,这条铁路原来的计划是按照传统的商路从湖北走现在的襄樊附近,然后绕过来转到北京去,这一条铁路是不通过郑州的。
河南四大名镇与传统水陆交通格局
由于修铁路要很大一笔费用,所以修造铁路省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怎样省钱呢?
缩短道路里程是一方面,铁路从郑州走可以少一两百公里。
从郑州走最大的问题就是过黄河,因为黄河到了这里开始变宽了,河床也不稳定了,那么怎么过黄河是一个大事。
当时的开封是河南的省会,是首府的所在地,最正常的是选开封,从开封过去,但是开封这一块河床宽、河流不稳定,修造过黄河的桥相对困难。
在郑州,因为有邙山头压迫了整个黄河河床的宽度,过黄河就容易,最后就选择在郑州过黄河。
这样一个很具体的选择,使得卢汉铁路最终从郑州通过。
火车站位置图
建于1904年的郑州第一代火车站房
火车站房完全“异质”的造型特征,成为当时郑州宣示自身国际化、现代化的基本象征。
建于1957年的郑州第二代火车站房
高达3层的拱券所形成的券廊,成为显示高大、雄伟意象的主导构图元素。
建于1987年的郑州第三代火车站房。
站房造型风格开始关注地域风格建构的问题。
有人甚至更愿
意将双塔的造型与二七塔的双塔造型建立某种联系。
三、火车站地区的崛起
铁路的通过为郑州提供了一个特别大的机遇。
从整体上说,郑州在传统社会城市地位从商朝的国都到唐朝的州府城,到后来的县城,它的等级在降低,规模在缩小。
在国家经济格局上的地位在不断萎缩,不断下降。
铁路从郑州过后,郑州就改变了从前走下降趋势的道路,开始上升。
1905年,卢汉铁路通车,在郑州设立火车站。
火车站的选址在明朝城圈子的西边,大概离城西墙1公里远。
这种铁路站选址在当时是很常见的模式,希望与城离开一点。
当时火车站离城区一公里已经是很远的距,这也为城区的发展留下了余地。
明代郑州城图
明代郑州城城圈范围内,东西大街贯通东西形成主路,南北大街并非直贯南北而是相互错开,所以南城门和北城门并不对应。
州治、布政司、按察司、管城驿等建置性设施布置在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交结的区域。
郑州火车站的修建,使得郑州迅速发展起来。
郑州的发展,又很大程度上促使很多货运与客运都选择在郑州停留、转运。
这极大改变了中原地区已经形成的传统运输格局。
在历史上,到清朝时,河南版图上有四大名镇,赊旗镇、朱仙镇、道口镇和周口镇四个主要的商业货物集散点。
铁路的修建,使得相当一部分货运转到铁路上,进一步降低了水路的利用情况。
河道逐渐堰塞,使得货运更加的集中到卢汉铁路上。
郑州作为当时重要的一个铁路站点,成为货运、客流的一个中心性的集散场所。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当时出现了“郑州棉”这一专有名词,说明郑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四、新的城市格局(双城)
由于铁路的修造,使得郑州的交通地位上升。
上升的结果,使得在火车站的附近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区。
新的城区虽然比老的城区小,但它的建设用地在1916年已经与老城区相差不多。
郑州新城区很快就取代了老城区,成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主要的空间。
到了1930年代前后,人们口中所谓的郑州就是火车站附近。
唐代开元寺舍利塔(民国初年)郑州八景之一“古塔晴云”
周围低矮的民房和大面积的空地与塔的高耸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
民国初年的郑州西大街街头
民国时期的道路都比较窄,最宽的道路也不过3、5间,基本上都是未经铺装的路面,道路两侧的房屋以一层为主。
五、1920年代对于新城市的想像
1928年,郑埠设计图规划面积已达到10个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远远超出历史上的老城(0.65平方公里)的大小。
规划图上的郑县城只留了一个框框,至于里边的道路怎么于老城衔接,怎么和老城的空间功能上实现对接,都不在这张图的考虑范围内。
这说明当时的郑州在一般人的眼里就是火车站地区。
郑州的发展,新郑州的建设,指的是火车站向北的广大腹地,老城区被搁置了。
《郑埠设计图》(1927)
城市发展方向全部在平汉铁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北,城市发展不跨越铁路。
规划范围大致东起现在的经五路,西到京汉铁路,南至陇海铁路,北至现在的农业路,规划面积为10.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人。
霍华德田园城市
六、跨越铁路发展与城市新模式
郑州新城呈现出顺着铁路爬的格局,沿着铁路设想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相应的居民还有公共设施用地多是顺着铁路向北延伸,把铁路作为郑州发展的主要依托。
在这个规划做了后一年,郑州又提出来一个新的规划,这个规划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跨过铁路,到铁路以西开发新城区,叫做郑州新市区建设。
《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1928)
新市区选择在平汉、陇海两铁路之西南方,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
实际是把老城区相对的搁一搁,建设一个足以满足当时人们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占据越来越高地位的城市的设想,跨过铁路发展。
在郑州西边画上一个矩形用地,干干净净的画上一些方格网,然后了画上一些城市的地标及建设场所,然后把西方的放射性的手法把这些地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看到的城市的东西。
从一开始这个新区的设想,就是参照了美国国都的概念,当时郑州人希望能拿出与当时不断上升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相匹配的城市设想。
皮埃尔·查尔斯·朗方所做的华盛顿规划图(1791年)
七、骑着铁路的城市与二七塔为极点的轴线
从1930年代到40年代末,实际上整个郑州的建设多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段,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郑州人对于郑州的建设,投入了更多的热情,51年政府就请哈雄文到郑州来进行考察,给郑州做规划。
哈熊文做了一个斜线的道路,现在人民路这一线,从火车站一直发散出去,一条城市里的斜路,一直通道现在大致花园路口那带。
这个设计在空间建构上,显然是把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建构的原点,作为你城市交通出发的一个起始点。
哈熊文把火车站、二七广场串起来的做法,实际上是古典城市主义一个很常见的做法。
哈雄文《郑州市都市计划草案平面图》(1952)
规划在城市景观上力图建构以二七塔为极点(底景)的贯通火车站地区、老城区和未来的行政区的宏大景观轴线。
这一景观轴线的起点是给郑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铁路及其标志物(与经济有关),终点则是新政权的行政区(与政治有关)。
50年代是中国的全面经济建设的时期,哈雄文这个设计更多的考虑了新的城市空间意义体系的建构的问题,对工业进一步的安排,实际上考虑的并不充分。
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一系列人的研究,在1954年形成了这样一张图纸,在铁路以西有一个非常大面积的建设,同时取消了哈雄文的这个斜向的道路,变成了这个南北向的方格网的格局。
但是他仍然保留了从紫荆山一直通道火车站附近的这样一个斜向的轴线,这个轴线在当时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是塑造郑州基本空间形象的一个要点,所以是所有设计人都坚持的东西。
调整之后的总体规划(1954)
在哈雄文和慕欣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苏联专家巴拉金以及其他规划专家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在1955年10月该规划上报国家建设委员会和城市建设总局。
这是郑州市第一个上报国家并得到批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八、共通性轴线的形成与二七商圈
哈雄文在郑州城市规划图中做出的的那条斜线全线贯通一直到1986年,自五四年开始经过了三十年才全线贯通。
一些商业设施,一窝蜂挤进了二七塔周边地区,形成了所谓的二七商圈,并且由此引发了在当时有轰动效应的郑州商战。
人民路景观轴线的初期构架及其向二七路偏移
1950年代的二七纪念塔
尽管结构和材料都比较草率,但是由于木塔具有空间、事件确认的功能,人们很自然地将木塔称为“二七纪念塔”。
历史和空间的综合作用,使得原本一个临时性设施得以保留,并长期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标志物。
1960年代的二七纪念塔。
二七塔本身具有的价值极点和交通要冲性,使得这一区域的建筑尺度发生转变。
1968年二七塔新建方案图
图中说明文字是典型的文革语言:
本设计以突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形象、表现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歌颂永远正确的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最高准则、为中心课题;本设计反映历史上的“二七”大罢工革命斗争史实,更着重表现今天的文化大革命,以资纪念和发挥教育鼓舞作用。
碑顶屹立着毛主席的高大塑像,一手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蓝图,一手挥舞,号召继续前进,投入新的战斗,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刚落成的二七纪念塔登上了第二年的年历。
197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50岁生日那天开工,到1971年9月28日竣工,不到100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献礼的二七纪念塔如期建成。
新塔所具有一系列的特征:
“最高”、“九层”、“双塔”、“钟楼”、“五角星平面”为新塔毋庸置疑的成功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二七塔及其周边环境。
此时出现的六、七层建筑,由于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考虑了与二七塔的关系,所以这些建筑对二七塔的中心性和主导性还不足以构成威胁。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二七塔及其周边环境。
二七广场周边大型商场的建造,不仅使得原本雄伟壮丽的二七纪念塔相形单薄、柔弱,而且巨大的商业氛围对二七塔的整体环境构成了威胁,原来一度大致被认可的尺度关系消失了。
二七广场改造方案平面图(2002年)
二七广场性质的改变为架设天桥解决人行交通问题提供了操作空间,同时,在二七塔南部修建一个讲故事的纪念性广场,以对各条马路上人行天桥对二七塔的遮挡实行“补偿”。
九、107国道的浮现
1986年黄河公路大桥建成,107国道新线开通,使沿107一线形成了郑州的新的产业区,这次聚集完全可以和原来沿着京广线、陇海线产业聚集相比,从前景看应该是等量奇观的。
107国道周边的产业聚集和整个城市建造能力的增强,还有大的水位的转变,使得郑州向东发展成为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郑州机场搬迁,腾出来一个三平方公里的地,向东发展是最大的事。
107国道改线与燕庄飞机场
郑州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限制性因素分析
十、新CBD与多中心城市
日本黑川纪章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
在2000年的国际招标,最终选择了日本人设计的方案,他把机场的这一块设计了一个环形的路网,叫环形城市,采取了一个周边谁都不连的一种姿态,这种姿态有一直最大的好处,就是要克服地块的边缘性,和英国的巨石阵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经过多次调整之后的郑东新区规划,范围西起原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总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比当时郑州市已建成市区的规模(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还要大。
共分六个功能区:
1、CBD;2、商住物流区;3、龙湖区;4、龙子湖高校园区;5、科技物流园区;6、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英国巨石阵。
由经过细心雕琢的130块巨石组成,呈向心圆状排列。
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30~50吨。
石环的中央区域是仪式活动展开的主场。
郑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从这个图上我们已经可以明确看出来,城市现在的一个轴就是107国道,并且随着郑州的进一步发展,107国道作为一条轴线,在它的西边有火车站、有政府机构、有老的零售中心,在107国道以东也有同样的东西,新的火车站、新的商业零售中西、新的写字楼集中地段,是不是郑州已经由原来跨着铁路发展进入了跨107国道发展的阶段呢?
我觉得从形态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从大的空间元素配置上来讲,是有这样一个倾向的。
有趣的是在107往下走20公里,是一个新的交通重镇,就是航空港区,更是凸显了107作为一个轴线的重要性,郑州这个因铁路而起的城市,转向了跨公路发展,实现了又一次的空间组合与梳理。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在郑州的人已经明确觉得公路交通与铁路交通的重要性,道路的修造与机动车的增长还要原来的路网格局等是不配套的。
但是郑东新区的这些东西是配套的。
所以我觉得郑州就面临着这种大的交通格局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州已经设置了地铁六条线,现在有人建议增加七号线,已经开始修的是一号与二号线,那么我们也注意到这个一号线与二号线的走势仍然是由火车站通过人民路直接到达紫荆山,紫荆山仍然成为一号线与二号线的最大的一个交接点。
城市某些核心的具备纪念、交通等功能合为一体的区域,似乎成了这个城市永远回避不开的主题。
十一、展望
金水路立交桥上被堵的车流(引自《东方今报》20080716期)
郑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郑州 交通 城市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