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修改版.docx
- 文档编号:26919931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8.89KB
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修改版.docx
《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修改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修改版
第一篇:
七个管理学寓言故事
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只懂得做业务是不够的,更应该懂得如何进行企业管理。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拥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学,既适应企业的发展,又不雷同与其他企业的管理哲学。
你是否总觉出了使用于自己企业的管理哲学了呢?
看看以下的八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从中受到启发。
一、明确的分工
故事1: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
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
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
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原来,条例遵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
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其中的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的首要内容就是科学明确的分工。
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
如果公司像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
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
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有效沟通
故事2: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
“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说: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
“为甚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
其中的管理哲学:
沟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管理哲学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所以管理哲学怎么能够离得开沟通呢!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
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
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
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
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
面使员工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
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三、敢于表率
故事3: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
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
“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
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
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其中的管理哲学:
很多人都知道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的管理哲学,但是真正能做的有几人呢。
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
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人们经常了解这条管理哲学,却做不到。
四、良性竞争
故事4: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
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其中的管理哲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
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
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五、鞭策
故事5: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
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
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
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其中的管理哲学: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
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鞭策是人们经常遗忘的管理哲学。
六、严格的标准
故事6: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
“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
“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
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
其中的管理哲学:
严格的标准在任何时候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哲学中也不会例外。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
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
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
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七、突破自我设限
故事7: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其中的管理哲学:
突破自我设限也许是管理哲学中最难的一点,但是,想一下,你是否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
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
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
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
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明确的分工、有效的沟通、健全的管理体制、敢于表率、良性竞争、鞭策、严格的标准、突破自我设限,这八个故事中的管理哲学,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一定会有一个适用。
了解这些管理哲学,灵活的掌握运用这些管理哲学,必然使你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第二篇:
七个心理寓言小故事
七个心理寓言小故事
(一)成长的寓言: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
翻了一番。
”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
继续成长。
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
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
”我们习惯这样自嘲。
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
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
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二)动机的寓言:
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
“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
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
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
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
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
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
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三)规划的寓言:
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
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
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
一层楼?
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
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
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
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
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
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
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
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
(四)逃避的寓言:
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
”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
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
什么事实呢?
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
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
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
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
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
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
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
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
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
切记:
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
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
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
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
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
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
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
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
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
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
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
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
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
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
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记:
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
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
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六)放弃的寓言:
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
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
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
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
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
“谢谢!
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
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
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
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
“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
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
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
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
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
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
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
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切记: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
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
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七)亲密的寓言:
独一无二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
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
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
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心理点评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
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
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
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
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
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
但一旦拥有后,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个 管理学 寓言故事 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