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能力的培养.docx
- 文档编号:26909509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19KB
朗读能力的培养.docx
《朗读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能力的培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朗读能力的培养
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培养二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小,理解水平低,这是他们朗读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抓好生字教学,为朗读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读好。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抓好生字教学。
二年级生字分两类,一类是会认生字,另一类是会写生字。
这两类生字都要求学生会读准字音,第二类生字还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
对这两类生字注意区别对待,把握重点。
对会认读的生字教学,着重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拼读,确保学生能把每个会认读的生字读准确。
对会写的生字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能把字音读准确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说出每个生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部首,笔顺怎样,同时教给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好看的方法。
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书写,把每个会写的生字字形记清楚。
这样,学生把生字学会了,解决了字音问题,朗读课文的“拦路虎”就给扫除了。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课文要做到有感情朗读,必须知道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如果学生对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课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都不知道,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所以,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与学生讨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譬如,在教《花影》这首古诗时,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不懂得词语画出来,接着就这些词语作出解释,让学生明白。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这样,学生明白了古诗所写的内容和说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经过认真的练习朗读,就可以有感情的把这首古诗朗读出来。
三.反复练习熟读课文,这是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保障。
在进行了课文教学后,鼓励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对所学课文进行反复朗读,敢于大胆大声朗读课文,把所学课文度正确、读流利、读熟练,逐步过渡到有感情的把所学课文朗读出来。
并安排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文,这样对同学们共同提高朗读能力有很大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的技巧。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深入理解,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语感,节奏,名式,格调,领会文章蕴含的情趣和意境,感知课文的用词准确,造句生动,布局巧妙,情境感人。
为了充分发挥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的。
一、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朗读,本质是一种凭借语言,用思维能力去体验和感受文字语言内涵的过程。
具体地说,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语言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朗读是朗读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来讲也是最难的一项基本功。
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给学生三种朗读方法:
一是准确朗读法。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做到读时不读错音,不丢字,不添字,然后按要求读通顺,会断句,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是理解朗读法。
这种方法用在分析,讲读课文中通过反复读理解词意,句意,段意,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是有感情的朗读法。
这钟方法用在总结课文,赏析课文中。
二、激发朗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朗读最需要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爱读,想读。
1、以情激情,激发兴趣。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化为有声语言,把学生吸引到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中来,使学生体会文章之所在,使他们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试着用不同的身份去读,设身处地的进入其境,当学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体会后,才明白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这胖乎乎的小手,正是因为这双勤劳,能干的小手才得到全家的夸奖。
这使学生和教师、作者和文中人物构成联系,达到了朗读的境界。
2、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我在朗读教学中,特别重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勾画出文章的意境,让学生体味,从而激发朗读的兴趣。
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时,我采用神秘的语言说到:
棉花姑娘长的白白嫩嫩,穿着裙子,就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多么漂亮呀!
可是有一天,棉花姑娘垂着脑袋,无精打采的样子。
她是怎么了?
生病了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这段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创造了良好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角色。
三、教师进行概括性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轻易伤害一个学生,特别是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要克服片面,力争全面准确,要采用鼓励性评价,切忌用过头的结论性语言,如:
“你简直太差了”,“无可救药”等等,因为学生非常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把教师的评价看作是对自己的承认和肯定,一个好的,准确的评价将会对学生受以极大的鼓舞,它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而对于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使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
总之,要采用因人评价的原则,使同学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确实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朗读课文都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或不同的角色,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
由于学生情感得到熏染,语感得到了训练,语文整体素质有了较快提高。
读书是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而有情感的朗读则是读书的另一境界,是一种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过程。
它通过神态、表情、语调等形式准确再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它不仅是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了一二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由于学生接触的书面语言文字材料较少,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较弱,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一字一顿地读或拉长调子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而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等更是难以把握。
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以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摘 要: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而小学低年级段正是学生朗读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朗读能力的培养临海市上盘镇南洋徐米兰摘 要:
现在,素质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流,如何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能力,已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教学朗读能力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由此可见,学习语文必须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细心的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第三,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
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使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学生只要达到了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
三、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
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可是,时间哪儿挤呢?
着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
“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
”因此,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
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四、训练朗读的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而生巧。
朗读训练的方法,一般包括分角色朗读、比赛式朗读、配乐式朗读、联想式朗读,以及教师的范读等。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在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分角色朗读能增添课堂的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往往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形象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过去、游过去”这三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的用法。
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够,我便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绘声绘色的读,惟妙惟肖的演,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迎上去、追过去、游过去”的意思,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能准确地表达出:
迎上去就是面对面地走过去;追过去就是后面的要赶上前面的;游过去就是一个原地不动,另一个向它靠拢过去。
2.比赛式朗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
因此我在班上时常开展评选“朗读之星”的活动。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次朗读比赛,我都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朗读的内容。
比赛之前提出评比的要求:
如声音响亮、有感情,最好加上适当的动作,态度大方自然等。
比赛时,每个学生朗读之后,全班同学举手表决,评出“朗读之星”。
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的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
当然,比赛式朗读,并不局限于一次完整的过程,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随机地进行。
3.联想式朗读
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象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
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4.教师的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模仿性。
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
教师的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在学生受到直观的、形象的启示之后,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不言而喻。
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
学生们一旦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自然会读得更精彩。
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
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更高。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教师要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他们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总而言之,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便有了着力点。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朗读 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