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修8.docx
- 文档编号:26907622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51.80KB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修8.docx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修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修8.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版必修8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环境承载力
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
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
→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
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据图分析曲线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提示 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
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的三步判读法。
(1)读轴:
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2)看线:
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清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3)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教材梳理2 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教材P19~P20,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自然环境和
资源的优劣
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
程度
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
4.特性:
具有相对性。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
(2)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 )
(3)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 )
(4)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
(5)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 )
(6)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
所以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差别较大。
(3)√ 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4)× 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5)× 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6)× 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城市2017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B.105.6万
C.97.3万D.85.4万
3.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
C.教育D.劳动就业
解析 第2题,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短板决定人口容量。
图中劳动就业人口所代表的桶板最低,为97.3万人。
第3题,制约城市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条件。
答案 2.C 3.A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4~5题。
4.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5.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 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从清朝到今天的中国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资源,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5题,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参考依据,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
答案 4.C 5.C
探究点一 环境承载力
案例探究
木桶效应图
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结合材料探究: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
(4)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消费水平等。
反思归纳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丰
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
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
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承载力越小
人口受
教育水
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
对外开
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
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大
即时巩固
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
读图,回答
(1)~
(2)题。
(1)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甲区域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2)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
解析 第
(1)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第
(2)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形比甲、丙两区域平坦,因此丁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答案
(1)D
(2)B
探究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
案例探究
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人在此幸福地生活。
几年后迁来一些人,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一些人,结果生活难以维持,大批人被迫外迁。
结合材料探究:
(1)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解释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吗?
(2)《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
“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值吗?
试说明。
提示
(1)草原上,开始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人口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第二次人口迁入时,已超越草原“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
(2)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承载力,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承载力为16亿左右。
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承载力含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是固定值。
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人口过快增长,区域供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反思归纳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制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估算标准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在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即时巩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
(1)~
(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
C.8亿~9亿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的人口政策
解析 第
(1)题,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
第
(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
(1)C
(2)D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比较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与区别。
2.说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
3.说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具体影响。
对点练一 环境承载力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完成1~2题。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 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第2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力变小。
答案 1.C 2.A
对点练二 人口合理容量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
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对比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答案 3.B 4.D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1.B 2.D
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3.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25万B.30万
C.35万D.45万
4.有关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不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之内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解析 第3题,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45万。
第4题,人们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对于制定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由图可知,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不断增加。
答案 3.D 4.C
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少能生活的人口数量
B.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最高的生活标准而估算的人口数量
C.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固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6.下列关于图中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资源的多少和环境的容量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合理容量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D.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经济容量
解析 第5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或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它不是永远不变的,具有不确定性。
第6题,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中的最大人口规模)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承载力包括最大的人口规模和最大的经济规模,它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数量和环境容量。
答案 5.D 6.C
7.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1500万”是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 B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1)下列环境人口容量最多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
(2)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
为什么?
(3)依据我国国情,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因此,其环境承载力较高,可承载的人口较多。
第
(2)题,综合分析影响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可知其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
第(3)题,主要从提高技术水平、资源管理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
答案
(1)B
(2)不可以。
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科技文化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接受移民。
(3)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
能力达标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接近于最佳人口规模,并且人口合理容量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第2题,读图可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反之则呈负相关。
答案 1.C 2.B
据2017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总人口数已达13802万人,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估计最科学的是(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为100亿人
C.我国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4.据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原因是( )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后果
B.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回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解析 第3题,依据我国现有资源状况估计,16亿人口是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大值。
但由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人口容量也具有不确定性。
第4题,至21世纪中叶,我国必然要经历人口老龄化过程。
由于老龄人口相对死亡率较高,人口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答案 3.C 4.C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
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第5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第6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进行考虑。
第7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加强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 5.D 6.A 7.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专家分析,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生育率在1.8%左右。
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
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 承载力 人口 合理 容量 导学案中 图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