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8.docx
- 文档编号:26902771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37KB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8.docx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8
基础过关训练28 *登泰山记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2)道皆砌石为磴
(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
(4)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答案:
(1)wèn
(2)dènɡ (3)chū pú (4)lǚ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山之南) 泰山之阴(山之北)
B.南麓(山坡)石罅(缝隙)
C.复循西谷(沿着行走)绛皓驳色(错杂)
D.明烛天南(照)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
“山麓”为“山脚”,而不是“山坡”。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E.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也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等。
另一种主要用法是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相同点。
例句中的“以”表示“在”某个时间;A和D两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B和C两项的“以”表示原因;E项的“以”用法同例句,表示“在”某个时间。
答案:
E
4.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其远古刻尽漫失
③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两个“漫”相同,两个“坐”不同
B.两个“漫”相同,两个“坐”相同
C.两个“漫”不同,两上“坐”相同
D.两个“漫”不同,两个“坐”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①中的“漫”可译为“弥漫”,动词;②中的“漫”则译为“磨灭”,动词;③中的“坐”与今义相同,动词;④中的“坐”同“座”,名词。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
D中的“桐城”标明作者的籍贯,而非流派。
答案:
D
6.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望
①望晚日照城郭( )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③望其旗靡,故逐之( )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2)漫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②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
③春看湖水漫( )
④漫卷诗书喜欲狂( )
答案:
望:
①远望 ②期望 ③远望 ④农历十五
漫:
①弥漫 ②磨灭 ③水涨 ④随便
7.翻译下列句子。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文: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的翻译。
(1)句注意“当道者”属定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谓之”是表判断的一个固定结构,可译为“所说的……”。
(2)句注意“居”的翻译:
居,停留。
(3)句注意“或”“绛”“皓”“驳”“偻”的翻译:
或,有的;绛,大红;皓,白色;驳,杂;偻,脊背弯曲,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答案:
(1)现在所经过的中岭到山顶,那些挡在路上的崖壁,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2)眺望远处,夕阳照耀着的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宛如一幅画,半山停留的云雾像飘带一样。
(3)回头看日观峰以西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照到,有红有白,颜色错杂,(这些山峰)都像弯腰屈背的样子。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泰山之阳 ②阳谷皆入汶
③其阴,济水东流④阴谷皆入济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
①②山的南面,③④山的北面。
答案:
B
9.找出与“济水东流”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
C.沛公军霸上
D.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解析: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B、C均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东”“廷”是名词作状语,“向东”“在朝堂上”。
答案:
D
10.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大王来何操?
C.宋何罪之有?
D.苟富贵勿相忘。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B、C、D均为宾语前置句。
A是判断句。
答案:
A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
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1.选出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不同的一项( )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C.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C、D均为干支纪时,A为帝王年号纪年。
答案:
A
12.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古今一也
B.六王毕,四海一
C.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D.用心一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数词的理解。
A、B、D均为动词。
C为数量词,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
C
13.选出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解析: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C、D项无活用现象。
B项“限”是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答案:
B
14.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A、B、D均为判断句。
C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
15.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
等到已登上山顶,(放眼望去)青山覆盖着白雪,明亮的烛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B.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译文:
四十五里的路程,路上都是石块砌的石阶,那石阶共有七千多级。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
此东海也。
译文:
太阳升起来了,像朱砂那样鲜红,下面有红光荡漾承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
眺望远处,傍晚的夕阳斜照城郭,大汶河、徂徕山美丽如画,半山腰上停留的云雾好像飘带一样轻柔。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A.“烛”是名词用作动词,照亮。
答案:
A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6.找出对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山多石,少土。
②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③少杂树,多松。
④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③相同
C.②③相同,①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释义。
①②③④中“多、少”意相同。
答案:
D
17.找出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山顶到日观峰之间有几里之内,没有树
B.冬日这一天,几里内看不清树
C.从日观峰的下面到日观峰的几里之内,没有树
D.从山脚下,到日观峰其间有几里内,没有树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到日观峰”的起始点应是“日观峰”下面。
答案:
C
18.下边对本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泰山的特点
B.本段写泰山的石、树、水、鸟的特点
C.本段写冬季泰山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段意概括。
本段所写是泰山冬季独有的景观。
答案:
C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
①香山(与下文“碧云”“卧佛”同为北京香山附近三大名寺)跨山居岩,以山胜者也;碧云以泉胜者也。
②折而北为卧佛,峰转凹,不闻泉声,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
③至殿前,有老树二株,大可百围,铁杆缪(liù,成色好的黄金)枝,虬碧叶结(曲折纠结),迂羲回月(遮蔽日月的光),屯风宿雾。
④霜皮突兀,千瘿万螺(瘤子和疤)。
⑤怒根出土,磊块诘典(弯曲盘结),叩之丁丁作石声。
⑥殿墀(chí,台阶)周遭数百丈,数百年来不见日月。
⑦石墀整洁不客唾。
⑧寺较古,游者不至,长日寂静,若盛夏晏坐其下,凛然想衣裘矣,⑨询其名,或云娑罗树,⑩其叶若疏。
⑪矛乃折一枝袖之,俟(sì,等)入城以问黄平倩,必可识也。
⑫卧佛盖以树胜者也。
⑬夫山刹(chà,古寺)当以老树怪石为胜,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丽。
⑭三刹之中,野人宁居卧佛焉。
(“野人”即在野人,是作者自称)
[袁中道《西山十记(五)》]
19.从事理看,“百围”中“围”指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围”,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
亦指两臂合抱的长度。
结合语境看,“百围”是古树的周长,应为前者较合理。
答案:
古树的周长
20.“屯风宿雾”的意思是( )
A.风当屯,雾当宿,形容枝多
B.使风屯聚,使雾停宿,形容枝叶繁密
C.风要停,雾要散,形容叶密
D.使风停息,使雾消散,形容枝叶繁密
解析:
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
“屯”“宿”均为使动用法,“使……屯聚”“使……停宿”,写出了枝繁叶茂。
答案:
B
21.对“凛然想衣裘矣”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夸张的说法,用来说明古寺树木参天,人迹罕至,环境幽静清冷
B.这是夸张的写法,用来衬托婆罗叶繁密,遮天蔽日
C.这是对比的写法,夏日炎炎都想穿皮衣,借以说明古寺环境是凄凉的
D.这是比喻的写法,通过盛夏和严寒的鲜明对比说明婆罗树的枝叶繁密
解析:
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
本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环境的清冷。
答案:
A
22.在“卧佛盖以树胜者也”一句中加一竖线表明句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答案:
卧佛/盖以树胜者也。
23.作者在文中提出怎样的见解?
根据作者的感受和评论加以归纳。
答: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答案:
夫山刹当以老树怪石为胜,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丽。
24.全文可分三段,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⑫/⑬⑭
B.①~⑤/⑥~⑫/⑬⑭
C.①②/③~⑪/⑫⑬⑭
D.①~⑤/⑥~⑪/⑫⑬⑭
解析:
本题考查层次划分。
①②是总起,③~⑫为分写,⑬~⑭是总结。
是总—分—总式结构。
答案:
A
【参考译文】
香山寺建在山岩上,以山取胜;碧云寺以泉取胜。
转弯向北是卧佛寺,山峰转凹,听不到泉水的声音。
卧佛寺的门前有许多苍老的柏树伫立着,寒威逼人。
到了殿前,有两株老树,非常粗,像铁一样的树干,像黄金的树枝,枝叶茂盛遮住月亮。
白色的树皮突兀着,树干上有许多的突起,树根长出了土层,露出的树根坚硬像石头形状弯弯曲曲的,敲击它会发出像敲石头那样的丁丁声。
大殿的台阶周围百丈内,几百年来不见日月。
石阶很整洁。
寺院古老,少有游人造访,整日都很寂静,如果炎热的夏天坐在树下,寒冷的想穿上裘皮衣服。
询问它的名字,有人说叫娑罗树,它的叶子像蔬菜的叶子。
我于是折了一枝装上它,等待进城后询问黄平倩,他一定可以认识。
卧佛寺以树取胜。
山寺应当以古树和怪石取胜,如果具备其中之一就可以居住,不在它的整齐秀丽。
三座古刹中,我宁愿住在卧佛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29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诛降逆贼杨异等 降:
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规:
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雅:
儒雅
D.尽心朝廷,谠言善策谠言:
正直的议论
解析:
雅:
应解释为“平素,向来”。
答案:
C
2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B.①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①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②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D.①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解析:
A项:
认为/用;B项:
代词,代水排、农器/代词,她;C项:
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的地方/……的事情;D项:
介词“替”。
答案:
D
27.下列各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
③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⑤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⑥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②③④D.①③⑥
解析:
④是杜诗为私事犯法 ⑤是皇帝的行为 ⑥是杜诗自谦。
答案:
A
2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
杜诗立即向萧广晓谕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B.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杜诗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人为弟弟报仇而犯罪。
解析:
杜诗没有上报朝廷。
答案:
A
29.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译文: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译文:
答案:
(1)杜诗晓谕萧广,(但萧广)仍不悔改,于是杜诗击杀了萧广,回京后向光武帝奏报。
(2)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巧因病去世。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
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
政权更迭时,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
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慌。
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悔改,于是将萧广击杀,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
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后,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拜授为成皋县令,到任三年,建树的政绩尤其显扬。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活节俭,施政清廉公平,以惩罚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
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
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
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
“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最终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向来喜好推荐贤明的人,多次举荐知名之士,有清河的刘统和鲁阳长董崇等。
先前,兵禁制度崇尚简约,只是用带有皇帝之印的书信发兵,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疏说:
“臣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也很谨慎小心的。
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都用虎符。
其他征调的事,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
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就采取作为最重要的信物,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保持国家的威严与重要地位。
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之印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查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
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叛乱的人没有消灭。
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应该慎重,可以确立虎符制度,来根绝奸诈产生的缘由。
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威风令邻国倾倒,尚且借助兵符以此解了赵国之围,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
事情中有些虽然繁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停止,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罢。
”谏书递给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直言敢谏,擅长出谋划策,随不同的事献给皇上。
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
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赶上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办丧事和埋葬的地方。
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并赏赐一千匹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必修 语文 基础 过关 训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