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docx
- 文档编号:26899708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0KB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李敏老师:
活用操作材料,构建各种分数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
首先在情景导入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分鸡翅,分可乐和分比萨的生活情景,课一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生活味。
在感知1/2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喜爱的蝴蝶、枫叶等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题作为选做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取舍得当。
数概念教学就其本身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素材。
分数“1/2”作为第一个让学生认识的分数,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有圆片和各种图案纸。
正方形的纸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数不仅可以折法不同,还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可以说将其使用发挥到了及至。
韩志华老师:
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互动学习优势。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
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
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
其一:
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图形的1/2,重点展示1/2的不同分法。
其二:
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纸表面的1/4,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正确的表述。
其三:
折出四分之几的分数,从而归纳出怎样的数是分数。
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联系,层层推进,其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课改思想。
教师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交往充分,思维灵动,师生情感融洽,展现了小班教学的民主和和谐。
邱瑞改老师:
多向互动、精彩生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钟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
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老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已知”,架设探究“未知”的桥梁。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学猜想,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去探究,去发现,使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闯关练习4中老师将图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先出示第一条,告诉学生把一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请学生估计一下,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
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又如,课的最后,以多美滋广告,让学生在画面中联想分数(关于小朋友分蛋糕的故事情景:
冬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可他转身一看,共8个人,他会怎么办呢?
正当把问题解决好的时候,又来了第9个孩子,他又会怎么办呢?
)提出要求,“边看广告的边注意广告中的画面让你联想到每人分得蛋糕的几分之一?
看完广告,这些定格的画面中你联想到了几分之几。
”从广告中找分数,提升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李书娟老师的教学充分的体现了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在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尊重。
每个孩子不仅在课堂上享受到尊重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学习成果,这一切的获得是来自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
在老师的引导中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我能行”,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的,怎样体现这种过程,并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去体现,我努力尝试提供这样一个途径,让每个学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图像——抽像的探究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对这节课的这种想法和设计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猴子分桃子。
在观察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第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第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
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
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表示“几分之一”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对“如何表示半块蛋糕”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
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在拓展运用中,想分数、分巧克力、分糖吃的游戏中等习题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
第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
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
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
水彩笔、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分”的情境,从自然数过渡到“新数”。
师:
春天来了,小熊和小猴准备去野餐,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水和1个蛋糕。
谁能帮他们将这些食物分一分呢?
课件演示:
师:
(分完苹果和水后)听出来了,你们不偏不向,每人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板书)
师:
蛋糕只有一个我们要怎么分呢?
(出示蛋糕实物图)
生:
一半、半块(用蛋糕图片演示)
师:
你们知道,所说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吗?
生:
二分之一
师:
你的知识真丰富。
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数无法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了,于是我们就迎来了数学中的新朋友——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评析:
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表达“分”的结果时产生认知冲突,体会到:
自然数不能表达一些结果,于是引出了数的扩展的需要,由此引进“新数”。
】
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师:
同学们说的“一半”就可以用表示。
那蛋糕的到底指的是哪部分呢?
谁来指一指?
师: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先用尺子画一小横,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2”,它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两份。
上面的数字“1”,叫做分子。
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读作:
二分之一。
【评析:
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概括出“一半”的共性特征:
把一个图形分成大小相同的两部分,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为了强化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了解,教师结合分数的读写,再一次强化意义,即“—”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这样的1份。
】
三、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和初步理解分数
1、深入理解二分之一
师:
我们找到了蛋糕的,这张长方形纸的,在哪里呢?
请大家折一折。
折之前请读一读“活动提示”。
课件展示:
学生交流,作品展示:
师:
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却都能表示长方形的呢?
生:
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看来折法不是关键,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评析:
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本质:
不管怎么对折,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
小练习:
判断正误
学生判断,集体评议。
师:
为什么第一和第四幅图不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
没有平均分。
师:
再看第四个图形,大家大胆的猜一猜,它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
三分之一(课件演示)。
活动二:
认识几分之一
师:
折出了二分之一,认识了三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下面请大家继续用纸折一折,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学生折纸并合作交流,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
师:
这么多同学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
生1:
我将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2:
我将圆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3:
我将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生4:
我将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师:
这四位同学所用的图形不同,涂色大小也不同,为什么却都能表示呢?
生:
他们都是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
看来什么图形也不是关键,只要将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就会得到它们的。
【评析:
通过让学生“折图形”认识几分之一,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
并通过适时的追问,使学生体会到:
四分之一具体代表的大小不同,是因为被平均分的整体不同。
这是在向学生渗透分数的基本属性:
无量纲性,即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只看把这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要表示这样的几份,分母、分子就对应的是几。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正确认识分数的无量刚性这一核心知识,就建立了清晰、稳定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
师:
这位同学折的格子真小呀!
请介绍一下你表示的分数。
生:
我表示的是六十四分之一,我是将正方形平均分成64份,每份就是它的六十四分之一。
(同学们发出一片惊叹声!
)
师:
同学们真棒!
表示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分数。
有没有表示出1/100的?
(学生摇头)如果我想表示出1/100,该怎么办呢?
还得折纸吗?
生:
折纸太麻烦了!
可以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它的1/100。
(课件演示)
师:
那我如果想表示1/9999呢?
折纸行吗?
生:
不行!
可以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9999份,每份就是它的1/9999。
(课件演示)
师:
回顾刚才认识分数的过程,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必须得折纸吗?
生:
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五、课堂总结。
(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初步 认识 评课稿 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