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docx
- 文档编号:26898381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66KB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考点阐释】
“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
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
同学们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
【体验高考】指出下列病句错误,并改正。
(1993全国)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不合事理,试想谁会“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呢?
应将“仿造”改为“制造”,或将“伪劣”改为“优质”。
)
(1993上海)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时态矛盾,“正”作为表时态的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前后矛盾。
)
(1995全国)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不合事理,“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怎能叫音乐作品呢?
应在“既”的前面加上“在现代”,呼应前面的“在古代”。
)
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照应不周,一面不能对两面)
(1997上海)他刚考上高中时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相同。
(主客颠倒,从逻辑角度来说,表纵比,应当拿“现在”比“过去”,不能拿“过去”比“现在”。
)
(2001全国)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时态矛盾,“日前”意思是“前几天”,表示时间已过去;而“正在……中”表示行为仍在进行中,“日前”与“正在”不能连用。
)
(1991年全国)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很熟悉。
(主客颠倒,“名字”是客体,“人”是主体,应当是“人对名字熟悉”,而不是“名字对人熟悉”。
)
(2005年天津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否定不当,“缺乏”的应当是“勇气”、“谋略”。
)
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概念混乱,“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否定不当,“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
【考点解说】
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七种类型。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
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
,应改为“千多条”。
)
例2:
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
2、不合事理
例1: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
例2: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
3、过于绝对
例1: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
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
例2: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应把“和”改为“等”。
)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
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
例2:
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
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例2(2006年江西卷):
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
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
(时态上自相矛盾:
“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
例2:
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
(范围上自相矛盾:
“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
例3:
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
(程度上自相矛盾:
既为“糟粕”,当全无价值。
)
例4:
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XX以上。
(数量上自相矛盾:
“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
)
例5(2006年湖北卷):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数量上前后矛盾:
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
例6:
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状态上自相矛盾:
“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
例7:
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
(频率上自相矛盾:
“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
例8:
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
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06年四川卷):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前面是“有没有”关涉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
)
例2(2006年湖北卷):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
例3: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
例2: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四)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是”字。
)
例2:
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
例3: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把“忘”改为“在”。
)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把“不再”改为“再次”。
)
例2: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
台湾当局对“”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
例3:
睡眠有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与“不”构成双重否定,语意相反,应去掉“不可”。
)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复句关系混乱)
1、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
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
例2:
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
(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
)
例3:
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
(两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
2、复句关系不当
例1:
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
例2:
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句子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可去掉。
)
【跟踪训练】
1、广东惠州市公安局长吴华立上任仅九个月,利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取巨额贿赂,七十二次出入澳门,仅赌博就输掉一千万元以上人民币,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不合事理,“收取贿赂”不能用“正当”修饰。
)
2、股市投资有三忌:
一忌盲目跟进。
二忌选择不当,三忌抛出及时。
(否定不当,应当说“三忌抛出不及时”。
)
3、《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青年感到特别亲切。
(主客位置颠倒)
4、当交响乐团奏出了圆满的休止符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
(既然是“休止符”又怎能演奏呢?
前后矛盾。
)
5、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概念混乱,“设备质量”属于“事故发现的原因”,不能并列。
)
6、他刚考上高中时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相同了。
(应当拿“现在”和“过去”比较,改为“他现在的精神面貌和刚上高中时相比……”)
7、听到日本右翼势力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的消息后,他非常气愤,说:
“当年日本鬼子制造了李家峪惨案,我是三百多个死难者中惟一幸免的,鬼子的暴行,我就是见证,谁也否认不了。
”(“死难者”和“幸免”矛盾)
8、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时态矛盾,“实施”与“即将推行”矛盾。
)
9、我们要重视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概念混乱,“导弹”不属于“航天器”,不能并列使用。
)
10、一个学生喜欢死记硬背的话,那么这个学生肯定不太聪明。
(强加因果,推断无道理。
)
11、3月17日,两艘货轮在明水河上相撞沉没,两船遇难人员被救起二女六男。
(前后矛盾,既然已经“遇难”,怎么又“被救起二女六男”呢?
)
12、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凡是”指所有的人,属全称判断;“不少”指部分,属特称判断,这里是判断混杂,可删除“凡是”。
)
13、因为他对学科有所侧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强加因果,“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是“对学科有所侧重”的具体体现,不是结果。
)
14、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强加因果,“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属思想性,“文笔清晰,耐人咀嚼”属艺术性,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
)
15、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改变着人生轨迹,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轨迹”和“压迫着人们的心灵”两句应对调。
一句是心灵的感受,而另一句则是通过理性的认识后产生的结果。
)
16、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概念混乱,把“和”改为“等”。
)
17、这位战士受伤后被抬到后方,陷入昏迷中。
医生断定他可能会牺牲,便通知后勤部门做一副棺材,准备收殓。
(“断定”与“可能”自相矛盾)
18、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思想会变,不认真改造思想也会变,不变是不可能的。
(句中用了四个“变”,但其内涵不尽相同:
第一、第四个“变”指“变好或变坏”,第二个“变”指“变好”,第三“变”指“变坏”。
内涵不同的四个“变”用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表达的混乱。
可改为“……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好处变,不认真改造思想就会往坏处变……”)
19、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水产品。
(概念混乱,“鱼”、“虾”是水产品,“盐”、“碱”是非水产品,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句中却说“盐”、“碱”都是水产品。
)
20、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应包容在“油画般的景致”之中,应把“以及”改为“等”。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不合逻辑 辨析 修改 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