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docx
- 文档编号:26898162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1.03KB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docx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2
(总分:
78.01,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B}}(总题数:
35,分数:
70.00)
1.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物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反复感染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免疫自稳指机体能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变性、死亡细胞,但对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耐受和稳定的能力。
这种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在
∙A.血液系统
∙B.黏膜组织
∙C.中枢免疫器官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脏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C.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排斥抗原异物的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4.关于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错误的是
∙A.潜伏期长
∙B.最先产生IgM
∙C.抗体滴度低
∙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滴度高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5.再次免疫应答时,IgG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A.免疫自稳
∙B.免疫回忆
∙C.强化免疫
∙D.自身免疫
∙E.被动免疫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再次免疫应答时,第二次抗原刺激,由于免疫回忆,IgG量显著增高。
6.细胞免疫应答由哪种细胞介导
∙A.巨噬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T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对抗原发生排斥与清除。
7.有关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完整含义是
∙A.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B.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C.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D.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生抗体的能力
∙E.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诱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一个完整的抗原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即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8.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诱导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含有T细胞表位、需要T细胞参与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TD-Ag可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9.Ag与Ab结合的部位是
∙A.VL
∙B.VH+VL
∙C.Fc
∙D.VH
∙E.CH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抗体的本质是Ig,Ig分子L链1/2和H链1/4处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各不相同,称为可变区(Ⅴ区);其余部分氨基酸在种类和顺序上彼此间差别不大,称为稳定区或恒定区(C区)。
Ⅴ区H链和L链各有3个高变区,其中的氨基酸残基种类和顺序特别多变,为Ig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称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
10.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
∙A.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B.两条重链
∙C.两条轻链
∙D.F(ah')与Fc段
∙E.Fab与Fc段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由4条肽链组成,2条长链称为重链,2条短链称为轻链。
11.IgG铰链区位于
∙A.CH1区内
∙B.CH1与CH2之间
∙C.CH2与CH3之间
∙D.CH3与CH4之间
∙E.VH与CH1之间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IgG的重链CH1和CH2之间的区域富含脯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一自由柔曲的肽段称为铰链区。
12.人体IgA分子的主要特征包括
∙A.能通过胎盘
∙B.通常在分泌液中是双聚体
∙C.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D.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
∙E.在分泌液中是五聚体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
血清型IgA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
13.人的IgM分子主要特征是
∙A.个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IgG移向阳极快
∙E.分子量小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分子量最大的Ig,不能通过胎盘。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
1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结合抗原
∙B.吞噬作用
∙C.亲细胞作用
∙D.免疫调理作用
∙E.活化补体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免疫球蛋白没有吞噬功能。
15.根据Ig分子CL区的抗原特异性可将其进行区分的是
∙A.类
∙B.亚类
∙C.型和亚型
∙D.类和亚类
∙E.独特型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Ig分子依CH区的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可分类和亚类,根据CL区的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可分型和亚型,独特型抗原位于VH和VL区。
16.在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一般用已知抗原查未知Ab,如在Ag-Ab反应中,Ab过量时
∙A.反应最清楚
∙B.滴度最高
∙C.出现前带现象
∙D.出现后带现象
∙E.反应不变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进行血清学反应时,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不出现可见现象称为带现象。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时,抗体过量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
17.对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积微小
∙B.结构简单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器
∙D.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
∙E.病毒无细胞核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
18.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A.细菌
∙B.病毒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19.培养L型细菌需用高渗透压培养基,其高渗透压宜以
∙A.2%~5%的氯化钠维持
∙B.3%~5%的氯化钠维持
∙C.5%~10%的氯化钠维持
∙D.5%~8%的氯化钠维持
∙E.5%~12%的氯化钠维持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维持其培养基的高渗透压宜用3%~5%的氯化钠。
20.细菌形态、大小、染色性都典型的期是
∙A.稳定期
∙B.对数期
∙C.衰亡期
∙D.迟缓期
∙E.生长期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21.正常菌群在体内引起的感染称为
∙A.微生态失调
∙B.菌群失调
∙C.内源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
∙E.生态失调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在活动或转移到其他正常组织和器官,引起感染时称内源性感染。
正常菌群在体内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22.酒精消毒的有效浓度是
∙A.100%
∙B.95%
∙C.85%
∙D.75%
∙E.50%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70%~75%的酒精主要用于消毒。
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
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23.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三部分组成
∙B.免疫原性弱于外毒素
∙C.不耐热
∙D.毒性弱于外毒素
∙E.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内毒素耐热,加热100℃1小时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煮沸30分钟才能灭活。
24.质粒的特征不包括
∙A.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一旦获得不易丢失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控制非细菌存活所必需的特定性状
∙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自行丢失或经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25.细菌命名多采用
∙A.拉丁单命名法
∙B.罗马单命名法
∙C.罗马双命名法
∙D.拉丁双命名法
∙E.罗马拉丁法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细菌的命名国际上多采用拉丁双命名法,每个菌名由两个拉丁文组成,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小写。
26.IMViC试验不包括
∙A.吲哚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糖类发酵试验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IMViC试验包括:
I-吲哚试验;M-甲基红试验;Vi-VP试验;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27.与淋病奈瑟菌无关的性状是
∙A.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B.营养要求较高
∙C.初次分离需5%~10%的CO2
∙D.普通营养琼脂上即可生长
∙E.氧化酶试验阳性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淋病奈瑟菌营养要求高,普通营养琼脂上不能生长,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培养。
28.志贺菌属根据O抗原分为4群,其中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宋内志贺菌
∙D.鲍特志贺菌
∙E.痢疾杆菌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志贺菌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四群。
A群又称痢疾志贺菌,B群又称福氏志贺菌,C群又称鲍特志贺菌,D群又称宋内志贺菌。
29.卡介苗英文缩写为
∙A.MRSA
∙B.SPA
∙C.BCG
∙D.SPG
∙E.BGC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是将牛型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30.螺旋体的特性不包括
∙A.进行二分裂繁殖
∙B.有独特发育周期
∙C.运动活跃
∙D.有脂多糖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独特发育周期。
31.病毒的特征不包括
∙A.个体极小
∙B.没有细胞结构
∙C.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D.以复制方式增殖
∙E.对抗生素敏感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32.寄生于淋巴系统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钩虫
∙C.肝吸虫
∙D.牛肉绦虫
∙E.旋毛虫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在我国,寄生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主要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统称为丝虫。
33.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
∙A.蚊子
∙B.蟑螂
∙C.臭虫
∙D.白蛉
∙E.苍蝇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黑热病的病原体即杜氏利什曼原虫,其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阶段。
无鞭毛体寄生人-其他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即黑热病;而前鞭毛体则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中,当白蛉叮咬人体时,前鞭毛体进入人体,故被感染,所以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白蛉。
34.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
∙A.必须在外界发育
∙B.必须经口感染
∙C.必须经中间宿主感染
∙D.无需中间宿主也可感染
∙E.必须经皮肤感染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即虫体只有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如血吸虫、旋毛虫和丝虫等蠕虫的生活史均属于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又称它们为生物源性蠕虫。
35.血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有
∙A.食肉类哺乳动物
∙B.淡水蟹
∙C.淡水螺
∙D.水生植物
∙E.淡水鱼、虾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依虫种不同可为鱼类、甲壳类或节肢动物等,终宿主大多为脊椎动物或人。
二、{{B}}{{/B}}(总题数:
1,分数:
8.00)
有关尿干化学检测原理
∙A.偶氮偶联法
∙B.马来酐试剂
∙C.四甲基联苯胺法
∙D.葡萄糖氧化酶法
∙E.特异性酯酶法
(分数:
8.01)
(1).WBC测定用(分数:
2.67)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采用白细胞酯酶法。
吡咯酚酯在中性粒细胞中酯酶的水解作用下,产生游离酚,游离酚与苯基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
(2).Hb测定用(分数:
2.67)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邻甲苯胺变成邻甲联苯胺,出现颜色变化。
(3).尿胆原测定用(分数:
2.67)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尿胆原在强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染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临床医学 检验 技士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