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896685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83KB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协作体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特外交”一词因特朗普而蹿(cuàn)红。
国务卿克里谴责了这种推特外交。
他说,要用诚实和自信来应对国际挑战,而不是用怨怼(duì)和短小精悍的推特帖子。
B.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yù)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xuè),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
C.奔忙,使音乐家无法谱(pú)曲,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gu)噪小丑。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获缺。
D.中华文明硕果累累(li),仰韶的彩陶、良渚(zh)的玉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不甚枚举,这些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
【甲】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东西,人有口有喉,自己会吹奏歌唱;有手可以敲打,弹拨乐器;有身体动作可以舞蹈。
音乐这门艺术可以备于人的一身,无待外求。
所以在人群生活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势力和影响也最大。
诗、歌、舞、拟容动作以及戏剧表演,极早时就结合在一起。
【乙】但是对我们最亲密的东西并不就是最被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所以古代人民对音乐这一现象感到神奇,对它半理解半不理解。
尤其是人们很早就在弦上管上发见音乐规律里的数的比例,那样严整,叫人惊奇。
中国人早就把律、度、量、衡结合,从时间性的音律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又从音律来测量气候,把音律和时间中的历结合起来。
【丙】太史公在《史记》里说:
“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
”变化之情除数学的测定外,还可从律吕来把握。
音乐在人类生活及意识里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在古代以致后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音乐神话、故事传说。
——宗白华《美学散步》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待外求 B.势力 C.测定 D.以致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则,讲究原料的选择和搭配,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B.日前,意大利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小组的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奥·卡纳维洛宣布第一例世界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被他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这引起人们关于伦理方面的质疑。
C.李克强总理说必须要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统一高效、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D.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动物难逃“被累死”的命运,但我知道,减轻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苦,也正是我们缩短与残忍和野蛮之间距离的最佳方式。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
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
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
A.B.C.D.
6.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3分)
A.《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宋代作家柳宗元贬职到永州的第五年写的,被列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体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B.《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左传》。
C.《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小说代表作,记叙了作者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待苦难的态度。
D.《美美与共》是费孝通先生的一篇书面发言,文章兼具学术论文和演讲词的双重特点:
论点鲜明,语言晓畅有变化。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洎牧以谗诛 B.虽董之以严刑
C.求人可使报秦者D.以为莫己若者
8.下列各句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了靴匠格斯拉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品质和对职业道德的恪守。
B.《指南录后序》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著,叙述了自己为拯救国家而舍生忘死的经历,表明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
C.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设置了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深刻地表现了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对人物精神与心灵造成的戕害。
D.《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所著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表达了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情。
9.人物性格是丰富的,烛之武衰不失志,樊哙粗中含细,无一不是多元而立体,因此评价人物也需客观。
请从所学课文中挑选熟悉的人物模仿示例进行品评,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4分)
示例:
蔺相如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却逞一时之勇,激秦王之怒,能全身而退实属幸也。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与震撼、震惊相比,笔者所理解的震慑具有下述特点:
刺激物即使不在感官所把握的范围内,仍然使人意识到它的威力所在;人们虽然能够以自己的心灵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却无力改变其发展趋势或结果,即使明知这种趋势或结果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当事人所采取的行动虽然能够获得某种正反馈,但比起大环境的负影响来显得无足轻重。
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细思恐极”可以用来概括震慑所产生的心理效果。
不过,科技对于艺术的发威、震慑或制约,与其说是一种赤裸裸的暴力,还不如说是一种“含蓄的震慑力”。
人类离不开科技,正如离不开艺术那样。
尽管如此,现代社会毕竟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因此,不论以GDP、从业人员,还是经费额度为指标来衡量,科技所占有的地位都是艺术所无法相比的。
科技理性往往有条件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
那些脱离科学常识的艺术创意受到科技理性的严肃批判,被当成是迷信。
在科技理性兴起之后,神话与传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
科技并不是以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力为目标,而是实实在在驾驭自然力。
因此,当科技昌明之际,神话就销声匿迹了。
与之遭受类似挤压的还有仙妖、魔法、玄幻之类精神产品。
这是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艺术历来被视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才能或产品。
尽管如此,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那些需要真人演员通过涉险展示勇气与才华的角色逐渐被数码特效所取代。
人工智能可否取代由人类所扮演的艺术角色?
目前众说纷纭。
尽管如此,若和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刚刚爆发的时候相比,如今科技已经对艺术形成了一边倒的震慑态势。
倘若说网络时代承诺“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信息时代则宣称“智能体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前者洋溢着乌托邦情调,后者蕴含着恶托邦风险,因为许多人类艺术工作者可能因此下岗。
艺术起源于交往,其精神实质是自由,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
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自由精神可能萎缩,创新创造可能走上歧途,表现为虽然应用高新科技却只生产出炫目镜头,讲述的仍是老套故事(甚至是无稽之谈),不仅无助于人类形成和巩固命运共同体意识,反而可能加剧当下不同文化与文明、不同民族与种族、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对立和冲突。
在这样的情况下,重申艺术所应负的社会责任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摘编自黄鸣奋《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互动的三种模式》)
10.下列有关“震慑”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震慑,与外界强烈刺激相关;不过,其重点不在这类刺激撼动人心的作用,而在于人自身的内部心理体验。
B.与震撼、震惊相比,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细思恐极”可以用来概括震慑所产生的现实效果,非常贴切。
C.作者所理解的震慑:
当事人所采取的行动虽然能够获得某种正反馈,但比起大环境的负影响来显得无足轻重。
D.笔者所理解的震慑具有下述特点:
刺激物如果不在感官所把握的范围内,那么就不会使人意识到它的威力所在。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科技理性兴起之后,神话与传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导致了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
B.科技对于艺术的震慑,与其说是一种赤裸裸的暴力,还不如说是一种“含蓄的震慑力”。
C.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取代由人类所扮演的所有艺术角色。
D.在科技实力的裹挟下,艺术的交往功能可能被扭曲,因此,艺术所应负责的社会责任将由科技来承担。
12.科技对艺术有震慑关系,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其三方面的表现。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村的心跳
苏沧桑
鹅从溪边一丛芦苇后露出橘红的冠,再露出雪白的颈,再露出滚圆的整个身子,然后扑腾着湿漉漉的翅膀,一摇一摆地向我走来,水珠在初秋上午的阳光下,如一道道弧形闪电,裹住了它的叫声。
65岁的福珠站在我身后说,鹅每天上午自己去溪里洗澡。
我还有一只鸡。
福珠带着我,转身穿过一道柴门,让我看鸡。
鸡是乌骨鸡,有暗紫色的冠,正吃着玉米。
这是2017年9月的松阳。
1800年来,孟子、吕不韦、陈霸先、包拯、刘基、宋濂等英杰后裔及闽南族群先后落户于浙南山区的松古平原和高山深谷,一个个格局完整、建筑精美的村落像一片片叶子,匍匐在大地之上、云端之下,成为江南的一个奇观。
此刻,我也像一片叶子,匍匐在松阳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之间,在一段段长久的静谧中聆听一些声音。
鹅的叫声,显然只是千百年来古村里众多的声音之一。
遥远的时光里,还有犬吠鸡鸣、柴门咿呀,以及香火堂前谁轻轻插上一炷香后,双膝跪地的扑通声。
福珠住的敦睦堂外面,有一个指示牌,写着“江南客乡,水墨石仓”。
指示牌是给慕名而来摄影、画画以及像我这样偶尔驻足的游人看的,凝结着当地保护古村落的人们的心血,他们用中医针灸、推拿般的手法修缮、改造、复活了一座座老屋,让古村的脉搏更强健,血液更新鲜,至少,一直活着。
柴火灶上有几个新鲜板栗,很脆很甜。
福珠指指脚下的箩筐说,你看,刚采的,很多,拿去吃吧。
她又拿起茶叶罐说,我给你泡点茶喝吧?
我家自己采的茶叶。
我连声说谢谢、不用。
捻起一片茶叶放入嘴里,嚼了嚼,有点苦,很香。
她对鹅对鸡对我的热情,大概缘于淳朴的民风。
白墙黑瓦,翘角飞椽,曾经流光溢彩的建筑里,曾浮动着先人们的呼吸,此刻仍继续着朴素的日常。
七八个南瓜依次从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一个个堆到楼上,楼上是儿女们的屋子,平日里空着。
不久以后的中秋节,福珠在城里的两儿一女会带着孩子们回来,寂寥的老屋里,会响起年轻的心跳声。
无声,是古村的另一种声音。
猫就这样四仰八叉地躺在“酉田花开”客栈长廊外的一张椅子上酣睡,肚皮上的花纹均匀起伏。
客栈仿佛建在云端,窗外有一朵巨大的白云正俯身向着山巅,另一朵更巨大的白云正俯身向着它,两朵云像一条船和它的倒影,停在静谧的时空。
某个刹那,我的耳朵跌入了那个静谧的时空,似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去一家叫“云里听蛙”的客栈吃饭,路遇另一只猫。
它斜着身子半躺在矮墙旁一张晒着番薯干的篾帘下,一动不动地遥望远山。
篾帘漏下细碎的阳光,洒在它橘色的身上,像一只孤独的金钱豹。
番薯干是嫩黄色的,老屋的瓦片是砖红色的,夹杂着青色,云是白的,山是青的,猫是橘色的。
这些色彩,在古村万籁俱寂的午后,像一群正窃窃私语的古代村民。
我听见他们说:
来吧,留下来。
秋虫的鸣叫,是长夜的影子,与它分秒相随。
客栈房外,唧唧复唧唧,不知道是哪一声虫鸣,将我从五点半的梦中啄醒。
赤脚推开门,凉意和云雾顺着趾尖瞬间将我吞没。
群山静默,云海翻滚,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醒来,无数过往亦如云海翻滚——消逝了的岁月和人事,消逝了的古村,大地上正在消逝的一些美好,以及试图挽留消逝的人们,包括我自己,也包括这家客栈的7个主人。
昨晚,我遇到了他们中的两个,一男一女,穿着休闲而时尚,安静地给客人端茶倒水,擦肩而过时,我听得见他们年轻的心跳。
即使夜深人静,站在松阳西屏老街,仍能听得到古往今来汹涌的呼吸声、心跳声。
在打铁声、制秤声里,在煨盐鸡和炭火烤酥饼的香气里,在偶尔飘过的一两声松阳高腔里,不断有电瓶车急急穿过,有老街人驻足某家小店,买点生活用品或工具,再聊会儿天。
拐角的农具店摊前,摆放着锄头、镰刀、柴刀、耙……每一种农具都在夜色里闪闪发亮,以静默的姿势坚守着什么。
松阳“70后”诗人何山川曾在诗里写道:
打铁的还在打铁
煎中药的还在煎中药
祖父在蝉鸣中酣睡
而雪
继续落在雪上的那个童年
…………
这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古老的、年轻的呼吸和心跳都在,生生不息。
而在老街的一条条辐射线里,摄影主题休闲园、写生创作基地、养生休闲园、大木山骑行茶园连绵起伏的茶垄间,正响起更多年轻的心跳。
鹅、鸡和福珠夫妻住着的敦睦堂不远处,是余庆堂,九厅十八井的巨大建筑里住过两百多族人,无论是横梁、牛腿、窗棂,还是椅背上,都雕刻着“耕读传家”的图案,松阳无数本厚厚的家谱都无一例外记录着“务耕读”的家规。
每一座老屋的中轴线上,都是供奉祖先的香火堂。
祖先杳然,人们供奉的,其实是敬畏和虔诚本身……
松阳的古村,是中国无数古村的缩影。
越来越多年轻的心跳和呼吸,正牵着自古以来活在板栗、茶叶、南瓜、稻谷里的牧笛、神灵、祖先、阳光和月光,从村口归来。
(《光明日报》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文中村庄的特点。
(4分)
14.文章第段插入诗歌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
15.文中画线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除修辞外,你还发现了哪些手法?
请作赏析。
(修辞除外)(4分)
16.“村的心跳”有多重意蕴,试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7-21题。
(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主人怒之,则帚掷于地,曰:
“汝善是,何烦我为?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
“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
“非铜乎?
何黯黑若是也?
”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
“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人为之哄然。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
一日,和粉墨,戏语曰:
“汝能是乎?
”曰:
“何难乎是?
”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
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
“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于戏!
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明•陆容《阿留传》)
【注】矧(shn):
况且。
樗栎:
两种树名,都指无用的木材。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屡:
多次
B.用之不能当其材 当:
适合、符合
C.客至出陈之 陈:
陈述
D.留伺客退 伺:
等待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及其归,出二指状曰 以其无礼于晋
B.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D.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留是周元素的童仆,曾试着负责打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但没有扫干净一间屋子。
周元素冲他发怒,并将扫帚摔在地上。
B.阿留生来痴呆无比,即使是经常到主人家来做客的客人,他也记不住名字,经常是用“短而肥者”“瘦而髯者”来描述,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来拒不接待。
C.阿留行事无规矩,常闹笑话,但善于调色,因此被主人终身任用。
作者由此想到樗栎、沙石等看似无用的事物,最终得出天地之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本文叙议结合,借阿留的故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在用人时要让其扬长避短,才是用人之道,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不能因材施用的苦闷心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3分)
(2)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4分)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8分)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2.本诗开头12句叙写,其后8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
23.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 , ?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4)___ 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四、作文(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很多年轻人,心情好就说“开心到爆”,赞美同学言必称“牛逼”,看不惯别人直呼其“2B青年”“脑残”“死变态”……有人认为这是粗话、脏话,是这个时代的病症之一;也有人认为这些语言符合年轻人的心态,是顺应潮流的新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2018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B【A.蹿cun C.谱P,不可或缺 D.累léi,胜】
2.D【“以致”改成“以及”】
3.B【句号放引号外】
4.A【B语序有误,将“第一例”换到“世界”之后;C成分残缺,加快推进“进程”;D不合逻辑,“缩短与残忍和野蛮之间距离”就是更接近“残忍和野蛮”,显然不符合句意。
应将“缩短“改为“远离”】
5.D
6. D【A“宋代作家”错误,柳宗元是唐代作家。
B“纪传体”错误,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C“小说”错误,《我与地坛》是散文。
】
7.C【例句和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A项是被动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
8.C【“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错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设置的是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
】
9.示例:
秦王虽计谋破灭失璧而终,却隐忍深沉,含辱不发,最终击破纵横实属智也。
(句式结构相同2分,呈现性格的多面性2分。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10.C【A项无中生有。
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心理效果”。
D项原文是“仍然会意识到”】
11.B【A项因果颠倒,原文是“因为它们是不可由同行复制并检验的”。
C项或然理解为必然,“人工智能可否取代由人类所扮演的艺术角色?
目前众说纷纭”。
D项“艺术所应负责的社会责任将由科技来承担”张冠李戴,“重申艺术所应负的社会责任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
12.(3分)科技理性对艺术创意的制约;人工智能对艺术角色的取代;科技实力对艺术精神的裹挟。
(每点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13.古老(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宁静和谐;生命力强(生生不息、鲜活)。
(一点1分,共4分)
14.丰富文章内容,突出古老的村庄依然鲜活;呼应上文村庄里的各种声响,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增添文章的文采、诗意,让人回味。
(每点2分,共6分)
15.运用细节描写,“斜着身子”“一动不动”写出猫安静晒太阳的形态,以突出村庄的静谧与祥和。
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词,描绘出一幅斑斓的秋日村景图,表达我对村庄的喜爱之情。
句式整散结合,有整齐对称美,又有参差错落美。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16.自然生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人们朴素的生活,体现村庄的生命律动。
归来的年轻人给村庄注入新鲜血液,使村庄脉搏更强健。
村庄承载的悠久的农耕文明得到传承,并生生不息。
(每点2分,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名校 协作 19 学年 第一 学期 二联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