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docx
- 文档编号:26895813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2.15KB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A
第二单元检测(A)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
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
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描写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
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
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多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王”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史记·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
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封建王朝里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提升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思路解析:
D项理解不当,这不是荆轲刺秦王的意图,是作者的观点。
答案:
D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却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思路解析:
A项理解不当,震撼中国人的是荆轲的精神而不是司马迁的文字。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思路解析:
C项理解不正确。
从文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文中,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的结果,比刺杀成功更好。
从“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一句可以看出。
答案:
C
二、课内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辞也 辞:
告辞。
B.沛公则置车骑置:
安排。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
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
责备。
思路解析:
B项,“置”,放弃,丢下。
答案:
B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
A项,①助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之后,表示语气停顿;②助词,……的人。
B项,①动词,是;②介词,表被动。
C项,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
D项,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和、跟。
答案:
D
6.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智斗,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思路解析:
A项,“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没有依据。
答案:
A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①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
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
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
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
“主辱臣死。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
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
“何至此?
”安国泣数行下,曰:
“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
何者?
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
语曰:
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
“吾今出诡、胜。
”诡、胜自杀。
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
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②。
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
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
岁余,徙为卫尉……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选自《史记·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注①蒙:
县名,属梁国。
②蹇:
跛脚。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B.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C.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D.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帝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另外对帝王的称呼往往还有庙号、尊号和年号。
B.“宫车晏驾”,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晏”,迟。
C.“岁余,徙为卫尉”中的“徙”,此处意为贬谪。
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
思路解析:
C项,“徙”,此处意为调职。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楚等国叛乱时,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韩安国和张羽因此名声显扬。
B.韩安国在狱中被狱吏田甲侮辱。
等到从囚徒被任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不计前嫌,坚持让田甲回来就职。
可见,韩安国是个宽厚大度的人。
C.公孙诡、羊胜蛊惑梁孝王争取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甚至为此行刺当权的谋臣。
景帝得知后派使者捉拿他们,因梁孝王藏匿,没抓到。
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告诫梁孝王要痛下杀手,去除毒瘤。
D.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时,因给皇帝导引车驾而掉下车,跌跛了脚。
天子本打算任用韩安国为丞相,因安国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任平棘侯薛泽任丞相。
思路解析:
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是想告诫梁孝王不能以私乱公。
答案: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6分)
(2)主辱臣死。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
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7分)
参考答案:
(1)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
“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注意关键词“然”“即”“溺”和句式“独……乎”)
(2)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死。
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
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杀。
(注意关键词“故”“纷纷”“不得”“请辞”)
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
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张羽的名声因此显扬。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
“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被起用为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说:
“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
”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
“你可以撒尿了!
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
”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
窦太后听到了,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
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便听说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
汉派十批使者来到梁国,自梁国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
内史韩安国听说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说:
“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死。
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
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杀。
”梁孝王说:
“你何必这样呢?
”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
“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为一句话的过错就被废黜降为临江王;又因建宫室时侵占了祖庙墙内空地的事,终于自杀于中尉府中。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事。
俗话说:
‘即使是亲生父亲,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老虎?
即使是亲兄弟,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恶狼?
’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妄言论,违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
皇上因为太后,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
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
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
”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向韩安国道歉说:
“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
”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
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
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的职务,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
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韩安国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
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
一年多后,调任卫尉……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夜缒而出 ②与郑人盟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刑人如恐不胜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箕踞以骂 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思路解析:
①⑧是名词作状语,②⑤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④⑥是使动用法,⑦⑨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12.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思路解析:
A项,①告辞,②推辞。
B项,①召见,②表被动。
C项,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②浅陋的。
D项,都是“谢罪”的意思。
答案:
D
1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D.①④/③/⑥/②/⑤
思路解析:
①⑤是省略句,③⑥是宾语前置句,②④是被动句。
答案:
A
14.参照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5分)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 ”, ;“ ”, 。
思路解析:
从画线的语句看,仿写时要先引用名句,并点明这是谁与谁的某种离别。
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
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是柳永与恋人之间的“伤别”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 ,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思路解析:
第①处前的内容说的是“国家不幸”,根据“不过”表达转折的意思,以及后文中屈原、李白等人的事例可知,此处应点明“诗人的不幸”这一意思;第②处主要根据“如同”一句的比喻义来确定;第③处根据“败军之将”的意思确定,应与其意思相反。
参考答案:
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 ②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前五行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关键句:
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进而引发我们思考:
是留下欢乐还是痛苦?
是留下光荣还是耻辱?
是留下真诚还是虚伪?
是留下福祉还是灾祸?
是留下友爱还是仇恨?
是留下公德还是私欲?
是留下美名还是骂名?
……材料其实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青少年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
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家园。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
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1)留下生命的馨香;
(2)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
(3)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
(4)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
若写议论类文章,应正反对比,褒贬鲜明,论证有力。
若写记叙类文章,要写出具体的人所做的美好的、有意义的、难忘的事,要注意用“小切口”来表现“大主题”,用生活的细节体现真善美;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
例文
把笑容留下
有了微笑之泉的浇灌,最卑微的泥土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题记
燕子从水面掠过,留下了圈圈涟漪;露珠从叶尖滑过,留下了点点光芒;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也应留下甜美的笑容。
笑容如同穿越时空的清风,能吹散心中的阴霾;笑容如同满载哲思的梵曲,能唤醒尘封的心灵。
留下笑容,能体现出旷达和坦然,能展示出气节和宽容,甚至能塑造出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乐观心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刘禹锡的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笑。
因为笑,李白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旷达;因为笑,刘禹锡留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因为笑,谭嗣同留下了万古长存的气节。
他们笑出了精神,笑出了品格,笑出了光芒万丈的人生。
作家歌德走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一位挑剔的评论家迎面而来,评论家趾高气扬地说,他不会为傻瓜让路。
歌德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为评论家让路。
同样,美国总统林肯面对政敌的百般刁难,不但没有愤怒反击,反而一笑泯恩仇,与他们握手言欢。
这需要怎样宽广的胸怀啊!
他们把笑容留给了对手,同时收获了友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当今中国有这样一些人,虽被幸运之神抛弃,却依然与笑容为伴,奋力前行。
“地坛的孩子”史铁生,虽身患重病,却仍将笑容嵌入字里行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生命馨香;“中国达人”刘伟,虽失去双臂,却仍将笑容注入黑白琴键,演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赞歌;还有那些坚强的汶川人,灾难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没有悲观失望,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用坚毅重建汶川,笑着收获美好的生活。
他们的笑,把中华民族不畏苦难的乐观心态展示给了世界。
留下笑容,留下的是美好;走不出阴影,留下的则是悲剧,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到海子的卧轨、三毛的离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绚烂的生命之花在刹那间凋零。
我们不能不为之流泪,不能不为之叹息,因为毕竟世上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他们放弃得太早了。
留下笑容,就如同留下一台精彩的人生话剧,会带给他人幸福的启迪;不说再见就带着痛苦和忧伤匆匆退场,只会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与痛楚。
留下你的笑容吧,它比牡丹艳丽,比荷花清纯,比钻石璀璨。
留下你的笑容吧,让微笑之花开遍山野,让风儿夹着天籁般的笑声,在时代的舞台上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点评:
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奉劝人们留下笑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立意准确,主旨鲜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典型有力,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配套 习题 第二 单元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