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892707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46KB
河北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
慈善思想和慈善活动,古已有之。
但综观中国古代的慈善救济活动,与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活动有很大不同。
同丰富而久远的慈善思想和由政府推动的慈善救济工作相比,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滞后,即使在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活跃的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活动也只局限于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羁绊有很大关系。
在儒家看来,个人慈善活动的存在会从一个侧面印证政府的不“仁”。
因此,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对民间慈善活动有很大的排斥性。
早期宗教团体从事的救济活动就不断遭到非议。
唐代宋憬反佛教时,就举出了孔子禁止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济民的故事。
当时孔子说“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是害怕子路得罪卫君才说这番话的,因为私人慈善活动可能会引起政治性猜忌。
宋憬据此认为,只要政府施行仁政,根本不需要民间的小慈。
这样,在唐代以后,宗教团体的济贫工作逐渐被政府接管,民间慈善活动鲜有作为,直至明清之际江南慈善活动的兴起。
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基本上是一种精英或富人的事业。
慈善活动一般都由地方上有影响的士绅或官员主办,经费来源主要是少数富人的捐献,平民百姓由于贫困很少参与。
也就是说,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看,士绅等所谓的社会精英独尊社会慈善的特权。
因此,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是很难生根发展的。
另外,在家长制的中国古代,一些热心公益的士绅和官吏很少采用社区组织的方式来推动慈善工作,大多是自己有钱自己来办。
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基本上是一个内敛性的、封闭的系统,这与慈善事业开放性、社会化的特征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制约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自我——家庭——国家的链条中,始终没有“社团”这个概念。
慈善始于家是行善的最高原则,如果有能力,不先照顾家庭而行善于外,会被说成沽名钓誉。
范仲淹的“义田”,宋熹的“社仓”都是为族人而设。
宋代刘宰三设粥局赈济灾民,由于没有社团的支撑,最终也没有建立起永久的制度。
明清时期,虽然政府欢迎士绅从事社区慈善工作,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灾年开展。
承平时期政府是不主张他们串联的,以免造反。
清代的慈善机构大部分是“官督民办”,多少也有点这个意思。
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除了救济功能外,还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这一点从明末清初的同善会看得非常清楚。
同善会的条款规定:
同善会以劝善为主,善款得优先发给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而“不孝不悌、赌博酗酒、游手游食者”,一律禁止施济。
由此可见,同善会有特别明显的道德取向。
封建士绅的匡世济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同时,他们将慈善机构作为道德教化的场所,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社会控制,由于这样的社会功能,封建统治阶级才能容忍民间慈善机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节选自牟正华《中国古代的慈善思想与慈善活动》)
1.下
列关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滞后,表现为中国古代民间慈善活动极少,这与中国封建王朝对民间慈善活动的排斥有关。
B.中国古代民间慈善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主办慈善活动的主要是士绅或官员等精英,这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关。
C.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慈善活动选择无依无靠之人作为赈济对象,从而匡世济民,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D.中国古代慈善活动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内敛性。
慈善活动的赈济范围大多局限于宗族内部,这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A.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限制,唐代以后,宗教团体的慈善救济活动逐渐被官府接管,民间慈善事业直到明清时期始终不够发达。
B.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活动之所以在江南相对活跃,一方面与该地区的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容忍有关。
C.明清时期,政府虽然允许一些士绅在灾年从事社区慈善活动,但是不允许他们串联,这样做主要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考虑。
D.宋朝刘宰所设的粥局,是为灾民而设,与范仲淹的“义田”、宋熹的“社仓”的赈济对象有所不同,但仍然没有民间社团的参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封建王朝排斥民间慈善活动有其思想根源。
中国封建王朝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在儒家看来,个人慈善活动显示了政府的不“仁”。
B.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以其到道德标准达到抑恶劝善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C.中国古代社会化的民间慈善组织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儒家的价值观讲求修身、齐家、治国,行善而不先顺家,就会受人非议。
D.中国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为我们发展现代慈善事业提供了许多启示,比如要注重慈善事业的开放
性和社会化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
“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5分)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
时贬为舒州司马。
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
③白云:
代指刘长卿居处。
8.首联与颈联是景物描写,两联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何作用?
(5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钱穆先生在云南
1938年2月,由于日军进攻,国民政府决定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
4月,文学院师生搬到蒙自,钱穆先生为文学院讲授国史。
1938 年8月,西南联大文学院师生迁返昆明,钱先生闻之,“大懊丧”,其时他正在撰写《国史大纲)) ,认为到昆明交际频繁,
没有闲暇落笔,而他“因念宜良山水胜地,距昆明不远,倘获卜居宜良,以半星期去昆明任课,尚得半星期清闲,庶得山水之助,可以闭门撰述”(钱穆: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于是,钱先生就 留在宜良北山岩泉下寺中,潜心著述《国史大纲》。
当时的西南联大,初迁昆明
,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租用昆明城内外几所中学的校舍,供文、法、理学院使用。
城外的省立昆华农校和城内的省立昆华中学,是联大师生上课的地方。
作为西南联大各学院共同的必修课,钱先生所授的“中国通史”课安排在农校楼上的一个大教室里,这是当时学校最大的一间教室,可以容纳 200 多人。
“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风,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
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以致教室虽甚宽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
”(李蜒:
《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钱先生在北平讲授“中国通史”四年,来到昆明又讲了两年,“盖时在’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国人民族意识高涨,先生(指钱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才思敏捷,亦擅讲演,加以自幼民族情怀热烈,并又正当壮年,精力充沛,词锋所扇,动人心弦”(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 6 年的讲授,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所需资料,最终于1939 年6月在岩泉寺撰著完成《国史大纲》 这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钱先生读书广博,精通国学,但他并非书呆子。
他是抱着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国史大纲》深刻地体现了钱穆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
在书中,他讲兴衰动荡之际多,太平治世之际少。
因此,他对治世用的篇幅较少,大量的篇幅用于兴衰转换之时,尤以一朝衰落时期的表现和内在原因的分析最多。
同时, 钱先生还特别强调学术的兴衰对政权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朝代要兴旺持久,必须有一种立国的精神。
这种精 神实际就是儒家传统学术的精神。
因此,学术(指儒家)兴则国运兴,学术衰则国亡,他特别强调中国传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战乱的岁月里,尽管昆明也不是世外桃源,然而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这一隅天地的确是难得的静士。
钱先生秉性爱好大自然,他在宜良岩泉寺写作,探知附近有石林、大叠水瀑布等名胜,就邀请他的学生李蜒(云南大学教授) 一起前往。
钱先生正是在云南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在艰难时势中进行着自己的历史沉思。
《国史大纲》完成后,钱先生于1939年暑假经香港、上海回到苏州。
一直到1946 年,昆明学者于乃义、于乃仁兄弟筹建“私立五华书院”并与云南大学合聘钱穆先生到昆明讲学,钱先生才又重返昆明。
钱先生刚到昆明时,居住在翠湖公园里,当时的云南省立图书馆也在国内,他常去图书馆看书、著述,后来搬到圆通山上的唐家花园(唐继尧故居)居住。
1947年 9月离开昆明,赴江南大学(无锡)文学院任教,自此离开云南。
相关连接:
①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长沙临大,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的前身,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长沙的临时性大学。
②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
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
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
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
(钱穆《国史新论》再版自序)
③他(钱穆)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升华,以运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
一方面,他概括了儒家积极入世和利他主义的人生态度以及重视亲情和日常人伦的特点……只要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获得人生的终极价值。
(《廖建平《论钱穆的艺术人生观》)
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受日军侵华的影响,钱穆跟随文学院师生迁往昆明,因交际频繁,无闲落笔,怕耽误《国史大纲》的编写进程,钱穆选择住在宜良。
B.即使在动荡的年代,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课也座无虚席,来着甚众,深受人们景仰,这是因为钱穆的博学多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
C.文中引用了李蜒、严耕望对钱穆的回忆,将钱穆先生授课的情景展现出来,对钱穆先生的形象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也使文章更可信。
D.钱穆先生精通国学,对儒家传统学术精神十分看重,但他又能在传统的文化典籍中找到自己的新的研究方向,让自己的史学观点具有新的历史价值。
E.本文语言平实,重点写了钱穆先生到云南后撰写《国史大纲》前后的生活,记叙了一个爱国史学家的成长过程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
(2)作为历史学家,在钱穆看来史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简要概括。
(6分)
(3)钱穆先生为什么能完成《国史大纲》的撰写工作?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评价钱穆是中国史学家之中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请结合他在云南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空前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___ 的困境。
②彭泽核电场项目目前 :
进,则望江经济受损,百姓安全风险升级;退,则彭泽数十亿税收落空,江西电力紧张难解。
③由中国牵头筹组的亚投行获得广泛支持,成员遍及五大洲,美日因误判形势, ,处境十分尴尬。
A.进退维谷 进退无据 进退两难
B.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进退无据
C.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进退无据
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D.进退无据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正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试图吸引更多游客到加拿大北部体验北极生活,这些努力也许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B.乌鲁木齐市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演讲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对宪法的认识,听众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达10余万人。
C.三年来,中央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从禁止公款购买月饼、贺卡、烟花爆竹、清理会员卡等具体事情人手,狠抓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
D.中方高度重视中吉关系,感谢吉方为我舰队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并协助我方从也门撤侨,愿同吉方建立各领域全面合作。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围绕太阳呈彩色环形的光现象。
有的人则赋予了它一个诗意的别称:
神光。
___ _。
晴天的雪后容易出现“神光”,其道理跟雨后出现彩虹如出一辙。
A.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B.它的出现让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C.人们内心陡起神圣之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D.它的出现让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内心陡起神圣之感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
为了生存。
人,是社会的群居物。
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
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16.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
80个字。
(5分)
(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
字)(3分):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江苏消防员李某在等车时,看到一位骑电瓶车的老人摔倒。
他扶起老人并报警,意识不清的老人误以为是小李撞了她。
小李找了1个月找到目击者。
老人得知后坚持给小李送锦旗。
虽然委屈,小李说:
“我是消防员,我必须扶!
“很多网友为小李点赞,有的网友却说:
不管怎样我是不会扶的我没
有义务去为这个社会的不良道德来买单。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要求:
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现代文阅读
1.C(“选择无依无靠之人”错,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
)
2.C“但不允许他们串联”错,原文是“承平时期政府是不主张他们串连的”。
)
3.B“中国古代慈善事
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发挥的是社会控制功能,而“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属于救济功能。
)
2、古诗文阅读
4.A
5、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6.B(“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原官是“按察使”)
7.
(1)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便宜:
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发:
发放。
乃:
然后。
赡:
供给。
闻:
上报。
各1分。
)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问:
过问。
阴:
暗中。
廉:
调查。
益:
更加。
任:
信任。
各1分。
)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
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
永乐九年,中进士。
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
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
熊概不同意,他说:
“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
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
”后来果然贼寇没来。
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
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成
祖也知道他欺骗。
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
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
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
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
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
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
熊概将他逮捕诛杀。
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
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
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
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
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
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
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
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
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
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
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
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8.①首联突出了居处的荒凉,颈联突出了道路的艰险。
(2分)
②作用:
衬托友人来访的真情与自己对友人来访的惊喜。
(3分)
9.①同遭贬谪的失意,②友人来访的惊喜,③诗人孤居的寂寞。
(每点2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 CD( 答 D给 3 分,答 C给 2 分,答 B给 1 分;答 A、E不给分)
(2) ①史学研究
要 " 经世致用" ,将对历史的见解运用于改进现实、向导未来。
②史学研究对于国家的发展与兴亡有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中国传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③史学研究,有利于个人的自我人生的丰盈和人生终极价值的实现。
( 每点 2 分)
(3) ①在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驱使下,他潜心研究,不断沉思。
②他读书广博,学养深厚,这为他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长期的讲学,为他撰写该书积累了大
量的资料。
④相对清静的外部环境。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相对清静的宜良是难得的" 世外桃源" ,钱先生也正是在宜良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的。
(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 ①抱有" 经世致用" 的思想,完成了《国史大纲》的撰写,希望借古鉴今,对当时的中国有所影响。
②精通国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③热心于教育,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