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说课稿7篇.docx
- 文档编号:26888684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2.47KB
月光曲说课稿7篇.docx
《月光曲说课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说课稿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光曲说课稿7篇
Amanisnotolduntilregretstaketheplaceofdreams.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月光曲说课稿7篇
月光曲说课稿篇1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6课。
2、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仅仅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中分别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同情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
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⑴进一步学会运用“问题答案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运用“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⑶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⑷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⑸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课时安排:
3教时。
第一教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脉,并学习第一段。
第二教时:
按课后练习1的问题细读课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__的思想感情,然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总结课文,句段练习,进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学法和教法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1、学法:
⑴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⑵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⑶沟通“语言──情感──语言”的关系,文道得到结合。
2、教法:
⑴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音乐、投影、语言描绘、简笔画等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传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⑵讲练巧配,引导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的第一条落实,根据三个问题的功能和作用,有机地配合语言文字的讲解,设计层次训练步骤,让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⑶引入各种媒体,进行语感训练。
⑷利用想象,进入角色,读写结合。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教时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新课前,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听时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听后告诉学生这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世界名曲——《月光曲》,尔后,引学生带着问题:
如“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曲子怎样谱成?
它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
”等进入新课的学习。
月光曲说课稿篇2
【说教材】
《月光曲》是选自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__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
2、教学难点:
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说教学设计】
一、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历较远,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故事内容,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来看故事呢?
我想:
有效地搭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上课初始,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闯关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断,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显示各关内容:
1、请你根据乐曲和这一句话,猜一个人,说出曲名。
2、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贝多芬吗?
(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谈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闯关,多么富有挑战性啊,加之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能轻松地让学生认识到:
贝多芬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同时他还是个意志顽强的人,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能创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这些作品曾经使许多人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扬起生活的勇气。
正因为认识的深入,学生在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个人情感的调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此时教师再相机提问:
你知道这么优美的《月光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
以此揭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二、质疑问难,互助解惑
古人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着重指导学生采用质疑问难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
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提出自己不得其解、感到疑惑的地方(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备课时教师已经做了一定的预见);其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问题的难易程度,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解决;之后,对于全体学生都感到比较困惑的几个问题,教师则组织、鼓励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选定一个问题在组内再读文、思考、讨论、交流;最后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反馈学习的情况,大家当众交流。
学生在读中思考质疑,活跃了思维,人人参与,热情很高。
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即便是对__的某些理解可能会有些偏颇(如是什么触发了贝多芬的灵感,创作了《月光曲》?
他要通过《月光曲》表现什么呢?
等问题),但也不失为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学习,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再现情境,诵读内化
这篇__是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体描写月光曲的呢?
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
在具体学习课文时我采用了倒叙教学法,引导学生直奔重点。
这一段的重点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乐曲的琴声、节奏、旋律等,学生仅凭皮鞋匠兄妹俩听到琴声而产生联想的句子来了解乐曲,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为此,在教学重点段时我采用了以读促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地品读皮鞋匠兄妹产生联想的段落,然后点学生示范读,读后相互评议(主要从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展开),评议后再试读。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后我再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文字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
兄妹俩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呢?
是根据贝多芬弹奏的曲子的琴声来想象的。
这琴声有什么特点?
应该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还应该有轻有重。
这其实就是曲子的旋律呀!
那么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说得出吗?
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现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的动画,并配上相应的三个片断的乐曲,组织学生细致观察、讨论,分别引导学生概括出乐曲三个片断的特点:
柔和舒缓、有力、高昂激越。
教师播放课件引着孩子们欣赏、想象、感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配乐表达乐曲的意境:
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银光一点点铺在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银光铺满海面,银色的大海显得无比壮观,月亮在缕缕轻纱似的云彩里穿行。
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断地朝岸边涌来,此时的大海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温柔,到处是波涛汹涌
最后请他们轻声跟着老师伴随画面、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因为前面有了感情朗读的基础,所以有相当的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的桥梁,以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引导他们的情感与文本、乐曲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悟到乐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轻松地突破了__的重点,不经意间也教会了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的积累、感悟逐渐内化。
四、引导探究,情感升华
如此优美的乐曲,贝多芬创作的灵感是什么呢?
肯定有学生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蜡烛吹灭了,清幽的月光照进小屋,屋里显得宁静、明亮、美好。
)使得贝多芬产生了灵感,创作出这首曲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这首曲子的节奏、旋律会有如此明显的三个片断的变化呢,这三个片断的旋律跟什么有关呢?
我意味深长地提出这个疑问,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展开探究。
故事的起因是贝多芬到莱茵河畔的小镇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的心情轻松平静,这正如第一乐段的轻松舒缓;而后当贝多芬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乐曲以及兄妹俩的谈话内容时,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对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继而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当时的心情无疑有些激动,这正象第二乐段旋律渐强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因为能在这样的小镇上遇到盲姑娘这样的知音而更显激动,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即兴创作《月光曲》,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进入高潮。
这样细细分析,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原来《月光曲》的创作灵感________于盲姑娘,贝多芬是为遇到盲姑娘这样热爱音乐、深知音乐的知音而创作此曲的,__借助穷鞋匠的想象来表达了蕴含在《月光曲》中贝多芬的内心的情感变化。
自然而然地,难点就轻松地突破了。
那么《月光曲》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我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善良和伟大,善良表现在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伟大表现在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我觉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让人敬佩!
如果贝多芬没有对盲姑娘那种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他肯定创作不出《月光曲》。
此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知、明理、悟情、抒怀,在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五、拓展创作,展现个性
为了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特意设计了一项课后选择练习:
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曲》的来历,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
届时将选录优秀的作品进入班级的版报、,予以奖励。
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选择学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色彩!
月光曲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深邃、隽永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
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体现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__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
本单元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领悟到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__计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学生自学课文为主。
第二课时是__的教学重点。
品读《月光曲》的内容,细读贝多芬为何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乐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理解“幽静、倾听、纯熟、激动、陶醉”等
词语
b、熟读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农远设备和资源应用,欣赏《月光曲》的意境。
b、抓住情境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多芬为兄妹作曲,理解贝多芬人性中的光辉,了解他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通过朗读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难点: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领悟__的思想感情,了解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四)教具准备
农远设备和资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设计理念
在__的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体现“五主一辅”原则,即: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农远资源的声像技术为辅助的原则,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音乐的欣赏,农村的学生只停留在表面,对国外音乐家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不能将音乐与生活联系,本课的教学是拉近学生和音乐距离的良好时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更要让他们懂得欣赏。
(三)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特点,采用“听、看、读的情境激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1、听音乐。
通过倾听让学生走进课文。
2、看图片。
通过欣赏让学生入情入境。
3、读文本。
通过诵读品味让学生以读为突破口,品悟人物内心情感。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是__教学成功的关键。
听曲、品文、悟情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人的情感之美。
(四)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
“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此为善教者。
”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
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的欣赏和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质疑解难: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内涵。
3、合作交流:
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__思路;通过对比,加强比较朗读;通过批注交流,体会__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对教材的全面分析,我按照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这个环节,首先会为同学们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曲子,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说出__的课题《月光曲》。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只停留在表面,所以本课的导入从感性认知入手,教师利用农远声像资源,将课文中描写《月光曲》意境的文字以音乐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的情感因受环境氛围的感染而产生变化,运用农远课件播放的月光曲是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
(二)品读课文,知《月光曲》
《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兄妹俩在听到《月光曲》时的表现,并用圈划的方式区分出虚写和实写。
同时出示课件,呈现描写《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其次,对照出示的课件,提出要求,找一找自己喜欢的画面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这样写好在哪里?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品读之后,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跟随着教师范读走近音乐的深处。
(设计意图:
第二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助语言文字,提升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悟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魅力,逐渐自主获得语言画面体现意境美的教学策略,我抓住“朗读”这一教学手段。
通过农远多媒体课件展示重点段落,让学生自由鉴赏,朗读品析,让学生在读和说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结合课件的图片资源和文中的优美文字,抓住舒缓、曲折和高昂的语调,有层次性,入情入境地读。
教师的课件配乐朗诵则让学生陶醉于音乐中,感悟音乐的意境。
这也为下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了铺垫。
)
(三)精读课文,悟人性美
第三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的体现“五主一辅”的原则,此环节重点抓住,农远课件和互助合作训练的结合。
通过合作实践探究新知。
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被兄妹情感动品味亲情美
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贝多芬会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此时教师创设情境,带学生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兄妹俩的对话,请同学对照课件练习分角色朗读,评析人物心理活动。
(2)遇知音而激动体会人性美
课件出示贝多芬弹钢琴的画面,盲姑娘入神的倾听,同时出示盲姑娘的对话,让学生自由读,揣摩盲姑娘的心情。
进一步提出质疑,对话中哪里可见盲姑娘的心情?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来读一读课文。
(3)寻找环境描写欣赏月光美
此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各种方法都给以表扬和鼓励。
最后引出贝多芬的名言: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
(设计意图:
第三环节着重让学生体会贝多芬人性中的光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
教学上需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剥丝抽茧。
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运用课件突出妹妹的对话,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盲姑娘这里,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情的方法,分析盲姑娘因为家庭贫穷而艰难地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听到贝多芬演奏乐曲后的激动心情。
农远课件的运用,是凸显人物内心变化的关键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确保了人物内心探索的顺利和高效,从而也解决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此外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四)情境再现,主题升华
教师通过课堂小结梳理课文结构,再现月光曲的意境,升华课文主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领悟乐曲包含的文化内涵,升华主题。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注意知识的回顾和情感的升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将__片段一一串联,从整体的角度回顾课文。
课文的结束再次播放《月光曲》,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和画面,一边朗诵文中对应的句子。
此时农远课件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使学生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整体回归,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新的感性高度。
)
四、布置作业
二选一:
1、聆听《月光曲》,写出你想象的画面
2、课后搜集资料,认识贝多芬音乐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
二选一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拓展课外的知识。
)
五、板书设计
《月光曲》
月光美
亲情美
人性美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月光美、亲情美和人性美将教学过程一一串联。
既体现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易于让学生接受。
)
本课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在于为学生再现《月光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从波光粼粼的海面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画面只有借助农远多媒体课件才能呈现。
农远设备和资源的运用拉近了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优势。
月光曲说课稿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们今天执教的是《月光曲》第二课时,下面由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次活动,学生的学习情况是:
预习课文,读熟课文,学习字词,学习前半部分。
基于此,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们预设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分辨课文中月光的实在描写和联想描写,体会二者结合的好处。
三、依教材特点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具有的卓越才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整合资源说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以读促悟策略:
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己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音乐的魅力。
2、情境创设策略:
主要通过PPT课件展示__重点句段,并通过图片结合《月光曲》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3、适时引导策略:
因为本课容量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现文本内容,所以采用了紧扣文本第9自然段,突出本节课的教学中心。
五、多向互动说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深情导入,引领全文
教师通过感情叙述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不系统,在学生读熟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__主人公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给听者一种融合的感觉。
(这样,让老师在描述的同时,学生潜意识进入情境。
)
(二)研读课文,入情悟境
课前,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让学生进入情境,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
2.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盲姑娘怎么说呢?
3.贝多芬为什么再弹一首曲子?
(进而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
(三)品读揣摩,入画悟情
刘勰(xié)曾说: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写《月光曲》内容的第九自然段,通过悟读课文、读后交流、朗读悟情、欣赏体会、展开想象等活动,将《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己脑中的画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曲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