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888544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11MB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上
学习
目标
(一)科学概念:
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水中混合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
重点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食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食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溶解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溶解在水中,所以小毛驴觉得轻了很多。
通过小毛驴的背上变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1.观察、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
烧杯、小勺、玻璃棒、食盐、水
1、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观察结论是什么呢?
观察结论:
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
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
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
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观察结论是什么呢?
观察结论:
一些物质(如沙粒等)不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相同吗?
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想一想面粉在水中溶解吗?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观察面粉的变化。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把它放置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填写观察记录
观察结论是什么呢?
观察结论:
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如何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那么怎样来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
采用过滤法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呢?
滤纸、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做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
三靠:
加液体的烧杯口靠引流的玻璃棒。
引流的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
漏斗管靠烧杯壁。
怎样进行过滤呢?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2、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
3、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
比较一下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情况
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
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记录下来。
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比较
面粉溶解了吗?
面粉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我们叫它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通过过滤实验知道了什么?
通过过滤实验知道:
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能通过过滤分离;
在水中不溶解的物质能通过过滤分离。
溶液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呢?
(1)溶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2)溶液的稳定性。
做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
得到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做实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填写观察记录
填写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做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填写观察记录
做实验.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的结论。
学习溶液的特点。
通过观察、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和后面的沙子面粉作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继而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让学生掌握面粉在水中溶解情况。
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让学生掌握过滤方法。
让学生掌握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掌握食盐、沙、面粉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
掌握溶液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一、填空题
1.面粉________溶解在水中,食盐________在水中。
(填“能”“不能”)
2.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
3.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我们可以用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这种现象叫_______。
二、看图填空
1.这种方法叫_______。
用到仪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这种方法叫_______。
通过它能判断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如果(),那么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
2.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方法是()。
A过滤B烧沸C加入其它物质
3.当一匙沙子放入水中,我看到(),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B沙沉到杯子的底部C杯子里的水变混浊了
四、填图题。
将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比较图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1.不能能
2.均匀、透明、稳定。
3.过滤
4.溶解
二、
1.溶解玻璃棒烧杯
2.过滤
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三、
1.C
2.A
3.A
四、填空白部分。
1.考察面粉、盐能否溶解。
2.考察溶液特点。
3.考察过滤这种方法。
4.考察溶解的概念
1.考察溶解及所需要的仪器。
2.考察过滤装置及作用
1.考察溶解知识。
2.考察过滤的作用。
3.考察滤纸的作用。
四、考察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比较
课堂小结
1、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板书
溶解
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学习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水能溶解»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
2、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学习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
装30毫升水的烧杯、筷子、小勺、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开瓶器、注射器。
【学习过程】
一、聚焦
1、把食盐放入试管水中振动,观察食盐会怎样?
认识溶解
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
3、如果我们把食盐一直不断地加入水中,它们会继续溶解下去吗?
二、探索
1、学生观察:
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提问:
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引导实验设计:
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交流完善实验设计。
(1)、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毫升清水。
(2)、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
(3)、取一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4)、按同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的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
4、组织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
1、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
多少份小苏打?
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的实验时,要一份一份的加入?
四、随堂验收
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五、课堂小结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六、布置作业
拓展: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七、板书设计4、水能溶解
食盐X份强
小苏打X份弱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本节课将要研究比较不同物质(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不同的。
聚焦环节,通过提问和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本课主题“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一样吗”。
探索环节,主要编排了2个学生探索活动。
探究活动1让学生根据一年级学习实践过的体验,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
探究活动2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
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这种方法在教师准备材料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称量好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后将它们先平分成2份,再平分成4份。
最后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实验现象有直观的感受。
其中探究活动2为本课的核心活动,为保证其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时可把探究活动1前置到聚焦环节。
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全班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食盐和小苏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并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这一实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
拓展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质,比如味精、红糖、白糖等,让这些物质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学情分析】
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但是对于小苏打和书本中出现的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
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
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
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
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
白糖,味精,红糖等。
)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
小苏打,碱。
)
5.提问:
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
那小苏打呢?
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
)
6.提问:
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学生猜测。
)
7.揭示课题: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
二、探索:
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1.提问: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
(预设:
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
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
我们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
(预设:
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板书:
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水为什么要一样多?
怎样加入食盐?
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
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
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
(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
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
(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
(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
多少份小苏打?
(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
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这样加,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想法。
达成共识:
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
四、拓展:
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
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
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小组
1
2
3
4
5
6
7
8
食盐
小苏打
我们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学生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2.在班级汇报时,可以在班级记录表中汇总每个小组的观察结果,通过全班数据的呈现来直观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盐或小苏打的份数。
3.在“我的发现”一栏中,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形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能够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作业设计】
1.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20B.35C.100
2.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小苏打
A.1B.4C.10
3.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
①白糖②食盐③面粉④沙子⑤碱⑥食用油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学设计 新教材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水能 溶解 多少 物质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