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887987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6.89KB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1课时
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
课时
第课1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
12×10=120(个)
30×5=150(千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
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
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2、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
想一想,算一算。
6×10、3×32、5×11、20×5、4×21、30×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
(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
别急,还没结束呢!
3、智慧博士又来问题了:
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
)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
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怎样算?
看谁的想法多。
师:
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
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
师:
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
(学生口答)
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
谈话引出问题:
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
你是怎样算的?
列出算式:
12×30=
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3=36,12×30=360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
(结合回答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
师: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
说说看!
(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师:
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
4.师:
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
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
28千克31千克31千克29千克33千克
师:
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师: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1)师:
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2)验证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到底谁的估算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咱们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板演)
其余同学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师:
他计算的正确吗?
5.比较分析
师:
通过笔算,你们觉得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师:
那也就是说笔算结果一定在1800左右。
(板书:
左右)
师:
那其它的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比,怎么样?
【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师板书:
少多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估算方法。
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它们都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
师:
同样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为什么有的估多了有的又估少了?
生:
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所以估少了。
。
。
师: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估算更准确一些呢?
生:
引导学生说出:
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个乘数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
三、自主应用
1.谈话:
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
先来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1题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
3.想想做做第2题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也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4.想想做做第3题说完整题目再计算。
5.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6.想想做做第5题看懂表格,理清关系式,再计算
7.想想做做第6题用今天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说一说解决过程。
8.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2课时
课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
第课2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难点:
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4×12=288(个)
24
×12
48
24
288
答:
一共有288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口算
21×30=20×24=12×40=
20×40=90×50=40×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1)2个十是(),20个十是(),240是()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
(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
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究。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
怎样算呢?
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将12分成10+2:
24×10=240,24×2=48,240+48=288。
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
“4”应写在什么位上?
“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
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为什么?
指出:
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在板书上擦去“0”。
)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
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寻找典型错误并查找原因再纠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
(2)汇报:
哪错了?
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
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交流: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3课时
课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课时
第课3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4×53=1272(个)
24
×53
72
120
1272
答:
一共有1272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出示例题情境图,关于昨天的南瓜问题,今天有了新进展。
2.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
53箱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
24×53=()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10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究。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
怎样算呢?
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将53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将53分成50+3:
50×24=1200,3×24=72,1200+72=1272。
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3乘24,得72(个一),2和3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为什么十位上的5×24得1200?
“0”应写在什么位上?
“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5(个十)乘24,得120个十,也就是1200。
写24乘5(个十)的结果1200时,通常写成120(个十),0和5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怎样算的?
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为什么?
指出:
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在板书上擦去“0”。
)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
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
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
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①理解题意②小组提问③交流问题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4课时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第课4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竖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乘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好吗?
前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现在谁来给大家出这样一道题?
随学生回答,板书:
比如34×85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往往还要验算,板书竖式:
34 85
×85 ×34
说说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
重点分析第2个不同:
前面一个算式第一步算5×34,第二步算8×34。
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85,第二步算3×85。
显然5×34和4×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自主应用。
1.做练习一第1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做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④比较这四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做练习一第3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④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4.做练习一第4题
①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一共有多少千克?
③反馈评议。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5.做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
6.做练习一第6题
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每个数分别估成多少?
这样估得的得数比计算的得数大还是小?
7.做练习一第7题
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用估算方法可以怎样做
用竖式计算可以怎样做?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什么?
8.做练习一第8,9题
你选择用什么方法解题?
为什么?
独立完成,说一说过程。
9.做练习一第10,11,12题
列算式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5课时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
第课5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2×30=960(元)
32
×30
960
答:
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960元。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质疑。
1.口算下面各题:
11×50=50×80=30×40=60×70=
提问:
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口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50×3=
(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
提问:
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对齐。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
读题:
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提问:
你会怎样列算式?
(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
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
(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
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加简便呢?
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种简便的方法。
2.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
(指名回答)
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题目:
53×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
请同学来说。
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
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
3、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一组题目)
(1)独立完成。
(2)想一想在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估计。
(2)提问:
估计一下,需不需要具体计算呢?
5.“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怎样列式计算。
6.“想想做做”第6,7题。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6课时
课题
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课时
第课6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方法一:
先算一袋要多少元。
5×2=10(元)
10×6=60(元)
方法二:
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5×6=30(个)
30×2=60(元)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自主质疑。
今天让我们走进乒乓球,研究与乒乓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
课件:
出示一袋乒乓球。
师:
如果要你去买这些乒乓球,你首先要了解什么?
学生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
出示(每个乒乓球2元)
学生求5个乒乓球多少元。
课件:
再出示5袋这样的乒乓球。
问:
现在根据上面的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自主探究。
1.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再进行交流。
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这些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并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抓住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再开展讨论)
方法一:
先算一袋要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2=10(元)
10×6=60(元)
师:
“5”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10”又表示什么?
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
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一的解题思路。
方法二:
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6=30(个)
30×2=60(元)
师:
“5”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
“30”又表示什么?
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
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二的解题思路。
(预计情况)
如果学生有如下的方法:
6×2=12(元)
12×5=60(元)
可以先让学生说明理由。
(显然学生很难说出理由,而且即使说出来也很难理解。
)然后可以解释让学生课后再研究,暂时我们可以不用这种方法。
教师小结:
上面的题目中要求6袋乒乓球的总价,可以先算一袋多少钱,也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看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根据给出信息。
现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收集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问:
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
指名学生板演。
并根据板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
每一种方法你是先算的什么?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让学生组合条件,说出完整的题目。
你能画出线段图来吗?
学生画图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第7课时
课题
练习二
课时
第课7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并能合理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自主质疑。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谁来帮大家总结一下?
二、自主应用。
1.练习第1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
指名说说40×20的口算方法。
追问:
怎样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练习第2题。
先自己在心里估计积几位数,再进行笔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
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运算过程。
追问:
怎样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练习第3题。
指名说说获得什么信息。
我们要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交流。
3.练习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可以先算出什么?
然后学生独立试做。
5.练习第5题。
要求有多少箱苹果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两位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