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宝典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三.docx
- 文档编号:2688594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66.64KB
语文高考备考宝典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三.docx
《语文高考备考宝典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备考宝典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高考备考宝典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三
课案三 语言艺术鉴赏“
突破”
【教材导引】《荷塘月色》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其语言艺术可谓炉火纯青,既朴素淡雅,生动形象,又贮满诗意,含蓄而丰盈,耐人品味。
《荷塘月色》第五段
品味语言艺术
理解词句含意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动词精当
叠词雅致
修辞绝妙
手法多样
“酣眠”“小睡”
“泻”“浮”“洗”“笼”“画”以动写静,动中含静,写出月色柔和美妙、朦胧缥缈、如梦如幻的幽静之美;且照应周密,以景写情。
“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弯弯的”传神地摹写出眼前之景,而且具有音韵之美,既加强了语义,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流水”喻月光的流动感,“牛乳”“梦”喻月色皎洁朦胧,“小睡”喻月色淡雅的月下之境,“名曲”运用通感,喻光与影的和谐,令人联想。
正面侧面结合:
除正面写月光,多以景物描写侧面衬托月光;动静结合:
动词和比喻的运用化静为动,突出月色朦胧淡雅的意境。
表层义
“酣眠”比喻月光朗照,“小睡”比喻被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深层义
景物描写折射出复杂心态:
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向往和平宁静的生活。
突破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一、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基本要求
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基本方法
审视词语
一看其自身(内部):
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结构。
二看其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理解情境义
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需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需要注意的是:
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了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
二、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如同小说一样,标题是文章中最特殊、最重要的词语。
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是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抓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其次,看标题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第三,弄清标题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解答标题类试题的重要环节。
1.理解标题含义“2注重”
(1)注重分析标题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的意义。
(2)注重分析标题“三义”:
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表层义指标题自身的含义,深层义指标题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2.分析标题作用“2角度”
(1)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
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达情感、暗示主旨的作用。
常见的作用术语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2)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
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即学 即练]
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
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
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
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
”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
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
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
审透题意 本题考查文章中的核心词“窗子”的含意,“窗子”也是标题的关键词。
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全文”,答题时必须联系全文内容才能准确概括出“窗子”的具体内涵。
从文章内容来看,题目“窗子以外”表明了立意的方向,全文内容由窗子以外写到窗子以内,由生活中常见不同类型的窗子写到“无形的窗子”,“窗子”的含意包括表层义和象征义两个方面;
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前五段写从“我廊子的铁纱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等具体的窗子中所看到的“窗子以外”的景象,“窗子”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第六、七两段“健康的旅行”中感受到的“无形的窗子”,这种心态与观念上的“窗子”阻隔了人们接触、认识外界事物和人情;
从文章主旨来看,作者由心情“渺茫”写起,在文中反复表现你所看到的、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都“永远是窗子以外”,“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表达的是希望突破心态和观念的限制,融入窗子以外的大千世界的心情。
综上所述,“窗子”的类型有两种,每种窗子各有其内涵,将上述信息整理出来即可。
规范作答
高考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思维 建模]
【答题模板】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表层义)+语境义(深层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突破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一、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的含意
(1)含蓄句→由表及里
表层意义
句子表面的意义。
句内意义
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句外意义
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
理解句意时,一般需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表层义”,联系语境,即可获取关键信息。
(2)结构句→抓住位置
理解时必须搞清楚其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由作用即可理解句意。
结构句类型
理解句意的方法
总领句
对下文内容进行概括。
总结句
对上文内容进行概括。
过渡句
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
照应句
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3)修辞句→还原本意
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
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其次,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4)主旨情感句→立足全文
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把握,结合主旨,整体把握句意。
(5)结构复杂句→分清结构层次
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合理切分,即可理解句子的含意。
理解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二、运用“内外结合法”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特别要强调对所给句子进行“内外结合”地审视。
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
一看
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
二看
句中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
三看
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其主谓宾是什么;是复句,其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中结构,决定了句意有几层要点、答案语言组织的形式。
外看(审视句子外部语境)
一看
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
二看
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是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的。
三看
说话人,此句话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无论是谁说的,都别忘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一个句子的含意,到底要看哪个(些)角度进而作出解释,取决于该句的特点及对其特点的准确而综合的判断。
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
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即学 即练]
2.(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
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
“婆婆嘛,好得很嘛!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
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这就是我的!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
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
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
审透题意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应先确定句子所在的位置,弄清楚该句所处的语言环境,理解其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
从此句所在的思路位置来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了结尾处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从句子的关键词来看,“一样”一词的内涵丰富,意有所指,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从上下文来看,“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裁缝真的很辛苦”表明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则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这一行业的深厚情感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稳真切生活的肯定。
规范作答
高考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思维 建模]
突破三 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
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一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
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关键是要抓住语言的“精彩”之处。
一、赏析语言“2注意”
1.准确指出语言特色
指出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既要从语义、句式、修辞角度考虑,又要从语言风格上揣摩。
有时,题干已经告诉考生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要求考生在此范围内做具体分析。
2.有引有析,述评结合
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
所谓“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色的语句。
二、语言赏析“5角度”
角度一 修辞格的运用
对文章用到的修辞格及其作用进行辨析,是本考点最常见的题目。
一般思路是:
首先对修辞手法进行确认界定,然后借用该修辞格常规作用的有关套话作概括说明,最后结合文段语句展开具体分析。
角度二 词语的锤炼
这种考题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较高,有的题目会要求考生自主辨识用得好的字词,然后再加以分析。
无论提示与否,都要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如准确生动、凝练传神、言简意丰等,更重要的是要联系文段揭示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角度三 句式的选择
对句式的考查目前还不算多,但也要注意加强积累,例如:
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只有对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都了然于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角度四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有:
明快、含蓄、淡雅、繁复、朴实、清新、简洁等,可以组合使用,进行更准确的表述。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征也不容忽视,如文艺语体重视形象性、生动性,科学语体强调精确性、严密性,政论语体富于逻辑性、鼓动性。
角度五 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甚至可以涵盖以上各类。
应该根据文段语言的具体运用情况找出相关“技巧”,如白描手法,善用叠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虚实结合,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即学 即练]
3.(2017·全国卷Ⅲ《我们的裁缝店》)(文本见本课案突破二)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审透题意 本题题干已明确指出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充满生活气息”,考生正确答题的关键是通过细读找出这种特色的具体体现并概括出来,有时候需要举出文本实例加以分析。
从文章的语体使用来看,“回过神来”“口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从人物对话的用语和语气来看,“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小媳妇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要当当(唠叨、责怪)嘛”一句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从整体风格来看,“但是我们还是要了”“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这些句子简洁明快,表达出裁缝们的善良;“‘滋——’地一家伙下去”场面感十足,明快风趣的语句大大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全文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都做到了质朴率真,毫不做作。
规范作答
高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4.(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文本见课案一突破二)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2分)
审透题意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题干明确要求从“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表现手法”是个广义概念,就句子而言,多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回答。
(1)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猜想”如花似锦,运用了比喻;“如花似锦”与“灰飞烟灭”又形成对比。
然后考虑“如花似锦”的“猜想”指什么,显然,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的繁盛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这想象像“花”“锦”一样,而实际上,“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这使作者美好的想象破灭了,表现出对四堡雕版的失望之情。
(2)叙述对象是“历史”,却用了“走”这个动词,拟人手法显而易见,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对过去的怀念。
规范作答
高考答案
(1)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思维 建模]
聚焦经典课文,化知识为能力
——从教材挖考点,无缝对接高考
[经典 聚焦]
一、品悟经典课文
《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
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
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
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
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1.分析“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这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应结合全文分析。
重点从作者自责、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高考 备考 宝典 现代文 阅读 文学 文本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