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篇最新.docx
- 文档编号:26884497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71KB
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篇最新.docx
《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篇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篇最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三篇最新
最近这段时间,看了些创新的书,听了些创新的课,但总感觉我们很缺少能够指导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创新实践的方法论。
我不是什么大师,提不出什么系统和理念。
只是对这个问题很有些兴趣:
在当前的国际形式格局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
在这里瞎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创新的起点
一切创新皆有源点,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原点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有二个层次:
一是,如何满足需求;二是,如何引领需求。
企业的运营是围绕着如何解决用户问题来实现自我价值的。
从满足需求来说,现在我们是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消费者的各类需求都有着无数公司、无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
假设我们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创新的起点应该是:
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创新,以期实现更好的功能、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体验。
比如我们的家庭计算机,从最初的386到486到586,一直到现在各种功能不同的笔记本和超级本。
谁能在功能、成本、体验的不同维度创新出来,谁就能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比如APPLE(轻薄+时尚)、IBM(质量稳定)、DELL(可定制+性价比)、HP(高配置)、东芝(新技术)等,都在不同的维度都各有所长。
而引领需求的创新,在这方面做出成就的,我们都会对其顶礼膜拜,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
比如发明录音机和随身听的盛田昭夫、发明大哥大手机的马丁库帕、发明电冰箱的布莱顿和孟德斯。
在1584年至1889年的三百年里,英国人约翰?
哈林顿、亚历山大?
卡明斯、约瑟夫?
布拉梅以三代人的持续创新和改进,最终搞出了号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之所以能成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于-1大众化2高频3体验突破4复杂功能简单实现(用一个按钮解决)。
乔布斯的极简主义思想或许来源于此。
创新的条件
a当我们观察到世界趋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且当这些变化可以引发某一个行业要素或市场要素十倍速变化时,那是最好的时机。
我们知道,小米手机的爆发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4G普及),当苹果三星的智能机从小众用户推向中高端用户时,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的出现正好能满足被苹果三星吊起胃口的中低端用户的需求。
彼时,市场教育到位,性价比到位,替代性到位,一切刚刚正好。
b当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多元化的时候,当人们对创新事物包容度较高的时候。
唐代是我们最璀璨的时代,诗词产品的创新达到历史最高峰: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之焕等创新者横空出世,冠绝一时。
这得益于唐代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融合。
李唐大力倡儒为其统治服务,又把老子作为自己的先祖,印度佛教又正好传入中土。
所以唐代名士,有儒家的立志事功、兼济天下的一面,有道家恬淡优游、钟情艺术的一面,还有佛宗空明自在,随缘任运的一面。
而唐代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君王土民们对新奇事物的包容兼蓄的文化观念是唐代诗词产品不断创新的土壤。
c当技术积累成熟、生产研发和供应链相关的要素齐备的时候。
福特T型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爆款,最高年销售1500万辆。
它是采用流水线规模化来生产,它采用一个型号和颜色来满足大众物美价廉的刚需。
它最终将生产一辆汽车的时间从728个小时降至12.5小时,将车价从850美元降至290美元,最终引爆了全球市场。
福特能做到这些,除了他本人英明神武、天纵英才外,还得益于:
麦克斯韦发明电磁理论,从而诞生了发动机和电磁点火技术,以及流水线工序和标准化作业的管理理念的成熟。
d当企业体制和组织文化鼓励创新的时候。
吉姆?
柯林斯说:
“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观念,这个观念属于整个公司。
不是围绕着一个人或一个产品,而是围绕着一个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思想体系而建立起来的”。
所以只有当企业拥有了持续创新的基因时,创新才能在企业中发生。
建立于1902年的3M公司以善于创新知名。
在其百年历史中已开发出六万多种高品质产品。
他们公司有明确规定,每年销售额的30%要来自前4年研制的新产品,销售额的10%要来自1年内上市的新产品,从而使企业和员工形成一种强烈的创新紧迫感。
3M公司五位创始人刚开始的项目是开矿采掘金刚砂,但采掘出来的却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矿砂,后来发现,矿砂可以制造砂纸,从此产品创新和行业拓展之路一发而不可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文化也就此奠基。
3M公司规定,绝不随便扼杀任何新的构想。
公司管理者都懂得“把嘴巴闭起来,把手放在口袋里”,充分授权相信员工,千方百计鼓励和支持员工的创新行动,宽容的对待创新中的挫折和失败,最终成就了3M公司。
e当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出现的时候。
创新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你”。
当你站在时代的拐点上,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变革机会的时候,如果敢于放手一博,无论是主动或被动,都将事业有成。
如果你还具有超过常人的坚强心志、对于某方面某领域的极致追求、还善于聚扰人心和统领梦想,那么大事可期。
我个人最佩服的创新者当属“比尔盖茨”。
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将产品输出到全球每个家庭中。
在微机初发时代,他用DOS系统创新了机器语言,让微机应用开始普及;在网络时代,他用WINDOWS系统创新了人机交互界面和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开创了局域互联的先河;再之后他用OFFICE系统和SQL数据库,让计算机成为每个公司和家庭不可缺少之物。
熊彼特说:
“只有创新者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如果不创新,只能称之为管理者”。
我深以为然。
但重要的补充是,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营造出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公司的员工都能持续创新,那么他可以称为创新管理者。
当前中国,我们太需要这类创新管理者了。
阿里项目制、腾讯赛马制、头条小团队制都在做类似的自组织创新,但还是有太浓的KPI导向味道,创新不应该是一个任务,而应该是一种自动自发的价值观。
创新的切入方法
李善友教授有自己的创新之道。
他从哲科思维出发,来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用还原论来做组合创新,用进化论来做分形创新,用涌现论来做自组织创新,用理念论来做破界创新。
核心体系是通过对企业发展的深度认知,找到企业的第一性原理,用以上四种方式来跨域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的创新。
我认可李善友教授的创新理论有一定的高度,对深度思考者会有启迪。
但我也认为很多企业管理者是领悟和应用不了的,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实践指导。
那创新应该如何具体的切入?
我整理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1)组织结构方向:
这是企业创新的第一步,一个新生事物要存活下来,要建立不同的文化、体制、机制来确保。
最好方式是为创业务设立独立部门并构建独立的流程。
如果是特别重大的项目创新,更好的方式是设立独立公司,脱离总部母体,在地理和文化上形成隔离,在体系外创新。
同时可设立二元KPI(千万不能用老业务的要求和标准来管理新业务)。
企业发展的最终呈现,必然是当前业务与创新业务的二元驱动的方式,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创新方向:
战略是为确立企业根本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必需的行动序列和资源配置。
战略如何创新?
主要靠“想”。
我们用时间、空间、人间的三个维度来设想,找到市场和竞争格局下的新战略和新路径。
时间维度:
三年五年十年之后,市场还有多大?
竞争格局如何?
;空间维度:
技术发展、行业融合、品类发展对我们的影响,如何进行上下游或跨行业的合纵联横来打开突破口?
;人间维度:
用户需求和偏好将如何发生变化?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对90后、00后应该如何提供?
当每个用户成为个体/媒体表达者后,我们应该如何营销?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创新。
它在使命引领下(兴复汉室),对行业竞争格局做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创新的战略方向(联孙抗曹)。
最关键的是进行了战略路径设计:
一先取地利(建立荆州益州根据地)、二再修人和(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三待天时而动(从荆州益州兵分两路以取中原)。
相比较其它诸侯的只想扩充地盘(吕布)、只想早当天子(袁术)、只想安稳日子(刘表),高下立判。
(3)商业模式方向:
商业模式这个词比较大,很多人的理解也不一致,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是:
如何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实现收入的方式。
沃尔玛直营连锁、麦当劳加盟连锁、安利多层直销、DELL定制直销都是优秀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一般包括价值创造、价值交付、价值获得三个环节,创新可以从这三个环节来考虑。
360的三级火箭模型,价值创造是免费的安全卫士,价值交付是360浏览器的流量入口(捆绑安全卫士来安装),价值获得是浏览器的导航广告(帮助企业付费导流)。
(4)产品创新方向:
产品创新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情感创新。
形式创新包括:
外观、包装和风格,新瓶装旧酒是很多企业屡试不爽的手段。
内容创新包括:
设计、功能、构造和使用方式,索尼的WALKMAN是相对于上一代的录音机在设计、功能、构造和使用方式上全面的创新升级。
情感创新包括:
身份、形象、和情感表达,ROSEONLY用每个用户终身绑定只能为一位异性朋友送花的方式,将情感表达用到极致。
(5)服务创新方向:
也有三类不同的情况。
1是在现有的服务框架下创新,本质是上在某个环节上做到超预期。
比如麦当劳的用户叫餐后的标准等待时间、春秋航空的低价格的全经济舱航班。
2是打破现有服务格局的创新,比如海湾战争时期,CNN用创新的24小时全新闻滚动播报的方式成为四大巨头之一。
3是实现服务与产品的互相转换与融合。
也就是我经常讲的-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让买车变成租车,把握用户的需求是要实现从A点到B点的移动,再发展到共享打车,从全产品演化到全服务,再把服务用标准化产品的模式来提供,这是神州公司的创新。
(6)用户体验方向:
用户体验是用户对其需求满足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觉或价值判断。
用大家最为熟悉的网上购物为例,现在我们对配送时间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快,企业和用户其实为此支持了大量的成本,为何?
就因为这样能够让我们快速获得货品到手的惊喜体验感。
而在国外,配送时间一周以上是很平常的事。
用户体验的创新可以从娱乐化(360,你的开机速度打败了99%的人)、互动化(小米的参与感)、人性化(前进保险公司的现场将支票给投保人)、精神化(签名版、纪念版、限量版)四个方面来考虑。
最后我想讲的几点:
1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因素。
2创新的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不然失败是高概率的事。
3创新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大的层面,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可以进行各种微创新。
比如,有效学习和应用EXCEL和ERP这样的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制造型企业可以学习和应用丰田TPS来优化改造流程,减少浪费。
这都是创新。
所以,我们在工作过程有不断精益不断优化的理念,大创新和微创新都会以一定的概率出现。
这样的工作理念才是我们创新的基因。
由于自己不是技术出身,所以本文不谈技术,只谈感受以及对老师课堂讲义的微小领悟。
首先,不能把创新神圣化。
“创”是开始、开始做的意思。
“新”简单来说就是与“旧”相反。
组合起来就是开始做某种新的、与现有的不同的事情。
对于“创新”,我倾向于以中性词的角度去理解。
想要突破,想要做跟目前不同的东西,然则行动,这本是一个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过程。
或许由于国家和社会对此的推崇,创新被赋予了高大上的光环,直接的后果是社会推崇高科技创新和一堆貌似高深但无实际效用的所谓成果,贬低具有实际效用和经济收益的创新,比如一个工人在加工工艺上的微小调整,一个简单的倒车提示等等,即便普通的民众(包括我)也不认为这是创新。
但现实往往是,简单的东西恰是关键,也最易带来实际效用和经济收益。
别把创新误认为科学研究发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领域。
不要把创新神圣化,还包括不要把创新的人神圣化。
学会透过表象看实质。
每个人都知道比尔?
盖茨和他的微软,但不是每个使用微软系统的人有兴趣了解他的母亲与当时IBM新任董事长是朋友,而恰恰是这一点使得微软有机会将其MS-DOS系统配置在IBM的所有个人电脑上,并因此得以长足发展。
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能耐的人很多,但哪个人能够突出拼的是机遇。
所以,切记妄自菲薄,普通人也能够创新。
继而追求更多的收益效果,则需要努力去寻求机会。
比尔?
盖茨不是比其他人有最大的创新能耐,他拥有的是创新的团队、促进创新的人脉和机遇。
创新需要独立思考的头脑和技术,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
每个人,无论学历高低、经验丰富与否、智力高低等等都有创新的可能。
摈除创新的神圣化光环,创建更广范围的创新环境,如此创新才能雨后春笋般成长。
创新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有实用性,要能取得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收益。
创新不是关在笼子里自己消化结果的行为,它能应用于社会,即有实际效用和收益,才能称为有效的创新。
也就是说,创新基于市场需求。
做出来的东西仅仅是自己用于自鸣得意,却无市场需求,是不值得去做的。
若仅仅是个人行为自娱,且不损害他人利益也不为过。
若耗费社会、公司大量人力物力去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情,则必须严加制止。
比如,每个城市都在竞相上演的地标建筑大战,上海外滩日本武士刀,苏州秋裤衩,杭州大奶罩,一个个形状各异,极具“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以个人的观点来看,这种创新除了消耗纳税人的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水文地质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其即便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很难说能收支相抵。
反之,连续这几日的降雨,上海成为真正的“湖泽之地”,一微友说,每到这个时候,给排水专业的同学都默契地感受到了周围人深深的恶意。
迁怒于给排水专业的同学不是理智的行为,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建设非常不满,若是把建设所谓的地标建筑的费用转为做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情愿丢弃这城中撑船的美景。
顺便一提,每每社论导向于世界、世纪标向的项目,往往忽视看不见却影响未来人类发展、地球生态的工程,希望国家层面进行深思。
不希望东方卫视的社会新闻再有老太太们来投诉小区后面的观景河又变成黑河,臭气熏天。
解决卫生间下水管道问题,比布置客厅更紧迫、必要。
创新具体实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正如前述说说,创新不能被神圣化,不是个别专业人士的专利,每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能发现创新点。
经济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所以生活中的点滴需求不可忽视,恰是这些需求激发的创新,促成了最终的经济效益。
宝洁公司在公司大楼里开劈出一处类似亲子体验室的空间,邀请普通家庭来这里体验他们的新产品,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改善产品。
也就是说,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或者舒适度来打造公司的新产品。
再比如,现在各类APP应用软件的流行,都是专攻某一小块的社会需求。
滴滴打车软件针对出门乘出租车服务。
专门针对医院挂号开辟挂号预约系统。
养宠物有提供上门服务的系统。
美甲、美容、按摩甚至小区周围水果店、饭店的外卖服务都可以提供的淘点点等等,商业内容都不广,专攻一点,具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但归根结底,商业活动还不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
善于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需求,并采取行动满足它,转化为经济收益,何尝不是很好的创新方式?
没有单纯的工作创新,工作上的创新往往源于生活需求。
一个热爱生活,喜欢从生活中发现兴趣点的人,在工作中必然也会有诸多创新概念。
所以,创新首先培育创新的头脑。
如此,便要培育兴趣,扩展头脑思路和眼界,看的宽,瞧的远,创新点便不断产生。
工作更不用说了,以对待完美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中即有许多创新点。
我公司一位生产线工程师对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反复推敲压模流程,最后仅对压模流程进行了非常细微的调整,便将产品良率提高了15%+,对年经营额400多亿美金的公司来说,降低的损失可以以亿计。
而这一行为的完成,不需要高深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仅仅是由刚毕业两三年的本科普通院校大学生来实现的,她的成功源于对工作的专注和那股子解决问题的冲劲,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
相反,工作多年的师傅们却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变得淡漠,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本人从事的是专案管理类工作,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在项目组的工作中非常重要,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对头了,工作就会比较顺畅进行下去,反之,整个团队陷入七零八散的状况。
为此,我们定期组织项目组会议,交流工作心得,互相探讨对方的工作思路和模式,改善对方的工作。
这也是一种创新,虽然它不像技术立即体现在产能这么明确的数据指标上,但年底项目组的工作绩效是它的一种反映。
而且这种创新的思维对维护整个团队的发展、保持团队的活力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的团队在七年的时间里发展了十倍,而且继续保持前进态势的重要因素。
另外,顺便一提,老师在课堂上谈到领导对公司或者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
在我看来,好的管理是可以学的,但好的领导是学不来的,而能一直保持前行态势的领导更是难得。
所以说,在谈管理的时候,我总要将领导的个人魅力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创新的思维可以早发,但创新的实现需要等待机遇。
本文一直在强调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隔空取物,是真实的行为,获得的是真实效应的收益。
本人却也犯过跳跃性创新的事情。
三年前,我跟部门领导提出部门架构更改和产线作业流程设备的更新,老板看了我的报告后,说等等。
我当时还非常生气,为此工作积极性受挫不少。
近期,我原先提出的事项,反而都陆续实现,基本跟我的提议和设想相符。
事后想想,其实并非领导觉得我思维幼稚,只是当时不具备变更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状况发生变更,这个时候,领导没有一点犹豫,立即变革,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非不成也,时未到也。
如果三年前操作,说不定我们部门已经成为先烈,中国上个世纪百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缺少先烈,别再扎堆上了。
我们保持先烈的前瞻性,审时度势,顺势而发,则无不成之事。
写这条的重点是要保持对生活的敬畏,创新是有先见性的,但具体的实施则是寻找时机,不能盲目投入,否则只会惨淡收场。
多年后,也不要去嫉妒别人跟你同样的思维却获得巨大的收益,时势造英雄,自有一番道理。
但跟一个创新被肯定相比,能否保持继续创新的态势更重要。
创新往往是千分之一的机会,放到芸芸众生中又何尝是千万分之一的机会,一次受挫就失去活力,那么创新永运也不会光临,创新同成功一样,它只会降落到有准备的人身上。
既然是该文标题命名为我自己对创新的感受,我就借此机会跟老师闲聊一次。
我喜欢读书,从小就喜欢,小时候经济困难,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除了教科书,是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的——当然那时候书店里的课外书也少得可怜,报纸是只有村长家里才有的东西。
偶尔看到路边的半片报纸,我也能欣喜地拣起来,即便对上面的新闻不感兴趣,也如获至宝,都要瞧瞧,就因为那是一张上面有印刷体字的纸!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习惯一直未改,当然也跟个性有关,其他事情可做,但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狂热。
近几年,读书的范围慢慢扩大,渐渐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兴趣产生经济收益。
微信给许多具备商业头脑或者不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开启了一条新的商业思路和渠道。
我开始观察别人都在做什么,善意地琢磨微商的销售套路和运作模式。
进入股市,思考朋友们提供的信息,新闻报道与股市的关系。
偶尔也会帮朋友转发一些微商信息,感受下微信支付里零钱逐日增加的感觉。
惊讶于别人的思维,吸纳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备日后自己使用。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大学要好的一位同学受不住了,说昨日刚发很文艺的帖子,今日就发布微商信息,你能不能继续保持清高。
看到她的回复,我哭笑不得。
我曾经转发过一个帖子,说中国人被读书人至高的思维桎梏几千年,藐视商业行为,不管是否爱财,表面上往往保持一种清高的形象。
可是,如果将清高转化为经济收益,不是更能保持清高的本性?
相较于以往的思维而言,这种观点对我来说也属一种创新,它逐渐成形于这两年在交大的生活,大学教授也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非君子,但正在道的学习过程中,期望在未来的两年里通过新的渠道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真正将兴趣转化为实际收益,反之,再继续促动并实现兴趣的更大化。
具体这个更大化到什么程度就不便透露了,创新是基于实际的,待基础搭建好再将这心中的空中楼阁降下来,希望那个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喝茶慢慢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自主创新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方向。
因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不是技术概念,创新的精神会给一个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带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创新的种类有很多中,中国创新模式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材料创新、组织创新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虽然都是以技术为基础,但经济效益和市场才是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
所以创新应追求市场的适应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
对于中国的多数企业来说,其创新动力来源于创新收益的预期。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仅仅是新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同时降低成本也是创新。
而一些高技术服务业或者技术变化慢的市场,经营管理方式,组织模式、结构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都可能会带来经济效益。
所以在探索创新模式,应该具有针对性。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挑战,我国已迅速的转变了发展方式,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战略重点。
我国是技术总量大国,但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要求高,对外依存度大,所以我国在科学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为的就是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加以创新,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之一。
近年来,纵观中国市场,科技产出高速增长,专利申请数量日益
剧增,我国已成为了研究开发国际化的重点地区,但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数量上的增长,而应更多的强调自主创新。
中国目前存在过度靠模仿和引进技术,导致产业技术空心化趋势,所以国家政府应严格控制,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让中国制造真正变为中国创造。
知识改变,创新成就未来!
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整个企业乃至我们国家就不可能赢得未来的竞争,就不得不处处受制于人。
旧世纪成功的标准,往往是新世纪失败的理由。
如果中国陶醉于今天制造大国的地位,那么就无法成为明天领先的创造大国。
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创新才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
创新,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政府机构乃至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谈 创新 认识 理解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