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6878012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4.17KB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docx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升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难点:
利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1.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身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会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
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
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
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
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
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
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
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
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
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
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
先自身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身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身的分法、分类的理由。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
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
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利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
现在.我们还要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
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
(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
(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
(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
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
(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
2米的圆锥的体积:
)
再求什么?
(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3
课模简介
日常的新授课,我基本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先学和当堂训练都体现了学生一节课的自主性,教师只需要“点”。
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例如数学有计算教学新授课、空间与图形教学新授课、统计与概率新授课等,不同的课型有时模式也是灵活多变的,这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实、上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呈现为“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环节。
一般是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也经常采用设问激疑法起动新课,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明确任务环节。
一般采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现。
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实实在在。
3.先学环节。
一般包含学生看书和动态检测两个小环节。
学生需要是小组合作先学,要手脑并用,积极思考。
动态检测是对看书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测验的手段,一般有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形式。
动态检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并积极思考备课,为进入“后教”环节做好准备。
4.后教环节。
一般包含订正、讨论、补充、总结几个小环节。
方式上通过订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教不会的,必要时教师出面帮助学生补充、订正、归纳、总结、健全,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最终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训练环节。
这一环节通过训练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并把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
在训练设计上要特别讲究,如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多类型,有必做题目、选做题目、思考题目等等,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
本节复习课我主要采用“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基本训练、查漏补缺——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评价小结、提升学力”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圆的整理和复习说课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灵活利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
重点:
整体把握关于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利用圆的知识解决关于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指着圆形图片)这是什么图形?
生:
圆。
师:
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多姿多彩圆的世界,对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圆形图片,加上简洁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是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学生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
)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健全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身的整理的结果进行取长补短。
)
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要求:
在别的同学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设计意图:
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不一样的整理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4.根据整理结果,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
通过整理图表,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收获?
圆有哪些特征。
圆的周长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
计算时需要的条件一样。
不同点:
意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不一样。
(设计意图:
整理交流完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健全,以达到对知识熟练掌握的目的。
)
三.重点练习、加强提升
师:
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感。
)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课后反思
圆的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健全的知识网络体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
在复习整理这一块的学法上,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到现在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对于自身的学习状态也不太了解。
反思以往,发现自身在教学中为了授之以鱼而常常忘记了授之以渔。
其实,所谓教学,应追求的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中,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身学习的境界,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只要迈出这一步,应该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因此这堂课的重点,我就将其定位在学生复习整理的学法指导上。
而事实证明,当学生通过自身整理得到的复习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并且重视相互之间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4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第3.4.7.8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
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全长900m,已修的米数是剩下的1/2。
已修的、剩下的各有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乙队单独修要5天。
两队合作,需要修多少天?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1.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
解决这类题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决。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2.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二)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师:
这类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板书数量关系)
师:
总路程知道吗?
引导学生发现也可设全程为单位“1”来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2+1/3
=1÷5/6
=6/5(时)
(5)教师小结:
类似这样的行程问题也可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求解。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解:
设白昼是x小时,则黑夜是3/5x小时。
x+3/5x=24x=15
3/5×15=9(时)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
1÷1/8+1/10=40/9(天)
40/9<5,5天能种完。
3.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
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4/5?
(课件出示题目)
4/5÷1/10+1/15=24/5(天)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7题: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1/2+1/3
=1÷5/6
=6/5(时)
教学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评。
若有疑问,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时,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明确提出问题,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5
: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
用适合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
比例?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
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
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
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A:
B=():
()
2.9;3=36:
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
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6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关于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多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
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6页上面的第1~3题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进一步了解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1.让学生指出自身的课桌面的面积和周长。
2.做第136页的第1题。
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教鞭指一指。
通过指实物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周长。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实际长度。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填写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哪个长度单位或哪个面积单位
2.复习长度单位间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板书:
1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2)教师板书: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让学生回答()里应填几,教师用彩色笔板书出来。
3)教师板书:
30米=()分米=()厘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接着教师板书:
42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如何推想。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15厘米
30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
然后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
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订正黑板上的计算,其他同学也检查一下自身的计算是否正确。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加上框。
2.仿照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方法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计算出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入表中,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通过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自身判断各题的对错。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第4)题,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正方形的两个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因此长方形的周长应等于正方形的6个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因此长方形的周长应是6分米而不是8分米。
第5)题比较难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下面的问题后,再判断就不困难了。
1)用8分米铁丝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周长是8分米、边长是整分米的长方形有几个?
边长是多少分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分米?
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关于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出洒水车的工作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洒水车每分洒水的地面是一个长50米、宽8米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身计算。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个条件题目给了没有?
然后让学生自身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 数学教案 整理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