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 文档编号:26877144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80KB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童心说》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B.龙洞山农叙《西厢》
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D.言虽工,于我何与?
【解析】选B。
“叙”同“序”,作序。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
厌恶、憎恨
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
文章华美
C.后学不察察:
知晓
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
固定不变
【解析】选B。
章美:
美好。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B.决定目之为经矣
C.矮人何辩也
D.夫童
心者,绝假纯真
【解析】选D。
A项,古义:
文章体裁;今义:
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B项,古义:
必然,一定;今义:
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C项,古义:
指那些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今义:
身材短小的人。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童心者,真心也
B.董狐,古之良史也
C.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解析】选D。
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是判断句。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提出了重要的论点。
先连用两个判断句,从正面指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真实情感。
B.李贽指出,许多文人学士之所以失去童心,是因为“道理闻见”不断影响侵害的结果,而“道理闻见”又从“多读书识义理”而来。
C.李贽指出,儒家经典中,大半文字并非出于圣人之口,其中多有虚假之辞。
如果是出于圣人之口,就应该视为“万世之论”。
D.全文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理论上的自信,纵论古今。
几乎每个段落都采用大量排比句式,文字简洁而明快,文势磅礴而流畅,逻辑严密而完整,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力度。
【解析】选C。
即使是出于圣人之口,也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发的议论,因此,不能视为“万世之论”。
6.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译文:
(2)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译文:
答案:
(1)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本真的自我。
人如果失去了本真的自我,那么一切也就都不再有本初的状态了。
(2)就因为(至信真诚的)童心被蒙蔽以后,只剩下道听途说的见识和虚伪的仁义道德来迷惑心灵了。
二、拓展阅读
(2015·江西师大附中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
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
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
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
社学的教师。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
引诱
B.乐嬉游而惮拘检惮:
害怕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
接近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肆:
放纵
【解析】选A。
诱:
引导。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选C。
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那么”“就”。
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些。
B项,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D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解析】选B。
错在“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译文: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
译文: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译文:
答案:
(1)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
(2)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
(3)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
附【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
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
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
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是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
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
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
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
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
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
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
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
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
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
这样使他们日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
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好的方法培养他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
们,像对待囚犯一样。
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
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
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
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
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
切记切记!
三、文化经典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论语·宪问》)
②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李贽《童心说》)
③夫读书将以何为哉?
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1)简析上述三段文字所体现的读书思想。
答:
(2)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上述读书思想的看法。
答:
答案:
(1)孔子侧重于读书对于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作用;李贽则强调读书要坚守自我的本性,保持童心,不要迷信盲从;王夫之既强调读书对修身的作用,也强调读书善于灵活贯通,善于运用。
(2)①提高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读书。
一个人文明程度和思想品格的高下,总是同他的知识和文化素养相联系的,野蛮、粗俗、腐败总是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结缘。
书读得多了,道理懂得透彻,就会洁身自好,依规而行。
读那些并不直接论述道德修养的书,可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同样有助于我们知书达理、修身养性。
总之,读书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掌握事物规律,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加睿智、明理,读书促使我们增长才智、提高能力。
②读书贵有疑。
明代人陈献章说: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能打破迷信,疑能增进兴趣。
读书贵在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探索和追求。
但提倡读书有疑,并不是要脱离客观实际,并不是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
否则,当疑不疑,不当疑又乱疑,相反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绝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③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
读书的目的,在于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如果读书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不能把知识作为创造财富的工具,只用知识装饰门面,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样的人,读书再多,也毫无用处,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储藏知识的图书馆,待查阅资料时才能用到,绝不会能动地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
附【译文】
①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②大概是因为人在童年时,通过耳目得到了视听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主宰他的内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从所见所闻中了解到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又会成为他内心的主宰。
③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
明辨人生的大道理,以修己治人的本体,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
【强化提升】
(2015·泉州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又与焦弱侯
[明]李 贽
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
彼以为周、程、张、朱①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
“我欲厉俗而风世。
”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
不信故不讲。
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②,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
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暴寒,不顾年老生死。
既到麻城,见我曰:
“我欲游嵩少,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
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
回日当复道此,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
”其言如此,其情何如?
我揣其中实为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
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嗛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嗛林汝宁:
名利两得,身行俱全。
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
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
幸而能诗,则自称谓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
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
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③。
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
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
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
之资。
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
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履,故可贱耳。
虽然,我宁无有是乎?
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
虽然,若其患得而又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等事,决知免矣。
(选自中华书
局排印本《焚书》,有删节)
【注】①周、程、张、朱:
指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
②抽丰:
打秋风。
指找关系走门路向人求取财物。
也作“秋风”或“打秋风”。
③窬(yú):
同“逾”,越墙。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欲厉俗而风世厉:
同“励”,纠正
B.然显者俟我于城中俟:
等待
C.以嗛林汝宁嗛:
欺骗
D.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诛:
诛杀
【解析】选D。
诛:
惩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亦
可喜,故喜之
挟数万之资
B.是以益不信
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
丰来嗛我
C.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
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D.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
若其患得而又患失
【解析】选C。
“乃”均为竟然,却。
A项,“之”:
代词,他。
/助词,的。
B项,“以”:
介词,因为/介词,用。
D项,“而”:
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直接抨击宋明理学虚伪本质的一组是 ( )
①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
②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
③可不谓巧乎!
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④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⑤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⑥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D.①⑤⑥
【解析】选B。
①是郑子玄的观点。
⑤是作者对郑子玄性格质朴、诚实的肯定。
⑥是写商人虽谋利但不可鄙。
4.下列各项中,对
文章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过郑子玄耻讲道学,与黄生的为“名利两得,身行俱全”的趋附权
门的假道学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自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而来的明代理学家虚伪的本质。
B.商人在封建社会是被鄙视的,但作者却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商人没有道学家的虚伪。
道学家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C.作者勇敢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和解剖。
指出自己也有“商贾之行之心”,并且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的事,自己也是有的。
D.本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
指出了所谓“圣人”、“山人”者,都是一路货色,都是“展转反复”的“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欺世获利之徒。
【解析】选C。
“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的事,自己也是有的”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为“决知免矣”,意为“是绝对没有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
译文:
(2)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
译文:
答案:
①等得到高官厚禄以后,仍然自鸣得意地讲道德、谈仁义。
②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
附【译文】
郑子玄,是常与丘长孺父子论诗作文的朋友。
文采虽然不如他们父子,但性格质朴诚实,有羞耻之心,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这很可喜,所以我喜欢他。
郑子玄以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而心里想的是升官发财;等得到高官厚禄以后,仍然自鸣得意地讲道德、谈仁义;而且还要装腔作势地对人说:
“我要纠正世俗
感化世人。
”他认为败坏社会风俗的,没有比讲周、程、张、朱的道学更严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
不相信所以不肯讲道学。
那么不讲也就算不上是过错了。
有一个姓黄的读书人经过这里,听说他是从京师到长芦去“打秋风”的,又跟长芦的长官到别处去上任。
到了九江,遇见一个地位更高的人,他就弃旧从新,随新主人转道往北,顶着大风冒着严寒,也不顾年老有生命危险。
已经到了麻城,来见我说道:
“我准备去游览嵩山和少林寺,那位显者也想去游嵩山和少林
寺,拉我同行,所以到了这里。
可是显者还在城内等我,我势必不能在您这里住宿了。
回来的时候一定还要经过这里,到那时就可以多相聚几天再作别,现在太匆促了,实在舍不得离开您。
”他的话是这样,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我料想他内心实在是为了林汝宁知府那里有一笔钱财舍不得放弃罢了。
只是林汝宁知府从前曾三次赴任,他没有一任不跟随前去的,去了一定满载而归,这一次感到还没有满足,就像饿狗惦记着隔夜没吃完的狗屎一样,却竟敢欺骗我说是为了去游嵩山和少林寺。
他以游嵩山和少林寺来掩盖自己随林汝宁知府去打秋风的行为而欺骗我;又唯恐林汝宁知府怀疑他是为了再来找自己,就又以舍不得李卓老,应当再来拜访李卓老为借口,以欺骗林汝宁知府:
真是名利双收,处事和品行也都十分周到了。
我与林汝宁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
现在的道学家,和他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现在的所谓圣人,恐怕与现在的所谓山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罢了。
有幸而能写诗,就自称为山人;不幸运而写不了诗,就辞却山人之名而以圣人自称。
有幸而能讲良知,就自称为圣人;不幸运而讲不了良知,就推托圣人之名而以山人自呼。
辛苦辗转、翻来覆去,为的是欺骗世人、获取私利。
名为山人而心里却和商人一样只想要钱,口里大谈道德而目的却在逾墙偷盗。
自称山人而心思和商人一样,已经很可鄙了,反而还要掩盖打秋风的本意而故意表示是为了游嵩山和少林寺,以为别人是可以随便被欺骗的,这就更加可鄙了!
现在的讲道德、性命的人,都是所谓游嵩山和少林寺的人;现在的患得患失,志在求取高官厚禄、上等田园宅第、风水宝地,打算留给子孙受用的人,都是像黄生那样托名于林汝宁知府;而装作舍不得李卓老(李贽)的人啊。
既然这样,郑子玄的不肯讲学,恐怕实在不值得奇怪了。
况且商人又有什么可鄙视的呢?
他们身携数万资财,经历风涛危险,受尽关卡吏员的欺侮,忍耐着集市交易时人们的辱骂,经历了万般辛苦,所携的资财很多,所得的收入甚微。
但是必须结交上公卿大夫,然后才能获得盈利而避开祸害,怎么能像山人那样昂首而坐在公卿大夫的座上呢?
现在的所谓山人,称他们为商人,其实却身无分文作为资本;叫他们是山人,却又非公卿大夫之门不进,所以就令人可贱了。
话虽然这么说,我难道就没有这种表现吗?
怎么知道我没有商人的行为和想法,而披着佛教的袈衣来欺骗世人而获取虚名呢?
有的话请对我加以惩罚,我决不包庇自己的短处。
即使如此,至于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的事,我是绝对没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心说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七 单元 相关 读物 童心 课时 训练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