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docx
- 文档编号:26872098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96.28KB
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docx
《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
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全驳辩稿!
!
!
LT
首先,对方辩友讲了几点我们一一来看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今天的辩题是网络围观对是否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请对方辩友在以下的论证中不要执着于网络围观有利于发现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我们双方的共同前提。
1、网络围观有利于扩大事件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即有广泛影响的重大社会问题。
该问题能成为社会热点,说明它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才引得全社会进行关注。
而网络围观正是是体现这社会影响的一部分,今天对方辩友拿我们的共同前提来进行论证,就只不过是在偷换辩题了。
比如两个人打架,报警才是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网络围观只不过将一群人围观变成两群人三群人围观,您说对解决问题有什么推动作用?
我方不否认网络围观有利于扩大事件影响,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又有什么帮助呢?
比如两个人打架,报警可以快速有效解决问题;一群人围观评论是将双方矛盾激化,最后引来警察,无非使警察最后由解决打架问题变成解决群殴问题罢了,这是您方想看到的结果吗?
2、网络围观引起网民激烈讨论,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而网络围观更是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这种即兴的意见表达往往是非理性的,是一种情绪性的宣泄,据北邮教授王雅奇抽样调查显示,比较理性和非常理性的帖子仅占总帖数的11.46%。
(如在钓鱼岛争端中众多网友就提出了“火烧东京”、“核弹炸日本”等激烈的意见。
而诸如韩寒代笔问题的讨论中则引起了对立双方激烈的语言冲突。
)这种激烈的情绪表达会淹没理性讨论的空间,加剧双方的对立而且极易演变成对个人的人身攻击。
本应是对体制的反思,却变为对个人的攻击,给个人造成极大伤害。
网络围观可以形成监督力量
在国内目前的网络监管体制下,网络议题是被严格限制的。
重庆大学生村官任建宇仅仅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不满地方当局的言论,即被处以两年的劳教。
现有的类似于微博问政
义民主进程(打破传统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使得每个公民都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网络围观下的所谓民主是真的民主么?
网络的围观不过也是在中央权利的允许下,对方辩友你试试在网上非议中央政府,恐怕第二天就要被查水表了吧。
而且很多网友在围观中宣泄不良情绪、发表不公正言论、将多数人意愿强加给少数人,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进行人身攻击,进而催生多数人暴政。
这样不理性的围观就是对方辩友口中的民主么?
铜须门事件、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崔真实事件到虐猫女事件,网络围观中不少网友的肆意攻击已经严重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激化矛盾,无助于事件解决
8.网络围观发挥社会“排气阀”功能,减轻社会内在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给网友一个平台可以泄愤就能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了?
正是因为网络很多情况下被网民当做泄愤平台,才会出现如此多非理性的声音,挤占理性讨论的空间,您又如何论证您方论点呢?
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关键是深入分析问题实质,并理性探讨解决方案。
而您方既已承认网络围观发挥的是出气筒的功能,也就是网络围观中多是不理性的言论,怎么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呢?
9、网络围观有助于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规范下行动,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他们的任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后果,但在网络围观中,匿名性和隐蔽性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减少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从而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很多人将匿名性当做在网上肆无忌惮的外衣,对事件当事人随意声讨、谩骂,这又如何论证增强了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呢?
网络围观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您放已经将网络报料、网络监督和网络围观完全等同起来,网民在网上做的所有事都叫做网络围观,您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10、司法独立性的缺乏并非网络围观的后果,(本身的问题而非网络围观的问题)
比如传销者给大众洗脑,按您方逻辑,就是怪公众不够坚定,传销者就没有错喽?
11、药家鑫案件反而使司法不独立问题得到关注,促进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
每当一个社会我国早在上世界80年代,政府部门就已经对司法独立和舆论审判问题有了关注,甚至将有关法律的设立提上日程,但由于我国现实国情,一直没有较大的改善,网络围观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正面影响。
12、PM2.5(取消奶制品免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科院就已经开始对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并不是从网络中得到的消息,再者,PM2.5最近走红不是因为网友围观,而是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关部门完全可以从日渐恶化的雾霾天气中得知问题,可见,网络围观对于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并无很大帮助
官员拉下马
对方辩友的意思就是只要把官员一个个拉下马就是有助于贪腐问题的解决了吗?
如果马的问题没有解决,下一个上马的人依旧会出现问题。
所以只有将马拉到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有助于贪腐问题的解决。
13、财产公示
财产公示制度真的起到作用了吗?
在公示制度的试点中,公示的官员都是刚上任的年轻官员,财产少,资历浅,那些真的需要公示的官员却没有公示。
不仅如此,在公示制度执行时,由于缺乏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使得公示的财产很难保证是真实的。
所以,财产公示制度只能是息事宁人的一纸空文。
14、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
发布在网上的儿童照片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被拐卖儿童,很多路边哭的儿童都当作被拐卖儿童,我带着外甥上街,一旦我对他凶一点,说不定我某天就变拐卖犯了,现在就是大炮打蚊子,把屋子轰了,您这种杀敌八百伤敌一千的方式有利于问题解决吗?
16、网络围观和其他媒体比较
其他媒体有持续跟踪和深入调查,这是网络围观这种横向传播的即时性方式无法达到。
而判断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深入分析问题实质,并理性探讨解决方案。
17、药家鑫
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的才被判死刑立即执行,而且药家鑫有自首情节
民主和暴政
民主的本意是指人民能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和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民主的真谛在于让有利益相关的人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让没有利益相关的人能贡献其聪明才智和真知灼见。
然而在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等固有特点和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等综合作用下,网络民主极易偏离民主的本意,走向极端,进而催生多数人暴政。
网络多数人暴政是指多数网民在网络民主的旗帜下,就涉及少数网民的一体结成虚拟意见团体,以正义的名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进而侵害少数网民正当权利的行为。
当某一个网民个人的一体在网络上被充分发酵,扩散后,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共同关注同一个议题,他们在瞬间节策划那个了虚拟的意见团体,通过网络言论对该网民进行攻击,施加网络舆论压力,最后迫使该网民作出屈服性回应。
多数参与并不等同于多数正确
汇集分散民意的方式
2010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67.1%的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情收集和处理机制开始开始建立,官员博客、官员电子信箱、网上问计、网上官民对话、政府网上论坛、网上听证会
据北邮教授王雅奇抽样调查显示,比较理性和非常理性的帖子仅占总帖数的11.4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围观 无助于 解决 社会 热点问题 最全驳辩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