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87152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08.30KB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B.NO2C.SO2D.PM2.5
2.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供热D.电暖器通电发热
3.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B.O2——2个氧分子
C.2Na+—2个钠离子D.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关系不相符的是
A.空气、大理石——混合物B.氢气、甲烷——可燃性气体
C.不锈钢、铜——金属材料D.水、高锰酸钾——氧化物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滴加液体C.
倾倒液体D.
量筒读数
6.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C.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8.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由氢原子和原子组成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9.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中,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CO2做温室中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
C.CO2用来制Na2CO3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10.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SO2
B.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C.乙硫醇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
6:
1
D.乙硫醇不充分燃烧也可能产生CO
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在花园里能够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氮和氧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13.正确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学好化学。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4.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1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6.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17.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B.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用灼烧的方法
19.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探究铁生锈的两个条件
20.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Cu→CuOB.CO2→CaCO3→CO2
C.O2→Fe3O4→O2D.Fe→FeCl2→Fe
2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2.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并且石灰水变浑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该气体一定为CO②该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③该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④该气体一定含碳元素⑤该气体可能为混合物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⑤
23.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4.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与曲线相符合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反应的情况
B.盐酸反应完毕,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C.锌与盐酸反应完毕,刚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毕,盐酸有剩余
25.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
25B.50:
21C.21:
50D.25:
14
二、填空题
2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生命之源。
河水中含有泥沙、细菌等等杂质,需要净化成自来水,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过程如图所示。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_____。
(2)吸附池中加入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或有色物质。
(3)洗衣服时产生的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则该水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于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
(5)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6)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水垢的原因之一。
请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7.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填序号)______。
(2)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O、CO2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是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①此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能证明此性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
②CO2溶于水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______(填“是”或“否”)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_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
28.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2)铁制品和铝制品在空气中,________更耐腐蚀。
(3)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
(4)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含有镁粉2.4g、铁粉6.6g、铜粉4.2g、铝粉3.6g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有8g固体剩余。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三、流程题
29.能源和材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
下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
(1)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的主要优点是____(答一点即可)。
(3)焦炭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4)整个制备硅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
在反应③的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
四、推断题
30.现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含有铁粉、木炭粉、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
请根据以下实验流程图进行推断,并完成以下内容:
(1)气体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写出C溶液中含有的溶质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推断这包黑色粉末的成分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31.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以上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2)实验室要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再移开酒精灯。
实验室用H2O2溶液与MnO2固体混合制取O2,想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固体,其主要操作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编号)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_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____。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
七、计算题
3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取3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30
27.5
24.7
20.4
20.4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克?
(3)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B、二氧化氮在空气中易形成硝酸,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B错误;C、二氧化硫属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C错误;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发射航天飞机使用的燃料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故正确。
B、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通过物理变化提供能量,故错误。
C、太阳能热水器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通过物理变化提供能量,故错误。
D、电暖器通电发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通过物理变化提供能量,故错误。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题实质归结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上,关键是看能量转变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3.C
【详解】
A、2H中数字“2”表示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不讲个数,故错误;
B、O2中数字“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错误;
C、2Na+中数字“2”表示2个钠离子,故正确;
D、Fe2+中数字“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错误;
故选:
C。
4.D
【详解】
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故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不锈钢和铜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D。
5.A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6.A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D
【详解】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故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氧气并不是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如金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D、氧气难溶于水,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正确。
故选:
D。
8.C
【详解】
A、水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负极得到氢气,正极得到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能够证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患肾结石等疾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D
【详解】
A、CO2做温室中气体肥料是利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CO2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B错;
C、CO2用来制Na2CO3,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制取,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
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0.C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由2C2H5SH+9O2
4CO2+2X+6H2O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为SO2 ,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乙硫醇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2×2):
(1×6):
(32×1)=12:
3:
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硫醇中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烧也可能产生CO,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1.A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在花园里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C
【详解】
A、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氮和氧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火焰颜色不同,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C。
13.D
【详解】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正确;
故选:
D。
14.B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发生了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5.B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详解】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是目前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铅,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7.C
【详解】
A、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避免发生危险,故正确;
B、天然气泄露,首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以稀释燃气,避免发生燃烧或爆炸,故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错误;
D、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正确;
故选:
C。
18.B
【详解】
A、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假黄金中铜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真黄金灼烧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
B。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9.D
【详解】
A、碳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集气瓶内形成气压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该选项不能成功;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说明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不能成功;
C、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成功;
D、①中铁不会生锈,说明只有水铁不能生锈,③中铁不会生锈,说明只有氧气铁不能生锈,②中铁生锈,说明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能够生锈,该选项能够成功。
故选:
D。
20.C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详解】
A、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一步转化,故B正确;
C、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会一步转化成氧气,故C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镁反应生成铁,可以一步转化,故D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1.D
【分析】
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乐山市 沙湾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