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行业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686426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37.05KB
干细胞行业分析.docx
《干细胞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细胞行业分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细胞行业分析
干细胞行业分析报告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管理中心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贵州鼎信博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干细胞概述
(一)产品定义
干细胞(stem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干细胞(Stem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改变了人类疾病的应对方法,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二)干细胞产品分类
1、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ing),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干细胞按照生存阶段分为以下五类:
(1)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Cell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
(2)成体干细胞
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
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
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关于神经干细胞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分离神经干细胞所需的胎儿脑组织较难取材,加之胚胎细胞研究的争议尚未平息,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干细胞功能的紊乱。
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如:
给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的脑内移植含有多巴胺生成细胞的神经干细胞,可治愈部分患者症状。
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肌肉干细胞(musclestemcell)
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myoblasts),后者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2、干细胞按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全能干细胞,由卵和精细胞的融合产生受精卵。
而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四细胞期之前任一细胞皆是全能干细胞。
具有发展成独立个体的能力。
也就是说能发展成一个个体的细胞就称为全能干细胞。
(2)万能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的后裔,无法发育成一个个体,但具有可以发育成多种组织的能力的细胞。
(3)多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组织或器官等特定族群的细胞(例如血细胞,包括红血细胞、白血细胞和血小板)。
(4)专一性干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类型;但是,具有自更新属性,将其与非干细胞区分开。
二、干细胞行业及发展概况
(一)国际行业发展概况
1、干细胞国际现状分析
早在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托马斯教授就提出将干细胞用于医疗的观点。
但由于技术以及观念等因素限制,2005年以前干细胞市场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但是基于科技竞争和医疗健康等原因,最近几年干细胞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大热点,全球干细胞市场也随之活跃起来。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从事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研究的就有229家公司左右,而掌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发技术的却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目前整个干细胞市场还是相对偏小,虽然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干细胞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加大投入,试图占领细胞研究和应用制高点,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干细胞产品研究绝大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在全球真正上市的干细胞产品很少。
即使发展最为前沿的美国也仅有两种用于整形外科的干细胞产品上市,全球干细胞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干细胞潜在的巨大市场,认识到发展干细胞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列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支持干细胞产品的发展,并且均采取了相关措施来加速本国该类产品市场化投入,因此干细胞市场呈迅猛发展态势已很明显,
目前干细胞产业化推广的步伐逐渐加快。
干细胞治疗治疗领域已具备广阔的市场规模,形成了细胞治疗、脐带血库和新药筛选三大市场板块。
据统计,2001年,全球干细胞应用市场约有3.3亿美元,到2004年已有10亿美元,2007年时,已逼近2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4%成长率增长。
已有预测称,未来20年内,干细胞医疗市场的全球规模将迅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
(二)国内行业发展概况
(1)干细胞国内行业分析
总体来讲,中国干细胞发展研究态势比较乐观,中国把干细胞研究列入了国家863和973计划,而且前几年美国限制干细胞研究给中国干细胞市场带来了机会,很多美国专家都找中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干细胞整体上已排名世界前十。
干细胞的发展,自然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多家专业化的干细胞公司相继成立。
最早的是由韩忠朝领衔的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由李凌松领衔的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在还包括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百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专门从事干细胞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同时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大大促进了我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
如2009年11月,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横滨Biomaster公司就其技术投资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这项投资带来的资金将帮助Biomaster推进发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毛发再生、脊髓修复和器官再生疗法。
而Biomaster也将受益于北科广阔的临床研究网络,进入中国不断增长的医疗市场。
另外NeoStem于2009年6月15日也公布了与上海企业达成有关加强生物医疗合作的独家协议,这项协议的目的是利用NeoStem的专有技术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等省创建一个干细胞采集和治疗中心网络,这也将有助于我国干细胞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干细胞治疗市场方面虽然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初步尝试使用干细胞治疗,并有部分病例起得非常良好的效果,但因为市场尚未成熟,也未得到国家的正式审批,同时缺少产业化的产品。
因此,大规模市场化,暂时还较困难。
同时由于前几年中国干细胞领域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使得国内灰色地带的“干细胞治疗”市场得到一定的发展机会,截至2009年2月,总计进行了5087例治疗。
不过随着我国2009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内干细胞治疗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产业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2、国内干细胞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干细胞研究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随着中国干细胞行业的市场在不断扩大,限制该产品市场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首先,虽然我国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申请了一批专利,但原始创新性成果较少;其次是虽然在技术上已跻身世界前列,在干细胞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中国干细胞产业化还缺乏制度保障,临床研究方法以及疗效评判标准尚存在不规范和不够严谨的问题;再次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相对仍比较薄弱,干细胞研究技术、方法还较滞后,产业化后劲不足。
而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我国干细胞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干细胞治疗市场,因此中国急需制定适合干细胞技术特点的标准、法规和管理办法,以引导中国干细胞产业健康发展。
(三)干细胞行业特点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科技生物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这一产业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造福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技术未成熟,商业化程度低
世界范围内,美国属于在该领域较为领先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政府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认为,该领域还存在重要的技术障碍,需要通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克服。
从销售额方面看,2006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3个生物药,Enbrel(安进公司,融合蛋白)、Humira(雅培公司,单克隆抗体药)和Remicade(强生公司,单克隆抗体药)的销售总和为85亿美元,其销售毛收入占当时医药市场的总体销售比例非常低。
就我国而言,也有一些科学家曾在某国际会议上得过优秀论文奖,但多数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距离商业化更为遥远。
如果将造血干细胞治疗、骨髓移植等纳入范围,那么中国干细胞治疗也不算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但是干细胞治疗的规范化比较晚,到2009年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基本没有产业化的产品,因此,大规模市场化暂时还比较遥远。
2、灰色地带,行业不规范
目前一些处在灰色地带的“干细胞治疗”在中国也不鲜见,例如一直为国内外媒体经常提及的深圳市某公司就进行了涉及脑瘫、脑梗死、II型糖尿病、脊髓损伤、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20多种疾病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
这类治疗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类治疗实施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审批,属于不规范的灰色地带。
3、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干细胞治疗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根据相关的资料,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干细胞治疗市场的年增长幅度超过100%。
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中(2009-2014),中国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元,不论是临床研究的准入标准,还是干细胞研究的研发外包,甚至关联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服务的机构,都将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在目前发展的初期,及早的介入干细胞研究产业链中,将能够在干细胞产业爆发的下一轮占得先机。
2006年4月,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所属的间充质干细胞库已在天津落成。
这个中国唯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库将致力于干细胞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提供干细胞储存等服务。
三、国内外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概况
(一)国外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
NIH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5月,全球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共有3036项。
从干细胞领域开展临床试验的研究阶段来看,I期临床研究911项,II期临床研究1586项,III期临床研究407项,IV期临床研究71项。
可见,大部分临床试验都集中在临床I期和II期阶段,即研究干细胞相关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和药物的疗效,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从开展临床研究的国家(地区)来看,美国和欧洲是干细胞相关临床试验开展较多的地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开展的临床研究也比较多,而亚洲地区开展的临床研究则相对较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亚洲国家干细胞产品研发进度的相对落后。
从开展临床试验的疾病种类来看,以免疫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和血液疾病居多。
其中开展免疫系统疾病干细胞相关疗法的研究有1344项,淋巴系统疾病1126项,血液疾病1002项,白血病1113项
(二)国内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
根据美国NIH统计,截至2010年5月26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开展干细胞相关临床研究35项,中国香港3项,中国台湾地区共开展22项临床研究。
与国际上在干细胞领域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数量明显偏少,中国干细胞科研成果向临床的转化进度还有待提高
在中国(除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的临床研究中,I期临床研究共14项,II期临床研究共23项,III期临床研究5项,而IV临床研究仅有1项。
从研发阶段的分布上来看,与中国与国际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进程基本一致,都处于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特征的研究中。
此外,从这些临床研究所使用的干细胞类型和治疗疾病类型上,使用的干细胞主要集中在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类型则主要集中在血液疾病、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四、干细胞市场现状分析
(一)总量规模
2008年,我国干细胞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销售收入3.89亿元,利润总额6249万元。
2008年我国干细胞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万元
指标
内容
工业总产值
39523
资产总计
23470
负债总计
10611
销售收入
38954
利润总额
6249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二)增长速度
2005-2008年我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三)2005-2008年行业利润总额
2005-2008年干细胞行业利润总额
单位:
万元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四)销售毛利率
2005-2008年干细胞行业销售毛利率
单位:
%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五)销售利润率
2005-2008年干细胞行业销售利润率
单位:
%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六)总资产利润率
干细胞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单位:
%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七)净资产利润率
2005-2008年干细胞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单位:
%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八)产值利税率
2005-2008年干细胞行业产值利税率
单位:
%
数据来源:
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五、干细胞市场供需分析
(一)需求分析
二十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干细胞的潜在市场商机庞大,干细胞研究将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超出想象的市场前景,干细胞产业面临重大的投资机遇。
我国干细胞移植人数居亚洲之冠。
近年国人对脐带血的认识有所增加,加上产妇积极捐献脐带血,病患如今更容易找到适合的脐带血。
由于脐带血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单2009年,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就增加了一倍。
干细胞产业巨大,其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以及2025年估算的我国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潜在需求就达到约10000亿人民币。
中国乃至全球都将诞生干细胞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庞大市场。
据统计,未来三到五年中,不论是临床研究的准入标准,还是干细胞研究的研发外包,甚至关联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服务的机构,都将在这个产业链中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干细胞的发现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方法和手段,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目前,干细胞对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老年痴呆症、重症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治疗的动物实验已在全球完成,可以修复受损的细胞和组织,治疗糖尿病、中风和脊柱损伤等一系列疾病,最近在整形、伤口愈合及嫩肤等治疗领域授权了某项干细胞技术。
中国是人口大国,各种重大疾病在中国均有高发的记录。
比如,中国有300万人等待角膜移植,重症肝病患者达3150万人,糖尿病患者达5800万人。
干细胞研究成果将直接造福于这些几乎被认定的“绝症”患者,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必将引起医院系统乃至整个医药行业的革命。
在这巨大的市场内,迅速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同时还面临着庞大的独生子女人群——独生子女能获得胞间干细胞的可能性很低,而非相关供体间白细胞(HLA)配型相合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从国外进口一份用于移植的骨髓或脐带血干细胞制品价格非常昂贵。
据此,专家指出,中国将成为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需求最迫切且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二)供给分析
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起步虽然稍晚,但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逐步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强度,使我国干细胞迅速发展。
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几个干细胞组织工程研发基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干细胞组织工程实验室,研究范围涉及临床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高分子生物材料以及相关领域。
目前已研制出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软骨、肌腱、皮肤等系列组织工程产品,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临床应用阶段。
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利用干细胞定向培育出血液、角膜、神经、胰岛、肝脏、心肌等细胞产品,为下一步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的替代治疗奠定了基础。
干细胞技术造福人类,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4个问题:
干细胞的来源和数目,干细胞转化成病人所需的功能细胞,克服免疫排斥,诱导干细胞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解剖结构的脏器。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干细胞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建系来获得,但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大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最近有多家实验室在体外成功地扩增了各种组织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角膜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
干细胞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基础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
二是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治疗数十种难治的疾病,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细胞治疗产品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不过距离上市销售还有一段时间。
例如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支持,同时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目前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了新药临床试验。
例如在干细胞再生技术的临床运用上,南京瑞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皮肤和脂肪再生作为切入点,经过动物试验,已经成功培养出皮肤细胞和脂肪细胞。
目前,将把皮肤和脂肪产品用在皮肤缺损修复及整形美容上。
目前,脐带血成为目前关注较高的干细胞来源。
卫生部2001年批准设立七家脐血库,分别设在北京、天津、济南、上海、杭州、成都、广州。
2002年又批准增设三家库,设在沈阳、兰州、重庆。
协和干细胞公司现在的业务主要是干细胞资源保存,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基因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干细胞临床移植等,旨在加速干细胞相关技术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其中,作为产业化基地最重要的部分,脐血保存是其目前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
协和干细胞公司的脐带血干细胞库总储存量达30万份,目前自体存储约8万份,公共储存5000多份。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已累计完成产值5.1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
脐带血储存只是干细胞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是在干细胞储存库的基础上加以延长,项目主要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
协和干细胞公司研发的“脐带血干细胞制品及扩增产品”已获天津市重点新产品证书。
干细胞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干细胞科技应用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短期内很难得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
六、涉及干细胞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上市公司基介绍
国内目前涉及干细胞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
(一)ST中源(600645.sh)
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前身为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原以纺织业为主业,后逐步涉及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力求实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公司股权结构的变革,公司逐渐将生命科学技术作为公司主导产业,控股了天津作为国家干细胞产业基地的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使公司成为我国唯一的干细胞产业化基地。
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亚洲脐血库组织的首批成员,堪称国内生物基因研究开发领域的龙头企业。
(二)复星医药(600196.sh)
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
复星医药上市13年以来,净利润增长了13.5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26%。
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股票市值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
公司投资建立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干细胞库和生物治疗技术。
(三)金卫医疗(00801HK)
公司旗下子公司从事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业务,其中金卫医疗拥有北京和广州两个地方脐带血存储业务牌照;公司持有18.9%股权的Cordlife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干细胞库运营商,主要在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运营干细胞库;公司持有70%股权的培到医院是著名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设立的私立非营利性医院;金卫医疗旗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部门——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成功分拆至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有其44%股权。
(四)九发股份(600180.sh)
控股子公司格兰百克生物制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治疗肿瘤、癌症的特效药,并可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等医疗领域。
七、干细胞行业产业链及投资价值分析
(一)干细胞产业链分析
干细胞产业链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
干细胞产业链构成图:
1、上游:
干细胞的采集与保存(干细胞存在业务),主要来源于胚胎脐带血,脐带血保存库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
公共库接受公众脐带血捐赠,免费保存,支持自用;自体库收费保存,仅为自用。
2、中游:
干细胞的增殖与干细胞制剂的开发,主要是关于干细胞增殖以及干细胞的基因药物的研发与销售。
3、下游:
干细胞的治疗业务,主要是关于干细胞的移植及应用
根据以上产业链划分干细胞治疗治疗领域已具备广阔的市场规模,形成了脐带血库、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三大市场板块。
脐血保存是目前国内干细胞行业中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目前上市公司中,ST协和和金卫医疗都有子公司从事脐带血干细胞储存业务,其中金卫医疗拥有北京和广州两地方脐带储存业务牌照,而ST协和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则拥有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而干细胞中、下游(即基因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由于干细胞科技应用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短期内很难得到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特别是干细胞移植目前大部分仍然处于实验阶段,而国内临床应用的多为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则成为干细胞来源,上市公司与此业务"关系"最密切的可谓凤毛麟角,主要均为脐带血储存业务,而并非直接研究。
脐带血储存只是干细胞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是在干细胞储存库的基础上加以延长,项目主要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
(二)干细胞投资价值分析
1、宏观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重视干细胞技术研究,列入国家863和973计划,众多研究院和医疗机构参与到科研和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项目列为“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干细胞科研工作在国内再掀热潮。
我国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已宣布支持治疗性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研究,并且正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
相对于发达国家因诸多因素不得不放慢这方面研究的步伐,如果我国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能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可迅速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发展。
2、行业前景广阔,干细胞治疗技术代表未来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疾病治疗,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将在药物筛选、生物学体外模型构建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多作用。
目前干细胞产业仍处在萌芽阶段,但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锐领域,干细胞技术受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其应用及市场前景广阔,蕴藏着巨大商机。
3、从干细胞产业链上来看,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形成了脐带血库、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三大市场板块,目前在国内脐带血的存储业务属于干细胞行业中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而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从整体来看,现在仍受限于安全性及其治疗效果,还没有普遍应用。
若要利用干细胞进行研究与产品开发,仍需要熟悉细胞培养,了解细胞分化机制,这有赖广泛的科学研究来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因此,虽然目前干细胞技术干细胞研究技术渐趋成熟,但若要实现大规模的临床应用,还需要一些关键性突破,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及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新药筛选和细胞治疗这两大市场板块上。
附件一:
2011年最新国外干细胞研发企业及其相关产品
1.OsirisTherapeutics公司
OsirisTherapeutics公司于199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成立,其技术基础是凯斯西储大学ArnoldCapla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的干细胞技术。
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干细胞 行业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