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
- 文档编号:26857145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64.79KB
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
《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1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
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
[高考关键词] 1.标准与物质类别、氧化物、胶体。
2.变化与转化关系、绿色化学、低碳。
3.表示方法——化学用语。
核心考点回扣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煤的干馏 ②蒸馏 ③橡胶的老化 ④煤的气化
⑤焰色反应 ⑥钝化 ⑦电镀 ⑧胶体聚沉 ⑨氧气转化为臭氧 ⑩137I转变为131I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 )
(2)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及数目都不发生变化( )
(4)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 )
(5)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因而有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6)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7)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 )
(8)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
(9)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12H2O( )
(10)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3.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明矾 ②消石灰 ③小苏打
④SiO2 ⑤水玻璃 ⑥聚乙烯塑料 ⑦CaO ⑧MnO2
⑨漂白粉 ⑩HClO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合物既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3)Al2O3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
(4)K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碱式盐;NaHSO4的水溶液呈酸性,是酸式盐( )
(5)Na2O2、SO2、CH3COOH等为共价化合物;H2SO4、NaOH、Na2CO3等为离子化合物( )
5.①溶液、②胶体、③悬浊液、④乳浊液是四种常见的分散系。
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快分离,其中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分散系分层的是____________;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出现一条明亮“光路”的是________;能通过半透膜的是________。
高考题型1 物质的组成、类别判断
1.(2015·全国卷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高考选项组合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015·安徽理综,9D)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
C.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
D.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
易错警示
1.物质组成和分类易混概念辨析
(1)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表面字眼或名称。
①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盐酸、漂白粉、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②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③分子式(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
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首先要看是不是化合物,其次看是否自身电离。
如:
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
(3)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O2是不成盐氧化物;
③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④部分酸性氧化物也可以和酸反应,如SiO2+4HF===SiF4↑+2H2O、SO2+2HNO3(浓)===H2SO4+2NO2。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中的几个注意点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粒带电,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胶体和溶液一样呈电中性。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Fe(OH)3的数目。
(6)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1~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考向1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1.(2015·杭州模拟)有资料表明:
火星表面富含硫酸盐和硅酸盐。
火星上的水可能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上的水中肯定不含SiO
B.水是共价化合物
C.Al2O3·2SiO2·2H2O属于氧化物
D.硅酸钠、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正确的是( )
A.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3是电解质
B.明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
C.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
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B.弱电解质:
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
液氨、二氧化硫、苯
D.同系物:
CH2O2、C2H4O2、C3H6O2
考向2 明确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
4.(2015·余姚模拟)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复合材料
B
纯碱
碱
化合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反应
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
考向3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6.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图①:
日光下的树林
B.图②: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图③:
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
D.图④:
钠的焰色反应实验
7.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B.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热煮沸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提纯胶体用的渗析原理与从悬浊液过滤获取沉淀的原理相似
8.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
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
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
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但并不能说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D.银器能抑菌、杀菌,纳米银粒子填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
高考题型2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
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3.(高考选项组合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2015·浙江理综,7C)
B.232Th转化233U是化学变化(2013·上海,3C)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2013·福建理综,6D)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2013·山东理综,7B)
1.物质性质与变化关系图
2.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物质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一般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盐。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一般为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注意:
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某种物质的特性。
如强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对应的碱,而弱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与水则不反应。
得分技巧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熟记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常见的物理变化:
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
①风化、老化、裂化、钝化、皂化、炭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变性;③干馏;④分解、水解、裂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⑤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考向1 把握分类标准 判断物质变化
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考向2 用分类思想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
4.(2015·湖州二模)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5.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SiO2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①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
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2O B.NH
C.OH- D.HCO
E.CH3COO- 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
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
OH]- ―→ H
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H3BO3+H2O===H++[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填“H3BO3”或“H2O”);
CuCl2+4NH3===[Cu(NH3)4]2++2Cl-
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_(填“CuCl2”或“NH3”)。
高考题型3 化学学科特点及研究的基本方法
1.高考选项正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2015·浙江理综,7A)
②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2015·浙江理综,7B)
③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2013·浙江理综,7C)
④
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
,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2013·浙江理综,7D)
⑤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2013·浙江理综,7B)
2.(2014·浙江理综,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
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1.化学学科特点
从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常考的题型可归纳为
(1)糖类、油脂、蛋白质以及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等,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常用茚三酮试剂检验氨基酸,双缩尿试剂检验蛋白质。
(2)天然纤维素和合成纤维素、人造丝和蚕丝等之间的区别。
(3)新科技的发展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新认识,如准晶体的发现——石墨烯。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一般基本方法,如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
元素分析仪——测定C、H、O、N、S、Cl、Br等
红外光谱仪——确定某些有机原子团
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的某些金属元素
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1H核磁共振仪——确定氢原子化学环境
质谱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结构特征
李比希法——测定有机物中C、H组成
钠熔法——定性确定N、S、Cl、Br等元素
铜丝燃烧法——定性确定有机物中的卤素
(2)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观察法、变量控制法、定性和定量法等。
(3)化学反应原理的机理研究方法:
自由基机理和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盐类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的研究等,如CH3COOCH2CH3在酸
性条件下与H
O反应,可以从水解的产物推断酯类水解时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3.绿色化学的特点
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它包括:
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⑤发展“绿色工艺”;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考向1 化学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与乙酸乙酯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2.(2015·宁波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4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代。
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B.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电化学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MT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B.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板等
C.今年,来自德国、加拿大和我国复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制备出了含+9铱元素的离子(IrO
)。
在这种离子中,n=8
D.2013年11月22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考向2 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
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下列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B.大力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以缓解能源紧缺
C.研制新型杀虫剂,使它只对目标昆虫有毒杀作用而对其他昆虫无害
D.工业上用废铜制取胆矾CuSO4·5H2O:
2Cu+O2+2H2SO4(稀)+8H2O
2CuSO4·5H2O
5.(2015·嘉兴质检)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PM2.5(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
B.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C.将造纸废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节约生产成本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考向3 物质的表示方法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CO2的电子式:
B.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
H—Cl—O
C.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D.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6C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名称表达错误的是( )
A.COCl2分子的结构式:
B.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C.碳正离子
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比值为3∶2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
失误防范
几种常考易错电子式
1.混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如:
Na2O2写成
,H2O2写成
。
2.漏写孤对电子,如:
NH3写成
,NH4Cl写成
。
3.不符合成键原则,如:
HClO写成
,CO2写成
。
答案精析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专题1 化学基本概念
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
核心考点回扣
1.①③④⑥⑦⑨
2.
(1)×
(2)√ (3)× (4)√ (5)× (6)√ (7)√ (8)× (9)× (10)×
3.
(1)①②③④⑦⑧⑩ ⑦⑧ ⑦ ③ ①②③⑦⑧⑩
(2)⑤⑥⑨ ⑤
4.
(1)√
(2)× (3)× (4)× (5)×
5.③ ④ ② ①
高考题型1
真题调研
1.C [A项,硅胶疏松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B项,P2O5具有吸水性,吸水生成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磷酸或偏磷酸,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C项,六水氯化钙没有吸水性,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错误;D项,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加工后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
2.A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
3.C [A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B项,Fe(OH)3胶体为红褐色;D项,浓氨水与FeCl3饱和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
]
对点模拟
1.B [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但也有一些硅酸盐能溶于水,如Na2SiO3,所以火星表面上的水中可能存在SiO
,A错误;Al2O3·2SiO2·2H2O属于硅酸盐,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尽管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水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水是氢、氧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
]
2.B [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了NH3+H2ONH3·H2O,NH3·H2ONH
+OH-,NH3·H2O是弱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人造丝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
3.C [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C2H4O2、C3H6O2除可代表羧酸外,还可以代表酯类。
]
4.C [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是放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属于吸热反应。
]
5.C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A中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包含关系;溶液与胶体同属于分散系,是并列关系;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
6.D [图①:
空气是一种胶体,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地面上,此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②:
长江水从上游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主要以胶体的形式存在,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图④:
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释放能量的结果,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
7.D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净水剂,它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消毒,A项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红褐色透明液体时停止加热,B项错;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项错。
]
8.B [纳米材料粒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1 化学学科特点及物质的组成分类 化学 学科 特点 物质 组成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