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docx
- 文档编号:2685479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99.96KB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docx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张中华同学在编排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时,为商鞅设计了下列言论,你认为哪一项不恰当()
A、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B、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C、保留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这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松茂古道的起点,是高原与平原文化经济的交汇地,也是天府之国两千年沧桑巨变的见证。
“这里”指()
A、赤壁
B、西域
C、咸阳
D、都江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各国的变改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1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以下各项不可能发生的是()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右图是商鞅变法的一项内容,它起到的作用是()
A、富国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兵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的生存。
战国时期在成都平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
此外,此时还出现了()
A、战车
B、水兵
C、铁兵器
D、弓箭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______逐步确立起来。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鞅方升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他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
哪一项对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起了关键作用?
哪一项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改错题】
辨析改错题1、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发掘结果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高粱的国家。
2、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战国时期,商鞅在齐桓公支持下变法,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4、春秋晚期韩非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
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
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当今的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制度创新】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为了国家的稳定统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经济创新】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文化教育创新】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诸侯国进行了一系列变法,下边图片代表了什么变法?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筹建新中国成立时,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打算设立了什么制度?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观察下图,指出以下两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期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二十三 精选 历史 年级 上册 变法 都江堰 修建 中华书局 复习 巩固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