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2685321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77.99KB
学年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碳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这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第4题,“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GDP。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6.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答案】 5.D 6.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有关问题。
第5题,由图中的循环过程可以判断作物的秸秆经过过程②之后进行畜禽养殖,所以②只能是饲料加工,沼渣是作为肥料供给作物种植的,所以④为肥料,D选项符合题意。
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园区的主要农产品以加工、销售为主,所以其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
读“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7~8题。
7.字母M表示的环节是( )
A.产品包装运输B.产品使用回收
C.环境D.原材料加工
8.在清洁生产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
A.从原材料开采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C.从产品废弃物处置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从M环节前后来看,其起到联系产品生产制造与批发零售这两个环节的作用,因而M应表示的是产品包装运输。
第8题,清洁生产过程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强调全过程;而不是传统的只把焦点放在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上。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10.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以及多暴雨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10题,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人,北部合理承载力为10人/平方千米,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平方千米、47人/平方千米,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
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是(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12.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
A.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
B.大规模营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
C.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
D.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经济模式有利于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第12题,农家乐旅游为生态旅游,不宜大规模营造人工景点。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创新与进步D.资源质量的提高
【答案】 C
【解析】 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导致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
14.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资源质量的高低B.资源数量的多少
C.资源类型的齐全D.资源区位的优越性
【答案】 D
【解析】 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区位的优越性。
15.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
A.狩猎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B.生态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C.生态文明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
【答案】 B
【解析】 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为工业文明时代。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6~17题。
16.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展沼气②开采小煤窑
③利用太阳能④种植薪柴林
A.①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6.A 17.C
【解析】 第16题,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
第17题,煤炭、薪柴、秸秆燃烧均能产生SO2,而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农田为牲畜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肥料,森林保持水土,河池润泽草木……据此回答18~19题。
18.上述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是( )
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
C.立体农业D.传统的自给农业
19.解决该农场居民生活燃料的最理想措施是( )
A.从场外购进煤炭或石油
B.砍伐森林或利用秸秆做燃料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和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答案】 18.B 19.D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典型的生态农业。
制取沼气是解决农村中燃料不足的理想措施。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2题。
20.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2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22.实施清洁生产,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20.A 21.B 22.D
【解析】 第20题,酒精厂的厂址应临近原料产地。
第21题,该厂的废弃物主要是CO2,可产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
第22题,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
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不相符的是( )
A.废品回收利用B.完善质检体系
C.使用无汞电池D.产品多层包装
24.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25.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23.D 24.B 25.B
【解析】 第23题,产品多层包装浪费材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第24题,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做到清洁生产。
第25题,绿色食品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
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有约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可供垃圾堆放的场所。
材料二 中新网2月25日电:
中新网房产频道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工作要点》通知,要求推动各地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2014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74%。
(1)目前,城市对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虽简便省钱,但是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目前,许多城市周边地区垃圾堆积现象十分严重,垃圾现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垃圾回收和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研究课题,为此许多国家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其好处是________。
①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②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活空间
③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④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⑤便于宿舍楼区的合理布局
(3)有人说:
“城市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上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试分析采用该图表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
(2)①②③
(3)废弃物的资源化,如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和肥料
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27.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长春郊区
(2)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种与此生态农业模式类似的著名案例________。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答案】
(1)C
(2)生产过程3 (3)B (4)北京市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5)建立良性生态系(或形态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回答)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由图
(一)可知我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
(2)图
(一)各地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无机氮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
(二)分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地区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三)中能正确反映海平面上升现象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氮
(2)杭州湾 农业化肥的使用、工业污水 (3)引起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继而使得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和被分解,水中的大量氧气被消耗,导致鱼类窒息死亡,甚至会导致赤潮发生 (4)矿物燃料燃烧 植被破坏 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海平面上升 (5)渤海海面上升幅度较小;黄海、东海、南海上升幅度较大 (6)EF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
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
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答案】
(1)这三家企业均属破坏环境的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学年 高中地理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综合测试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