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
- 文档编号:26846161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82
- 大小:545.97KB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施工总体安排
1.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突出重点,多点施工,稳中求快,确保工期”。
本着精诚合作的精神服从甲方及监理的指导,精心组织施工,制定详细的措施,来保证工程总目标的实现。
在施工高峰期间,对人、材、机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成立技术协调部门,直接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调节冲突、平衡资源分配。
另本工程有的其他专业施工班组穿插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本着精诚合作的宗旨来协调、管理。
本项目质量要求高都是本工程施工过程的重点控制对象,制定严密的质量和工期控制措施。
在管理方面根据工期紧的实际情况,主要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分布较散的特点,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好施工流水段划分和立体交叉与流水施工作业,强调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同时为精装修施工及时穿插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组织好均衡施工,避免因工作面不连续造成窝工的情况出现。
我司拟在本工程施工过程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投入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选择手艺精良的生产班组,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优化施工进度计划,采用检验合格的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平面、空间和时间,在每个区段施工中,进行分段流水,多工种立体交叉的施工方法。
施工安排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并按照招标文件对工期、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及施工设备。
工序安排上,遵循流水作业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进场后尽快探明既有管线的分布状况,对影响施工需要改迁的管线,应尽快与管理所属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联系,进行管线迁移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1.2施工准备工作
1.2.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内容和实际情况,公司、工程部以及项目部共同制定施工的准备计划。
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中主要包括的工作项目有:
实施性工程总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阶段)、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位、施工部分急需材料进场、施工劳动力进场与教育、单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砂浆及混凝土现场配合比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交底、施工质量安全交底等。
以上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又可具体分为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几个各部分。
1.2.2生产准备
1、临时驻地
在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建项目部,组织先遣人员,调配部分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同时经理部要密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关系,作好施工准备;并积极地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征得支持和协助组织。
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整个合同段进一步现场调查,结合工程任务划分,安排队伍驻地,认真调查水电及料源情况、协助和进行进场道路的设计、施工等。
2、临时通讯
工程中标后,我单位将与当地政府和电信部门取得联系,并取得批准,在项目部设程控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经理部与现场工地的通讯,设内部分机电话的方式加以解决,并配备12台对讲机。
3、临时水电
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织专人负责落实水源、电源,并接到现场,保证不耽误施工。
4、临时道路
在需要修建临时道路的地方,在用地范围内沿施工现场修建便道,并与就近的道路相接。
1.2.3技术准备
对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必须细致、认真的进行,否则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施工技术准备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划分。
1、在调查阶段,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料,以及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将其影响降低至最小。
2、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
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
3、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5、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长。
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6、全面复测
根据现场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提供的工程定线资料和现场测量标志资料,认真搞好交接桩工作,组织测量人员对合同段复测,资料整理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同时放出用地界限,并对主要构造物具体位置进行放桩,设置控制桩点及临时水准点。
7、建立工地试验室
根据工程需要,建立规模齐全,设备配套的工地试验室并配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试验人员主持工作。
1.2.4物资、资金准备
施工工程中所需的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品种多、数量大,保证按计划供应,对整个施工过程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
1、材料准备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并对水泥、钢材、木材等各项建筑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进场。
(2)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2、构配件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提前做好加工、翻样、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表,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
4、运输准备
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
5、资金准备
工程项目部负责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全面管理协调,并结合进度的要求制定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保证对项目的资金建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2、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2.1基础及地下施工方法
2、施工方案
(1)施工程序如下:
1)人工修整土壁:
待挖掘机按开挖灰线开挖出工作面后,人工修整土壁,修至平整及满足设计防坡要求。
2)锚杆施工:
用专用锚杆机将锚杆顶入地层中(与人工修整土壁可同时交叉进行)。
3)挂网:
在每一段锚杆施工完成后,将编制好的钢筋网片挂在已修整好的壁面上。
4)焊接主筋:
在钢筋网片的外面铺设主筋,并与锚杆焊接起来。
5)喷射混凝土: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向壁面喷射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5~10cm。
6)灌浆:
对锚杆进行压力注浆,使锚杆周围形成锚固体,增加抗拔力。
(2)基坑壁表面采用喷射砼和钢筋网支护,土体内部采用锚杆压力灌浆,通过压力灌浆使支护结构与土体形成整体,共同承担土压力。
锚杆参数应根据开挖过程中地质实际情况和基坑位移情况进行调整。
(3)喷锚支护施工与土方开挖交叉同步进行。
土方机械开挖控深作业面高度1.5~2.0m,待上一作业面喷锚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作业面的开挖,严禁超前挖,开挖的作业面必须及时支护封闭,如因各种原因挖开的作业面不能及时支护,则机械挖土方必须及时组织回填封闭作业面,以免作业面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险情。
遇土层较差时(如粉土或砂土层),开挖控深不大于1.0m,并可按如下工序进行施工:
修面、素喷砼→挂钢筋网→喷射砼→打锚杆、焊接主筋→补喷砼、锚杆压力灌浆→继续土方开挖→……。
(4)排水系统为地表排水系统、支护内部排水系统。
为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对护壁土体的侵蚀,在基坑四周竖向护壁中设置排水孔,排水孔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为3.0m×3.0m。
喷锚支护过程中及时设置排水管。
可在支护面层背部设置长度为40—60cm的水平塑料排水管,随着施工开挖过程,按一定间距从上到下插入边壁土体,以便支护完成后能将砼面层后的可能积水排出。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处应立即增设排水孔。
喷锚支护过程中对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地表进行修整,在基坑护壁上口0.5m范围内用豆石砼封闭地面,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支护体内。
2.1.5柱下条形基础施工方法
本工程柱下条形基础时为确保良好的防水性能,浇筑时底板浇筑到底板时上翻以上500mm处并设止水带。
(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为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和满足施工进度的需求,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应控制水泥水化热影响,防止砼产生裂缝。
因此,要求搅拌站给予配合。
砼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水泥:
因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砼内的温度变化,根据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约1℃,因此必须控制好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应优先选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其它水化热低的水泥拌制水泥用量控制在400kg/m3以下,水灰比应小于0.6。
坍落度要求120~140mm。
2)粗骨料碎石:
尽量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禁采用石屑作骨料。
选用碎石粒径10~30mm为主的混凝土,含泥量少于1%。
3)细骨料砂:
细度模量2.6~3.0,含泥量少于3%。
4)适当延长混凝土终凝时间,混凝土终凝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5)为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减低水化热及延长凝结时间,适于泵送砼要求掺缓凝外加剂和高效减水剂。
为减少水泥量,可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6)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应事先会同搅拌站进行试配,在相关性能参数满足要求时方可。
另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2)施工技术准备
1)为了严格控制好浇筑质量,确保柱下条形基础砼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和密实度,项目部决定在浇筑砼时,选派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砼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管理。
并采用二班制(每班12小时)轮流值班,坚守在砼浇筑作业面。
每工作班值班工长不少于2人,负责全面的协调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
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的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
2)据砼绝热温升公式Tmax=WQ/Cr可知,决定温升的是水泥用量和水化热,选择合理的砼配合比,砼配合比由实验室试验配制,在保证柱下条形基础砼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泥用量,每立方米砼水泥最大用量不超过350kg,从而降低砼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以降低砼的温度升温值,以及合理的缓凝剂掺入量;在满足砼的性质情况下,适当延长砼的凝结时间,以减缓水泥的水化速度和降低砼的最高温升值;又能保持有良好的和易性;要求砼内粗骨料级配为5~20mm,塌落度应控制在180~200mm,砼的缓凝时间必须控制在8~10h之间,以保证砼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砼浇筑质量。
3)抓好两极技术交底工作,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向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和材料员以及试件工进行专项交底,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相关班组的操作工人进行交底。
4)砼浇筑前钢筋、模板必须通过项目质检员和监理的检查、验收合格,并已经填报完全各种相关档案资料。
5)浇筑砼期间的天气预报信息应提前向有关单位了解清楚。
(3)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
在砼浇筑前,须对搅拌站内各种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维护检查,排除故障隐患,为砼浇筑做好准备,同时,对原有已经安装好的水平、竖向泵送管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包括所有管卡、泵管、连接支撑架等,对于陈旧的管卡、泵管应及时更换。
不定时对搅拌站内各种计量器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校核。
配置足量数额的振动设备和防雨布。
提醒搅拌站准备充足的砼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外加剂和外掺料,严格控制砂的细度模数和砂、石的含泥量,提前做好各种材料的抽检工作。
(4)砼浇筑顺序和浇灌方法
1)砼浇筑过程中,应坚持分层浇筑的原则,严格控制浇筑方向,采用踏步式分层浇筑,不可贪厚,严禁一次浇筑到位,确保砼的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狗洞等质量缺陷。
2)振捣泵送砼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500mm,振捣时间宜为15~30S。
直至砼无下沉和无气泡排出。
在每层振捣完成后,须间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以防基础因砼自身沉降而产生水平裂缝。
砼振捣时操作人员必须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
3)由于砼本身流动性较大,在浇砼时,梁内砼流得较远,因此,应尽量多设几个下料点,并经常移动出料口,使基础内砼高度均匀上升,同时,应派专人(配备手电筒)随时查看基础砼的厚度,长度及塑性变形的时间,掌握好上、下层砼的浇筑时间间隙,并及时在下层砼初凝前,覆盖上新一层砼,避免上、下层砼间出现冷缝,影响结构质量。
应严格控制砼的浇筑速度,不可一次浇筑太高,应分层均匀浇筑,第一层厚度以300mm为宜,这样,可让砼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尽量散发出去,降低了砼内部的温度,降低了砼内、外温差,减少了由于砼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4)在基础砼浇筑前1-2d,应积极与电业部门、供水部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以上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以防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造成不法估量的损失。
5)、泌水、浮浆的处理
砼在浇灌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砼坡面下流到低洼地主,及时用勺将其向坑外排出。
当砼浇筑完毕后,在基坑壁四周适当位置开凿积水坑(积水坑为300×300,底部低于砼表面50mm),作为排除泌水和浮浆用。
砼表面处理:
在浇筑砼后3-5h,按标高用长尺木枋赶平,6-7h,用木槎板反复搓数遍,使其表面密实,然后,在初凝前再用铁板压光。
6)砼试件留置和编号
砼试块除按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适当增加砼的组数,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砼7d、14d试块实验值,砼试件的留取、成型、编号、养护各环节要认真控制,以提供试件代表值,正确反映砼结构的施工强度。
具体方法如下:
试件应注明:
部位、时间、砼标号及试件编号。
试件送检应在28d时(试压7d或14d早期强度则不需见证送检)进行,见证样的试件必须见证人送检(或者见证人签字出示委托单送样),及时返回试件资料,送技术内业整理归档,填报技术资料,并将试件报告单报送监管部。
由专业试件工根据每天浇筑砼的部位、等级、数量、时间,建立台帐。
台帐必须如实填写,并根据当天的等级、部位、数量、时间填写砼试件留盘组数,自编号及砼坍落度,以及砼委托单编号以备查证。
在浇筑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留盘取样,并及时填写编号、养护、堆放,随时接受业主、监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检查。
7)砼养护
本筏板基础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其养护天数不得少于14天,项目部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每日养护次数不得少于三次,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不得间断。
(5)基础施工期间抽降地下水
为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拟计划在基础四周设置6口轻点集水井进行降水,将水位降低至筏板基础底标高以下500mm处,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并回填后方可停止降水。
2.1.6回填土
为保证地基不受侵扰,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成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1、基坑回填的前提
基坑回填时,基础工程应已经过验收,且已达到合格质量等级标准。
在地面以上工程施工期内不致产生开挖土方的可能,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回填土的来源应落实,回填土质应采用无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土壤,并应符合最佳含水量要求,粘性土以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因回填土过干将夯打不密实,过湿则易变成橡皮土。
基坑内无明显积水,积水和有机质物体如模板、纸袋等残留物,应清除干净。
做好临基坑四周的排水工作,不使基坑外的地面水流入基坑。
2、施工方法
(1)回填土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端自上而下分层铺填。
回填土必须符合相关质量规范要求,并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每回填200mm高即进行夯实,夯实系数≥94%,边角处须补夯密实)。
回填前应去掉腐蚀性有机物等杂质,并严禁回填不符合要求的土壤和建筑垃圾)。
(2)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土料。
回填土较少部分采用人工回填,用手推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填土。
(3)在夯实或压实后,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检查检验,采用小轻便触控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或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
(4)回填土施工的注意事项
1)回填土应考虑天气对回填土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暂停回填土或采取防水覆盖措施。
2)要控制好回填土土料的质量,严禁使用淤泥和含水量过大甚至达到饱和及被雨水淋湿的土料进入基坑。
3)不允许用含有垃圾和树根的土块充作回填土。
4)当回填土的表面被雨水浸、淋时,回填前应将其表面铲去,方可填筑。
5)回填时发现有机质杂质应随时清除,大块土块应先敲碎,再填筑。
6)碾压回填土时,应注意保护基础结构不受破坏。
2.1.7测量方案
1、本工程定位轴线根据建筑红线引入。
施工测量控制工作将由一名测量专业的技术人员主持;在本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之前,除了检查好所有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工具外,还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的各部位尺寸关系;
(2)制定各细部的放样方案;
(3)准备好放样数据。
2、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1)从施工流水的划分、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时工程布置情况等方面,了解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以及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2)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与各方面的协调。
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地保留。
(3)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靠的测量放线方案。
(4)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5)验线工作:
各分项工程在测量放线后,应由测量技术员及专职质检员验线以保证精度、防止错误。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首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本控制网按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1m借线布点。
3、高程的传递方式
(2)高程向上传递方式
1)钢尺竖向传递法
±0.000以上高程(标高)传递,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等向上竖直引测。
一般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交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引测步骤如下:
a先用水准仪根据固定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大多测+1.000m标高线)。
b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1.000m高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做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c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①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视线标点。
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②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③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④为防止标高(高程)偏差积累数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不得超限。
均应以原起始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通过上述办法,使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且不应大于±10mm。
2)双向经纬仪法
①先选择施工主体的一个铅直侧棱作为标高控制边(0m线)再根据施工场地与设一条观察方向线(O、A、B三点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但须在同一铅垂面内),在观察方向线上选择两点(A、B点),设定固定观测墩,预埋一个Φ14钢筋,顶面加工一个十字花,十字花代表观测点,即图中A点或B点的铅垂线位置,将O、A、B严格控制在同一铅垂面内,两观测墩到侧棱的水平距离应在施工主体高度1.2~1.5之间。
②量距
用经检验过的钢尺准确测量OA、AB的水平距离ML,结果的值加入尺长的长,温度及倾斜长,往返两次,误差应小于1/2000。
③测设观测点A、B相对于楼层±0.000的标高。
④竖直测量
分别在A、B点上架设经纬仪,量取仪器高A、B点,经纬仪分别瞄准M点测量竖直角BA。
4、建筑轴线、标高控制
(1)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1)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将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为基础,根据施工图纸以主要轴线为控制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
2)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实施测量控制,将主控轴线延伸至周边区域范围以外,设置准永久性控制点。
基准点设置要求稳定、可靠、通视,并在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后,互相之间进行校核,要求其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0000,测角中误差不大于7"n。
之后加强对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2)基础、基坑轴线控制
1)在垫层施工完毕后,将主控轴线用经纬仪投测到垫层上,并在垫层表面对投测下来的主控轴线进行校核,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根据施工图各轴线与主轴线的关系,逐一在垫层上放出各轴线,之后放出各基础边线与柱边线,进行各轴线间复核准确后,画上红漆标志,作为绑扎钢筋、立模的依据。
3)基础完成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梁上,放出各柱与各轴线,做为支模依据。
(3)主体结构轴线控制
1)基础施工完毕后,先检查各主控轴线控制点无碰动和位移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梁)面上,经闭合校核无误,然后按施工图纸逐一放出各轴线,再放出柱子边线与墙体边线,并对基础轴线位移与各轴线尺寸进行校核。
2)在每层墙浇筑拆模后,将轴线垂直投影到柱身,通过挂钢丝铅坠方法传递到上层梁板。
每层模板完成后,对梁墙轴线进行复核。
3)楼层浇筑后,采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法,每楼层均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采用延长轴线法或侧向借线法直接向施工层投测主控轴线,或采用挂重线坠法以首层轴线为准直接上引,以减少逐层上投造成的误差累计。
对主控轴线进行闭合校核后放出各细部轴线。
(4)轴线精度控制及保证措施
1)测量前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验,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搅拌机、卷扬机等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经纬仪的三脚架必须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手抚摸三脚架和基座。
3)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应尽量照准目标底标。
为使目标清晰,对光要仔细,并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4)测量时,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
5)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6)为减少和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和游标盘偏心差对测角的影响,采用变换度盘位置重复观测,取两个游标读数平均值。
(5)标高控制
1)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a在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同时,根据水准基点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建立标高控制网,在建筑物附近设置4个水准点。
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屋建筑 工程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