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6843701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79KB
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docx
《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
01一般动设备施工方案
1施工基本程序
2施工准备
3开箱检验
4基础验收及处理
5设备就位、找平、找正
6基础二次灌浆
7设备拆检、组装
8附属设备安装及配管要求
9单机试车
9.1单机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9.2泵单机试车
9.3风机单机试车
9.4其他机械设备单机试车
1施工基本程序
一般动设备施工基本程序见图1-1。
2施工准备
⑴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规范及有关资料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安装材料预算。
⑵施工人员准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组织、调配施工人员。
在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使其了解装置的工艺特点、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条件,熟悉施工技术方案和设备的结构,掌握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特殊工序的操作要点。
⑶施工机具、材料准备,包括安装工具(吊装工具、拆装工具、检测工具)、垫铁及安装消耗材料准备齐全。
⑷施工场地的准备:
——施工现场具备安装条件,道路畅通,设备拆检场地能蔽雨雪、挡风沙,且照明充
分、通风良好;
——施工用水、电、气和照明具备使用条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3开箱检验
⑴设备开箱检验应由工程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
⑵开箱检验应在合适的地点(如厂房或库房)进行,若在露天场地开箱时,必须有妥善的防雨、雪等措施。
⑶开箱使用专用工具,并仔细、认真,确保设备及零部件不受损伤。
⑷设备开箱检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查包装箱号、箱数及外观包装完好情况;
——按装箱单检查随机资料、产品合格证、零部件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零部件有无明显缺陷;
——对设备的主体进行外观检查,其外漏部分不得有裂纹、锈蚀、碰伤等缺陷;
——对主机及零部件的防水、防潮层包装(若有),检验完成后要进行恢复,安装时再拆除;
——机械的转动和滑动部件在防锈涂料未清洗前,不得进行转动和滑动;
——对设备检查和验收后,应作好检验记录。
⑸验收后的设备及零部件应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或损坏。
对设备的出入口法兰均应合理封闭,以防异物进入。
⑹凡随机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妥善保管。
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内部质量问题,应及时与工程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研究处理。
4基础验收与处理
⑴基础的交接验收应有工序交接资料,基础上应有明显的标高基准线、纵/横中心线及沉降观测点等标记。
⑵基础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⑶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⑷对基础的各部尺寸进行复查应符合表4-1。
基础尺寸允许偏差表4-1
序号
检查内容
允许偏差(mm)
1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中心线)
±20
2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3
基础上平面外型尺寸
±20
凸台上平面外型尺寸
-20
凹穴尺寸
+20
4
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包括地坪上须安装设备的部分)
每米
5
全长
10
5
竖向偏差
每米
5
全长
20
6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端)
+20
-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分别测量)
±2
7
预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20
深度
-0
孔壁的铅垂度(全深)
10
⑸基础处理
——设备安装前需灌浆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麻点深度不少于10mm,密度为3~5点/dm2,与锚板接触的表面应平整洁净。
——垫铁放置处周边50mm范围内基础表面需铲凿平整,保证垫铁与基础接触良好,铲平部位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
——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或水浆应清除干净;
——设备安装前被油污的混凝土层应铲除。
5设备就位、找平、找正
⑴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对基础尺寸进行最后复查,同时将实物与安装图纸和基础尺寸进行对照,如有偏差较大影响安装时,及时联系工程管理单位(业主或监理)研究处理;
——检查设备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及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垫铁的规格、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设备的技术资料及出厂组装、试验记录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
——检查设备底座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光洁、无油垢、无油漆等。
⑵垫铁设置
——垫铁放置时应检查基础表面平整度,每个地脚螺栓旁至少放置一组垫铁,垫铁组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组垫铁间距不大于500mm,有加强筋的设备底座垫铁应垫在加强筋下面。
——尽量减少每组垫铁的块数,一般不超过4块,并且不宜用薄平垫铁,最厚的放置于垫铁组下面,最薄的放在垫铁组中间。
垫铁组高度一般为30~60mm。
——斜垫铁必须成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偏斜角度不超过3°,斜垫铁下应有平垫铁。
——设备调整完后,平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底板外缘10~20mm,斜垫铁至少比平垫铁长出1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
⑶选择吊点时,注意不得使设备接管或附属结构因绳索的压力或拉力受到损伤,就位后必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⑷设备就位应慢吊轻放,并注意保护地脚螺栓的螺纹部分不受损伤。
⑸设备调整时,用垫铁或螺纹千斤顶将设备底座垫起,进行初步找正、找平。
其底座纵横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
设备底座安装平面位置及标高的允许偏差表5-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标高
1
与其他设备无直接联系时
±5
±5
2
与其他设备有直接联系时
±2
±1
⑹设备初找后及时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工作,进行螺栓孔灌浆时,注意检查不得使螺栓歪斜以影响设备安装精度。
地脚螺栓灌浆混凝土达到75%设计强度后撤去临时垫铁,改用正式垫铁。
⑺设备的找平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解体安装的设备,以设备加工面为基准,设备的纵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
——整体安装的设备,应以进口法兰面或其它具有代表性的水平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
纵向为0.05mm/m,横向为0.10mm/m。
⑻设备的精找正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联轴器装配宜采用紧压法或热装法,不得放入垫片或冲打轴以获得紧力,影响设备运行和精找正工作;
——调整两轴对中时,表架必须有足够的刚性。
用双表调整时,两轴应同时转动,且轴向宜使用两块表,以消除轴向窜动的影响;
——联轴器的对中偏差应符合机械技术文件的规定。
若无规定可按表5-2的要求;
联轴器找中心允许偏差(百分表对面读数差最大值mm)表5-2
转速(r/min)
≥3000
≥1500
≥750
≥500
〈500
刚性联轴器
径向
0.04
0.06
0.10
0.12
0.16
端面
0.03
0.04
0.05
0.06
0.08
弹性联轴器
径向
0.06
0.10
0.12
0.16
0.24
端面
0.04
0.06
0.08
0.10
0.15
注:
㈠对于工作瓦为上瓦时,找中心时应考虑到在运行时轴中心的位移;
㈡找中心时应考虑轴承座、轴承和轴在运行时因热胀而将轴中心抬高的数值。
——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凸缘联轴器两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滑块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当外径小于190mm时,为0.5~0.8mm;当外径大于190mm时,为1~1.5mm。
⑼设备找正、找平后把紧地脚螺栓,检查垫铁组应无松动现象。
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垫铁与设备底座之间的间隙,合格后及时进行垫铁组层间定位焊。
6基础二次灌浆
⑴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一般应在垫铁隐蔽工程检查合格,设备的最终找平、找正后24h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设备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⑵安装就位的设备具备二次灌浆条件后及时办理工序交接,二次灌浆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动设备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30~70mm。
——灌浆用细碎石混凝土的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标号高一级。
当灌浆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或设备底座与基础表面距离少于30mm时,宜采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注料。
——灌浆处用水清洗干净并充分润透后方可进行灌浆工作。
——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应进行抹面处理。
当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每台设备的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
——二次灌浆抹面层外表面应平整美观,上表面略有向外的坡度,高度略低于设备支座外缘上表面;
——根据施工季节和环境条件做好二次灌浆层的的养护工作,灌浆层强度未达到要求前,不得对设备进行任何安装和拆卸工作。
7设备拆检、组装
⑴设备安装后,对技术文件或工程管理部门要求拆检的设备进行拆检和清洗。
⑵设备拆卸前,应测量拆卸件与其他零、部件相对位置,并做出相应标记和记录。
⑶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的顺序拆卸,并按顺序摆放整齐,零件底部应衬上塑料布防污。
⑷零、部件拆卸时用力应均匀,如有卡涩,应用铜棒轻敲或使用静压揪子取下。
⑸机械零、部件拆卸后主要检查以下项目:
——滚动轴承清洁、无损伤、无锈蚀,转动灵活并无卡涩和冲击现象,检查其轴向间隙和安装紧力符合制造厂家技术文件要求;
——滑动轴承轴瓦与底座结合紧密,轴瓦表面无气孔、裂纹、铸砂等缺陷,检查轴瓦支承角应在30~60°之间,测量轴承间隙(一般侧间隙为顶间隙的一半)和紧力。
滑动轴承顶间隙应执行制造厂技术文件规定,如无规定,则执行表7-1规定;
滑动轴承顶间隙表7-1
轴径
间隙(mm)
转速〈1000r/min
转速≥1000r/min
〉50~80
0.08~0.16
0.12~0.21
〉80~120
0.10~0.20
0.15~0.25
〉120~180
0.12~0.23
0.18~0.30
——检查各零、部件密封面、滑移面无裂纹、破损和划痕等缺陷;
——检查机轴各级密封位置无毛刺、轴向划痕和磕碰伤痕;
——对离心泵检查并测量各级叶轮口环间隙、各级叶轮密封间隙;对风机检查叶轮(叶片)与机壳的轴向和径向间隙;
——检查设备机械密封,动、静环无损伤、密封面无划痕,检查确认弹簧无裂纹、锈蚀等缺陷,检查“O”形环应完好无损,机械密封的装配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
⑹拆卸的零、部件使用煤油进行清洗。
对零、部件各密封面、滑移面上的铁锈可用细砂纸或细锉打掉,然后用金相砂纸修研。
清洗检查完毕后,将零、部件上密封面上涂抹防锈油;
⑺对机械上的过油部位应仔细清洗,并用面团粘出所有杂质(包括轴瓦、轴承室/箱等);
⑻设备零、部件装配
——设备零、部件严格按顺序回装,回装时用力不得过猛,以防划伤密封面、滑移面或碰伤设备零件;
——按制造厂技术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测有关安装间隙(如推力盘间隙、轴向窜量等),并进行记录。
——所有零、部件回装合格后,进行盘车检查应转动灵活,无摩擦和卡涩现象。
8附属设备安装及配管要求
⑴附属设备按制造厂有关技术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安装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油系统的设备和阀门均应解体检查、清除内部所有污物、杂质(除制造厂要求不得解体外)。
⑵管道与设备的接口段必须在设备找平、找正完成和基础二次灌浆后安装,固定口要选在远离设备管口第一个弯头1.5m以外,管道与机组连接过程中用百分表监视联轴器对中值的变化,转速〉6000r/min应不超过0.02mm,转速≤6000r/min应不超过0.05mm,严禁强力对口。
⑶与动设备连接的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应平行且同心,要求法兰平行度不大于0.10mm,径向位移不大于0.20mm,法兰间距以自由状态下能顺利放入垫片的最小间距为宜,所有螺栓要能自由穿入螺栓孔。
⑷及时安装管道支吊架,严禁将管道重量加在设备上。
⑸油管道安装除按一般配管规定外,尚应执行下列要求:
——油管道应尽量减少法兰口和中间焊接接头,并确保管内清洁。
管子对口组焊、安装前必须确认内部清洁度后方可进行;
——油系统管道焊接宜采用氩弧焊或氩弧打底工艺;
——油系统三通宜使用成品三通,如需在管上挖眼焊接,预制后应将氧化物和焊渣彻底清理干净,并进行化学清洗;
——进油管应向油泵有0.1%的坡度,回流管应向油箱有不小于0.5%的坡度;
——油管线盲肠段宜设置可拆法兰盖。
9单机试车
9.1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
⑴设备安装完毕,各项安装记录齐全,符合规范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查、确认二次灌浆达到设计强度,地脚螺栓紧固完毕,抹面工作已结束。
⑵附属设备和管道系统
——附属设备和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并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附属设备按要求封闭完;
——管道系统试压、吹洗完;
——安全阀冷态整定完。
⑶冷却水、循环水、气、汽等试车所需的公用系统施工完毕,并经试用具备投用条件。
⑷电气、仪表经校验合格,联锁保护灵敏、准确。
⑸油箱、轴承箱、齿轮箱等内已按要求加好润滑油(脂)。
⑹带润滑油、密封油系统的设备,其油系统经油循环合格。
⑺泵、风机等入口按要求加过滤网,其中泵入口过滤网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入口截面的2倍。
⑻试车现场环境要求
——设备周围的杂物已清除干净,脚手架已拆除;
——有关通道平整、畅通;
——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并配备消防设施;
——照明充足,有必要的通讯设施。
⑼试车前仍应进行下列检查:
——确认机械内部及连接系统内部,不得有杂物及工作人员;
——检查地脚螺栓、连接螺栓不得有松动现象;
——裸露的转动部分应有保护罩或围栏;
——轴承冷却水量充足,回水畅通;
——检查轴承润滑油量(油位)达到要求,确认各摩擦部位、滑移部位是否已加注足够的润滑剂;
——确认电机通风系统无杂物,封闭良好;
⑽试车所需的临时系统和设施施工完毕,达到要求。
9.2泵单机试车
⑴设备的试运转介质一般选用洁净水,对禁水系统的泵试车介质应使用甲醇等化工物料。
⑵泵启动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脱开联轴器,先进行电机试运转。
点动电机确认转向,电机应连续运转2h以上,启动时记录一次轴承及机体的温度,以后每隔30min记录1次。
轴承温升、电机温度应符合要求;
——电机试运合格后及时将联轴器复位,复查联轴器的对中值符合要求;
——盘车检查,应转动灵活;
——先开启冷却系统、润滑/密封系统(若有)运行正常后方可启动主泵;
——离心泵应先开启入口阀门,关出口阀门后再启动,待出口压力稳定后,立即缓慢打开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在关闭出口阀门的条件下,泵连续运转时间不应过长;
——容积泵启动前,应将吸、排管路阀门全开,分3~5次缓慢升至工作压力;
——设备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4h无异常为试车合格。
⑶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转中,轴承及往复运动部件的温升、滚动轴承的温升、填料函或机械密封的温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轴承的振动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若无规定时,离心泵的振动值应按表9-1;
轴承振动值表9-1
转速(r/min)
轴承处的双向振幅不大于(mm)
≤375
0.18
>375~600
0.15
>600~750
0.12
>750~1000
0.10
>1000~1500
0.08
>1500~3000
0.06
>3000~6000
0.04
>6000~12000
0.03
>12000
0.02
注:
振动值应在轴承体上(轴向、垂直、水平三个方向)进行测量。
——计量泵应进行流量测定。
流量可调的计量泵,其调节机构必须动作灵活、准确。
可连续调节流量的计量泵,宜分别在指示流量为额定流量的1/4、1/2、3/4和额定流量下测定其实际流量;
——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应根据绝缘等级的不同进行确定;
——泵出口压力和电机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工作介质密度小于1的离心泵,当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流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20%;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
——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技术文件规定;
——泵的附属设备运行正常,管道应连接可靠无渗漏;
——试运转过程中应作详细记录。
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
⑷泵单机试车合格后,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如紧固件的检查以及试车介质的排放、系统的恢复等工作。
9.3风机单机试车
(1)风机启动时,应按下列规定
——脱开联轴器,先进行电机试运转。
点动电机确认转向,电机应连续运转2h以上,启动时记录电机轴承及机体的温度,以后每30min记录一次。
轴承温升、电机温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电机试运合格后及时将联轴器复位,复查联轴器的对中值符合要求;
——盘车检查,应转动灵活;
——先开启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若有)运行正常后方可启动风机;
——关闭入口阀,全开出口阀后再启动(对罗茨风机、多级风机等特殊风机,按技术文件执行)。
风机启动后逐渐开启入口阀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工况;
——首次启动时,达到全速后立即按事故按钮停车,观察轴承和转动部分,确认无摩擦和异常后,再次启动继续运转,并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2h。
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轴承及转动部分无异常现象;
——运转中轴承的工作温度应稳定,一般滑动轴承温度不高于650C,滚动轴承的温度不高于800C;
——轴承的振动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不大于0.05mm;
——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应根据绝缘等级的不同进行确定;
——出口压力和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风机试运转中及时做好试运转记录。
9.4其他机械设备单机试车
⑴电机试运转
——脱开设备与电动机转子联轴器,先点动电机确认转向,再次启动电机运行2h,电机电流、轴承振动、温度等无异常为合格;
——电机单试合格后,及时将联轴器复位并复查对中值。
⑵单机试运要求
——启动前盘车检查,应转动灵活;
——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启动;
——设备运转平稳,无异常现象;
——检测机械振动值,符合规范和设备制造厂技术文件规定为合格,一般不超过0.10mm;
——检查机械各部位的温度符合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电动机的电流稳定,不应有突然变化;
——机械各密封部位无泄漏现象;
——电气、仪表控制及保护装置运行良好,动作准确;
——设备、管道系统工作正常,无异常振动和泄漏;
——负荷(或无负荷)试运转时间按规范和设备制造厂技术文件规定,一般不少于2h。
试运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稳定,各项参数达到要求;
⑶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按要求做好试车后的完善工作,包括试车介质的排放,临时设施的拆除及复原工作。
图1-1一般动设备施工基本程序
4
1
2
3
17
6
9
10
11
20
14
13
12
21
19
15
16
18
26
24
5
7
8
熟悉资料
编制材料预算
设备安装
材料采购
编制施工方案
设备开箱检验
条件确认
垫铁加工
基础验收处理
设备
就位
设备找正
和找平
地脚螺栓灌浆
电气仪表安装
设备精找正
交工验收
联轴器对中复测
拆检组装
二次灌浆
整理交工
技术文件
现场施工
施工管理
加工厂施工
技术交底
材料检验
附属设备安装
设备配管
辅属系统试运行
22
单机试车
23
25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一般 设备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