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docx
- 文档编号:268419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9.41KB
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docx
《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吉林大学学院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2011-9-2615:
29:
45
吉林大学学院(所、中心、室)、直属业务单位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一、本单位自然情况(包括师生员工人数,三支队伍状况及所占比例,学科专业结构等)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218人。
教师14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6.97%,其中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专业教师78人、基础教师68人。
工程(实验)技术人员5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2.93%o管理人员2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1%,其中德育(学生工作)教师4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09名,硕士研究生479名,博士研究生178名。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七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业工程五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机械工程、力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三个二级学科。
学院还设有一个副处级单位一一机械基础教学中心,下设工程与计算机图学教研室、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和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校内12个学院37个专业的机械基础类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
二、本届领导班子成员情况及分工序号姓名党政职务分管主要工作1杨兆军院长行政全面工作2王国强党委书记党委全面工作3刘昕晖副院长科研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4孟广伟副院长本科生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5张雷副院长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工作6魏波副院长行政管理工作7王柏副书记兼副院长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8郑福胜党委副书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2三、本单位工作现状平均年龄偏大,不能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
四、任期目标4.1本届班子任期总体目标任期目标要与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相协调。
要突出重点,力求以关键性指标带动面上工作,定性指标要方向清晰,有导向性,定量指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检验性。
秉承“以人为本、依法治院、教授治学和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在本届班子任期内,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和提升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地位,继续保持和提升学院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和汽车制造领域的行业特色,与汽车工程学院共同努力,使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机械工程学科中进入前10名的行列。
1、科学研究方面:
以2008年科技到款金额为基数,至2012年,科研经费到款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5%;以2008年SCI检索论文发表数量为基数,至2012年,SCI检索论文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主持承担1〜2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力争获得1项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一等奖;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或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1个。
2、教学方面:
完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通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获得5〜10项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引进双聘院士1人,引进海外优秀博士(含博士后)1〜2人,力争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唐敖庆特聘(讲座)教授1人,力争培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唐敖庆特聘教授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人才指标:
杰出青年基金/长江特聘教授:
1名国家教学名师:
1名匡亚明/唐敖庆特聘教授(引进):
1名海外博士/博士后(引进):
1名具有长期海外经历的专业教师(一年及以上)比例:
50%任期内新聘教师中非本缘率:
50%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篇科研平台和重大项目指标:
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144.2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目标本科生:
主要包括教学建设目标(以“质量工程”为重点)、教学改革目标、教学过程目标和教学管理目标等方面工作目标。
研究生:
主要包括生源结构完善及生源质量提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目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进一步调整本科生培养方案,突出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新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使我院毕业的学生得到国内同行业的高度认可和相应专业的国际认证。
在本届任期内完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通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获得5〜10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的建设。
在本届任期内,申报国家级精品课1门,获批省级精品课3〜5门,申报校级精品课(专业课)1〜3门,出版高水平的、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及著作6〜10部。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增加并完善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课程,使其占全部实验课程的30%左右。
完善青年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制度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建立和完善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导师制度,完善学院督学听课制度,坚持调课、代课和串课审批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和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本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日常教学检查,确保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率达到100%,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在本届任期内,申报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和校级教学名师1人,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
开展与兄弟高校的免试研究生交换工作,使来自“211”、“985”高校免试生提高1倍以上。
建立各学科(系)研究生指导工作委员会,全程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
规范入学复试、课程设置、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盲评及答辩工作,建立硕士研究生答辩的末位淘汰机制,提出与一级重点学科相适应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和博士后出站要求,使博士后队伍逐步成为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成为科研团队的生力军。
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
落实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团队建设。
探索机械工程学科硕博联读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建立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培育机制,力争在任期内再次有所突破。
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加强硕士生实践环节训练,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制定以学习成绩、学术成果与培养环节相结合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奖学金评定细则。
开展针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和成果奖励工作,活跃学术氛围。
紧密结合学术科研活动,搭建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平台。
鼓励研究生申报各类创新项目,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人文社会知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任期内新建实践基地1个,组织开展好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及技能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率力争达到25%;开展“机械之星”评比活动,培养典型,树立榜样,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深入做好就业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新增就业基地1个,达到总体就业率598%以上。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设1~2个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完善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编撰新版《机械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加强舆论疏导和信息监控,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群体性事件的预测预警、防范控制工作。
以党团支部、班级、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为载体,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和开展活动的组织结构。
以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为突破口,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大学 学院 直属 业务 位处 领导班子 任期 目标 责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