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转动试验系统操作手册.docx
- 文档编号:26833869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838.65KB
完整转动试验系统操作手册.docx
《完整转动试验系统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转动试验系统操作手册.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转动试验系统操作手册
完整轉動實驗系統操作手冊
ME-8950
內容
頁數
ME-8951轉動平台
2
ME-8952向心力配件
5
ME-8953轉動慣量配件
7
實驗一、角動量守恆:
將球射到轉動軌道上的捕捉器
8
實驗二、一點質量的轉動慣量
14
實驗三、向心力實驗
18
實驗四、點質量的角動量守恆
23
實驗五、盤與環的轉動慣量
28
實驗六、盤的偏離軸心轉動慣量
33
實驗七、角度量守恆
37
ME-8951轉動平台
轉動平台組合
1.如圖一,將支撐桿插入A型底座,在支撐桿底部裝入”E”型環,進行固定。
2.如圖一、將轉動平台,透過平台下方的固定孔插入支撐桿上,注意有形狀限制。
支撐桿呈D型狀。
將底座進行水平調整
有些實驗需要保持水平狀態(如向心力實驗)。
如果軌道不是水平,將會影響實驗結果。
請按下列步驟調整水平:
1.將約300克的物體放在軌道的任何一邊,拴緊螺絲,如果有裝向心力裝置,則裝置在同一邊。
2.如圖二、調整底座一腳的水平螺絲,直到軌道對準另一腳的水平螺絲。
3.將軌道旋轉90度,所以會與A型的一邊成平行,再調整其他的水平螺絲,直到軌道停留在這個位置。
4.軌道現在成水平,不論在任何方向都會靜止不動。
安裝智慧滑輪及光電管
塑膠支撐桿有兩種用途:
1.能夠將滑輪及光電管裝設在正確的位置,利用滑輪上的10個孔,量測角速度。
2.能夠架設智慧滑輪,使線繞在滑輪上。
單獨使用光電管
1.將支撐桿插入底座靠近轉動桿的孔上。
2.將智慧滑輪水平架設,軸心向下。
利用螺絲對準光電管側面的螺絲孔,並拴緊,如圖三。
3.鬆開底座的螺絲,讓支撐桿可以轉動,調整支撐桿與光電管的方向,讓紅外線光束可以通過滑輪的孔洞。
如果光電管適用電腦驅動,可以利用觀察光電管末端的LED指示燈來得知。
光電管頭不能摩擦滑輪。
當光電管頭在正確的位置時,拴緊底部的螺絲固定支撐桿。
使用智慧滑輪與支撐桿
1.將滑輪的支撐桿插入黑色支撐桿的孔洞上,並拴緊螺絲。
如圖四。
2.轉動黑色桿,讓從中心轉軸的線能夠對齊滑輪上的溝槽。
3.調整底座位置,讓線能通過滑輪並不碰觸桌子邊緣。
將PASCO光電管架設在A行底座
1.將PASCO光電管架設在支撐桿的末端,利用螺絲調整桿的高度。
2.將光電管沒有螺絲的那一端滑入底座的孔上,以螺絲拴緊。
ME-8952向心力實驗配件
中心桿組合,如圖五
1.將彈簧的一端接至彈簧架上,將指示盤接到彈簧的另一端。
將彈簧架插入中心桿狹縫中,並拴緊。
2.將線彈簧的一端綁到指示盤的底部,並在線的另一端綁一個環。
3.將指示架插入中心感狹縫中,放在彈簧架的下方,用螺絲拴緊。
4.將滑輪接到中心架上較高的兩個孔上。
5.將螺絲插入中心架底部,並拴上螺帽。
側面桿組合,如圖六
1.將螺絲插入側面桿底部,並拴上螺帽。
2.使用一條約30公分的線,將線綁在側面桿頂部的螺絲上。
將線的一端通過側面桿頂部的一個小孔,然後再繞過另一個小孔。
不要將線拉緊。
3.將頂端的螺絲鬆開,並將線纏繞其上,再將螺絲拴緊。
向心力配件組合
1.將中心桿插入軌道側面的T型槽,對準中心桿上的歸零標誌,並拴緊螺絲。
再將側面桿拴在軌道的同一側。
如圖七。
2.將一個物體掛在側面桿的線子上,並調整高度使來自中心桿的線也是成水平。
ME-8953轉動慣量配件
轉動慣量配件組裝
轉動慣量配件需要進行小安裝。
轉動盤可以直接放在轉動底座上或是透過轉接器與轉動平台使用。
平台轉接器組裝
1.將方形螺帽接到平台轉接器平台上。
2.如圖八,將平台轉接器放置在實驗想要用的位置上。
3.拴緊平台轉接器。
轉動盤可以架設在任意的位置,使用轉動盤上的任意四個孔。
盤的邊緣有兩個D形孔,差距180度。
一個D形孔位在盤的表面的中心處。
一個孔為在盤的底部,並且有一培林,這能夠讓轉盤轉動當你再進行轉動實驗時。
實驗一、角動量守恆:
將球射到轉動軌道上的捕捉器
所需儀器
轉動平台ME-8951
拋射器ME-6800
拋射碰撞配件ME-6815
智慧滑輪光電管
智慧滑輪計時軟體
橡皮圈
白紙及碳紙
細線
米尺
法碼及掛勾組
目的:
拋射器的槍口速度可以被下列方法決定:
用將球射到軌道上的捕捉器上以及碰撞過程當中的角動量守恆。
這個方法可以被確定,透過水平拋射找出拋射器的槍口速度。
理論:
一個球被水平拋射並且被平台上的捕捉器接收。
然後平台會旋轉。
如圖1.1
在碰撞的過程中角動量會守恆,但能量不會守恆。
碰撞前的角動量等於碰撞後的角動量:
L=mbv0R=Iω
其中是mb球的質量,v0是球的槍口速度,R為球與轉軸的距離。
I是捕捉器、球以及碰撞後軌道的轉動慣量,ω是碰撞之後的角速度。
球的槍口速度可得:
v0=Iω/mbR
要找到實驗上的轉動慣量,一個已知的力矩會施加在物理上,而且結果的角速度會被量測到,因為г=Iα
其中α是角速度等於a/r,而г是力矩由一個懸掛重物繞著裝置底座所產生的。
г=rT
其中r等於纏線物體的半徑,T為物體轉動時線的張力。
對一個懸掛的物體m,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
ΣF=mg-T=ma
所以綁線的張力可得:
T=m(g-a)
所以一旦知道物體m的線性加速度,就可以由轉動慣量公式得到力矩以及角加速度。
水平拋射球的初速可以被決定,而且量測球運動的過程的水平及垂直距離。
對一個水平拋射的球而言,初速為v0,飛行的水平距離x=v0t,t為球在空中的時間。
忽略空氣摩擦力。
在t時間內垂直落下的距離為y=1/2gt2。
可以由x與y決定球的初速,球的飛行時間可利用下列公式求得:
槍口初速可以求得v0=x/t
第一部份:
決定球的初速度
設定
1.將拋射器夾住在穩固的桌子邊緣。
2.調整拋射的角度在零度,使其為水平拋射,如圖1.3。
步驟:
1.將球放入拋射器內,並調整到長距離。
發射一次並找到球掉落的位置。
在掉落的位置處黏一塊白紙。
將一張碳紙(碳面朝下)放在白紙上放,當球再次掉落到地板時,會在白紙上留下記號。
2.做10次拋射運動。
3.量測球距離地板的垂直距離,記錄在表1.1。
4.使用鉛球找出在砲管的下方釋放點,量測釋放點到紙片邊緣的水平距離,記錄在表1.1。
5.量測紙片邊緣到10個點的距離,記錄在表1.1。
6.找出10個點的距離的平均值,記錄在表1.1。
7.利用垂直距離以及平均水平距離,計算出飛行時間以及球的初速度,記錄在表1.1及表1.4。
表1.1決定初速度
垂直距離=
水平距離到紙片邊緣=
初速度=
實驗次數
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總距離
其他方法:
利用光電管決定槍口速度
1.將光電管架接到拋射器上,將兩個光電管接到光電管架上。
再將光電管插入電腦或計時器上。
2.將球上入拋射器內,並調整到長距離。
3.啟動計時程式,並讓它量測球阻斷兩個光電管的時間。
4.發射球三次,並取三次時間的平均值,記錄在表1.2。
5.光電管之間的距離為10公分,計算初速度,記錄在表1.2及表1.4。
表1.2利用光電管決定初速度
實驗次數
時間
1
2
3
平均時間
初速度
第二部分:
角度量守恆
設定:
1.找出球的質量,記錄在表1.3。
2.利用橡皮筋將捕捉器固定在軌道上,如圖1.4。
3.將拋射器如第一部份所示架設好,利用拋射器的對準器將拋射器直接對準捕捉器的中心處。
將拋射器固定在桌上。
4.將智慧滑輪光電管架設在底座上,利用黑色支撐桿。
將光電管接至電腦,啟動智慧滑輪計時器。
步驟:
1.將球放入拋射器內,調整至長距離。
2.確定轉動平台靜止並發射球到捕捉器。
記錄平台的角速度在表1.3,重複五次拋射。
3.量測轉動軸到球在捕捉器之間的距離,記錄在表1.3。
表1.3球的質量
角速度
第三部分:
決定轉動慣量
設定
1.將智慧滑輪及桿用黑色桿架在底座。
2.綁一條線繞在滑輪的中心槽,並讓線在智慧滑輪上。
步驟
計算摩擦力
因為根據理論找出的轉動慣量不包括摩擦力,所以要找出利用多少質量的物體掛在滑輪上,讓滑輪可以克服動摩擦力而等速度落下。
這麼摩擦力的質量將會被推動裝置的質量中扣除。
從主要選單中選擇
找出克服動摩擦力所需的質量,啟動”顯示速度”
1.選擇
2.取適當的質量(約15-20公克之間),掛在滑輪上,只速度能夠保持等速。
3.按下<返回>,停止顯示速度,記錄摩擦質量在表1.4。
找出裝置的加速度
為找出加速度,掛一個約30克的物體(將正確的質量記錄在表1.4)在滑輪上,並啟動”運動計時器”
1.選擇
2.等電腦記錄時間並且按下<返回>。
找加速度,做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圖。
3.選擇統計<空白鍵><返回>。
4.這時候圖形會被畫出而且斜率=m,將會被顯示在圖形的頂端。
此斜率就是加速度。
按下<返回>及
量測半徑
1.利用卡尺,量測纏繞線的圓柱體的半徑。
2.將半徑記錄在表1.4
表1.4轉動慣量資料
摩擦力質量
掛物質量
斜率
半徑
分析
1.計算表1.3中的角速度的平均值,並將結果記錄在表1.5
2.計算轉動慣量:
․將摩擦力質量由加速物體的掛物中減除,決定質量m,以用在方程式中。
․計算轉動慣量實驗值,並記錄在表1.5中。
3.利用平均角速度,轉動慣量以及距離r,計算球的槍口速度,記錄在表1.5中。
4.計算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槍口速度之間的差異百分比,記錄在表1.5中。
表1.5結果
平均角速度
轉動慣量
計算的槍口速度V0
槍口速度
%差異
問題:
碰撞中喪失多少百分比的動能?
利用質量及速度計算此百分比。
實驗二、一點質量的轉動慣量
所需儀器
精確計時程式
法碼及掛勾組
卡尺
10孔滑輪幾光電管
天平
紙片夾<1g
目的:
本實驗目的在找出點質量的轉動慣量,並且改變此數值符合計算理論值。
理論:
理論上轉動慣量I,由一個點質心,可得I=MR2,其中M為質量,R為轉軸到質量的距離。
為找出實驗上的轉動慣量,一個已知的力矩會施加在物理上,而且結果的角速度會被量測到,因為г=Iα
其中α是角速度等於a/r,而г是力矩由一個懸掛重物繞著裝置底座所產生的。
г=rT
其中r等於纏線物體的半徑,T為物體轉動時線的張力。
對一個懸掛的物體m,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
ΣF=mg-T=ma
所以綁線的張力可得:
T=m(g-a)
所以一旦知道物體m的線性加速度,就可以由轉動慣量公式得到力矩以及角加速度。
設定
1.將方形質量裝在軌道上的任何一點你想要的位置上。
2.將智慧滑輪架設在底座並連結至電腦,如圖2.2。
3.啟動智慧滑輪計時程式。
步驟
第一部份:
量測理論值的轉動慣量
1.秤方塊物體的質量,M,記錄在表2.1。
2.量測旋轉軸到方塊中心的距離,記錄在表2.1。
表2.1理論轉動慣量
質量
半徑
第二部分:
利用實驗方法量測轉動慣量
計算摩擦力
因為根據理論找出的轉動慣量不包括摩擦力,所以要找出利用多少質量的物體掛在滑輪上,讓滑輪可以克服動摩擦力而等速度落下。
這麼摩擦力的質量將會被推動環的的質量中扣除。
1.找出克服動摩擦力所需的質量,啟動”顯示速度”:
選擇
取適當的質量(約15-20公克之間),掛在滑輪上,讓速度能夠保持等速。
按下<返回>,停止顯示速度。
找出點質量與裝置的加速度
1.為找出加速度,掛一個約50克的物體在滑輪上,並啟動”運動計時器”選擇
2.等電腦記錄時間並且按下<返回>。
找加速度,做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圖。
選擇統計<空白鍵><返回>。
3.這時候圖形會被畫出而且斜率=m,將會被顯示在圖形的頂端。
此斜率就是加速度。
將資料記錄在表2.2。
按下<返回>及
表2.2轉動慣量資料
點質量裝置
僅有裝置
摩擦力質量
掛物質量
斜率
半徑
量測半徑
1.利用卡尺,量測纏繞線的圓柱體的半徑,記錄在表2.2。
找出僅有裝置的加速度
如同找出點質量及裝置的加速度,本實驗有必要找出僅有裝置本身的加速度以及轉動慣量,然後再由全部的轉動慣量減去,以得到僅有點質量的轉動慣量。
1.將點質量從轉動裝置上拿開,重複找出點質量與裝置的加速度的步驟,以求得僅有裝置實驗數據。
注意:
這時候的摩擦力質量會比較小。
2.將數據記錄在表2.2。
計算
1.將摩擦力質量由掛物質量減去,決定質量m,以用在方程式中。
2.計算點質量與裝置一起的轉動慣量實驗值,記錄在表2.3。
3.計算只有裝置的轉動慣量實驗值,記錄在表2.3。
4.將點質量與裝置的轉動慣量值減去只有裝置的轉動慣量值,得到的是點質量的轉動慣量值,記錄在表2.3。
5.計算點質量的轉動慣量理論值,記錄在表2.3。
6.利用差異百分比比較理論值與計算值,記錄在表2.3。
表2.3結果
點質量與裝置的轉動慣量
只有裝置的轉動慣量
點質量的轉動慣量(實驗值)
點質量的轉動慣量(理論值)
%差異百分比
實驗三、向心力實驗
所需儀器
向心力配件ME-8952
碼表
繪圖紙兩張
細繩(線)
轉動平台(ME-8951)
天平
法碼及掛勾組
目的:
本實驗目的在探討一個物體進行圓週運動時改變物體質量、圓週半徑及向心力的影響。
原理:
當一個質量m的物體,接到一條繩長度為r,做水平圓週運動,此物體的向心力為:
此處v為切線速度,ω為角速度(v=rw),量測速度,轉一圈的時間(週期T)要被量測,則公式:
向心力公式則為:
第一部份:
改變半徑(固定力量與質量)
這部分實驗會將向心力與掛物質量保持固定不變。
量測掛物重量並記錄在表3.1中。
將掛物掛在一端,並將一條線在掛物的另一端,線的另一端則綁在彈簧上。
線必須通過中心柱的滑輪上,如圖3.1。
將附夾滑輪夾在軌道靠近掛物的那一端。
將繩綁在掛物上,使其通過滑輪,並掛上一個已知重量。
在表3.1中記錄已知的重量,當作固定的向心力常數。
選定一個適當的距離當作半徑。
將側面支桿(sidepost)用螺絲拴緊在這個選定的位置上。
將半徑記錄在表3.1中。
在側面支桿的掛物必須垂直懸掛,調整另一條通過中心支桿滑輪的線(步驟1)要保持為水平狀態。
對準中心支桿的圓形指示器在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移開掛物以及滑輪。
轉動裝置,增加轉速使得圓形指示器能夠再次對其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這表示中間掛物再次保持再垂直狀態並達到想要的半徑位置。
保持這個速度,利用碼表記錄轉動10次的時間,將得到的時間除以10可以計算出轉動週期,記錄在表3.1中。
移動側面支撐至另外一個新的半徑,重複上述步驟。
做五個不同半徑的實驗。
表3.1改變半徑
物體的質量=
在滑輪上的掛物質量=
圖形上的斜率=
半徑
週期
週期平方
分析
1.掛在滑輪上的重物等於繩索施加的向心力。
將掛物的重量除以g求出向心力,記錄在表3.2中。
2.計算每一次實驗的週期的平方,記錄在表3.1中。
3.畫出半徑vs週期平方的關係圖。
可得到一條直線:
4.根據實驗資料做出一條最佳的迴歸曲線,並量測該曲線的斜率。
將斜率記錄在表3.1中。
5.計算由斜率得到的向心力,記錄在表3.2中。
6.計算兩個向心力值的差異百分比,記錄在表3.2中。
表3.2結果(改變半徑)
向心力=mg
由斜率得到的向心力
差異百分比%
第二部分改變向心力(固定半徑與質量)
這部分實驗會將半徑與掛物質量保持固定不變。
1.量測掛物重量並記錄在表3.3中。
將掛物掛在一端,並將一條線在掛物的另一端,線的另一端則綁在彈簧上。
線必須通過中心柱的滑輪上,如圖3.1。
2.將附夾滑輪夾在軌道靠近掛物的那一端。
將繩綁在掛物上,使其通過滑輪,並掛上一個已知重量。
在表3.3中記錄這個已知的重量,用來決定的向心力。
3.選定一個適當的距離當作半徑。
將側面支桿(sidepost)用螺絲拴緊在這個選定的位置上。
將半徑記錄在表3.3中。
4.在側面支桿的掛物必須垂直懸掛,調整另一條通過中心支桿滑輪的線(步驟1)要保持為水平狀態。
5.對準中心支桿的圓形指示器在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6.移開掛物以及滑輪。
7.轉動裝置,增加轉速使得圓形指示器能夠再次對其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這表示中間掛物再次保持再垂直狀態並達到想要的半徑位置。
8.保持這個速度,利用碼表記錄轉動10次的時間,將得到的時間除以10可以計算出轉動週期,記錄在表3.3中。
9.改變向心力,將不同重量的法碼加在掛勾上,保持固定的半徑,重複上述4-8步驟。
做五個不同向心力的實驗。
表3.3改變向心力
物體的質量=
半徑=
圖形上的斜率=
滑輪上掛物的重量
向心力=mg
週期(T)
分析
1.掛在滑輪上的重物等於繩索施加的向心力。
將掛物的重量除以g求出向心力,記錄在表3.3中。
2.計算每一次實驗的週期的平方的倒數,記錄在表3.3中。
3.畫出半徑vs週期平方的關係圖。
可得到一條直線:
4.根據實驗資料做出一條最佳的迴歸曲線,並量測該曲線的斜率。
將斜率記錄在表3.3中。
5.計算由斜率得到的質物體量,記錄在表3.4中。
6.計算兩個物體質量的差異百分比,記錄在表3.4中。
表3.4結果(改變向心力)
物體的質量(由刻度)
物體的質量(由斜率)
差異百分比%
第三部分:
改變質量(固定半徑與力量)
這部分實驗會將半徑與向心力保持固定不變。
量測掛物及額外側邊物質的重量並記錄在表3.5中。
將掛物掛在一端,並將一條線在掛物的另一端,線的另一端則綁在彈簧上。
線必須通過中心柱的滑輪上,如圖3.1。
將附夾滑輪夾在軌道靠近掛物的那一端。
將繩綁在掛物上,使其通過滑輪,並掛上一個已知重量。
在表3.5中記錄這個已知的重量,用來決定的向心力。
選定一個適當的距離當作半徑。
將側面支桿(sidepost)用螺絲拴緊在這個選定的位置上。
將半徑記錄在表3.5中。
在側面支桿的掛物必須垂直懸掛,調整另一條通過中心支桿滑輪的線(步驟1)要保持為水平狀態。
對準中心支桿的圓形指示器在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移開掛物以及滑輪。
轉動裝置,增加轉速使得圓形指示器能夠再次對其指示架的水平位置。
這表示中間掛物再次保持再垂直狀態並達到想要的半徑位置。
保持這個速度,利用碼表記錄轉動10次的時間,將得到的時間除以10可以計算出轉動週期,記錄在表3.3中。
改變物體的質量,將不同重量的法碼移開上,保持固定的半徑,並決定新的週期,再次測量物體的重量,記錄重量及週期在表3.5中。
表3.5改變物體的質量
在滑輪上的掛物的質量=
向心力=mg=
半徑=
物體的重量
週期(T)
計算得到的向心力
%差異百分比
分析
1.掛在滑輪上的重物等於繩索施加的向心力。
將掛物的重量除以g求出向心力,記錄在表3.5中。
2.計算每一次實驗的向心力,記錄在表3.5中
3.計算每次個實驗的向心力與mg之間的差異百分比,記錄在表3.5中。
問題
1.當半徑增加時,轉動的週期增加或減少?
2.當半徑及轉動物體的質量固定時,增加週期會增加或減少向心力?
3.當物體的質量增加時,向心力增加或是減少?
實驗四、點質量的角動量守恆
所需儀器
智慧滑輪計時程式
轉動慣量配件組ME-8953
轉動慣量平台ME-8951
智慧滑輪
水平儀
目的:
一個圓週旋轉的物體被拉到較小半徑,而且新的角速度可以另用角動量守恆來預測。
理論:
當圓週半徑改變時,角動量會守恆
其中Ii為期初轉動慣量ωi為期初角速度,所以期末轉動速度:
為找出實驗上的轉動慣量,一個已知的力矩會施加在物理上,而且結果的角速度會被量測到,因為г=Iα
其中α是角速度等於a/r,而г是力矩由一個懸掛重物繞著裝置底座所產生的。
г=rT
其中r等於纏線物體的半徑,T為物體轉動時線的張力。
對一個懸掛的物體m,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圖4.1:
ΣF=mg-T=ma
所以綁線的張力可得:
T=m(g-a)
所以一旦知道物體m的線性加速度,就可以由轉動慣量公式得到力矩以及角加速度。
第一部份:
角動量守恆
1.利用方塊質量如前文所示將裝置進行水平調整。
2.將螺絲與方形螺帽滑進軌道上方的T行溝槽,調整至5公分處拴緊,當作停止點,如圖4.2。
3.將方塊物質有孔的部分對向中心柱,並且用方形螺帽滑入T行槽,但不要拴緊螺絲,讓方塊物質可以在軌道上自由滑動。
4.再將第二個將螺絲與方形螺帽滑進軌道上方的T行溝槽,調整至20公分處拴緊,當作停止點,讓方塊物質可以在這兩個停止點間移動。
5.將中心柱的滑輪移到較低處。
移開中心柱的彈簧架,放置在旁邊。
6.綁一條繩子在方塊質量的孔上,定將其繞在滑輪上,通過指示架。
7.將智慧滑輪光電管架在底座的黑色支撐桿上,並調整位置,使其能跨立在中心轉軸的滑輪孔上。
8.啟動智慧計時器程式。
步驟
1.選擇
2.握住中心柱的繩子。
當方塊物質抵達外部的停止點時,用你的手讓軌道轉動。
再收集25個數據點之後,拉繩子讓方塊物質由外部的停止點滑向內部停止點。
3.在向上拉繩子之後,繼續握住繩子並收集25點數據。
然後按下<返回>停止計時。
4.當電腦終止計算時間,畫出轉動vs時間的關係圖:
數據分析選項<返回>;
5.再看到圖形之後,按下<返回>並且選擇看角速度的表格,決定拉繩之前之後的角速度,記錄在表4.1
6.重複上述步驟三次用不同的期初角速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转动 试验 系统 操作手册